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太阳能是绝大部分能源的来源,也是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随着光伏行业的发展,太阳能电池用量越来越大。而起到保护作用,决定电池板使用寿命至关重要的太阳能电池封装背板也得到长足发展。本文介绍了太阳能电池背板的应用、结构、性能和发展状况等情况。  相似文献   

2.
《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用绝缘背板》(GB/T 31034-2014)国家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颁布,并于2015年7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由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参与起草。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用绝缘背板,又称太阳能电池背板,是晶体硅太阳能光伏发电封装材料,主要应用于晶体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这一材料以往完全由国外企业垄断,近年来,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成功研发出国产太阳能电池背板,帮助光伏组件企业摆脱了以往长期依靠进口,价格居高不下的局  相似文献   

3.
迅猛发展的太阳能电池封装材料,己成为全球光伏领域大力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解太阳能电池封装材料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进展,本文介绍了传统封装材料的基本要求和组成,针对传统封装材料的缺点,指出了封装材料的改进主要集中在对新型树脂替代EVA和玻璃的研究;综述了新型封装材料特别是聚氨酯材料、电气绝缘材料和背板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太阳能电池背板是光伏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起保护和支撑作用,对于电池长期可靠工作具有保障意义。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出色的耐腐蚀、水汽阻隔性和耐老化性能,正逐步替代聚氟乙烯(PVF),成为新一代背板用氟树脂材料。本文重点从改善亲水性、机械性能、相形貌和抗紫外线能力几方面综述了对PVDF改性的原因、方法及相关结果,最后总结了背板材料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相似文献   

5.
背板是光伏组件最重要的封装材料之一,背板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及使用寿命。本研究对背板材料的关键作用及特点、背板产品技术发展路线、涂氟背板发展机遇及氟碳涂料技术研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未来背板市场将是高分子柔性背板、玻璃背板和其他材质背板共存的时代;目前,除玻璃背板外的传统氟碳材料背板仍是主流,以氟碳涂料涂覆的背板材料将在传统背板市场占据重要位置,氟碳涂料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同时在氟碳涂料技术改进下,传统背板的针对性和特定环境应用功能化将更加明显。未来,如何提升背板材料的特定环境应用功能化以及降低被新型背板材料的替代风险将是背板材料技术和氟碳涂料技术发展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6.
光伏太阳能作为一种优异的可再生能源,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太阳能背板胶是粘接背板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太阳能背板胶的技术特点、主要生产厂家,并对太阳能背板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正>伴随着我国作为光伏应用新兴大国的崛起,光伏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也空前激烈。近日,在北京举行的能源变革时代下光伏产业发展新趋势论坛上,美国杜邦帝人公司向与会者推介其最新一代创新型环保聚酯(PET)薄膜光伏背板,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相关领域技术竞争日趋激烈。据杜邦帝人背板中国唯一代理商——上海巨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介绍,背板类型有两大类,即含氟聚合物  相似文献   

8.
太阳能的充分应用是解决目前人类所面临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作为第三代太阳能光伏技术已得到二十多年的研究,其太阳能转化效率已超过10%。回顾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和理论研究,太阳能电池的材料与结构对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影响很大,尤其是给体材料。从PPV类材料到PT类材料再到PCDTBT、TTBDT、BDTTPD等能级调节后的受体材料,每一次材料的升级,都能让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大幅提高。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理论逐渐认识清楚,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制作工艺不断成熟的情况下,研究新型给体材料对向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实用化迈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据统计,2015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达59 GW,中国新增约15 GW。中国是目前最大的光伏制造市场,光伏组件由玻璃-EVA-电池片-EVA-背板的结构封装而成,背板位于光伏组件最外层,是光伏组件的关键保护材料。而背板最外层的材料则是决定背板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PVDF是含氟高分子中户外耐久性、耐酸雨、耐大气污  相似文献   

10.
太阳能的充分应用是解决目前人类所面临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作为第三代太阳能光伏技术已得到二十多年的研究,其太阳能转化效率已超过10%。回顾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和理论研究,太阳能电池的材料与结构对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影响很大,尤其是给体材料。从PPV类材料到PT类材料再到PCDTBT、TTBDT、BDTTPD等能级调节后的受体材料,每一次材料的升级,都能让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大幅提高。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理论逐渐认识清楚,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制作工艺不断成熟的情况下,研究新型给体材料对向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实用化迈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苗青青  石春艳  张香平 《化工进展》2022,41(3):1125-1131
化石能源燃烧发电过程是我国CO2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在碳中和、碳达峰的“双碳”目标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等低碳或零碳能源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能源领域技术变革的战略方向,其中光伏发电是公认的我国未来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重点对我国光伏发电的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关键技术、未来趋势及发展策略等进行简要论述,分别对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硅基、砷化镓、铜铟镓硒、碲化镉)、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他新型太阳能电池(有机、染料敏化、量子点)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为我国光伏发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及高效安全的清洁能源新体系构建提供方向引导。  相似文献   

12.
<正>在近日北京举行的能源变革时代下光伏产业发展新趋势论坛上,美国杜邦帝人公司向与会者推介了其最新一代创新型环保聚酯薄膜(简称PET)光伏背板。据介绍,背板类型有两大类,即含氟聚合物的TPT结构背板和全PET结构背板。TPT结构背板由于该聚合物中含有卤素,在组件报废后,含氟聚合物回收再利用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鉴于业内目前尚无有效的回收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在国内外能源新形势下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动态,阐述了用于不同太阳能电池的光伏玻璃的性能特点与技术要求,并指出了光伏玻璃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发展迅速。本文介绍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和有机光伏材料的性能要求,并针对聚噻吩(PT)衍生物、聚对苯撑乙烯(PPV)衍生物等有机光伏材料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简单探讨了该领域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电玻璃幕墙,包括:幕墙玻璃,太阳能电池片以及胶联材料,所述太阳能电池片之间串联,并通过所述胶联材料固定在两层幕墙玻璃中间。本实用新型的光电玻璃幕墙用幕墙玻璃代替了光伏组件中的普通钢化玻璃,用另一层玻璃代替了光伏组件的背板结构,因此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和安全性;这种光电玻璃幕墙在封装时无需灌胶,并且在玻璃层中排列有规则的太阳能电池片,外形更加美观,且由于采用EVA胶联固化的方式,允许在玻璃面打孔出引线,因此电流输出端可以随建筑的要求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6.
《塑料》2016,(3)
选用7种不同类型的光伏组件用背板高分子材料为研究对象,在海南湿热环境条件下进行28个月的自然暴露试验,研究不同背板材料老化前后外观、力学性能、透水性和热性能等关键性能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背板C(PET/PET/PE)综合性能较稳定,耐高温高湿环境性能较好,是湿热环境中光伏组件背板材料的首选;含氟背板在透湿性及热性能上表现不稳定,不建议在湿热环境中使用。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PET基膜等技术获得突破,国产太阳能电池背板市场份额开始提升,台虹科技、苏州赛伍和苏州中来3家公司2013年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合计近25%。上市公司中,乐凯胶片、回天胶业、南洋科技、东材科技等也已具备竞争实力。根据Solarbuzz研究数据,2014年全球将新增光伏装机容量49GW,中国约28GW。全球太阳能电池背  相似文献   

18.
苏丹  罗聃  周红军 《工业催化》2017,25(8):7-13
能源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巨大难题,石油矿产等资源的不断大量消耗,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有望得到更多的应用。利用太阳能最主要的方式是用太阳能电池进行光电转化,其中,新型太阳能电池优点很多,清洁、制造成本低、效率高、便于投入应用,已经成为光伏领域的研究热点。简要介绍太阳能电池发展过程,侧重于论述相应的市场行情及面临的问题。主要讨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氟塑料薄膜在光伏电源和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分别论述了太阳能电池背板用PVDF膜和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的制作、应用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本科研室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对氟碳涂料在太阳能电池背板内层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着重研究了氟碳树脂的结构及增粘树脂、固化剂的类型对涂层附着力、背板与聚乙烯-聚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的粘结强度的影响;氟碳树脂含量及涂层厚度对背板耐候性能、粘接性能以及电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适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内层材料氟碳涂层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