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简述了碳纤维用水性乳液上浆剂的制备、应用和性能表征手段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相似相容和界面层理论在上浆剂主剂树脂选择方面的应用,说明了乳化剂、固化剂和纳米材料等原料的添加对上浆剂性能的影响,阐述了上浆剂乳液制备中自乳化法和相转乳化法的选择方法,以及表面处理和上浆处理工艺及工艺参数的优化方法。总结了应用于上浆剂乳液、上浆纤维和相应复合材料的表征手段,并解释了表征数据对上浆剂制备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聚表剂体系驱油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提高采收率方法,近些年矿场试验也取得了不错的开发效果。针对聚表剂具有的高粘度、强乳化和自交联等特性,室内从前期室内研究到进入矿场试验后对随着现场变化而不断改型的产品跟踪评价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评价研究工作经验,对聚表剂性能评价方法从探索到不断改进与优化,目前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方法体系,用以指导现场试验,为聚表剂驱工业化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聚表剂是近年来研究探索的一种新驱油剂,其应用效果有待评价。通过室内理化性能评价和物理模拟实验对聚表剂的性能和驱油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聚表剂具有较好的增粘、抗盐和乳化增溶等特性。水驱后聚表剂驱可提高采收率15.9%,可以作为一种驱油剂应用于油田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4.
对两种聚表剂与原油的乳液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控制油剂比和剪切两项指标观察对乳化类型的影响以及相应粘度的变化规律,指出含水率是影响乳化类型的主要因素,剪切并不影响乳液的乳化类型;乳液的粘度与含水有关,粘度最高点与乳化类型转型点吻合,HB III型与HD II型乳状液乳化类型的转变点都在含水30%。  相似文献   

5.
聚表剂驱采出液具有乳化程度高,破乳困难的特点,根据聚表剂驱采出液乳化性质,本文主要研究了聚表剂驱采出液乳化破乳机理,药剂筛选及药剂现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利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聚表剂as90抗温性能、抗盐性能,抗老化性能,评价聚表剂as90的相关驱油性质。进行聚驱后聚表剂as90驱油,研究聚表剂as90在聚驱后的驱油潜力。研究结果表明:聚表剂分子既能分子内缔合又能分子间缔合,形成了空间网状结构,分子子飞线团尺寸远大于普通聚合物,使其具有更好的液流转向能力;提采效果好表明,聚驱后聚表剂as90有很大驱油潜力。因此,聚表剂as90进行聚驱后剩余油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的评价SN-1聚表剂、SN-2聚表剂的性能,采用室内实验法研究了其增粘性能、稳定性能以及流动性能,研究表明:与SN-2聚表剂溶液相比,SN-1聚表剂溶液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粘损率较低,且在小岩心柱水测渗透率接近的条件下,相同浓度的SN-1聚表剂比SN-2聚表剂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要小,不易发生堵塞现象。  相似文献   

8.
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合成方法及胶膜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用一次投料法,预乳化法和引发剂滴加法合成了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乳液,通过对聚合过程,胶粒形态及乳液稳定性的观测,发现预乳化法是合成该共聚乳液的最佳方法,研究了预乳化法中有机硅含量对聚合反应及胶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N试验区聚表剂驱合理注入参数,开展了聚表剂乳化增黏特性研究。聚表剂浓度大于1200mg/L时,黏度增幅可达到50%;尽管聚表剂从配制到井口沿程黏损达到60%以上,注入黏度仅为2.0mPa.s,但聚表剂与原油乳化后形成的乳状液黏度增大2倍以上,见效井采出液乳化明显,增油降水效果显著。通过统计分析室内和现场试验的动、静态数据,绘制了聚表剂乳化强度与药剂浓度及含水的关系图版,为现场试验聚表剂注入浓度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途径,本文对华鼎鸿基采油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的两种聚表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聚表剂的黏度、界面性能、乳化性能能均优于一般的聚合物,并且具有良好的注入性能及抗剪切性能,HD1801-1经岩心剪切后的黏度保留率可达52.1%。  相似文献   

11.
有机激活剂对原油具有一定的乳化作用。通过研究观察不同浓度的有机激活剂对原油的乳化情况,结果表明:地层水的矿化度对有机激活剂的乳化有一定的影响。五类物质具有不同的乳化能力,其中脂肽类表面活性剂和糖脂类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效果最为明显,随着其浓度的升高,乳化能力逐渐增强。石油磺酸盐和吐温80也具有一定得乳化效果,但乳化效果都不与浓度成正比关系,而酵母粉没有乳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影响乳化硅油颗粒度因素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二甲基硅油为主要原料,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备乳化硅油,考察了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乳化温度、pH、搅拌速度、乳化水温度和乳化方法等工艺条件对乳化硅油颗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90℃,乳化温度对乳液粒径影响不显著;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pH、搅拌速度和乳化方法对乳液的粒径均有影响。w(乳化剂)=7%,乳化时间45min,乳化温度80℃,乳化体系的pH≈6,在1200r/min的搅拌速度下采用乳化剂在油中法,制得了平均粒径为1.561μm,折光率为1.403,表观黏度216mPa.s的固体份质量分数为30%的硅油乳液。应用文中所述的工艺条件,脱膜剂厂家制备出了性能优良的乳化硅油脱模剂产品。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乳状液,考察了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油水比(原油与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乳状液体积比)对二元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和聚合物的质量浓度,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聚合物,降低油水比,有利于二元乳状液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石油醚W/O乳状液及其液膜稳定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破乳率为衡量标准,借助显微镜直接观察,探讨了乳状液含水量、表面活性剂用量、乳化时间、乳化强度等因素对石油醚W/O型乳状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在实验范围内,乳状液含水量的提高及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增加,有利于乳状液的稳定;存在较优的乳化时间20min和乳化强度4000rmin-1。选取脂肪烃、芳香烃、混合烃共6种不同油相制备乳状液,对比其稳定性的差异。此外,还初步考察了石油醚W/O/W液膜溶胀和泄漏问题,结果表明该乳状液膜泄漏率低于3.5%,表观溶胀率约为20%。  相似文献   

15.
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高含水开发期以来.为提高原油采收率和稳定原油产量,大庆油田工业化应用了聚合物驱技术,并相继开展了若干个三元复合驱矿藏试验,均取得了显著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三元复合驱体系的膜性质和乳状液的破乳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元复合驱 (ASP)溶液与原油的界面张力为任一组分NaOH或ORS -4 1浓度函数。表面活性剂ORS -4 1分子膜性质随碱浓度变化表明 ,碱与表面活性剂间存在相互作用。在高表面压下 ,聚丙烯酰胺对表面活性剂单分子膜影响极小 ,在低表面压下影响显著。破乳剂对ASP膜影响较大。使用常规瓶试法测定了W /O原油乳状液的破乳动力学。碱与表面活性剂浓度对乳状液破乳影响较大 ,当ORS -4 1浓度较高时 ,聚合物影响变小。ASP乳状液破乳变化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7.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的稳定性及其反相破乳剂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室内配制的模拟三元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 )复合驱采出水研究了残留驱油剂含量对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以模拟采出水为介质研制了一种针对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的反相破乳剂FM - 3 ,FM - 3对北 1- 6 -P36井实际三元复合驱采出水 4h除油率 93 5 %。  相似文献   

18.
曲险峰  单志媛  宗华  方洪波  郑经堂 《应用化工》2012,41(7):1176-1178,1183
为了全面研究聚合物驱对孤岛油田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结合瓶试法和光散射法研究驱油剂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用瓶试法可以得到宏观脱水率,用光散射法可以得到稳定性系数、平均粒径变化、澄清度的变化以及出水层峰的厚度等。结果表明,随着原油乳状液中聚合物浓度的增加,原油乳状液的脱水率减少,稳定性系数减小,原油乳状液平均粒径减小,破乳后脱出水澄清度减小,出水层峰的厚度减小。  相似文献   

19.
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稳定性及破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红岗原油、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配制二元复合驱模拟采出液,考察了化学剂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了破乳剂FPW-1的破乳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对乳液的稳定性均有影响,二者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致使原油采出液更加稳定,破乳难度加剧;FPW-1破乳剂对于红岗油田二元复合驱模拟采出液具有较好的破乳性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磷酰二甘油脂肪酸酯磺酸钠 (SPS)物化性能的测定 ,考察了SPS乳液的表面张力、乳化力、渗透力、乳液稳定性 (10 %乳液 )与加脂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 :SPS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 ,是一种具有结合性的性能优良的皮革加脂剂 ,且乳液特性对其加脂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