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缘低幅度构造领域是TSN地区重要的勘探领域。工区北部山前地表条件复杂、地下构造复杂、速度场复杂,导致地震资料信噪比偏低、成像效果差,给地震解释带来了多解性,从而制约了圈闭落实和油气藏的勘探开发。通过山前带地震资料处理攻关,形成了平滑地表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中,采用了DWT(回转波层析)构建表层速度场;综合应用地质、测井、VSP资料约束建立了中深层速度模型,采用井控各向异性参数提取、模型逐层迭代、道集拉平质控及网格层析成像技术提高了速度模型和成像的精度。通过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库车坳陷南缘低幅度构造地震资料信噪比和成像质量明显提高,目的层成像深度与实钻井分层吻合更好,偏移归位更准确,有效地指导了勘探井位部署。  相似文献   

2.
逆时偏移技术(RTM)是目前最精确的偏移成像技术之一,分为道集优化、速度深度模型建立和炮域叠前逆时偏移三个阶段,通过不断提高叠前道集信噪比和速度深度模型精度,解决研究区断裂及构造内幕反射成像等关键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稳健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叠前五维数据规则化、逆时偏移成像等最新处理新技术,通过网格层析法速度模型迭代优化建立准确的速度深度模型,逆时偏移成果剖面品质显著提高,断裂及构造内幕的成像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实际地下介质广泛存在各向异性,应用常规的各向同性的偏移方法来进行各向异性介质的偏移处理会产生误差,不利于提高成像效果和精度,最终影响地质解释.针对HB地区深反射地震资料的特点,采取了高精度静校正、叠前保幅去噪和子波一致性处理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处理技术,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及成像质量,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后续的地震解释、地质研究提供比较真实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三维连片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大港某油气田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港千米桥潜山目的层埋藏深,速度横向变化大,地下地质情况复杂。叠后、叠前时间偏移地震资料不能满足地质需求。为此,采用了提高潜山成像精度的最有效手段,三维连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对该区进行重新处理。文中介绍了叠前道集精细处理、建立初始深度—速度模型、模型的优化、偏移与校正等技术与实现过程。新处理的叠前深度偏移地震资料与旧资料对比,不仅成像精度高,而且得到的波动信息更加丰富。应用新资料重新评价千米桥潜山气藏,取得了一些新认识和显著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地震资料的保幅保真性、纵横向分辨率尤其是处理过程中井震吻合的程度,在板桥斜坡地震处理过程中,经过一致性处理后,充分利用井的信息将井旁地震道与合成记录或VSP走廊叠加进行互相关分析,生成一系列描述地震资料与井资料匹配程度的匹配属性,用井资料约束,进行反褶积、反Q滤波,确保在保真保幅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提高分辨率,运用深度—速度模型的迭代优化,选取准确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有效提高目标区复杂断裂带的成像精度,使之更符合地下地质的真实特征,为后续构造精细解释及储层预测提供可靠的成果数据。钻探实践证明,井控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是解决复杂构造成像、沉积现象丰富、纵向上地层厚度变化大等地质问题的有效手段,是未来地震资料处理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对一种能增强工程地震勘探数据质量的新叠加技术——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进行了研究。目前模拟零偏移距剖面常规方法存在需要精确宏速度模型及不能对地下反射界面产生最佳照明的问题,而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具有完全数据驱动、与宏速度模型无关、能够产生对地下反射界面最佳照明及提高模拟零偏移距剖面成像质量的优势。针对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还未在国内工程地震勘探中进行广泛应用的现状,详细介绍了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基本原理及其实现过程,并使用一套人工合成断层模型数据及来自某高速公路段附近一条二维测线的实际工程地震勘探数据进行了测试计算。理论模型试算结果及在工程地震勘探实际资料处理中的应用表明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可提高地震数据信噪比,增强地震反射同相轴连续性,改善模拟零偏移距剖面质量,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工程地震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7.
由于塔里木西部地区老地震资料具有采集年代久、干扰波发育、信噪比低、纵横向速度变化大和构造复杂等特点,给处理和解释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本次研究针对低信噪比老地震资料构造成像难的问题,采取了约束层析反演静校正、远偏移距信息(包含小偏移距初至下的有效反射信息和大偏移距的广角反射信息)处理和共反射面元叠加等一系列精细处理技术,特别是通过对远偏移距有效反射信息的精细识别、提取和保留处理,充分利用远偏移距有效信息,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及成像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塔里木地区老地震资料精细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为低信噪比老地震资料的精细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宽方位高密度地震采集技术的普及,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技术也日趋完善。目前,OVT域作为全新的数据处理域,因具有延伸全工区的单次覆盖、偏移后保留方位角信息、良好的一致性等优良特性而取代传统的分方位处理,成为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的主流技术。此次基于淮北煤田某区的宽方位高密度地震数据,从OVT原理入手对OVT技术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应用OVT分组、OVT域数据规则化、OVT域叠前时间偏移及OVG集方位各向异性校正等技术方法,得到了保留方位角信息的叠前道集。与传统的共炮检距域道集相比,基于OVT域处理技术的数据解决了方位各向异性及覆盖次数不均匀造成的种种处理问题,改善了处理效果,提高了处理精度,为解决煤田资料方位各向异性问题、实现真正的宽方位地震处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发挥页岩气录井在识别岩性、建立地层剖面、精确划分水平段地层的作用,提高检测地层气体含量、评价页岩气层、随钻地层压力监测精度,更好地开展优化钻井辅助服务,通过分析涪陵工区页岩气录井技术难点,根据涪陵工区页岩气藏和地质特点明确涪陵工区页岩气勘探录井技术优化原则,并确定涪陵工区勘探井的录井系列,对涪陵工区页岩气储层评价等地质分析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底劈构造在地震剖面上主要表现为模糊区,会给解释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资料处理中进行针对性的技术攻关.本文在详细分析底辟模糊区地震资料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崎岖海底强绕射多次波干扰,浅部气层吸收造成高频成分缺失,复杂断裂结构造成成像差等问题,提出了一项行之有效的数据处理对策.经实例证明,通过采用高保真LIFT技术衰减噪音,3DSRME、高精度Radon变换、以及LIFT等技术压制多次波,多域相干加强、优势信号增强等提高信噪比,高精度地震速度建模以及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等关键处理技术,很好地压制了复杂的强绕射多次波,极大地提高了底辟模糊区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为后续对底劈带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11.
高性能集群主要用于处理复杂的计算问题,或应用于大规模科学计算领域,例如对石油勘探地震资料进行处理。高性能集群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一般通过并行算法来缩短计算周期。基于PCCluster集群的地震资料数据处理系统使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成为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手段,提高了地震勘探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地震勘探技术在砂岩型铀矿勘探中得到了较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砂岩型铀矿勘探区地震资料分辨率与信噪比,提高地震成像质量,本文对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关键技术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研究,主要包括静校正、叠前叠后去噪、反褶积、速度分析、偏移等处理过程及相关处理参数的试验。对伊犁盆地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建立了合理的处理流程,同时对比了相同测线新老剖面处理结果,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数据处理方法流程切实可行,明显提高了地震资料分辨率与信噪比。  相似文献   

13.
高密度各向异性速度分析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的NMO技术是在假设地层各向同性的前提下提出来的,而真实的地层却是各向异性的,如果用常规的NMO技术进行地震数据的处理势必会影响数据的成像质量。近些年来随着海上地震采集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缆长度不断增加,使得地层各向异性的影响更加突出。本文对不同海域大偏移距地震数据进行了高密度各向异性速度分析技术的应用,从对比该技术与常规NMO技术得出的道集和叠加剖面上看,该技术获得了更好的效果,从而论证了高密度各向异性速度分析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地层各向异性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陡构造变形剧烈,形态复杂,在地震资料上各类波干涉严重,时间剖面的位置和形态有时会产生严重畸变。将地震处理与解释紧密结合,以正确识别构造主体、两翼和潜伏构造的反射波,用叠前深度偏移解决复杂构造成像问题,用RTM逆时深度偏移有效提高高陡构造成像效果。高陡带常以地层倒转、断层伴生的形式表现,在叠加和偏移剖面上要注意高陡构造高点纵向偏移规律,加上建南-龙驹坝地区剖面上地腹构造存在最具特色的"互嵌"构造,因此,必须以地质模式作指导,结合本区实际地质情况及钻井资料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煤矿勘探精度,把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应用到煤炭勘探中很有必要,而叠前道集的品质和速度建模的精度是决定叠前深度偏移剖面质量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因此,为了得到高质量的叠前道集,要做好精细静校正、多域绿色噪音压制、振幅补偿、反褶积、速度分析、数据规则化等多个处理环节。而速度模型的建立包括:建立初始速度模型、沿层层析成像、网格层析成像。在此基础上,利用井巷约束下的速度分析进一步更新速度模型,得到了更加精准的深度域速度体,并随着实时回采到的新的巷道数据,动态地优化更新速度场,实时提高深度偏移成果质量。结果表明,利用这种井巷约束下的实时动态速度建模方法,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得到的深度剖面能极大地提高断层落差和平面位置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速度分析在叠前偏移处理中非常重要,偏移速度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资料成像的精度;自动偏移速度分析软件基于初始偏移速度,对经过前期处理的CRP道集按初始偏移速度的一定百分比进行偏移扫描叠加,得到对应百分比速度的CRP道集和偏移剖面,结合偏移速度扫描自动拾取技术,自动拾取的计算是以成像道集、速度场和层位数据为信息源,以一定的CRP间隔进行,它在层位缺失(局部缺失或不连续)的情况下也可以计算。自动偏移速度分析软件采用Qt开发交互界面,输入成像剖面、速度和层位数据,以速度分析自动拾取为主,可进行交互修改。  相似文献   

17.
常规的速度分析方法及时差动校正以双曲线同相轴为基础,只适用于偏移距小于或者等于反射界面深度的条件下。近年来南海西部海域部分地震资料的最大偏移距达到8 000m,覆盖次数达到160次,常规的双曲线同相轴的假设不能精确描述长偏移距地震反射同相轴的时距关系。为了提高长偏移距地震数据动校正公式的精度,本文以长排列的时移双曲线为基础,使用与速度无关的非双曲线走时方法实现对常规动校正公式大偏移距误差的修正,进而进行与速度无关的DMO(Dip Moveout Correction),最终实现了长偏移距地震资料与速度无关的叠前时间偏移,并在模型及实际数据测试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页岩气勘探开发已经成为近年来能源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尤其是页岩气地震勘探成果越来越多,从地震资料中有效分析地震信息,寻找页岩气储层显得尤为重要。瞬时振幅属性有效地反映了页岩气富集特征。就如何提高页岩气储层识别的精度,以贵州绥阳页岩气区块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频谱分解算法(DFT,CWT,TFCWT,ST)对地震资料中的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地层提取了地震信息。把不同频谱分解算法的道集在时间域和频率域内同时展现振幅随频率的变化特征,对比分析后发现,TFCWT及ST算法反映页岩气储层分辨率效果较好,可为页岩气气藏地震勘探资料反演提供技术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东濮凹陷断裂复杂,多断块、多套生储盖组合,叠后偏移成像效果不佳.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这一复杂断块区的应用可以改善成像效果.研究提出了一套以速度迭代为核心、地质信息为约束的求取偏移速度场的改进方法,提高了偏移速度的精度;通过对偏移孔径、最大偏移角度、射线路径、去假频4个  相似文献   

20.
在复杂构造区,叠前时间偏移往往得不到精确的地下构造形态,叠前深度偏移是一种解决复杂构造成像的有效手段.叠前深度偏移的关键是求取叠前深度偏移速度,由于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和剖面深度之间存在着紧密耦合关系,不存在直接解,只能用逐步逼近法求解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整个求解过程包含3次偏移速度扫描和8种速度求取,这是一个逐步收敛的过程,速度的正确性由稳定性和有效性两个标准来衡量.用自行开发的BGSS地震资料处理系统对任丘潜山带的部分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得到高精度的成像结果,与钻井资料比较,最大深度相对误差为1.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