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劣质砂石料中的含泥对聚羧酸减水剂的性能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工作性能变差等.通过对粘土中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等粘土矿物成分的砂浆流动度和吸附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蒙脱石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能力最强.从分析矿物的晶体结构上探讨了粘土矿物成分对聚羧酸减水剂吸附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有机碳吸附(TOC)、饱和吸水率以及净浆流动性等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粘土矿物与聚羧酸减水剂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聚羧酸减水剂的侧链可进入粘土矿物蒙脱石的层间,发生插层反应,即层间吸附,而其侧链结构不进入伊利石、高岭土、海泡石等粘土矿物的层间,仅发生表面吸附,且吸附量大小为蒙脱石>高岭土>海泡石>伊利石;饱和吸水率试验显示,粘土矿物的饱和吸水率大小为蒙脱石>高岭土>海泡石>伊利石;流动度试验表明,粘土矿物对水泥-减水剂体系净浆流动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蒙脱石影响程度最大.由此可知,粘土矿物对自由水和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是造成流动度损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水泥和黏土矿物对不同减水剂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机碳测定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研究了聚羧酸减水剂、萘系减水剂和木质素磺酸钠在水泥、高岭土和蒙脱石颗粒表面的吸附特性,并对掺高岭土和蒙脱石的水泥净浆的流动度和黏度进行了测试,用三维视频显微镜观察了三种颗粒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水泥、高岭土和蒙脱石对不同减水剂的吸附量不同;水泥比高岭土和蒙脱石对萘系减水剂的吸附量大,高岭土和蒙脱石比水泥对聚羧酸和木质素磺酸钠减水剂的吸附量大;水泥和高岭土颗粒表面较平滑,蒙脱石表面较粗糙;在掺入不同减水剂的水泥浆体中,蒙脱石和高岭土的掺入都会降低浆体流动度,提高浆体黏度,并且蒙脱石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细骨料中泥对聚羧酸减水剂性能的影响;利用XRD分析了泥的矿物组成,用重铬酸钾法对泥进行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分别测试了不同的含泥量、矿物组成、有机质含量等条件下水泥净浆流动度,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了水泥与不同种类泥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量.研究表明泥的存在不利于水泥净浆的流动度且含泥量越高影响越大;泥的种类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均会对水泥净浆流动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含蒙脱石及伊利石等矿物的泥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大且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量也较大;泥的有机质含量越高越不利于水泥净浆流动度.  相似文献   

5.
硫酸盐对聚羧酸减水剂吸附量及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智  江楠  王应  万煜  贾兴文 《硅酸盐学报》2012,40(11):1586-1591
在研究聚羧酸减水剂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量、吸附速率的基础上,运用不同吸附动力学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吸附量测试结果表明:掺0.5%、1.0%Na2SO4会显著降低聚羧酸减水剂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量,但掺0.1%、0.2%的Na2SO4有利于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CaSO4·2H2O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量影响不显著。吸附速率测试及拟合结果表明:硫酸盐对聚羧酸减水剂在水泥颗粒表面吸附动力学的影响规律符合Langmuir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Na2SO4通过改变聚羧酸减水剂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准二级吸附速率常数影响聚羧酸减水剂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0.2%、1.0%掺量的Na2SO4均延迟了聚羧酸减水剂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掺0.2%Na2SO4使准二级吸附速率常数较不掺硫酸盐时有所提高;掺1.0%Na2SO4的准二级吸附速率常数较不掺硫酸盐时大大降低;CaSO4·2H2O对准二级吸附速率常数的影响较Na2SO4要小。  相似文献   

6.
杭美艳  张培育  徐雅丽  李响 《硅酸盐通报》2015,34(10):2792-2796
本文选用水泥、砂中泥和种植泥作为试验研究对象,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UV),测定反应设定时间后的聚羧酸减水剂浓度,研究水泥和泥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聚羧酸减水剂在水泥和泥表面的吸附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最后达到平衡;聚羧酸减水剂在泥颗粒表面的吸附存在优先选择性和亲和性,使得其在泥颗粒表面的吸附速率和吸附量大于水泥;泥种类不同,吸附量大小不同,对净浆流动度的影响程度不同;泥的掺入会大大降低水泥净浆的流动度,增大流动度经时损失量,且掺量越大影响越大,因此在工程应用中,对原材料泥含量进行控制,降低泥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量,对提高减水剂的减水率,保证混凝土坍落度保留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ICP测定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磷酸钠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量,采用TOC分析了水泥颗粒表面对聚羧酸减水剂吸附量的影响规律,同时结合水化热、XRD及水泥浆体流动性的经时变化,研究了磷酸盐与聚羧酸减水剂共同作用下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历程。结果表明:磷酸盐和聚羧酸减水剂复合体系中,一方面,磷酸盐、聚羧酸减水剂被吸附在未水化水泥颗粒表面,磷酸盐与聚羧酸减水剂之间存在竞争吸附,造成总吸附量减少,但吸附层厚度增加,显著影响减水剂分散性。另一方面,由于吸附层的存在而阻止自由水分子靠近,抑制水泥水化,延缓了放热峰,阻碍了水化反应。在水化的最初阶段,由于磷酸盐的缓凝作用,使得水化过程中自由水和聚羧酸减水剂的消耗减慢,缓凝效果为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磷酸钠。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在磷酸盐与聚羧酸减水剂二元体系中,由于竞争吸附造成对PC的吸附量低于单独聚羧酸减水剂体系的现象得到改善,研究结果可为磷酸盐与聚羧酸减水剂的相容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子量及其分布对聚羧酸减水剂吸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子量及其分布角度研究聚羧酸系减水剂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行为,分析了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行为对其分散性、保坍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分子量较高的减水剂在水泥表面的吸附量较高,减水剂分子中的高分子量部分优先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对于同一减水剂,随其在水泥表面的吸附量增加,浆体的流动度增加,两者之间呈正相关性;而对于不同减水...  相似文献   

9.
聚醚侧链聚羧酸类减水剂的结构及应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玉  庞浩  廖兵 《化工进展》2008,27(5):733-735
通过大分子反应,合成了一类主链带羧基、磺酸基,支链带聚氧乙烯基醚的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利用IR和1H NMR表征了其结构,并通过对减水剂溶液表面张力、水泥颗粒表面吸附量以及溶液的电导率的测定,发现研制的减水剂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并被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从而降低了水泥颗粒的表面能,使得水泥净浆有较好的分散作用,实验表明本研究制备的聚羧酸系减水剂对水泥颗粒有较好的分散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部分或全部取代聚羧酸减水剂合成过程中的丙烯酸(AA)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硅烷改性聚羧酸减水剂(SPC)。研究了引入硅烷官能团后,减水剂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规律。采用总有机碳分析法(TOC)研究了硅烷改性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行为。最后评价了其对水泥砂浆强度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羧酸减水剂(PC)分子中羧基含量越高,其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量越大,对水泥浆体的分散性越好;在减水剂分子结构中引入硅氧烷官能团,水解生成的硅羟基可以作为吸附基团,提高减水剂分子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能力,从而提高减水剂对水泥的分散能力;且硅羟基在水泥表面的吸附为化学吸附,因此其吸附能力大于羧基官能团(—COOH);聚异丁烯醇聚氧乙烯醚和KH570的摩尔比为1∶1或1∶2的共聚物有利于砂浆7、28d抗压强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Three adsorption rate models are derived for multicomponent adsorption systems under either pore diffusion or surface diffusion control. The linear driving force (LDF) model is obtained by assuming a parabolic intraparticle concentration profile. Models I and Ⅱ are obtained from the parabolic concentration layer approximation.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usage and accuracy of these models. It is shown that Model I is suitable for batch adsorption calculations and Model Ⅱ provides a good approximation in fixed-bed adsorption processes while the LDF model should not be used in batch adsorption and may be considered acceptable in fixed-bed adsorption where the parameter Ti is relatively large.  相似文献   

12.
大孔树脂对甘油的静态吸附及其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8种大孔树脂对甘油的静态吸附行为,根据吸附等温线研究了吸附热力学性质,在303~323 K和研究的浓度范围内,树脂HPD500对甘油的吸附平衡数据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实验结果表明,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带有一定极性的树脂有利于吸附,吸附过程为放热的物理吸附,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并计算了甘油在大孔树脂HPD500上的吸附焓变、吉布斯自由能变、吸附熵变,并对吸附行为做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通过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法研究了水杨酸修饰的超高交联吸附树脂(SYS树脂)对苯酚的吸附行为,实验静态数据分别用Langmuir、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h等温方程拟合,动态数据用准一级动力学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式拟合。结果表明,SYS树脂在一定的温度下对苯酚既存在物理吸附又存在化学吸附,吸附过程为一级动力学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固液吸附平衡计算对于吸附分离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吸附质固体溶液理论并用Wilson方程描述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计算了6个烃类二元液体混合物在分子筛NaX和KBaY、硅凝胶和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数据,进一步考察了该理论的适用性和计算精度。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可以较好地关联二元液相混合物在固体表面的吸附等温线,关联结果的总平均相对偏差为5.0%,而且该模型可以预测其他温度下的吸附平衡,预测精度也在5%之内。  相似文献   

15.
吸附制冷用复合吸附剂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群  陈海军  朱跃钊  姚虎卿 《化工学报》2005,56(10):1860-1864
固体吸附式制冷因具有环保和节能两大优势,成为国内外竞相开发的热点,尤其是将其用于新型空调系统和太阳能应用产品方面的开发研究备受关注.但从实用化研究成果来看,还远不满足工业化条件,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受吸附制冷工质对(吸附剂-制冷剂)的性能制约.目前,国内外关于吸附制冷工质对的研究报道比较多,所采用的吸附(工)质仍然以水、甲醇、乙醇和氨为主,对于吸附剂的研究进展比较快,已从当初单一组分吸附剂的选用发展到目前多组分、复合吸附剂的研制.研制性能优良的吸附剂被认为是推动固体吸附式制冷工业化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生物吸附剂BAP对Cu^2+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孟琴 《水处理技术》1998,24(3):175-178
本文研究了溶液PH和混合程度对生物吸附剂BAP的Cu^2+记吸附性能的影响,及相应的静态吸附动力学吸附方程,以及吸附剂的再生情况。与文献报道的其他中附剂相比,该吸附剂有较好的吸附和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童保军 《安徽化工》2002,28(5):45-46
针对安庆石化腈纶厂聚合装置废气吸收塔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Four models for the rate of adsorption in an adsorbent(slab-like,cylindrical or spherical)arepresented.The parabolic profile(PP)model is obtained by assuming a parabolic intraparticle concentrationprofile.The shell-core(SC)model is based on a shell-core type profile.The modified shell-core(MSC)medel isan extension of the SC model.And the general driving force(GDF)model is a weighted average of the PP andMSC models.Sample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 GDF model provides the best approximation.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典型应用实例介绍了各种吸附分离的联合工艺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环保型吸附制冷工质对及其制冷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13X分子筛、凹凸棒土和氯化锶等为主要吸附材料,制备了一系列有着优良吸附性能的复合吸附剂(M4-0132、M1-9906、M1-0001和M2-0003)。测定了水、乙醇在自制复合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根据吸附等温线拟合参数对水、乙醇与自制复合吸附剂组成的吸附工质对的特征吸附功计算表明:复合吸附剂-水吸附工质对的特征吸附功约为13X分子筛-水的12%-29%;复合吸附剂-乙醇吸附工质对的特征吸附功约为活性炭-乙醇的10%-20%。采用吸附制冷体系(液体-气体-吸附剂)的稳态平衡方程,对水和乙醇与复合吸附剂组成的吸附工质对适合的制冷场合分析表明:M4-0132-水和M1-0001-水工质对可用于大循环量的制冷体系,例如空调系统的场合:M1-9906-乙醇和M2-0003-乙醇工质对可用于低温制冷体系,例如制冰和冷冻系统的场合。M1-9906-水工质对的吸附制冷量是13X-水的2.0~2.5倍;在60~120℃再生条件下,M4-0132-水工质对的吸附制冷量为441~924kJ.kg^-1。40~100℃再生条件下,M1-0001-乙醇工质对的吸附制冷量315~909kJ.kg^-1,是活性炭-乙醇的2.2~5.9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