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催化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固体水合硫酸铁为催化剂,以苯酐和甲醇为原料,催化合成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探讨不同催化剂、催化剂的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酐醇摩尔比为1∶3,催化剂水合硫酸铁用量为原料的4%,回流温度90~100℃,反应时间5 h,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产率达到89%以上。  相似文献   

2.
用邻苯二甲酸钠水溶液与氯丙烯为原料,以氯化亚铜为催化剂合成了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通过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以及物料配比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55℃,pH9~10,氯化亚铜加入量为邻苯二甲酸钠6%,反应时间3.0 h,n(氯丙烯):n(苯酐)=2.4:1.在此条件下,产品最大收...  相似文献   

3.
将聚乙烯醇与四氯化钛在二甲基亚砜和无水乙醇混合溶剂中进行反应,制得了负载钛酸酯催化剂PVAC-1,研究了在其催化下,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与环己醇通过酯交换合成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时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及物料配比等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与烷基钛酸酯T i(OBu)4相当的催化活性,在140~160℃下,反应6h,催化剂用量为物料总质量的1.3~1.6%时,酯的收率即可达到94.2%,重复使用6次后,收率仍在85%以上,且该催化剂制备方法简单,易与产物分离。  相似文献   

4.
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二乙二醇单丁醚为原料、有机锡为催化剂,通过酯交换法在无溶剂的条件下催化合成邻苯二甲酸二(二乙二醇单丁醚)酯,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物料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对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当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用量为0.1 mol、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二乙二醇单丁醚的摩尔比为1∶2.20、催化剂有机锡用量为1.5 g、反应时间为4.0 h、反应温度为180~190℃时,邻苯二甲酸二(二乙二醇单丁醚)酯的产率在88%以上,折光率(25℃)为1.4892~1.4896。  相似文献   

5.
文艺  陆敏  蒋涛 《应用化工》2005,34(3):169-170
以氧化亚锡和钛酸四丁酯的混合物为催化剂,用正交设计法考察了酯化温度、醇酐比、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合成邻苯二甲酸810酯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30℃,醇酐比为2.5,反应时间3h,催化剂用量为4‰苯酐的条件下,邻苯二甲酸810酯的酯化率平均可达98.7%。  相似文献   

6.
邻苯二甲酸810酯的催化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  陆敏 《河北化工》2005,28(3):55-56
以钛酸四异丙酯和钛酸四丁酯的混合物为催化剂,催化酯化合成邻苯二甲酸810酯。通过正交设计法考察了酯化温度、醇酐比、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20℃、醇酸比为3、反应时间3h,催化剂用量为4wt‰苯酐的条件下,邻苯二甲酸810酯的酯化率大于98.9%。  相似文献   

7.
潘朝群  康英姿 《塑料工业》2004,32(10):9-10,14
以苯酐与十八醇为原料,选用非酸催化剂,在实验室合成了邻苯二甲酸二(十八)酯。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控制在220℃、n(十八醇):n(苯酐)为3.2:1、总物料中催化剂的质量分数(ω)为0.2%时,苯酐的转化率达到96%以上,邻苯二甲酸二(十八)酯的直收率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8.
采用苯酐固相法合成酞菁铁,并用IR、UV-VIS和TG对产物进行测试和表征,证明所得产物为目标产物。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对酞菁铁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相法合成的适宜条件为:苯酐/尿素的物料比1∶5,反应温度240℃,催化剂含量2%。此条件下酞菁铁的产率可以达到56.8%。  相似文献   

9.
以苯酐、氧化镁和双氧水为原料,研究了均匀设计在单过氧邻苯二甲酸镁合成中的应用,考察了苯酐与氧化镁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单过氧邻苯二甲酸镁合成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在此条件下反应,产品纯度和产率均可达84%以上.  相似文献   

10.
《化学工程师》2000,(4):1-4
报道了新型催化剂TiSiW12O40/TiO2催化酯化合成葡萄糖五丁酸酯的糖酸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诸因素对产率的影响.实验表明TiSiW12O40/TiO2是合成葡萄糖五丁酸酯的良好催化剂.最佳反应条件为糖酸摩尔比16,催化剂的用量为反应物料总量的2.0%,酯化反应时间为2.0h,反应温度90~95℃,反应产率可达85.4%.  相似文献   

11.
郑超  王萍  张宏志  孔茜 《贵州化工》2003,28(4):22-23
以邻苯二甲酸酐和正丁醇为原料,硫酸氢钠为催化剂合成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考察了影响收率的因素,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n(邻苯二甲酸酐):n(正丁醇):1:2.5,反应时间2h,硫酸氢钠用量占邻苯二甲酸酐质量的3.4%,最终产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张云良  吴永忠 《山东化工》2011,40(11):13-15,23
研究了以采用超声浸渍法制备的负载金属氧化物固体超强酸WO3/ZrO2为催化剂,用邻苯二甲酸酐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考察了反应条件对该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酐醇物质的量比1:3.0,催化剂用量占反应物总质量的2.0%,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150℃。在此条件下酯收率达95.75%以上;经过后处理,产品纯度可达99.65%,其折光率(n20d)为1.4896,与文献值一致;该催化剂不仅具有反应活性高,而且重复使用性好,可代替硫酸用于该类反应。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分别用十二醇、十四醇、十六醇和十八醇与邻苯二甲酸酐反应合成邻苯二甲酸单醇酯,再用氢氧化钠中和得钠盐。研究了催化剂、醇、原料配比、酯化温度及溶剂等对单酯酯化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其泡沫性能和界面性能。确定了最佳酯化条件为:以自制催化剂BN-1作催化剂,二甲苯为溶剂,n(醇)∶n(酸酐)=1∶1.6,酯化温度100℃,酯化时间5 h。随着醇碳链增加,邻苯二甲酸单醇酯钠盐泡沫能力降低,但界面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
钛酸四丁酯催化合成邻苯二甲酸双十八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邻苯二甲酸酐和十八醇为原料,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催化合成了邻苯二甲酸双十八酯,探讨了十八醇和邻苯二甲酸酐摩尔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条件对邻苯二甲酸酐酯化率的影响,结果为:n(十八醇)/n(邻苯二甲酸酐)=2.2,m(钛酸四丁酯)/m(邻苯二甲酸酐)=0.75%,在200℃下搅拌反应1 h,邻苯二甲酸酐的酯化率即可达98.2%;反应1.5 h,酯化率可达99.9%。用钛酸四丁酯作催化剂,反应时间短,催化剂用量少,催化活性高。  相似文献   

15.
以邻苯二甲酸酐和异辛醇为原料、甲苯为带水剂,分别以NaHSO4、对甲苯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LaCl3、LaCl3/阳离子交换树脂、LaCl3/ZSM-5、LaCl3/活性炭等为催化剂合成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经过比较,确定以自制的5% LaCl3/ZSM-5作催化剂.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优合成条件为:邻苯二甲酸酐与异辛醇摩尔比1∶2.5、催化剂用量(以原料总质量计)5%、反应时间4h、带水剂用量(以原料总质量计)40%,在此条件下,邻苯二甲酸酐转化率达98.81%、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产率达96.97%,且催化剂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16.
用一水合硫酸氢钠催化邻苯二甲酸酐和正丁醇酯化反应,合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最佳反应条件为:正丁醇与苯酐的摩尔比为2.5∶1,催化剂与苯酐摩尔比为1∶500,反应温度195℃,反应2h,酯化率98.5%,DBP的产率96%,纯度>99.8%;苯酐消耗定额<0.6,正丁醇消耗定额<0.7.催化剂安全、经济,不污染环境,符合绿色合成化学原则.  相似文献   

17.
张庆  巩育军  张菊花  马艳荣 《应用化工》2006,35(12):931-934
以苯酐和2-乙基己醇为原料,稀土固体超强酸SO42-/TiO2/Ce(Ⅳ)为催化剂,合成了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醇∶苯酐(摩尔比)=3∶1,催化剂用量占反应物总质量的1%,反应温度为205℃,反应时间3 h时,酯化率可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18.
以β-环糊精为催化剂,苯胺和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在水溶剂中合成N-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考察了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胺酐比,溶剂用量等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β-环糊精有着很好的催化活性,当反应时间为5h,胺酐比为1.3:1(mol),β-环糊精浓度1%(以溶剂质量计)时,在30mL加入少量盐酸的水溶剂中,收率可...  相似文献   

19.
以多种表面活性剂为催化剂,苯胺和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在水溶剂中合成N-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考察了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胺酐比等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有最好的催化活性,当反应时间为5h,胺酐比为1.1:1(m01),表面活性剂浓度2%(以溶剂质量计)时,收率可达到93.8%,且催化剂重复使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