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简述了实木家具漆中速干亮光漆的研制过程,介绍了产品特点、经基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工艺以及产品检测数据。  相似文献   

2.
<正>八月中旬,嘉宝莉家具漆携手天津意利达家具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以"学习、提升"为主题的培训交流会。作为意利达的合作伙伴,嘉宝莉家具漆针对其涂装效果、涂装生产标准化流程、打磨、生产细节与品质等方面向天津意利达公司的员工们进行了针对性的岗位指导及技能培训。作为国内家具漆的领军品牌,嘉宝莉家具漆非常注重合作伙伴的品质提升和市场发展,在与天津意利达家具有限公司合作期间也不断优化其生产流程,完善产品品质,助力其紧跟市场脉搏,引领家具业向"中国创造"快速前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涂层厚度、涂料黏度、涂料性质、家具表面基材状态、使用环境等5个方面对家具漆漆膜附着力的影响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探讨,为家具漆生产者提供了一些方法与途径,以提高漆膜附着力,增强漆膜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相似文献   

4.
本产品主要适用于高档家具、木地板、漆器工艺品等的髹饰。该产品完全保留了生漆的特点 ,为绿色环保产品 ,装饰性能极佳 ,用该产品髹饰的家具、工艺品漆膜亮丽、丰满 ,给人一种高贵、典雅、凝重的质感 ,深受人们喜爱。本项目的主要特点是克服了生漆干燥受制于环境影响的问题 ,可在冬季室温施工 ,是一种生态型高档生漆产品。本产品制造不需特殊设备 ,适用面广 ,对技术人员要求不高 ,操作简便 ,生产成本比生漆低 ,易于推广高档漆酚家具漆  相似文献   

5.
张飞龙  李钢 《涂料工业》2000,30(9):6-10
制备的漆酚家具漆解决了生漆成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干性差、受环境因素制约等缺陷。讨论了辅助成膜物质、等因素对生漆成膜反应速度的影响。本家具漆保持了成膜特点,以水为稀释剂,可低温成膜。  相似文献   

6.
用聚酯涂料涂饰家具制品成为家具行业中的“一枝独秀”.一些发达国家聚酯家具漆的比重呈上升趋势,意大利和美国占到20%,德国和法国为5%.八十年代中期欧美聚酯家具漆技术及材料在我国港澳台地区开始流行,并很快传入我国广东地区.近年来,“聚酯家具漆热”已从沿海伸展到内地,由城市影响到农村,聚酯家具漆的产量已占我国家具漆总量的30%,为了使更多的同行了解聚酯涂饰技术,本文就聚酯家具漆的概述和涂饰工艺提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化工中间体》2008,(3):46-46
广东美涂士集团2月26日与宿迁市宿城区正式签约,将投资10亿元在宿城经济开发区兴建新型涂料生产基地。该项目共分三期开发建设,首期投资5亿元,主要生产内外墙乳胶漆、家具漆、工业涂漆等系列环保漆产品。  相似文献   

8.
挪威尤顿(Jotun)公司,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大的油漆制造厂,产品有家具漆、船舶漆、工业漆、合成树脂及有关产品等千余个品种,生产能力约三万吨,职工二千名。该公司在新厂采用电子计算机自动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国外工业涂料的发展状况,重点介绍了汽车涂料、木器和家具漆、海洋涂料的发展,指出经营国际化、企业规模化、产品环保化、技术高尖新、功能系列化是工业涂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云南化工》2019,(8):142-145
创新性的将公司独自研发的甲醛分解技术应用于环保家具漆领域,制备了一种石墨烯水性除醛木器漆,初步探索了漆膜主要性能、甲醛净化效果并且同市场上类似产品的优势。研究表明,在石墨烯除醛助剂用量2%时,综合性能最好,进过测定其甲醛净化效率高达93.7%,远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Ⅱ类产品85%,除此之外其性能均符合甚至高于国家标准GB/T 23999-2009 《装饰装修用水性木器漆涂料》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1.
漆艺与家具的结合渊源已久,而受当今工业技术及现代生活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传统漆器手工业正在遭受严重的冲击。本文从设计、材料、技术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漆器工艺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现代漆艺家具发展必须能够运用现代设计思想,结合新材料、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将传统漆艺与现代家具相结合,尤其在先进制造工艺方面进一步研究,探索现代漆艺家具发展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美式涂装与涂装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凤芝  封杰南 《涂料工业》2006,36(7):52-55,58
介绍了目前美国流行的仿古家具的涂装方式、工艺流程和涂装材料。该工艺是一种缺陷美的涂装方式,是着色剂和硝基漆的完美结合。与目前国内常用的家具的制作工艺、涂装方式、涂装材料不同,本文较详细地描述了基材破坏处理、着色剂的品种、硝基漆的特点、特种漆的用途和涂装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3.
李鹏 《中国生漆》2014,(4):44-46
本文探讨了大漆媒材在传统室内空间装饰中的应用,其应用主要基于能防腐、有黏连性、能成膜且具光泽、能保护木构件等特性。从大漆涂饰、丹漆施彩、雕梁画栋与家具装饰四个方面阐述了大漆媒材的色彩表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漆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飞龙 《中国生漆》2007,26(2):10-32
中国漆工艺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催生了生漆装饰艺术,"饰威饰荣"的政治文化主张,是漆工艺繁衍滋生的土壤,技术的进步成就了漆工艺的辉煌,时代的变迁演绎着漆文化的生发起伏。漆艺是财富的象征物,生漆艺术的高贵品性决定了它的兴盛衰微总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制度的变革、文化思潮的影响息息相关,和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发生着千思万缕的联系。在远古时代,人类出于装饰器物的需要,孕育了漆器发生的胚胎;夏商周时期,伴随着青铜生产工具的使用,漆器嵌玉贴金,使生漆装饰艺术走向了多元化发展之路;春秋战国时代,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油漆"制造技术的发明,生漆装饰艺术体系日臻完善,漆工艺的发展突飞猛进,最终迎来了秦汉时期生漆艺术的辉煌,为中国漆文化的历史树立了一座高耸的丰碑;三国至隋唐时期,是漆文化的消长时期,它承前启后,使漆器走上了向精品工艺美术品发展的轨迹,密陀僧、绿沉漆等工艺的出现,就是这一时代的漆工艺发展的杰出成就,而后来夹纻造像、金银平脱工艺的兴起则迎合了时代逆转的风向;宋、元、明、清时期生漆,精制关键技术的突破,把生漆工艺推向了极致。  相似文献   

15.
天水雕漆     
赵晨 《中国生漆》2011,30(2):47-49
天水漆艺历史悠久,在全国漆器行业中举足轻重。经历两千多年改革发展,天水雕漆已成为我国雕漆工艺中出类拔萃的品种。本文重点介绍了天水雕漆的发展历程及其工艺特点,还提到了天水雕漆在家用器具方面的用途。  相似文献   

16.
肖军 《中国生漆》2012,31(4):17-22
近些年,随着消费者对环保要求的提高,建筑涂料、木器涂料的环保性能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目前的红木家具大多仍使用大漆作为表面涂层,以保证红木自身的纹理。木质家具用的油漆,不仅满足了一般保护家具的需要,而且有很多效果、颜色,给人们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选择。针对我国木器涂料进入了快速发展的状况,介绍了木器涂料的分类及应用,阐述了国家出台标准成为木器涂料市场的发展热点;同时指出了木器涂料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越南的先民们最初利用漆作为粘合材料来加工织篮、船只、武器以及各种工具与用具。后来人们将漆用于制作神像,漆的装饰功能日益得到扩展,并逐渐与其他不同的装饰工艺和材料相结合。越南漆工继而以漆艺髹饰各种建筑物,漆工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随着佛教在越南日渐流行,在李朝及陈朝时期以后越南漆艺更趋繁荣。至19世纪之时,在今天河内南门街一带形成了贩售越南漆器的贸易中心。其时许多来自越南北部的彰作村、洞金村、贝溪村以及常信县的河泰村等地的漆工也集中于此,接受漆艺制作委托。这些以漆器工艺为特色的乡村的形成及其漆工的出身均反映出越南北部的河西省是越南漆工艺以及漆工主要的来源地,而相关考古发掘又表明位于常信县的平望村曾是越南漆器工艺村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漆艺重镇。  相似文献   

18.
杨文光 《中国生漆》2011,30(4):39-43
本文从"髹"字说起,阐述了漆、生漆制品、漆器、漆画的概念以及"漆黑一团"、"如胶似漆"的由来。再从历史上漆字的演变说明我国漆艺文化的悠久历史,呼吁保护传统漆艺和漆艺文化。  相似文献   

19.
韩国的漆艺文化已有两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堪称已经渗入到内房和厢房等生活文化当中的代表性艺术品。目前,韩半岛上的主要生漆生产地为北韩平安北道泰川和南韩江原道原州,占整个半岛生漆产量的大部分。韩国产生漆的品质很好,生漆的主要成分漆酚(Urushiol)的含量高,酶的活度相当好,生漆涂层的干燥时间很短,硬度也很强。但是,南韩原州产高品质生漆的产量较少,价格也比日本产的贵,因此主要依靠中国进口。从史前时代至三国时代,韩国漆艺文化的主要技法是在生漆底上施以颜色绘制纹样,统一新罗时期开始变化为在生漆底上用螺钿、琥珀、青玉、金、银等宝石材料加以装饰。其后,高丽和朝鲜时代螺钿装饰成为漆器上所采用的主要技法。高丽螺钿在中国的宋朝也得到了高度评价,其卓越性被认可,直到现在高丽螺钿也被视为韩国的代表性艺术品之一。  相似文献   

20.
周剑石 《中国生漆》2011,30(1):29-33
漆艺教育应向开放型、研究型、综合型方向发展,具体内容从三个方面展开:1.漆艺作为纯艺术的表现与开拓。2.漆艺作为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与发展。3.漆艺作为环保材料在现代科技产品、生活器具、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普及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