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程志明 《世界农药》2011,33(1):1-5,57
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thiamethoxam)、氟虫酰胺(flubendiamide)和氰氟虫腙(metaflumizone)为当今水稻田最优秀的4种杀虫剂。叙述了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氟虫酰胺和氰氟虫腙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2.
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胺对水稻的表观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胺5个高剂量对水稻种子萌发期根长、苗长的抑制程度和定量喷雾处理水稻幼苗对新增分蘖节数、绿叶数及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噻虫胺300、600 mg/kg两个质量分数处理的萌发期苗长分别为(0.61±0.08)cm和(0.61±O.15)cm,生长抑制率均高达16.44%,与对照(0.73±0.11)cm相比达到显著水平;经过其他处理的水稻萌发期根长、苗长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喷雾处理后幼苗期水稻植株表观安全,新增分蘖节数、新增绿叶数以及株高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其中以噻虫胺75 mg/kg处理的生长抑制率最大,为4.77%.  相似文献   

3.
4.
采用浸叶法比较了5%丁烯氟虫腈乳油和5%氟虫腈悬浮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前者“速效性”不及后者,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5%丁烯氟虫腈乳油对小菜蛾的毒力增加较快,两者对小菜蛾毒力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在相同浓度下,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的致死速度稍低于氟虫腈。用2mg/L浓度药液处理72h后,两者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3.33%和95.56%,无显著性差异存在;两者对试虫的毒力数据即LC50、LC95亦处于相同水平;在低浓度下,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的活性低于氟虫腈。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硝磺草酮、草铵膦、噻虫嗪、毗虫啉、氯虫苯甲酰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丙硫菌唑、联苯吡菌胺和氟唑菌酰胺等11种重磅炸弹级农药的市场状况,并综述了这些农药品种及其重要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太衬 《广东化工》2013,(19):150-151
文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18柱为固定相,甲醇和水为流动相,在UV260 nm下定量测定20%啶虫脒30%氟虫胺可溶性粉剂含量。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啶虫脒的色谱保留时间为4.91 min,氟虫胺的色谱保留时间为2.36 min;二者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98,方法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7、0.012,变异系数分别为0.46%、0.1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7%、99.79%。此分析方法分析快速,所得的结果可信度高,特别适用于农药制剂产品中啶虫脒和氟虫胺有效成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杨向黎  申日成等 《农药》1995,34(1):37-39
20%百治虫乳油(有效成分为倍硫磷和灭多威)经室内毒力测定对棉蚜,棉铃虫的共毒系数分别为318。9,204。2,田间防治棉蚜,棉铃虫效果良好,它的特点是对大龄(4-5龄)棉铃虫有较强的杀伤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开发了40%氟啶虫酰胺·螺虫乙酯悬浮剂配方。采用单因素实验筛选润湿分散剂、稳定剂、增稠剂、防冻剂、消泡剂等助剂,在优选配方条件下考察磨珠粒径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优化配方质量百分比为氟啶虫酰胺16%、螺虫乙酯24%、Tersperse 2500 3%、YUS-FS3000 1%、丙三醇3%、硅酸镁铝1%、黄原胶0.1%、乙酸0.5%、Tanaform S 0.8%、GXL 0.1%,去离子水补足100%;磨珠粒径为1.0 mm,研磨时间为20 min。制备的悬浮剂热储稳定,无粒径增大现象,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不同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对杀虫剂温度效应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食料浸渍法、浸虫法和点滴法测定四氯虫酰胺和虫螨腈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分析了其随温度变化的趋势。[结果]对于正温度效应杀虫剂四氯虫酰胺,采用食料浸渍法时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15~35℃)增加了99.15倍,呈强正温度效应,而另外2种方法表现为弱正温度效应。食料浸渍法测定时生物活性不受温度影响的虫螨腈,采用浸虫法和点滴法测定时,却表现出了+5.50和+3.50的弱温度效应。采用食料浸渍法时四氯虫酰胺和虫螨腈35℃时的温度系数分别为+99.15和+1.58,差异显著,而采用浸虫法和点滴法时2者温度系数相近。[结论]测定方法的选择显著地影响了正温度系数药剂四氯虫酰胺对小菜蛾生物活性的温度系数,而无温度效应药剂虫螨腈对小菜蛾生物活性没有受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农药复合制剂160 g/L氟虫脲+100 g/L氟虫腈悬浮剂。选用C_(18)反相色谱柱(150 mm×4.6 mm i.d,5μm),以乙腈+甲醇+水(体积比为42+36+22)为流动相,用紫外检测器在260 nm波长下,对试样中的氟虫脲和氟虫腈进行分离和定量检测。氟虫脲、氟虫腈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和99.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61%和0.25%。  相似文献   

11.
噻虫酰胺,试验代号JS9117,是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创制发现的新型邻杂环苯甲酰胺类化合物。以氯虫苯甲酰胺为对照药剂,采用浸叶碟饲喂法、浸虫法及综合法等处理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二化螟等幼虫,研究了噻虫酰胺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噻虫酰胺对5种鳞翅目昆虫具有高活性,对小菜蛾的活性是氯虫苯甲酰胺的1.58~1.83倍,对甜菜夜蛾是0.64~4.87倍,对斜纹夜蛾是1.04~1.34倍,对棉铃虫是1.36~1.98倍,对二化螟是0.23~1.33倍。本研究为噻虫酰胺的进一步研发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于乐祥  刘敬民  狄凤娟  李磊  吴培 《农药》2022,(2):102-104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啶虫酰胺和螺虫乙酯复配制剂的含量.[方法]采用甲醇和水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使用C18不锈钢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在254 nm波长下测定氟啶虫酰胺和螺虫乙酯的含量.[结果]氟啶虫酰胺的方法标准偏差、变异系数、平均回收率和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083、0.54%、99....  相似文献   

13.
采用Agilent C18柱和紫外检测器,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测定试样中虫螨腈和虫酰肼有效成分质量分数。结果表明,虫螨腈和虫酰肼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5和0.999 2,标准偏差分别为0.023、0.020,变异系数分别为0.29%、0.1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和99.2%。该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适用于虫螨腈和虫酰肼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新型鱼尼丁受体抑制剂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包括近年来国内外农药公司报道的活性化合物和氟虫酰胺及氯虫酰胺的创制经纬。以氟虫酰胺和氯虫酰胺的结构为基础分别对邻苯二甲酰胺类和邻甲酰胺基苯甲酰胺类鱼尼丁抑制剂的研究现状做了分类介绍,并对鱼尼丁抑制剂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对22%螺虫乙酯·虫螨腈悬浮剂复配进行分析。使用SB-C18色谱柱和DAD检测器,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用外标法对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定量。本方法测得螺虫乙酯和虫螨腈的相关系数为0.9999,标准偏差分别为0.056、0.063,变异系数分别为0.50%、0.5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100.8%。  相似文献   

16.
[研究背景]氯虫苯甲酰胺与茚虫威均为甜菜夜蛾的防治农药,将二者混配成功会对生产有积极效应。[目的]研究氯虫苯甲酰胺与茚虫威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混配对甜菜夜蛾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与茚虫威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毒力及两种药剂混配的联合增效作用。[结果]氯虫苯甲酰胺与茚虫威对甜菜夜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2.23 mg/L和201.65 mg/L。两者混配除7︰3和9︰1对甜菜夜蛾幼虫表现相加作用外,其余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当二者有效成分为1︰9时,增效作用最强,共毒系数最高,为1843.24。  相似文献   

17.
溴虫腈与虫酰肼以五种比例复配,经室内对甜菜夜蛾的毒力测定,溴虫腈对甜菜夜蛾的毒力较高,48h的LC50为27.2030mg/L。其优选配方(v∶v=1~2∶1)的共毒系数达219.9~254.1,增效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8.
30%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复配制剂,使用C18反相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用外标法对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和定量.噻虫嗪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31、0.035,变异系数分别为0.15%和0.3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和98.5%.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配剂的分析方法。色谱条件为ODS2 C18HPLC色谱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选择230 nm为检测波长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噻虫嗪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23、0.022,变异系数分别为0.11%、0.2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98.6%。  相似文献   

20.
双酰胺类杀虫剂应用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雪松  赖添财  时立波  卢伟平 《农药》2012,51(8):554-557,580
以鱼尼汀受体为靶标的杀虫剂,自其上市以来得到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在氟虫双酰胺及氯虫苯甲酰胺上市不久,溴氰虫酰胺就得以报道.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新剂型及新使用方法也随即进行研发.截至目前,该类杀虫剂对不同昆虫的敏感基线、抗性监测、交互抗性及亚致死效应也陆续有报道.就上述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