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竹园堂隧道中隔墙施工法应用
|
|
|
|
|
刘德乾 冯海英 等《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2年第19卷第2期
|
|
通过对竹园堂隧道中隔墙施工法应用及研究,为软弱围岩、浅埋、大垮和特殊断面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提供了新途径、充实了新奥法的内容。与其它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方法相比较,不需要特殊的施工机具设备,能节省大量的机械台班费,且其施工安全可靠,可行性强,施工质量好。
|
2.
|
CRD法和台阶法施工对地铁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
|
|
|
|
|
谷拴成 黄荣宾《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2014年第1期
|
|
以西安地铁三号线太白南路-吉祥村暗挖区间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台阶法和交叉中隔墙法(CRD法)对隧道施工时的围岩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并对数据进行回归处理,应用FLAC3D软件对2种施工方法进行模拟分析,系统研究了2种开挖方法的隧道围岩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 RD法能够有效控制拱顶沉降及水平收敛量,减小施工对围岩的扰动程度,对于保持软弱围岩的自持能力及稳定性有明显作用;在进行西安地铁隧道施工时,应采用台阶法实现隧道的快速开挖,而对于地层条件复杂或施工要求较高的区段建议选择C RD法进行施工,以便更好地控制围岩变形,保持围岩稳定性。
|
3.
|
偏压、浅埋、破碎、软弱夹层围岩隧道施工的技术处理 被引次数:1
|
|
|
|
|
李常贵《广东土木与建筑》,2003年第4期
|
|
介绍在省道S347线广东新丰段金竹园隧道的施工过程中,针对偏压、浅埋、破碎围岩进出洞口和软弱围岩等采取的技术处理措施及其效果。
|
4.
|
正台阶环形开挖法在软弱围岩隧道中的应用
|
|
|
|
|
张华《内蒙古石油化工》,2004年第30卷第2期
|
|
介绍了软弱围岩公路隧道开挖及支护技术。提出正台阶环形开挖法在大断面软弱围岩条件下的合理应用及其施工工艺和施工注意事项。
|
5.
|
长大铁路隧道软弱围岩段中隔壁法施工技术
|
|
|
|
|
李伟《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第5期
|
|
长大隧道软弱围岩段施工是隧道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文章结合某铁路隧道软弱围岩段施工的成功实践,详细阐述了中隔壁法施工方法,可供同类工程施工参考。
|
6.
|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分析
|
|
|
|
|
《江西建材》,2020年第4期
|
|
结合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了在此特殊结构中进行隧道施工的注意事项及施工要点,以期有效控制施工质量和进度。
|
7.
|
谈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
|
|
|
|
《山西建筑》,2016年第1期
|
|
介绍了软弱围岩的种类及地质特点,针对软弱围岩的变形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并探讨了全断面开挖法、台阶法、CD法等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技术及特点,有助于施工人员根据软弱围岩隧道的具体情况选择施工方法。
|
8.
|
软弱围岩变形控制工法在隧道进洞中的应用
|
|
|
|
|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6年第Z2期
|
|
野猪山隧道右线出口科研段按照软弱围岩变形控制工法进行施工,属于软弱围岩隧道进洞施工工法的新尝试。本文详细介绍了软弱围岩变形控制工法在野猪山隧道进洞施工中的应用情况,并从控制围岩变形与保证围岩稳定、施工进度、风险控制三个方面对软弱围岩变形控制工法的施工效果进行评价,其中,控制围岩变形、保证围岩稳定的评价基于三个指标,即拱顶沉降、钢支撑内力和玻璃纤维锚杆加固效果,另外,还进一步对玻璃纤维锚杆施工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为掌子面玻璃纤维锚杆施工的改进提供了方向。
|
9.
|
关于软弱围岩中隧道超前支护施作的新构想
|
|
|
|
|
高志《建筑技术开发》,2019年第10期
|
|
阐述了隧道软弱围岩段洞身开挖后的变形机理,有针对性地为隧道穿过软弱围岩提出了超前支护施工的新构想,较好地解决了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隧道塌方问题,对隧道施工技术推广应用具有参考作用。
|
10.
|
七曜山隧道出口软岩大变形地段施工技术研究
|
|
|
|
|
徐新昌《中外建筑》,2018年第6期
|
|
本文主要针对七曜山隧道出口端软弱围岩大变形隧道施工及变形控制,提高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水平和控制软弱围岩大变形是本工程的重难点,施工中通过施监控量测抓住软弱围岩变形的施工特点,采取三台阶七步法的施工方案,取得了良好成效,为后期软弱围岩大变形隧道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
11.
|
连拱隧道中隔墙设计与施工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次数:3
|
|
|
|
|
张志强 何川《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第25卷第8期
|
|
在连拱隧道施工中,中隔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中隔墙上方作用荷载大小,不仅关系着连拱隧道在施工期间结构的安全,还直接影响工程造价以及隧道建成后衬砌结构的长期安全性。结合连拱隧道施工期间中隔墙的实际受力过程,建立中隔墙作用荷载的计算力学模型;采用FLAC程序,在0.5~2.0D埋深条件下,采用三导洞法和中导洞法对连拱隧道施工力学过程的Ⅱ~Ⅳ类围岩的21种工况进行非线性数值模拟。同时,提出应用于中隔墙设计的作用荷载计算表达式及各类围岩相适应的施工工法。研究结果直接指导金丽温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多座连拱隧道的变更设计,对今后国内连拱隧道中隔墙的设计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12.
|
高速铁路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监测技术及应用
|
|
|
|
|
姜智国《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年第8期
|
|
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隧道所处地质条件不同,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论文阐述了高速铁路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的特点,对施工监测技术及应用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提升施工质量,促进施工企业长远发展。
|
13.
|
隧道地基钢管桩注浆加固处理技术应用
|
|
|
|
|
闫聪《广西城镇建设》,2008年第7期
|
|
本文通过与隧道软弱地基传统的处理方法对照,着重介绍了隧道软弱地基加固的新工艺--注浆加固.该工艺通过地基钢管桩注浆,有效地控制了地基下沉和围岩变形,突出了其优越性.此外,还简述了注浆加固法地基加固施工工艺流程及工程应用等.
|
14.
|
对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的几点探讨
|
|
|
|
|
齐鹏明《城市建筑》,2015年第11期
|
|
本文主要以福建南龙铁路修建过程中2标施工段内的4座软弱隧道工程作为工程案例,重点研究了软弱隧道工程中的软弱围岩特征及加固围岩的措施,为确保软弱围岩隧道的顺利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15.
|
隧道软弱破碎带围岩施工技术
|
|
|
|
|
《建筑技术开发》,2017年第12期
|
|
软弱破碎带的围岩是进行隧道施工的特殊环节,应合理使用整体施工技术处置隧道的软弱破碎带围岩。对隧道软弱破碎带围岩CRD施工方式进行介绍,阐述隧道软弱破碎围岩进行开挖的过程,并对其进行实时的监测,利用了工程实例分析相关技术。
|
16.
|
浅埋暗挖法在铁路隧道中的应用
|
|
|
|
|
邓斌《城市建筑》,2015年第12期
|
|
浅埋暗挖法主要应用在埋深较浅、软弱围岩及松散不稳定的土层中,它注重地层的预支护与预加固措施。文章主要针对铁路软弱围岩隧道应用浅埋暗挖施工技术做了简要的阐述。
|
17.
|
超前管棚支护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
|
|
|
|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年第2期
|
|
软弱围岩地段的隧道工程施工可以结合实际使用超前管棚支护技术,实现对软弱围岩的强化和加固,为后续施工打下基础,降低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各种不良事件的概率,提高软弱围岩地区隧道施工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实效性。论文结合工程案例,详细介绍了超前管棚支护在软弱围岩隧道中的具体施工过程及注意事项。
|
18.
|
大跨度CRD法隧道开挖施工安全隐患分析
|
|
|
|
|
寇浩然《建筑机械化》,2019年第5期
|
|
CRD法全称交叉中隔墙法,广泛应用于软弱地层中修建大跨度隧道,通过及时封闭各分部来降低围岩变形,减小地表沉降。本文依托某地铁暗挖区间工程,就工程设计要素及施工重难点进行分析,通过对以往CRD法施工案例安全惯性问题进行总结,提出针对性措施建议,以降低CRD法施工安全风险。
|
19.
|
超大断面隧道软弱围岩控制机制及应用 被引次数:1
|
|
|
|
|
万利 王春河 王琦 李术才 邵行 江贝 孙会彬 秦乾《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年第47卷第1期
|
|
为明确超大断面隧道软弱围岩破坏及控制机制,系统开展交叉中隔墙(center cross diagram,CRD)法和双侧壁导洞开挖方法下超大断面隧道软弱围岩控制机制数值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强度等级围岩、不同开挖方法在无支护、锚杆支护、H型钢拱架支护和H型钢拱架+锚杆支护四种支护方式下隧道围岩变形、支护构件受力变化规律,并研究超大断面隧道软弱围岩控制机制。同时对H型钢+锚网喷联合支护方式在超大断面破碎围岩隧道进行了CRD和双侧壁导洞两种开挖方法下的现场试验,拱顶沉降分别稳定在27.2 mm和18.7 mm,很好地控制了围岩变形、保证了现场初期支护安全。
|
20.
|
晋红高速公路光山隧道群土建部分施工控制
|
|
|
|
|
《云南水力发电》,2017年第4期
|
|
通过晋红高速公路光山隧道群土建部分的施工,对施工过程中的亮点进行分析,总结施工控制要点晋红高速公路光山1号隧道在穿越断层涌水段时,采取中隔墙法(CD)、横隔墙法(CRD)开挖支护,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加固软弱围岩。严格遵循"先排水、短开挖、强支护、早衬砌、勤量测"的施工方法,最终成功穿越断层涌水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