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刘可 《广东化工》2023,(8):134-136
河南省安阳市某水厂为安阳市利用南水北调原水供给城市高品质生活用水的重点民生工程,净水处理工艺采用网格絮凝池+平流沉淀池+气水反冲洗滤池+次氯酸钠消毒工艺,预留预臭氧及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建设用地。介绍了水厂原水水质、工艺设计、工程特点及其实际生产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2.
净水厂臭氧处理系统的设计要点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给水深度处理工艺中臭氧系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结合铁西水厂臭氧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建设,详细介绍了臭氧系统中臭氧气源制备、臭氧发生系统、接触反应、尾气破环系统等的设计方法及建设经验。实际运行中,该水厂臭氧系统运行稳定、出水达标。  相似文献   

3.
某水质净化厂原设计规模为2×104 m3/d,出水仅为二级出水标准。在充分挖潜现状构筑物处理能力的同时,将该厂进行提标改扩建,设计规模提升至4×104 m3/d,生化处理部分采用"A2/O+IFAS+二沉池"工艺及"高效沉淀池+生物曝气滤池",深度处理采用同一套工艺,水厂出水水质达到北京《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中一级B标准。水厂在运营中存在A2/O+IFAS池及臭氧接触池液位高于设计液位的问题,通过改进,液位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清洗世界》2021,37(2)
昆明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厂配套污水厂(以下简称水厂)设计污水处理量1200m3/d,用于处理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水。针对高浓度的污水,采用调节池+沉淀浓缩池+二级AO/MAC池+臭氧氧化+N F+M A C-C A R工艺。本文介绍了水厂工艺系统调试及针对生产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实现水厂连续稳定运行,并且出水水质达标。  相似文献   

5.
针对长江微污染原水,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较为适宜,能够有效去除饮用水水源中的各种有机污染物,使处理水水质明显提高。臭氧在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中,主要起到两大作用:一是将难降解有机物氧化为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二是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以某水厂为例,目前该水厂臭氧系统由原料气储存、臭氧制备、臭氧投加及尾气破坏组成,已投产将近10年,就该厂臭氧系统工艺介绍及设备日常维护做经验总结,为净水厂深度处理改造中臭氧系统的建设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新欢 《净水技术》2023,(S1):275-280
青草沙水库原水有机物含量较高,常规处理后氯消毒副产物存在超标风险,针对此情况,上海某水厂进行深度处理改造,改造工艺主要采用“预臭氧+强化常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结合场地条件,巧妙构思设计方案,化繁为简,采用合建、叠建等集约化布置的形式,合理顺畅衔接水厂的新老系统,在改造过程中维持常规处理的正常生产。改造后出水水质符合上海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DB 31/T 1091—2018)的要求,出厂水的CODMn质量浓度由1.28 mg/L降低至0.46 mg/L,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由0.26降低至0.03,出水CODMn、消毒副产物的浓度低于常规处理,可为类似水厂深度处理改造提供设计案例。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国家开展了引江济淮工程。商丘市路河水厂为引江济淮进豫后第一座大型新建水厂,工程设计规模为30万m3/d。为有效应对长距离输水带来的水质微污染状况,净水采用“多效屏障预处理+机械混合池+折板絮凝反应池+平流式沉淀池+砂滤池+臭氧接触池+活性炭池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处理后出厂水采用次氯酸钠消毒,确保供水水质安全。文中提出“臭氧预处理为主,高锰酸钾、次氯酸钠为辅,粉末活性炭应急投加”的多效屏障预处理措施。采用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可有效应对原水微污染状况,同时,提升泵采用变频调节以达到低碳节能目的。研究可为今后同类型水厂的优化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生物稳定性是评价饮用水水质的重要指标。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去除AOC和BDOC,加氯消毒甚至会使AOC值升高,以太湖、黄浦江和长江为水源的常规处理工艺水厂的出厂水均不能满足生物稳定性的要求。曝气生物滤池和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单元可以有效去除AOC和BDOC,曝气生物滤池+混凝气浮+臭氧生物活性炭+砂滤组合工艺出水经过消毒后能够满足生物稳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该文介绍了国内一自来水公司三个水厂的两个原水水质、净水工艺及出厂水水质。结果显示第一水厂的出厂水质较为理想,第二水厂次之,第三水厂为第三。第三水厂由于水源的问题导致出厂氨氮季节性超标,建议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水源水质,以提高出厂水质。第二水厂需进行工艺改造,实施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以进一步提高供水水质。第三水厂一期系统臭氧生物活性炭池置于砂滤池后较二期活性炭滤池置于砂滤池前出水有机物CODMn及TOC略低,但两者基本相近。建议第三水厂采取必要的措施改进水源水质,或再增加一道臭氧生物活性炭工序。  相似文献   

10.
曾木海  谢小龙  杨涛 《净水技术》2021,40(1):129-133,154
武汉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将出水水质由现状一级A标准提升至接近地表Ⅲ类水标准(TN≤10 mg/L),经复核,采用"强化现状处理设施处理功能+新建深度处理单元"的方案。根据案例分析:深度脱氮单元采用反硝化深床滤池或MBR工艺;深度降解COD单元采用臭氧接触氧化工艺或活性炭吸附工艺。通过对"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臭氧接触氧化工艺"、"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活性炭吸附工艺"、"MBR工艺+臭氧接触氧化工艺和MBR工艺+活性炭吸附工艺"4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提标改造工程深度处理方案推荐采用"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臭氧接触氧化工艺"。工程中各方案在相同边界条件下平行设计,各深度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和工艺比选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武城县瑞源水厂以南水北调东段末端调蓄水库大屯水库为水源,原水中氟化物和硫酸盐超标,采用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工艺并不能去除氟化物和硫酸盐,此次水厂升级改造采用超滤-反渗透双膜法对活性炭滤池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膜车间出水与活性炭池出水以1∶2勾兑后,氟化物浓度≤1 mg/L,硫酸盐浓度≤250 mg/L,水质达标,运行稳定。通过对工艺设计参数及运行效果现状分析,总结了双膜法在工艺设计及水厂运行方面的经验,建议工程设计处理氟化物和硫酸盐时采用双膜法,运行时加强数据监控,及时进行清洗护理工作,以延长膜组件使用寿命,降低水厂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2.
探讨4种不同预处理工艺与超滤膜技术组合工艺(工艺1:原水+预臭氧+超滤;工艺2:原水+预臭氧+混凝沉淀+超滤;工艺3:原水+预臭氧+混凝沉淀+砂滤+超滤;工艺4:原水+预臭氧+混凝沉淀+砂滤+后臭氧+活性炭+超滤)对微生物的去除贡献。试验表明:四种组合工艺对浊度的去除率均达到99.5%以上,出水浊度低于0.1 NTU;工艺4出水的DOC、COD_(Mn)和UV_(254)含量分别为2.747、1.73 mg/L和0.013 cm~(-1),对DOC、COD_(Mn)和UV_(254)的去除率最大分别为32.77%、58.81%和77.97%;工艺4出水的AOC含量为88.59μg乙酸碳/L,出水BDOC含量为0.189 mg/L,对BDOC去除率最大。综合评价4种工艺出水水质化学指标和生物稳定性指标,选择工艺4(原水+预臭氧+混凝沉淀+砂滤+后臭氧+活性炭+超滤)组合工艺,效果最好,研究成果可为保障给水厂出厂水和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对水厂深度处理工艺中生物活性炭滤池的余臭氧的研究相对较少,臭氧的精确投加也并非现阶段水厂日常运营中关注的重点,但作为水厂运行管理的前沿课题,臭氧的精确投加必将在未来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本期专栏讨论了水厂臭氧投加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剖析所存在的技术瓶颈和管理瓶颈,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为呼吁未来相关的研究投入发声。  相似文献   

14.
为使微污染源水经处理后达到GB 5749-2006要求,深圳市某水厂采取了"臭氧-炭砂滤池"短流程深度处理工艺升级改造的方法,新建臭氧接触池1座,在原砂滤池的基础上改造成炭砂滤池,将原有空置库房改造成臭氧发生间,改造原反冲洗系统以满足炭-砂滤池冲洗要求。工程实施后的实际运行效果表明,COD_(Mn)的去除率提高了约23个百分点,滤后水浊度略有上升,三氯乙醛的去除率达到27%,且滤后水细菌总数在生物膜成熟后稳定在100CFU/m L左右。此项改造工程占地面积小、投资成本少、水质改善效果良好,可为同类型村镇水厂深度处理改造的设计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连云港市第三水厂是连云港市区规模最大的自来水厂,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已有近40年历史,经过不断升级改造,已成为具备3套常规工艺+1套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生产规模为30万t/d的现代化水厂。文中介绍了2010年以来水厂进行的重大改造项目,总结了运行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解决建议,如投加点泄漏、清水池余氯不均、V型滤池投加助滤剂等,为类似水厂改造和运行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奉贤第一水厂以金泽水库为水源,处理工艺综合考虑了微污染原水的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的选择及深度处理构筑物的设计。针对原水有机污染较高、常规处理出水耗氧量超标的问题,通过开展工艺论证,奉贤第一水厂在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增加臭氧预处理和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以实现水厂出水水质的优化。同时,为满足深度处理水力流程要求,使清水池保持合理的水位,通过开展用地核算和运行费用分析,确定采用活性炭滤池后置砂滤池与叠合沉淀池设计方案。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还取消了厂内二次提升,降低了长期运行费用。对于地势平坦的地区,叠合沉淀池方案的确定与实施,不仅区别于其他水厂,还实现了水厂的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炭砂滤池带来的生物泄露问题,保障出厂水微生物达标,在"臭氧-炭砂滤池"短流程深度处理的基础上,对水厂紫外消毒工艺进行升级改造,新增2套低压高强管道紫外设备。工程投入运行后,效果较好,经过紫外消毒杀菌后细菌总数下降了99%,且次氯酸钠投加单耗降低了50%左右。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对设计高程、紫外取样点和次氯酸钠主消毒工艺进行了优化。可为同类型水厂的消毒工艺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围绕金泽水库水源特点,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成果基础上,针对金泽水源运行水厂存在的耗氧量、三卤甲烷总量超上海地标风险,浑浊度、嗅味物质等偏高,出厂水有抗生素检出的问题,进行金泽原水水厂工艺集成优化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水厂前后臭氧投加优化、活性炭滤池运行优化以及水厂消毒方式优化,出厂水浑浊度不高于0.15 NTU,2-MIB、土臭素不高于5 ng/L,三卤甲烷总量不高于0.5,磺胺类抗生素去除率不低于60%,出厂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采取"后置臭氧-下向流活性炭"工艺的金泽水厂中臭氧投加量的优化,依托中试装置研究了臭氧投加量对各构筑物处理效率的影响,并采用中心复合设计的(CCD)响应面模型优化了臭氧投加,同时,简析了该工艺对金泽原水中常见微污染物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中UV254的去除主要发生在臭氧接触、混凝沉淀及活性炭单元,而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及总有机碳(TOC)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混凝沉淀及活性炭单元.臭氧投加量的增加可提高臭氧接触池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但过高的臭氧投加量不利于混凝沉淀及活性炭单元对有机物的去除.通过响应面模型预测了活性炭滤池出水中CODMn去除率最优值为65.4%,此时预臭氧及后臭氧投加量分别为1.02、1.36 mg/L.该工艺对金泽原水中常见抗生素及除去1,4-二氯苯、乙苯外的致嗅物质有较高去除率.  相似文献   

20.
郭兆学  郭慧 《净水技术》2022,(4):141-148
北方某地区水厂因原水水质存在总氮和硫酸盐等指标超标、出水高锰酸盐指数(CODMn)接近限值等问题,须增设深度处理工艺以提高供水水质.文中根据北方某水厂及其水源现状,对纳滤、臭氧活性炭两种深度处理工艺进行详细比选,最终确定臭氧-活性炭作为该水厂的深度处理工艺,该工艺技术成熟,投资与运行成本低,水耗较少.文中还详细介绍了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