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气体净化》2007,7(2):25-25
一种液态轻烃常温精脱硫工艺,它是针对石化行业液态轻烃中含有H2S和硫醇、噻吩等有机硫化物的特点,采用湖北省化学研究院研制生产的DS-1精脱硫剂和HB2精脱硫剂,在常温或-5-90℃,压力0.1~4MPa,液空速0.5~10m^3/(m^3·h)(液态轻烃/脱硫剂)条件下,将液态轻烃中的H2S脱除至小于0.1×10^-6,RSH脱除至小于5×10^-6,铜片腐蚀不大于1级,且无明显臭味,产品总硫不超过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以满足工艺应用要求,该工艺具有常温操作、处理量大、无废碱产生、无须氧气和活化剂、能耗低、工艺简单及操作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氮肥》1997,(3)
一种转化吸收型常温精脱硫工艺,它是将含有0~30ppm(H2S+COS+CS2)的合成氨或石油化工原料气,通过脱无机硫的脱硫剂和转化吸收型俄有机硫的脱硫剂的脱硫过程,在温度为-20~60℃、压力为常压至10MPa的条件下精脱硫,脱硫后的气体中总硫(H2S+COS+CS2)<0.1ppm。选用的脱硫剂为湖北省化学研究所生产的EAC系列活性炭,或TG系列、SN系列、ET系列的氧化铁,转化吸收型脱硫剂为湖北省化学研究所生产的含活性炭载体重量1%~40%的钾盐或钠盐,1%~30%有机腔的EZX脱硫剂或见山精细化工研究所生产的KT312型脱硫催化剂,上海…  相似文献   

3.
PDS-600型脱硫催化剂在半脱装置高温条件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观寿 《小氮肥》2006,34(4):23-24
1 PDS-600型脱硫剂使用前状况 由于罗茨机出口半水煤气温度较高(有时候高达84℃)、净氨及冷却风冷能力不足,进入脱硫塔的半水煤气温度一般高于50℃(有时高达66℃),再生氨水温度一般高于45℃(最高达64℃),致使再生效果差。当半水煤气中H:S含量〈1.5g/m^3时,生产基本能维持;但当半水煤气中H2S含量高于2.0g/m^3时,再生困难,无硫泡沫析出,脱硫液变黑,悬浮硫高,半脱后H2S含量明显上升,变换后H2S也明显上升。为解决该问题,先后试用了多种催化剂,最后选用PDS-600型催化剂并解决了该问题。  相似文献   

4.
(3)从工艺流程及现场中可以看出,CO变换气经湿式氧化法脱硫(主要脱除H2S),随后气体经水分离脱水进入换热器提温到33℃左右后,进入第一精脱硫塔(分二层装填JNT-1型常温氧化铁脱硫剂,将H2S)。随后再进第二精脱硫塔(分二层装填JNT-3A型活性炭精脱硫剂,  相似文献   

5.
1前言我厂原采用氨水液相催化法一次脱硫,氨水液相催化法对无机硫脱除效果较好,但对有机流脱除效果差,有机疏通过变换转化为H2S,使变换气中的含量增加到0.068~0.085g/m3,虽然经过碳化吸收,只能脱除10%左右的H2S,原料气中H2S仍较高,致使铜洗工段生成大量Cu2S沉淀,铜耗高达0.46kg/tNH3,且经常出现起泡、带液现象,企业被迫减量生产,甚至停车。1995年大修时,我们对系统进行了改造。2改造方案和工艺流程在系统压力为3.5~5MPa、介质温度为20~40C℃、相对湿度90%~100%的工艺条件下,当脱硫剂呈碱性(pH值8~9)时…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Tc-22型常温氧化锌脱硫剂实验室研制结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脱硫剂在常温(30~60℃)下对气体中H_2S有优越的脱除性能,对COS也有一定的脱除能力,40℃、2000h~(-1)室速、进口H_2S~1g/m~3时,控制出口H_2S<0.1mg/m~3,其穿透硫容可达8.09%,饱和硫容>11.0%(>11.2kg/m~3)。  相似文献   

7.
采用加压水热浸渍法制备氧化锌精脱硫剂,考察了浸渍时间、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脱硫剂硫化性能的影响。对制备的脱硫剂在硫化温度500℃,空速2 000 h-1,气氛为H2(体积分数39%)、CO(体积分数33%)、H2S(体积分数1×10-3)和N2的条件下进行了固定床活性评价。结果显示,随着浸渍时间的延长,脱硫剂的脱硫能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无烟煤供应紧张,使用高硫煤的企业愈来愈多,因而半水煤气中H2S含量不断升高(一般为0.5~10g/m^3,标态),目前大部分合成氨装置难以取消半水煤气脱硫系统。若采用于法脱硫,脱硫剂硫容低、使用寿命短,脱硫剂的空速均要求比较低,一般在300~700h^-1,最大不超过1000h^-1,半水煤气脱硫需用的设备多、投资大、占地面积多,更换脱硫剂的劳动强度和费用大,部分脱硫剂对地下水质污染严重,而能再生的脱硫剂其成本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9.
SQ105型精脱硫剂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SQ105型脱硫剂常温脱除H2S、COS和CH3SH的实验室研究以及在不同气体中脱除COS的性能。结果表明,该脱硫剂在常温条件下脱除COS的反应速率较低;反应温度40 ℃时,该脱硫剂显示较好的脱除COS性能,具有硫容大、脱除率高和气氛效应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用热重法研究了还原后的NT70 5型脱硫剂脱除合成气中H2 S的脱硫反应本征动力学。在很强的还原氛围中 ,4 0 0℃的条件下 ,脱硫剂中的Fe2 O3 被还原为Fe3 O4,并进一步还原为FeO ,最终还原为单质Fe。实验采用 10 0 12 0目的小颗粒 ,在 2 80 4 0 0℃范围内 ,原料气H2 S质量浓度为 0 995 5 2 g/m3 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数据用未反应收缩核模型处理 ,结果表明 ,小颗粒脱硫剂的脱硫反应速率为化学反应控制 ,脱硫反应为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11.
Fe/AC脱硫剂的还原再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Fe/AC脱硫剂在不同气氛中的再生行为,并对再生后Fe/AC二次脱硫活性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脱硫剂经H2再生后二次脱硫活性与初活性相比明显下降,经NH3在350C再生后二次脱硫活性与初活性相比未见下降,以NH3再生后Fe/AC脱硫活性的改善并非是脱硫剂对NH3吸附所造成的表面碱性的提高,而应归因于还原性较弱的NH3仅将Fe2(SO4)3中的SO4^2-选择性还原为SO2 而未与Fe^3 发生反应,从而保证了活性组分在AC表面的高分散性.  相似文献   

12.
一种复合生物除臭填料的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水泥粘合—挤压造粒法,获得了一种复合废气生物过滤填料,以硫化氢为模拟废气,玉米芯、多孔陶粒为对比填料,对该填料各项性能进行评价。填料的空隙率为88%,堆密度为0.52 kg.m-3,压缩强度为78kPa,比表面积为780 m2.m-3,pH值为7.0;当进气流量为0.2 m3.h-1、进气浓度为0~200 mg.m-3时,硫化氢的去除率在85%以上;并且在处理负荷小于170 g(H2S)/(m3.d)-1时,硫化氢去除率仍维持在85%以上,达到良好的生物除臭效果。试验运行阶段填料的最大干、湿生物量为15.4 kg.m-3和373.8 kg.m-3。  相似文献   

13.
曹瑞勋  霍其雷  张恩福 《大氮肥》2007,30(4):252-254
介绍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化肥厂合成气装置脱硫系统生产工艺,由于原料渣油含硫量大幅度提高,装置投运时间长设备存在腐蚀与老化问题,粗合成气脱硫塔无法满足合成气中H2S含量低于5 mg/m3的要求,经改造,脱硫塔出口H2S含量降到2 mg/m3以下,延长了后部氧化锌精脱硫催化剂的使用周期.  相似文献   

14.
张兰河  宋达  杨日光  张德义 《化工进展》2013,32(5):1157-1162
为了解决恶臭污染问题,采用接种辫硫杆菌ZG11的生物滴滤塔A与接种活性污泥的生物滴滤塔B对硫化氢气体进行了4个多月的脱臭实验研究,主要考察了进气浓度、冲击负荷和氮利用率对硫化氢去除率的影响以及实验前后压力损失的变化。结果表明:当硫化氢进气浓度低于600 mg/m3,即进气负荷Nv低于113.33 g/(m3?h)时,滴滤塔A的去除率接近100%。当进气浓度低于750 mg/m3,即Nv低于133.33 g/(m3?h)时,滴滤塔B的去除率接近100%。当进气流量为8 m3/h时,滴滤塔A与B的压力损失分别为176.4 Pa/m和313.6 Pa/m。与滴滤塔A相比,滴滤塔B启动快,去除速率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但压力损失大,受氮源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新型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及其缓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合成了-种复合缓蚀剂YHX-4.研究了其在二氧化碳/硫化氢共存条件下的缓蚀性能。研究表明,在/7,(油酸):n(二乙烯三胺):n(硫脲):n(氯化苄)=1:1.4:1:1.2、成环反应最高温度220℃、成环时间8h;季铵化反应温度90℃、时间3h条件下可合成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YHX-3,目标产物经红外表征。将YHX-3与自制的4种物质:炔氧甲基烷基苄基季铵盐(HPOMAQ)、丁炔二醇(BOZ)、磷酸三乙酯(TEP)、增效剂SA进行复配[m(YHX-3):m(BOZ):m(HPOMAQ):m(TEP):m(SA)=30:8:8:3:1]得缓蚀剂YHX-4,其在二氧化碳/硫化氢共存的腐蚀介质中静态缓蚀率大于92%。动态缓腐蚀率大于88%。  相似文献   

16.
用单一的生物反应器处理硫化氢时,微生物容易受到硫化氢的毒害作用而使细胞活力受损,废气处理效率迅速降低。为此,提出生物和化学二级反应器处理硫化氢的新工艺,并对微生物的生长、分布、最适工艺运行条件和影响因素等做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反应器中微生物对亚铁离子的氧化速率对硫化氢的去除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二级反应器工艺大大提高了硫化氢去除效率,反应的主要产物为单质硫,同时便于对硫沉淀的分离,在操作温度31℃,pH值1.5—1.8,水力停留时间2.5 h,进气质量浓度8 g/m3,硫化氢承载负荷2 000 g/(m3.h)以下时,系统可以稳定运行,硫化氢的脱除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7.
(锌、铜、锰)复合脱硫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脱硫剂前躯物,以硅铝酸盐为载体造粒成型,经450℃煅烧6h得到三元金属氧化物脱硫剂,此脱硫剂在240℃无氧条件下精脱H2S,且颗粒平均直径为1.0mm时,其穿透硫容可达33.5%,是一种适合于中低温条件下脱硫的脱硫剂。  相似文献   

18.
错流式生物滴滤塔净化含硫化氢废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错流式水平生物滴滤塔对H2S进行脱臭实验,采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污泥进行接种挂膜。结果显示,H2S最大进气浓度可达1400 mg/m3,最大的体积去除负荷为144 g/(m3填料.h),对应的生物膜去除负荷为34.5 mg/(g生物膜干重.h),系统有较高的净化H2S废气能力。  相似文献   

19.
净化黄磷尾气部分变换制甲醇合成气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40 m3/h部分变换中试装置上,采用铁铬系中温变换催化剂,以净化黄磷尾气为原料,经部分变换工艺直接制取甲醇合成气。研究结果表明:以净化黄磷尾气燃烧气为升温介质,负压和循环升温相结合是可行的升温与还原方法;催化剂宜采用二段填装;在汽/气体积流量比1.35—1.40、催化剂床层入口温度310—320℃、原料气流量30—32 m3/h的条件下可获得H2/CO体积流量比合格的甲醇合成气;催化剂床层平均温度随入口温度、蒸汽量和原料气量的增加而升高;中试装置连续运行130 h,合成气中H2/CO摩尔比1.87—3.40。  相似文献   

20.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desulfurization process, the drawdown mechanism of light particles in stirred tank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For both up and down pumping modes, the just drawdown speeds(Njd) of floating particles in transformative Kanbara Reactor(KR) are measured in one and four baffled stirred tanks experimentally. Then numerical simulations with standard k-ε model coupled with volume of fluid model(VOF) and discrete phase model(DPM) are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flow field at the just drawdown speed Njd. The torques on the impeller obtained from experiments and simulations agree well with each other, which indicates the validity of our numerical simulations. Based on the simulations, three main drawdown mechanisms for floating particles, the axial circulation, turbulent fluctuation and largescale eddies, are analyzed. It's found that the axial circulation dominates the drawdown process at small submergence(S = 1/4 T and 1/3 T) and the large-scale eddies play a major role at large submergence(S = 2/3 T and 3/4 T). Besides, the turbulent fluctuation affects the drawdown process significantly for up pumping mode at small submergence(S = 1/4 T and 1/3 T) and for down pumping mode at large submergence(S = 2/3 T and 3/4 T). This paper helps to provid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KR desulphurizer drawdown process in the baffled stirred tan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