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曾冬  徐向荣  吴俊青  徐建  薛琰  刘俊亮  张明  陈传忠  田尧  陈璇 《橡胶工业》2020,67(11):0839-0842
采用双螺杆挤出改性胶粉,研究挤出转速对挤出改性胶粉/天然橡胶(NR)并用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双螺杆挤出,在强剪切力作用下,硫化胶粉的(硫化胶)交联网络结构破坏,随着挤出转速的增大,硫化胶粉的交联密度先迅速下降后趋于稳定;挤出改性胶粉与NR并用形成的“海-岛”结构随着硫化胶粉交联网络结构打开程度的增大逐渐消失,挤出改性胶粉与NR形成了共交联网络结构;硫化胶粉交联网络破坏程度适宜时,挤出改性胶粉易与NR在硫化过程中形成交联网络,并避免硫化胶粉过度降解,从而使得并用胶获得较大的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  相似文献   

2.
用双螺杆挤出机对硫化胶粉进行机械力化学改性,得到改性胶粉(MWRP),将其与天然橡胶(NR)并用,研究了挤出机转速比对MWRP自由基浓度、交联密度以及MWRP/NR并用胶力学性能、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转速比的降低,剪切作用增强,胶粉体系的交联网络结构得到破坏,体系自由基浓度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胶粉的交联密度降低; MWRP/NR并用胶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在转速比为3.5时,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达到最大,分别为19.7 MPa和607%; 并用胶拉伸断面的缺陷减少,胶粉颗粒与橡胶基体的相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橡胶拉伸时,分子链发生断裂会生成碳自由基;经硫黄硫化形成的交联网络中交联键发生断裂则生成硫自由基。自由基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其发生的反应是影响硫化胶性能变化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以改性油膏(硫化物处理的植物油)为增塑剂,并与炭黑N774和N330配合,研究其对天然橡胶(NR)胶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油膏具有内润滑作用,可显著降低NR胶料的门尼粘度,改善加工性能;改性油膏在NR胶料混炼过程中熔融,促进橡胶分子流动,在胶料硫化后形成半结晶的玻璃态固体,与橡胶分子链发生交联,形成较稳定的复合体;改性油膏与炭黑N774等用量比(20∶20和15∶15)的NR胶料生热低,耐老化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好。  相似文献   

5.
王辰  冯林兆  赖亮庆  苏正涛 《橡胶工业》2022,69(12):0915-0920
研究抗硫化返原剂KA9188(简称KA9188)用量对硫黄用量分别为1. 2和0. 5份的K和S系配方天然橡胶(NR)胶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系配方NR胶料的硫化返原率远小于K系配方NR胶料,表明KA9188可以显著提升S系配方NR胶料的抗硫化返原性能;随着KA9188用量的增大,K和S系配方NR硫化胶的交联密度、邵尔A型硬度和定伸应力增大,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和撕裂强度减小,在玻璃化温度(Tg)下K和S系配方NR硫化胶的损耗因子增大、动态剪切模量减小;与K系配方NR硫化胶的Tg相比,S系配方NR硫化胶的Tg向低温方向移动的趋势略大,这是因为KA9188分子中的亚甲基长链为NR硫化胶提供的交联网络柔顺性略好于单硫键和双硫键;K系配方NR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大于S系配方NR硫化胶。  相似文献   

6.
杨波  刘亚青  赵贵哲  张志毅 《橡胶工业》2020,67(4):0272-0275
将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以及硅烷偶联剂KH-550和K-MEPTS共同改性的白炭黑与氧化石墨烯(GO)复配补强天然橡胶(NR),研究填料与橡胶基体的界面结合方式对胶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硅烷偶联剂KH-550和K-MEPTS共同改性的白炭黑与GO静电组装制得的改性白炭黑-2/GO填充NR得到的胶料具有低的Panye效应和高的结合胶含量,这表明改性白炭黑-2/GO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性好且与橡胶基体通过共价连接结合紧密;改性白炭黑-2/GO/NR硫化胶滞后损失小,具有低的压缩疲劳温升和高的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7.
粉末成型技术在胶粉填充NR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清华  郭宝春  贾德民 《橡胶工业》2002,49(12):724-727
介绍了粉末成型技术在胶粉填充NR中的应用。通过在胶粉填充NR胶料中加入功能性单体长链烷基酚(简称A)和烷基胺(简称B),制备了性能优良的弹性体材料。研究了A/B摩尔比、交联网络AB质量分数(A和B质量分数之和)、胶粉质量分数及其粒径对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A/B摩尔比为2.0、AB质量分数为0.045、胶粉质量分数为0.15、胶粉细度为60目时,改性胶粉填充NR胶料的物理性能最好;胶料的阿克隆磨大海怛、压缩疲劳生热及压缩永久变形减小。  相似文献   

8.
采用橡胶再生还原助剂(简称橡胶再生剂)RV2对天然橡胶(NR)硫化胶粉和废轮胎胎面胶粉进行再生。结果表明:橡胶再生剂RV2用量为2.5份,经高速搅拌塑化机在60 ℃下搅拌及浸润5 min,在RV工艺橡胶自动翻炼机上混炼5 min,NR硫化胶粉再生效果好;橡胶再生剂RV2用量为2.5份,经过高速搅拌机搅拌及浸润(最终温度60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和单螺杆挤出机的机械剪切作用,胎面胶粉的再生效果好;胎面胶粉再生橡胶与NR的亲和性佳,20~30份胎面胶粉再生橡胶等量替代NR的胶料物理性能较好。采用橡胶再生剂RV2还原胶粉工艺简单,无废水和废气产生。  相似文献   

9.
胶粉“核—壳”活化改性:壳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胶粉的壳改性理论,即胶粉-基质胶间合理过渡层交联结构及形成机理。采用扫描电镜-电子能谱和扫描电镜-X射线波谱技术,通过检测胶粉-基质胶相界面间的硫浓度来表征两相界面过渡层的交联结构特征。依据防硫迁移、调节共硫化速度和增强表面活性等壳改性手段,可使活化胶粉共混胶料的相界面键接强度及应力松弛特性达到综合平衡,从而保证胶粉胶料的静、动态性能达到较佳水平。  相似文献   

10.
废胶粉/SBR共混胶料的流变-形态-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废橡胶胶扮掺混量和粒度对度胶粉/SBR纯胶胶料和废胶粉/SBR炭黑胶料的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根据废胶粉/SBR炭黑胶料和改性胶粉/SBR炭黑胶料破坏断面的扫描电镜照片,对比其撕裂线和扩展线的数量和分布形态,可对胶料的力学性能有所推断,并可观察到胶粉与基质橡胶两相间的界面形态。  相似文献   

11.
12.
陈建文 《广东化工》2006,33(6):79-81
乙烯酮(双乙烯酮)是十分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其下游产品较多。江苏某化工厂开发生产乙烯酮(双乙烯酮)下游产品三十多个,年生产规模三万多吨,是国内以乙烯酮(双乙烯酮)为中间体生产精细化学品的综合骨干企业。针对乙烯酮(双乙烯酮)下游产品废水特点,该厂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了产品优化,结构调整,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节水降耗等工作,从源头削减了污染物的生产。同时投资二千多万元新建预处理装置三套,6000m3/d废水生化处理装置一套,使全厂乙烯酮(双乙烯酮)下游产品的废水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相似文献   

13.
周云  温集强 《水泥》2007,(10):29-30
我厂3号回转窑(Φ4m×60m)生产线在1996年年底由SP窑(产量912t/d)改为NSP窑(产量1320t/d),预分解系统为四级旋风预热器带离线式分解炉  相似文献   

14.
水泥水化热是中、低热水泥和核电工程用水泥的一项关键的技术指标。全球范围内测定水泥水化热的方法有溶解法、直接法/半绝热法、等温传导量热法三种。本文总结了中、美、欧相关方法标准,对其测试原理、仪器设备、试验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比对,并对其在领域的应用做了简单的概括。  相似文献   

15.
16.
姬波  刘奇峰 《河南化工》2005,22(3):43-44
利用组件技术开发化工原理实验课件,给出了系统层、组件库层和应用层的架构划分。重点讨论了组件库的设计,给出了流体阻力这一典型实验的实现描述。实践证实,基于组件技术可以提高仿真实验的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7.
唐蕾 《粉煤灰》2013,(5):5-6
以F类粉煤灰为例,详细介绍了测定粉煤灰中烧失量的步骤、计算数学模型、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以及各项测量不确定度分量评定,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都是影响测量不确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阐述并比较了几种加压设备在乙炔加压清净过程中的性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The miscibility of various amorphous polybutadienes with mixed microstructures of 1,4 addition units (cis, 1,4 and trans 1,4) and 1,2 addition unit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studies here involved optical transparenc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small angle light scattering. It was found that a 90 percent (cis) 1, 4 addition polybutadiene was immiscible with high (91 percent) 1,2 addition polybutadiene. Reduction of the 1,2 content to 71 percent induced an upp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 (UCST) with the cis 1,4 polymer. Polybutadienes with 50 percent and 10 percent 1,2 contents were miscible above the crystalline melting temperature of the cis 1,4 polybutadiene. Immiscibility of the 91 percent 1,2 addition polymer was also found with a 10 percent 1,2 polybutadiene. The latter polymer also exhibits an UCST with the 71 percent 1,2 polymer. The results are used to interpre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lends of polybutadienes of varying microstructur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