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将新型的C_(60)吡咯烷衍生物(FPD)的异构体之一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木犀草素在FPD/GCE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显示该电极对木犀草素的氧化还原过程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在2×10~(-8)mol/L~10~(-5)mol/L浓度区间范围内,氧化峰电流与木犀草素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I_(pc)=-0.0103C-3.5955(R~2=0.9901),检测限为6.6×10~(-9) mol/L。表明所制备的修饰电极对木犀草素的测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合成制备了氨基-β-环糊精(NH2-β-CD),然后通过主客体反应将NH2-β-CD与二茂铁(Fc)形成稳定的包合物,再与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复合后得到NH2-β-CD/Fc/SWCNTs复合膜修饰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该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AA)的电催化行为。结果表明,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电位范围在-0.2~0.6V内,峰电流的变化值与抗坏血酸的浓度在1×10-5~1×10-3mol/L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6×10-7mol/L。当用于模拟样品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8.3%~100.8%,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聚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膜修饰电极,利用扫描电镜对新的复合膜修饰电极(PAR-MWNT/GCE)进行表征,研究了在多菌灵的循环伏安曲线以及它的差分脉冲伏安曲线。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多菌灵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在8.0×10-6~2.06×10-4 mol/L浓度范围内,多菌灵的差分脉冲伏安法的峰电流和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 11,检出限为2.5×10-7 mol/L(S/N=3)。PAR-MWNT/GCE复合物修饰电极可快速、简洁、方便的测定多菌灵的浓度。  相似文献   

4.
利用循环伏安法将L-甲硫氨酸修饰到裸玻碳电极表面,成功制备出聚L-甲硫氨酸修饰电极(PLM/GCE);分别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探讨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和对氯苯酚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发现,PLM/GCE在最优条件下,在8.0×10-6~1.0×10-4mol/L浓度范围内的氧化峰电流值与浓度呈现出较好的线性相关,线性方程为Ip=0.244 1C+1.129 6,r=0.999 1。研究表明,PLM/GCE可用于对氯苯酚的电化学检测。  相似文献   

5.
采用滴涂法在玻碳电极上修饰氧化石墨烯及多壁碳纳米管,通过电化学还原方法制备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相应修饰电极(ERGO/MWCNTs/GCE)。运用循环伏安法研究多巴胺(DA)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与裸玻碳电极相比,多巴胺在修饰电极上氧化峰与还原峰电位差为70 m V,峰电流显著提高,表明该电极对多巴胺具有较好的催化氧化作用。高浓度抗坏血酸的存在不影响多巴胺的测定。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多巴胺在4.8×10~(-7)~1.1×10~(-5)mol/L和1.1×10~(-5)~2.93×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7×10~(-8)mol/L,RSD为4.3%。  相似文献   

6.
电化学氧化技术在四环素类抗生素废水处理过程中存在氧化电位高,且电极发生严重腐蚀等现象,通过对电极进行修饰,以降低电极的过电势,增加电流响应,提高电极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本文采用滴涂法分别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MWCNTs/GCE)和石墨烯修饰电极(Graphene/GCE),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修饰电极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修饰材料已经成功修饰在电极表面;通过对比四环素在两种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四环素在MWCNTs/GCE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信号明显,且氧化峰电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俞伟萍 《辽宁化工》2011,40(6):564-565,577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活性。研究表明,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对抗坏血酸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活性,与裸玻碳电极相比,抗坏血酸在该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电位负移0.502 V,氧化峰电流增加78%;抗坏血酸浓度在1.0×10-5~0.1 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1.0×10-6 mol/L。  相似文献   

8.
先在玻碳电极(GCE)表面用电化学沉积法修饰普鲁士蓝(PB),然后修饰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制成了碳纳米管/普鲁士蓝复合膜修饰电极(MWCNTs/PB/GCE).采用循环伏安法(CV)考察了该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发现该修饰电极对多巴胺(DA)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和选择性,当等浓度的抗坏血酸(AA)与DA共存时,AA对DA的测定没有干扰.该方法测定多巴胺的线性范围为 5×10-6~1×10-4mol·L-1,R=0.9992,检出限可达5.0×10-7 mol·L-1(S/N=3),样品回收率在97.0%~105.7%之间.对针剂盐酸多巴胺进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利用浸渍法和电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银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修饰电极(Ag NPs/GR/MWCNTs/GCE),采用循环伏安法(CV)表征了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了双酚A(BPA)在Ag NPs/GR/MWCNTs/GCE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探讨了Ag NPs/GR/MWCNTs/GCE检测BPA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8.0×10~(-6)~1.0×10~(-4)mol/L范围内,BPA的电化学检测峰电流值与其浓度呈明显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_p=1.076 1C-5.153 6,相关系数r=0.999 4。研究表明,Ag NPs/GR/MWCNTs/GCE可用于BPA的电化学检测。  相似文献   

10.
韩媛媛  焦晨旭  王景雨  郭冉 《河北化工》2012,35(2):59-61,77
用碳纳米管和纳米TiO2混合修饰碳糊电极,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修饰电极测量Cu的优化条件及其电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在pH=5.5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当Cu2+在修饰电极表面富集200 s、电位扫描速率控制在60 mV/s时,修饰电极在循环伏安图上能出现1个灵敏氧化峰,峰电位为0.141V,利用这个峰可以对Cu进行检测。峰电流与Cu2+的浓度在1.0×10-7~1.0×10-4 mol/L的范围内成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4 4,检出限为1.43×10-8mol/L。  相似文献   

11.
廖宝莲  黄丽  夏鸿雁  王继平 《硅酸盐学报》2012,40(5):723-724,725,726,727,728
以中间相炭微球为炭源,沥青基磨切炭纤维为同质增强相,采用冷模压成型和气氛低温烧结制备出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研究了炭纤维表面处理对界面结合强度的作用机制和改善效果,分析了不同球磨时间下原始粉料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炭纤维的添加有利于坯体各向均匀收缩,降低了总体积收缩率,使得复合材料密度下降;同时大幅度提升了复合材料的机械强度;添加10%(质量分数)炭纤维时弯曲强度最高,达到123.5MPa。  相似文献   

12.
许旭清  朱军 《江苏陶瓷》2003,36(4):23-25
对含碳质耐火材料中的碳的来源、种类、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实验证明,间接法测定含碳质耐火材料中的碳含量是一种科学准确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下的碳标签机制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荣圻 《上海化工》2011,36(5):9-14
碳标签是为实现低碳经济应运而生的机制,介绍了低碳经济下碳标签、碳足迹未来发展的趋势,详细阐述了碳标签机制实施的具体内容、计算方式,并就碳足迹的含义与核算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指出未来碳标签在全球范围的广泛实施必将对中国制造企业的低碳转型产生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Carbon calendar     
《Carbon》1998,36(12):1881
  相似文献   

15.
Carbon calendar     
《Carbon》1994,32(8)
  相似文献   

16.
Carbon Cal     
《Carbon》2002,40(10):I
  相似文献   

17.
张燕 《耐火与石灰》2009,34(6):37-40
碳结合碳纤维复合物(CBCF)通过与熔融硅直接反应,在复合物表面得到一层碳化砖层并对其进行改进。随后,已渗透硅的CBCF材料用泥浆-浸渍工艺、用含钇和铝的硅质玻璃进行涂层。对玻璃热处理时就会产生一个玻璃-陶瓷层,因此就得到一个多层抗氧化和抗侵蚀保护系统。通过疆做技术和X-射线衍射测出了涂层的显微结构特征。受到控制的结晶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要晶相有:玻璃状方英石、硅酸钇(Y2Si2O7,Keiviile,β形式)和莫来石。它们是具有抗氧化和抗侵蚀保护的SiC涂层的碳质复合物的优质陶瓷材料,这是因为它们的热膨胀系数(CTE)非常接近SiC的热膨胀系数。在1375℃热处理时,微裂纹有可能闭合,这是因为利用了玻璃一陶瓷中残余玻璃的粘性流,因此为了延长保护系统的使用寿命.我们对这些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
Carbon Calendar     
《Carbon》2008,46(5):832
  相似文献   

20.
Carbon Calendar     
《Carbon》2002,40(9):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