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用TiO_2/ZnO超细粉体改性的PET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TiO2/ZnO超细粉体应用于聚酯(PET)的复合改性,其质量比为1%~5%。研究表明,复合体系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其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超细粉体含量增大,复合物非牛顿流动指数下降,剪切速率上升,流变性能改善;复合物黏流活化能可达81.5kJ/mol,黏温依赖性随着超细粉体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将复合阻燃剂/PET共混改性,其质量比为2%~7%。研究表明,复合体系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其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复合阻燃剂含量增大,共混物非牛顿流动指数下降,剪切速率上升,流变性能改善;共混物的黏流活化能为78.3 kJ/mo1,黏温依赖性与普通PET相似。  相似文献   

3.
高粘度PET/PPS共混物的力学及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高粘度聚酯(PET)中加入聚苯硫醚(PPS),经熔融共混挤出制备PET/PPS共混物,研究了PPS对PET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PPS可提高PET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而缺口冲击强度略有下降;共混物的流变行为符合假塑性流体的流动规律,随着PPS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非牛顿指数先增大后减小;共混物的粘流活化能随着PPS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PPS质量分数为5%时,共混物的综合性能最佳,且具有良好的成型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纳米铜粉进行表面处理,通过熔融共混制备纳米铜粉/PET共混物,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纳米铜粉/PET共混体系为非牛顿性假塑性流体,其表观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纳米铜粉含量增加,非牛顿指数增大;共混物的黏流活化能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徐德增  程雪  苏丹  郭静 《合成纤维工业》2012,35(2):20-22,27
将聚己内酰胺(PA6)与超支化聚合物(HBP)共混造粒、纺丝,研究了PA6/HBP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及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A6/HBP共混物为非牛顿性假塑性流体,其表观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HBP含量增大,共混物非牛顿流动指数降低,剪切速率上升,加工温度降低;共混物黏流活化能随着HBP含量的增大而增大;PA6/HBP共混物较PA6结晶度提高,球晶明显细化;当w(HBP)为1.0%时,PA6/HBP共混纤维的断裂强度较纯PA6纤维略有降低,随着HBP含量的增加,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PA6/PET共混熔体流变性能和成丝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PA6/PET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及其对可纺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混熔体的非牛顿指数减小,弹性明显增大,因此,PA6与PET共混后可纺性下降。经再造粒虽对其可纺性有所改善,但成丝的性能变差。纺丝时在纺程上部必须设保温缓冷段才能纺丝。拉伸工艺对纤维的结构和性能影响很大。随PET含量的提高,共混纤维的强度下降,抗张模量增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分别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为壳,以高岭土为核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共聚物。将制得的两种核壳结构复合粒子添加到聚丙烯(PP)中,对PP进行改性。结果表明:共混体系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其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共混物非牛顿流动指数下降,剪切速率上升,流变性能改善;加入核壳结构复合粒子后,共混物黏流活化能增大,从而黏温依赖性增大。  相似文献   

8.
用德国 HAAKE流变仪对 CDP/ PET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CDP/ PET共混体系属于假塑性流体 ;CDP由于极性基团磺酸基的引入 ,切力变稀现象也较常规 PET明显 ;共混体系 CDP含量为 80 %时 ,偏离牛顿流体最显著 ,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加而下降的幅度最大 ;相同比例的共混物 ,随温度升高 ,非牛顿指数 n值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采用共混改性的方法,先以石墨烯粉体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共混挤出制备石墨烯母粒,再以石墨烯母粒和PET切片共混纺丝制备石墨烯改性PET纤维,研究了石墨烯粉体在石墨烯母粒中的过滤性,以及石墨烯添加量对改性PET纤维的机械性能、取向度以及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粉体在母粒中质量分数为5.0%时具有较好的过滤性能;石墨烯的引入会降低PET纤维的强度,但随着石墨烯粉体添加量的增加,可以增强改性PET纤维的力学性能,同时可以提高纤维的整体取向性和抗静电性能,且拉伸倍数的增加也可以有效地提升改性PET纤维的抗静电性能;在石墨烯粉体质量分数为1.0%、纤维经3.8倍拉伸时,石墨烯改性PET纤维的断裂强度为2.8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46.2%,取向因子为0.92,体积比电阻为3.29×10~7Ω·cm。  相似文献   

10.
《塑料科技》2016,(10):34-38
分别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MA)、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StAN-GMA)以及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SEBS-g-MAH)为相容剂,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改性聚苯硫醚/聚酰胺66(PPS/PA66)共混物。通过毛细管流变分析,研究了PPS及相容剂用量对PPS/PA66共混物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S/PA66共混体系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其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PPS用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非牛顿指数降低,其流变性能逐渐偏离牛顿型流体;随着相容剂用量的增加,PPS/PA66/E-MA-GMA体系的熔体黏度明显增大,PPS/PA66/St-AN-GMA体系的熔体黏度则先下降后上升,而PPS/PA66/SEBS-g-MAH体系的熔体黏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1.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改性剂对纳米二氧化铈(CeO_2)进行了表面改性,再经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CeO_2复合物母粒,将母粒与纯PET切片共混制备了不同CeO_2含量的改性PET,研究了CeO_2对PET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的CeO_2质量分数小于3%时,改性PET共混体系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在低剪切速率(r)区,体系的非牛顿指数(n)接近1.0,但在高r区(r大于4200s~(-1))体系的n远小于1.0,随CeO_2含量的上升,n略有增加;在相同剪切应力下,改性PET粘流活化能随CeO_2含量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再逐渐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以氧化镧为原料,利用化学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镧,再以不同比例的氢氧化镧与苯甲酸合成了两种稀土化合物苯甲酸镧,将苯甲酸镧与聚丙烯(PP)共混,制得两种改性PP混合物。研究了苯甲酸镧对PP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甲酸镧加入到PP后,PP共混体系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其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大而减小;随着苯甲酸铡含量的增加,PP共混体系的非牛顿指数降低,流变性能得到改善;2种PP共混物的粘流活化能分别达到58.60 kJ/mol和56.85 kJ/mol。  相似文献   

13.
改善高粘聚酯流变性能的母粒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特性粘数为0.9 dL/g的高粘度PET切片作为母体树脂,加入适量润滑剂,经表面处理的超细无机粉体及其它助剂,通过熔融共混造粒的方法制备高粘度PET切片纺丝用改性母粒。经纺丝实验表明,添加该母粒5%时,高粘度聚酯的流动性和可纺性有明显改善,纺丝温度比未改性前降低10~20℃,所纺制聚酯单丝的力学性能可满足造纸网用单丝要求,且耐疲劳性大幅提高,使用寿命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4.
PP/POE/纳米CaCO3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聚丙烯/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纳米CaCO3(PP/POE/纳米CaCO3)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探讨了纳米CaCO3、POE添加量、剪切速率和温度对复合材料黏度的影响。实验数据显示,在较低剪切速率下,随纳米CaCO3添加量的增加,体系熔体黏度增加;在较高剪切速率下,随纳米CaCO3添加量的增加,体系黏度降低;增加POE添加量,复合体系的熔体黏度增大;纳米CaCO3的加入使复合体系的非牛顿指数减小,非牛顿性增强。PP/POE/纳米CaCO3(100/10/10质量份数,下同)体系具有高流动性,熔体流动速率达19.58g/10min。  相似文献   

15.
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茂金属聚乙烯蜡改性聚乙烯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探讨了茂金属聚乙烯蜡用量对共混体系熔体流变行为、熔体黏度、非牛顿指数和流动活化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茂金属聚乙烯蜡对LLDPE/LDPE流动黏度降低明显,增加用量可使黏度逐渐降低;而对MPE/LLDPE/LDPE共混体系流动行为的影响比较复杂,在低剪切应力下黏度随茂金属聚乙烯蜡用量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在高剪切应力下黏度先增后减;茂金属聚乙烯蜡与MPE/LLDPE/LPDPE的相容性好于LLDPE/LDPE共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以2,2-二羟甲基丙酸等为配体制备的有机纳米稀土光能转换剂的形态、粒径以及分散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有机纳米稀土光能转换剂与PE共混体系的剪切应力、剪切速率、表观粘度、非牛顿指数、粘流活化能之间关系的分析,对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有机纳米稀土光能转换剂均匀分布在PE中,其粒径为100nm-150nm。随着有机纳米稀土光能转换剂含量的增加,其PE共混体系的表观粘度,粘流活化能均有所下降,且其流动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