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铜物理显影后影像中铜和银的分布以及在非影像区明胶对Au^3+的还原作用。铜含量随着影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银含量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Ag3d结合能向低值位移说明影像内部的银处于单原子和多原子的混合状态,但是影像表面的银却为单原子状态,如果铜物理显影进行得足够长,铜最母会将银全部遮盖。在这以后的铜物理显影是铜的自催化过程。样片浸入氯金酸溶液中后,非影像区中吸收的氯金酸量大大高于影像区,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铜物理显影后影像中铜和银的分布以及在非影像区明胶对Au ̄(3+)的还原作用。铜含量随着影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银含量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Ag3d结合能向低值位移说明影像内部的银处于单原子和多原子的混合状态,但是影像表面的银却为单原子状态,如果铜物理显影进行得足够长,铜最终会将银全部遮盖。在这以后的铜物理显影是铜的自催化过程,样片浸入氯金酸溶液中后,非影像区中吸收的氯金酸量大大高于影像区,因而铜的沉积速度在非影像区也比影像区大得多.明胶能还原Au ̄(3+)。还原过程可分为两步:第一步由Au ̄(3+)还原成Au ̄+,这一步在室温下是快反应;第二步由Au ̄+还原成金,这个反应比较慢,Au ̄+和Au在物理显影中可作为催化核,使铜在非影像区沉积。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用铜物理显影方法挽救微弱银影像的技术。实验表明,对黑白负片拍摄的文汇报半调影像,曝光量可以减少至常规曝光量的1/125;对X光胶片拍摄的手指骨连续调底片,曝光量可以减少至常规曝光量1/3,铜物理显影方法更适合于半调影像。  相似文献   

4.
在银盐扩散转移感光材料中,正像的形成是典型的物理显影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物理显影核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因此核的性质与影像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另外,介质是制备胶态核不可缺少的保护体,不同介质对影像转移密度和色调都有显著影响。所以要提高影像质量,研究物理显影核性质和介质成份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显影促进剂是一类能够选择性地促进卤化银感光材料曝光区域影像显影速率,从而提高照相速度和影像质量的照相有机物。它可以是在显影过程中选择性地将显影促进基团释放在曝光区域的有机物,也可以是在促进影像显影速率的同时,阻止显影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银盐感光材料的成像机理出发,探讨了高灵敏化学型非银盐感光材料的2种研发策略:显影放大和链反应。对于一些光化学反应,无论反应产物是能够使反应原料的光活性区域发生移动,还是对某些反应具有高效的催化作用,都有望作为基础设计出具有显影放大功能的化学型非银盐感光材料。另外,本文从Lambert-Beer定律出发,推导出了发色型感光材料感光灵敏度的估算方法,可用于指导非银盐感光材料的设计及配方优化。  相似文献   

7.
李合成 《感光材料》1998,(3):37-37,28
探讨了卤化银感光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特别是核-壳结构聚合物乳液对卤化银感光材料性能的影响,从胶片的常温冲洗性能,高温动力显影结果和人工老化性能看出,经过物理机械性能筛选的核-壳结构聚合物乳液用于感光胶片后,可使涂布层层具有良好的显影渗透性,同时可以明显地减缓胶片人工老化过程中反差衰退现象。  相似文献   

8.
分散在高分子人介质中的物理显影核层作为影像接受层,是CTP版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线阵CCD及银量测定法研究了三种高分子作物理显影核的介质对物理显影过程及版材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VA-Ⅰ、PVA-Ⅱ减慢扩散转移过程并降低版材的反差,而PVP对扩散转移过程有轻微促进作用,此外还用扫描电镜方法观察了物理显影银的表面堆积状态,发现银堆积状态与介质的种类及涂布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几咱显影抑制化合物的显影抑制性,扩散性及定时性,并探讨了其对彩色感光材料性能及影像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感光乳剂中卤化银颗粒接收足够的曝光量后可形成潜影,经过显影便成为可见影像。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第一级放大。它的放大因子为10~9。但是影像的密度取决于单位面积上显出的银量和银影像的遮盖本领。如果单位面积上显出的银颗粒太少,影像就不能被眼睛或仪器(如密度计)检测出来。单位面积上银颗粒太少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或是因为曝光量太低以致具有可显潜影的颗粒太少;或是因为乳剂层中卤化银颗粒本来就太少。  相似文献   

11.
CaWO4核/卤化银壳光敏微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于感光材料的卤化银微晶合成技术近二十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合成出了诸如T-颗粒、核壳乳剂和外延复合颗粒等,使感光材料的性能日趋优异.但由于感光化学反应(如化学增感、光谱增感、潜影形成及显影过程等)基本上都发生在微晶的表面,而微晶核内部的卤化银却未发生...  相似文献   

12.
硫醇化合物在银盐CTP版材上的疏水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线形CCD(ChargeCoupledDevice)技术、接触角等方法研究了一种长链硫醇化合物对计算机直接制版材料物理显影动力学及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是物理显影过程的抑制剂,在显定合一的加工液中添加该化合物可以显著提高版材物理显影银区的疏水性能.同时,通过表面显微拉曼光谱进一步证明了硫醇化合物在物理显影银表面的吸附增加了版材的亲油性.  相似文献   

13.
热敏微胶囊热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将热敏微胶囊作为基本显影单元,影像稳定性和分辨率得到了提高,影像形成速度也更符合数字化成像的要求。本文结合热敏技术、微胶囊技术,将染料前体微胶囊化,制备出粒径在1μm以下的热敏微胶囊。测量了囊壁的玻璃化温度,对显影后的影像进行了对比,测量了不同显影温度下的影像密度,分析了影像密度随显影温度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羟基苯甲酸自组装膜对铜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组装技术将对羟基苯甲酸在铜表面形成自组装单分子膜,利用电化学阻抗谱和极化曲线研究了自组装膜对铜的缓蚀作用及其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对羟基苯甲酸分子易在铜表面形成稳定的自组装单分子膜,该膜抑制了铜的阳极氧化过程,改变了电极表面的双电层结构,固/液界面双电层电容明显降低,有良好的缓蚀效果。研究结果还表明,对羟基苯甲酸在铜表面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机理是典型的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5.
晏磊  夏榆滨 《影像视觉》2000,(1):3-4,17
1 化学感光成像与数字成像 1.1成像材料分类 成像材料主要分为四大类(如表1所示),感光材料只是其中的一类,但它是应用最广、最成熟的.因此,影像材料与科学的发展,应该是在确保感光材料研究的领先与优势地位条件下,根据中国国情,追踪并逐步拓广、延伸其它成像材料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影像技术》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由中国感光学会与全国轻工感光材料信息中心共同主办的技术性期刊。本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影像技术、影像产品和影像设备的发展状况。重点介绍数字成像技术和数字影像材料,以及传统感光材料和各种新型影像体系的进展和应用技术,包括发展动态、科研、制备、应用、加工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周敬人 《光盘技术》2004,(1):31-38,17
印刷用的大多数感光材料通过晒版、显影、干燥制成的图形,它同丝网间没有任何化学键的结合,仅仅是物理上的粘合牢度,而我们丝网在运输、绷网、存放、使用过程中,其表面会沾附灰尘等物,这些东西会严重影响丝网与感光胶、菲林的粘合牢度,影响制版的精度和网版的耐印性。所以必须对丝网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有两种。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光线的光化作用制成照片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在摄影术发展的初期便有人试验彩色照相。后来陆续发明了很多制取彩色照片的方法,可是其中祇有个别方法被实际采用,原因是很多方法中的感光材料制造困难、技术过程复杂、不便实用。现在,利用「彩色显影」原理处理感光材料以得彩色照相的方法,已被生产技术上采用。彩色显影的原理是:在显影过程中使银像与由染料构成的像同时在一起生成。将金属银除去后便剩下彩色像。因为用此法得到的染料像是伴  相似文献   

19.
次磷酸钠化学镀铜镍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以次磷酸钠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铜过程。分析了温度、pH、硫酸镍含量对化学镀铜沉积速率的影响及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沉积速率随着镀液温度、pH和N i离子浓度的提高而增大。镀层组分含量和XRD实验结果表明镀层为铜镍合金,呈面心立方结构,晶面间距d与晶胞参数a与标准Cu-N i的相比略大。SEM实验表明,镀层表面形貌为团粒状,颗粒大小较不均匀。  相似文献   

20.
以漆酚为基体,铜为导电填料,利用紫外光固化法制备漆酚/铜复合导电涂料,讨论了涂膜中铜的含量对漆膜导电性能的影响,并测试了漆膜的常规物理机械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紫外光辐照下,漆酚/铜混合物涂膜可快速固化。当铜含量达到45%(wt%)时,漆膜的表面电阻率为13.1Ω·cm,耐冲击强度50kg·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