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利用HgCl2与1-(苯并三氮唑-1-甲基)-1-(2-丙基咪唑)(bpmi)在甲醇中反应,合成了一种双核配合物[Hg(bpmi)Cl2]2。采用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且测定了配合物[Hg(bpmi)Cl2]2和配体bpmi在甲醇溶液中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与配体均在397 nm处有较强的荧光。  相似文献   

2.
以甲基麦芽酚、对苯二胺、丙二酰氯为主要原料,微波辅助合成得到N,N'-二[对-(2-甲基-3-羟基-4-吡啶酮)苯基]丙二酰胺。采用IR、1HNMR、UV-vis、MS对产物结构进行了确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该化合物对Fe3+的螯合性能,结果表明,在pH=7.40的Tris-水-乙醇缓冲溶液中,配体与Fe3+的配位比为1∶1,配合物表观稳定常数为lgK=7.76,证实该化合物对Fe3+具有潜在的螯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稀土-β-二酮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苯甲酰甲烷(DBM)和2,2’-联二吡啶(BIPY)为配体,采用乙醇-水溶液析出法合成了三种稀土-β-二酮配合物:Gd(DBM)3BIPY、Sm(DBM)3BIPY、La(DBM)3BIPY。通过元素分析、MS、IR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初步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紫外光谱性质。研究表明:配体DBM以烯醇式异构体与金属离子螯合,受螯合效应的影响,配体的IR、UV特征吸收峰均发生红移,染料在340nm-400nm近紫外区有强烈的电子吸收。  相似文献   

4.
以配体2-甲基咪唑-4,5-二羧酸与氯化镍反应,合成出了一个新的配合物[Ni(HMIDC-)]2(H2O)2]n;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配合物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a=0.683 74 nm,b=1.388 13 nm,c=1.655 19 nm,V=1 570.97 nm3,Z=4,Dc=1.831 g/cm3,F(000)=1 000.0,GOF=1.304。镍原子与两个不同配体H2MIDC中的咪唑上的氮原子、羧基氧原子以及水分子配位,且形成了六配位八面体构型。配合物由分子间氢键构筑成了三维超分子氢键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3-苯甲酰基-2-庚基苯并二氢吡喃-4-酮(L_1)、3-苯甲酰基-2-苯基苯并二氢吡喃-4-酮(L_2) 2种配体。分别以L_1和L_2为第1配体,水为第2配体在溶剂乙醇中与EuCl_3反应(pH=7~8),合成了2种新的稀土配合物。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热重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相关物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种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Eu(L_1)_3·2H_2O和Eu(L_2)_3·2H_2O;荧光光谱表明,2种配合物都能发出很强的铕离子特征荧光,其中配合物Eu(L_2)_3·2H_2O的荧光强度更强,具有更好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6.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在37°C,μ=0.1 mol/L KNO3, 30%二氧六环/水(体积分数)条件下,Cd(IP)(Aa)+三元配合物的平衡常数lgβ及相对于二元配合物的表征常数ΔlgK和lgX.其中IP为咪唑邻啡FDEC啉,Aa-分别为丙氨酸(Ala-)、α-氨基己二酸(Ami-)、精氨酸(Arg-)、赖氨酸(Lys-)和酪氨酸(Tyr-).实验结果表明,Ami-、Arg-、Lys-和Tyr- 4个体系配合物ΔlgK和lgX均比相应的Ala-体系大.从配体间的电子效应、疏水效应和氢键作用等方面对配合物的额外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用 p 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在 3 7°C,μ=0 .1 mol/L KNO3,3 0 %二氧六环 /水 (体积分数 )条件下 ,Cd(IP) (Aa) +三元配合物的平衡常数 lgβ及相对于二元配合物的表征常数Δlg K和 lg X。其中 IP为咪唑邻啡啉 ,Aa-分别为丙氨酸 (Ala-)、α-氨基己二酸 (Ami-)、精氨酸 (Arg-)、赖氨酸(Lys-)和酪氨酸 (Tyr-)。实验结果表明 ,Ami-、Arg-、Lys-和 Tyr-4个体系配合物Δlg K和 lg X均比相应的 Ala-体系大。从配体间的电子效应、疏水效应和氢键作用等方面对配合物的额外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以5-甲基-4-噁异唑甲酰肼为原料,与3-甲基-2-噻吩甲醛反应合成5-甲基-4-噁异唑-3-甲基-2-噻吩甲酰腙,再将其作为配体与钴离子合成相应的钴配合物,对其进行红外、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可见等表征确认结构,并对配体及其配合物的荧光性能进行测定。荧光测定表明,配体及其配合物都较强的荧光性能,因此可作为潜在的光活性材料。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5,10,15,20-四(4-羧基苯基)卟啉配体,并与氯化钯反应得到钯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电导测定、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电喷雾质谱等多种物理手段表征了配体及其钯配合物的结构,对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成键性质进行了讨论,研究了配合物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行为.该配合物属于低自旋的平面正方形,配合物中离域π键和螫合环的形成使Pd-N键加强,配合物很稳定.  相似文献   

10.
以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和2,2′-联二吡啶(BIPY)为配体,采用乙醇-水溶液析出法合成了稀土-β-二酮配合物Ln(TTA)3BIPY(Ln=Gd、Sm、La),其中La(TTA)3BIPY、Gd(TTA)3BIPY未见报道。通过元素分析、MS、IR、UV及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分析表明:配体HTTA以烯醇式异构体形式与金属离子相螯合,受螯合效应影响,配体的IR、UV特征吸收峰均发生红移,配合物在300~400nm近紫外区有强烈的电子吸收,起始分解温度高于250℃,失重迅速、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与稀土金属氯化物为原料、乙醇为溶剂,合成了6个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UV、TG/DTA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形成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RE(C14H11O3)3,金属离子与配体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的化学计量比为1∶3;配体中羰基氧、邻位羟基氧与稀土金属离子配位;得到的配合物稳定性高,仍然具有吸收紫外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2-羟基-1-萘醛和甘氨酸为原料,乙醇为溶剂,加热回流制备2-羟基-1-萘醛甘氨酸Schiff碱配体,然后将该配体分别与Cu(II),Co(II),Ni(II)的醋酸盐反应生成相应的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电导测定等手段对上述配体及其配合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3.
利用吡唑-3-甲酸为配体,通过溶液法与氯化钴反应合成出一种钴的配合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其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该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a=0.509 94(2)nm,b=1.139 55(5)nm,c=0.936 80(4)nm,β=95.925(5)°。钴与两个配体分子的N、O原子和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形成八面体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研究它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与BSA形成稳定的复合物,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猝灭速率常数kq为3.54×1012L/(mol·s),结合常数K=7.06×105L/mol,结合位点n=1.259 5。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铜(Ⅱ)-氨基葡萄糖-α-氨基酸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298±0.1 K,I=0.10 mol/L KNO3条件下铜(Ⅱ)-氨基葡萄糖-α-氨基酸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在铜(Ⅱ)-氨基葡萄糖-α-氨基酸三元体系中,生物配体氨基葡萄糖和α-氨基酸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与α-氨基酸的碱性及二元配合物稳定性之间存在直线自由能关系。  相似文献   

15.
《广东化工》2021,48(18)
在甲醇溶液中,以三乙基胺作为碱,配体HL~1和四氟合硼酸铜(Ⅱ)及碘化钾反应,合成了铜(Ⅱ)配合物[L~(la) CuI]。对配合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X-射线晶体结构测定表明配合物是一个平面正方形单核铜(Ⅱ)配合物,但配体(L~1)-的吡咯环β位发生了非预期的碘代,形成了碘代配体(L~(la))~-,配合物为[L~(1a)CuI]。  相似文献   

16.
以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与稀土金属氯化物为原料、乙醇为溶剂,合成了6个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UV、TG/DTA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形成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RE(C14H11O3)3,金属离子与配体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的化学计量比为1;3;配体中羰基氧、邻住羟基氧与稀土金属离子配位;得到的配合物稳定性高,仍然具有吸收紫外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苟玉婷  岳凡  陈华梅  孙都成  刘罡 《化学试剂》2012,34(10):891-894
以4-氨基1,2,4-三氮唑(atrz)为有机配体,无机阴离子SCN-为第二配体合成了三核结构的铁钴混金属的配合物:[ Fe0.25 Co2.75(atrz)6(SCN)5OH]·5H2O.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它的结构.并通过红外、热重分析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1659(2) nm,b=2.2944(5) nm,c=1.6811(3)nm,β=103.59(3)°.最终偏离因子R1=0.0694,wR2=0.1790.  相似文献   

18.
《化学试剂》2021,43(7):992-995
研究了大黄素-硒(Ⅳ)配合物的合成,并对比配体和配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大黄素-硒(Ⅳ)配合物的最佳合成条件:以无水乙醇为溶剂、n(大黄素)∶n(四氯化硒)=1∶2、pH 3~4、反应温度40~45℃。通过红外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对大黄素-硒(Ⅳ)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体和配合物对DPPH的清除率。结果显示,大黄素-硒(Ⅳ)配合物抗氧化活性相对于配体大黄素有显著提高,大黄素与硒之间存在协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μ-氧-双[三(邻氯苄基)锡]与4-吡啶甲酸在苯溶剂中反应合成,合成了标题化合物。经X-射线方法测定了新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体学参数:a=0.8844(3)nm,b=1.8931(6)nm,c=1.5387(5)nm,β=92.266(5)°,V=2.5741(14)nm3,Z=4,Dx=1.593Mg.m-3,μ(MoKα)=13.29cm-1,F(000)=1232,R1=0.0377,wR2=0.0936。配合物通过4-吡啶甲酸配体的氮原子桥联,形成五配位的三角双锥构型的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20.
赵伟  李伟  刘思全 《山东化工》2012,41(4):15-17
以2-氨基苯并咪唑水杨醛席夫碱(SABI)为配体合成了新型金属钆(Ⅲ)的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及摩尔电导率对其进行表征,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Gd(HL)2(NO3)].H2O。席夫碱的配位原子是酚羟基的氧原子、席夫碱及咪唑环C=N中的氮原子。同时研究了配体及配合物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