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通过SEM分析了聚氨酯(PU)与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物熔体组成与其挤出物形貌之间的关系,确定了PU/PVDF共混物经熔融纺丝制备中空纤维膜的较优配比,并时PU/PVDF共混中空纤维膜微孔结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结合聚合物共混界面相分离原理及熔融纺丝-冷拉伸法可制得通透性较好的PU/PVDF共混中空纤维膜.  相似文献   

2.
聚氨酯/聚偏氟乙烯共混膜界面微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Loeb-Sourirajan相转化法成膜技术制备了聚氨酯/聚偏氟乙烯(PU/PVDF)共混膜,运用Scott方程对不同质量比的PU/PVDF共混物相容性进行预测,并利用膜性能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共混物组成对共混膜界面微孔形成的影响以及共混膜界面微孔水通量随工作压力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低温结晶的聚偏氟乙烯(PVDF)/聚己二酸丁二酯(PBA)共混物薄膜.使用热台原子力显微镜跟踪研究PVDF/PBA共混物薄膜样品的原位熔融过程,从片晶尺度上考察不同的共混比例对相分离形态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PVDF/PBA共混体系在低温下结晶时,PBA组分主要在PVDF的片晶间的区域内分布;共混比例影响两组分都结晶后的片晶排列方式;PBA组分含量较低时,两组分片晶的排列方式主要为"ABABABAB",PBA中等含量时,两组分片晶的排列方式主要为"ABBBABBB";片晶间分相结构对PBA的结晶扩散有抑制作用,PBA组分要充分结晶需要较高的过冷度或者足够长的结晶时间.  相似文献   

4.
采用湿法成膜法制备了聚氨酯(PU)/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试仪、织物电子强力机、透湿仪以及透气仪等对共混膜的微观形态、接触角、力学性能以及透气透湿性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PVDF的加入对共混膜的微观形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PVDF含量的增加,共混膜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以及透气透湿性能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PVDF含量为20%时,共混膜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优;而接触角随着PVDF含量的上升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5.
以聚氨酯(PU)和聚偏氟乙烯(PVDF)为基体,以羟基化碳纳米管(MCNTs-OH)为填料,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PU/PVDF基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宽频介电与阻抗谱仪对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介电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MCNTs-OH质量分数为2%, PU/PVDF质量比为1:1时,MCNTs-OH更倾向于分散在PU基体中;其在1.15 kHz的电导率达到最小值,只有78.5 nS/m;虽然该复合材料在频率1.15 kHz下的介电常数最低,但其数值仍高达393.08,而且其介电损耗也最小,低至0.31,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基体,聚吡咯(PPy)和钛酸钡(barium titanate,BT)为填料,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不同PPy质量分数的PPy/BT/PVDF三相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和介电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PPy和BT大多均匀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加入PPy对PVDF的结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热致相分离制备聚偏氟乙烯多孔膜的结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聚偏氟乙烯(PVDF)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膜材料和稀释剂,基于热致相分离原理,制备了不同组份PVDF多孔膜,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稀释剂含量、冷却条件对膜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不同条件下PVDF/DBP二元共混物的结晶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PVDF/DBP高温溶液体系在降温过程中发生固/液相分离,主要形成球粒状结构;并且在慢速冷却条件下,球粒尺寸明显增大,球体更加规则.该研究为制备理想结构的多孔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聚偏氟乙烯 (PVDF)和聚醋酸乙烯酯 (PVAc)共混 ,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亲水性小截留分子量共混超滤膜 .本文对PVDF和PVAc共混前后超滤膜性能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在相同截留率的前提下共混超滤膜的水通量得到提高且在经济性上也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以聚偏氟乙烯 (PVDF)和聚醋酸乙烯酯 (PVAc)共混 ,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亲水性小截留分子量共混超滤膜 .本工作的第一阶段 ,用稀溶液粘度法研究PVDF和PVAc的混溶性 ,结果表明这两种聚合物可以任意的共混比混溶  相似文献   

10.
PVDF/纳米Al2O3共混超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亲水性,增强其在水处理中的抗污染能力,以无机纳米氧化铝粒子作为共混剂与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采用相转化法流延工艺制得共混超滤膜.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氧化铝粒子在膜中的分布;用扫描电镜对膜表面、断面孔结构及孔径进行观测.改性前后超滤膜的测试结果表明,纳米A l2O3的加入改善了PVDF超滤膜的强度、通量、亲水性和抗污染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不同组成比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与聚碳酸酯(PC)共混物的结晶行为,测定了共混物在185℃的结晶速度,用X射线衍射方法,结合计算机分峰,分别测定了共混物的结晶度(以下用x_B表示)及共混物中PET组分的结晶度(以下用x_(PET)表示),结果表明:随着共混物中PC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结晶速度先是下降;当PC含量大于40%后,共混物的结晶速度又开始上升,并在50/50组成时达到极大值;而后随着PC含量的进一步增加,结晶速度迅速下降。延长共混时间,共混物的结晶速度下降。x_B随共混物中PC的增加而直线下降。但是x_(PET)的变化与结晶速度的变化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12.
小截留分子量共混超滤膜的研究(I)—PVDF与PVAc的混溶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醋酸乙烯酯(PVAc)共混,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亲水性小截留分了量共混超滤, 本工作的第于阶段,用烯溶液粘度法研究了PVDF和PVAc的混溶性,结果表明这两种聚合物可以任意的共混比混溶。  相似文献   

13.
研究新型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阻燃机械性能分析。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配置聚偏氟乙烯(PVDF)以及聚氨酯(PU)纺丝溶液,根据不同配比混合成均匀的PVDF/PU纺丝液,经过小批量湿法纺丝机纺出纤维并研究其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分析光谱表征分析纤维的表观形态和内部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其衍射图谱分析分子结构;通过锥形量热仪及极限氧指数测试仪表征其燃烧性能。结果表明:复合纤维的极限氧指数随着聚氨酯的加入而减少,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有所增加。此研究对新型复合纤维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固含量对共混微孔膜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以液体石蜡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复合稀释剂,通过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共混平板微孔膜;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铸膜液的结晶性能,采用场发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膜表面形貌,并通过孔隙率、接触角和拉伸强度表征微孔膜的性能。结果表明:UHMWPE以原纤网络结构连接PVDF球晶;随着PVDF含量的增加,共混膜的结晶度由3.2%增加到8.0%,接触角由85°增加到107°,孔隙率由27%降低到21%,拉伸强度提高了近59%。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高介电聚偏氟乙烯/聚苯胺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热稳定性和介电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聚苯胺(PANI)在聚偏氟乙烯(PVDF)基体中分散得比较均匀,当质量分数w(PANI)达到10%时,大部分还是独立分散于PVDF基体中,只形成了少量渗流簇;虽然在PVDF中加入PANI会使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变差,但PANI的加入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当w(PANI)8%时,复合材料在103Hz时的介电常数随PANI的增加而小幅增加;当w(PANI)由8%提高到10%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由8%时的57.7突跃至10%时的1 140。对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来说,当w(PANI)8%时,介电损耗较低,但当w(PANI)由8%提高到10%时,介电损耗从1.07增加至12.2。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聚偏氟乙烯(PVDF)膜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对PVDF进行改性.采用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聚丙烯酸(PAA)微凝胶,通过共混法制备PVDF/PAA共混膜,再利用原位还原法将Pd纳米粒子负载到共混膜中,制备了PVDF/PAA@Pd催化膜.采用FTIR、SEM及EDX对PVDF/PAA@Pd催化膜的结构及元素组成进行表征,并通过NaBH_4对4-硝基苯酚的还原反应对PVDF/PAA@Pd催化膜的催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AA和Pd纳米粒子成功固定在催化膜内;催化反应速率受发生在Pd纳米粒子表面的化学反应控制,随Pd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同时随操作压力的增大呈先增大(≤0.3 MPa)后减小(≥0.3 MPa)的趋势;对催化膜进行循环催化反应,1~5次转化率均为100%,6~10次均保持在96%以上,表明催化膜具有良好的催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具有杰出的透水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分离膜,采用低温热致相分离法(L-TIPS),通过聚偏氟乙烯(PVDF)/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三元体系制备了PVDF平板膜.并研究PVDF浓度、稀释剂配比、降温速率以及凝固浴温度对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VDF和DOP含量的增加,膜结构由球粒堆积结构逐渐转变为双连续结构;纯水通量和孔隙率均随着PVDF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而膜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着PVDF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凝固浴温度与铸膜液温度相差不大且降温速率减慢时,膜纯水通量与平均孔径增大,而孔隙率几乎不变.因此,当铸膜液中PVDF质量分数达到40%,在20℃空气冷却的条件下对铸膜液体系进行降温,凝固浴温度为60℃时,能够得到透水性好且力学性能优良的分离膜,纯水通量可达325.65 L/(m2·h),拉伸强度可达1.80 MPa.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聚偏氟乙烯(PVDF)多孔膜的结晶行为,以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无水LiCl为添加剂,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PVDF多孔膜.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PVDF多孔膜的结晶行为,同时分析了膜结构和结晶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添加剂的加入促进了β晶型的形成,增大了PVDF膜的结晶度,并可以改变PVDF膜孔结构,但结晶行为对PVDF膜力学性能的影响因为大量膜孔的生成而被忽略.  相似文献   

19.
以钛酸钡(BTO)纳米颗粒掺杂熔融纺丝方法制备钛酸钡/聚偏氟乙烯(BTO/PVDF)纤维,可以显著提升纤维的压电性能,居里温度点附近的热拉伸对提升PVDF纤维结晶度和β晶含量作用显著。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了纤维的结晶度和β晶含量,讨论了不同热拉伸倍数和热拉伸速率对BTO/PVDF纤维晶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w.t%的BTO掺杂能够显著提升PVDF纤维内部的β晶含量;热拉伸倍数对提高纤维结晶度效果最为显著,纤维经过6倍热拉伸β晶含量可达95.9%;较高的拉伸速率能获得更高的结晶度和β晶含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用共混聚氨酯对聚丙烯纤维改性的实验研究,制备出适用于共混两组分的相容剂为聚丙烯/聚氨酯的接枝物(PP g PU),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分析,确定了共混组分的比例对聚丙烯纤维的增强改性效果:当聚氨酯(PU)加入量(质量比例)为4%时,共混聚丙烯(PP)纤维的流变性、可纺性、断裂强度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