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世界面临能源危机与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建筑节能正成为应对挑战的重要选择。建筑节能所具有的经济运行外部性容易导致建筑去节能化,因此,通过补偿激励的制度设计使这种外部性得以内化已成当务之急。国外有诸多可鉴之策,我国的侧重点应放在法规节能的违规惩戒、达标的补偿激励和实施的政策引领诸方面。  相似文献   

2.
既有商品住宅节能改造具有一定程度的外部性,阻碍了节能改造的深入开展.通过分析节能改造外部性的产生原因、外部性表现,建立外部性测算方法,为外部性内部化,构建节能改造外部性偿还机制提供必要依据.采用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对既有商品住宅节能改造外部性的产生、表现等进行了分析,在识别外部性供体与受体的基础上,提出了节能改造外部性的测算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论证了外部性测算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应减轻或消除外部性对于节能改造的影响,采取必要手段将节能改造外部性内部化,构建统一的节能改造外部性测算方法,建立节能改造外部性偿还与节能量交易机制.  相似文献   

3.
建筑节能对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论述了居住建筑墙体、屋面、门窗等各外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面向绿色建筑推广的政府经济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建筑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推广绿色建筑,必须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文章以经济学外部性分析与系统动力学为工具,分析了开发商因绿色建筑的正外部性而失去开发积极性,产生了“市场失灵”现象,并应用博弈论模型,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调研数据对激励机制进行分析与评价,指出了当前不合理的政府经济激励机制成为了绿色建筑推广的瓶颈.并针对绿色建筑推广难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构建激励的长效机制,提高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以及绿色建筑技术研发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苏北地区既有住宅建筑能耗普遍较大问题,对该地区气候特征、建筑热环境、既有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构建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新体系的系统结构.通过热工测试取得了室内温度对比数值,对热源及室内外供热系统改造提出了改进设想,并制定了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的技术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总节能率达59%,用于节能改造的投入控制在现时同类建筑造价的9%以内,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建筑能耗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建筑节能与工程造价之间的关系,运用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及建筑节能的实证分析,提出了节能建筑要从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看待造价,应重视建筑物建造过程中采用节能措施,为建筑运行能耗的降低创造前提.  相似文献   

7.
依据《重庆市建筑节能“十二五”规划》中规定到2015年末必须完成的建筑节能任务,按照“建筑节能潜力为‘十二五’期末所有新建节能建筑的节能潜力、节能改造建筑的节能潜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节能潜力之和”的能量模型,分析重庆市“十二五”期间建筑节能工作的实施效果,定量估算建设领域的节能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新农村建设中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对比新农村建设中使用建筑节能技术的新型节能建筑和传统建筑的差异,从农村建筑的维护结构和使用性能等方面进行研究,指出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展建筑节能技术的必要性,明确了应用建筑节能技术对环境保护、促进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建筑能耗的严竣形势进行分析,说明我们国家建筑节能可挖掘的潜力巨大、节能建筑成本不高、节能效果明显,并且强制执行建筑节能已是大势所趋,从而证实了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广义的建筑节能是考虑建筑物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能源节约,即绿色建筑;狭义的建筑节能是考虑建筑物在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节约,即节能建筑。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由输入型节能为主向输入型与输出型节能双重方向发展。一、充分认识建筑节能的发展潜力1.我国建筑能耗高,能源利用效率低。我国建筑业占全国总能耗的23%以上,到2010年,增加三分之一。从  相似文献   

11.
对风电项目进行科学有效地经济外部性评价是引导风电项目科学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有必要建立合理的风电项目经济外部性评价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和灰色聚类决策模型(GCDM)对风电项目经济外部性进行了评价。首先,构建风电项目经济外部性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介绍了基于ANP的灰色聚类决策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对风电项目经济外部性进行了评价。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风电项目具有很强的经济外部性,其正外部性在很大程度上优于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显著的主要原因来自于环境效益,负外部性主要来自于市场影响,环境效益和市场影响是影响风电项目经济外部性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激励机制在环境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一个经济问题.因而解决环境问题也必须从经济方面入手,运用经济手段来管理.根据环境污染及其外部不经济性的概念和成因,在治理环境污染中采取有效的激励制度,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利益机制,对于环境污染防治将起到重要作用.介绍了通过经济途径控制环境污染的理论基础及在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建筑体形系数的控制室建筑节能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文章对于层高(h)和建筑物体形系数之间关系理解上常出现的一种错误进行了剖析,为之后进行节能建筑体形系数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外部经济性的发挥是历史街区保护的主要目的之一,而外部经济性的发挥又是以历史街区得到较好的保护为前提的.对历史街区外部经济性内部化的忽略降低了街区保护活动的经济效率,影响了保护的积极性,制约了保护水平的提高,阻碍了外部经济性的发挥.以外部性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历史街区外部经济性内部化的方法,以期提高历史街区的保护水平,促进街区外部经济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外部性又称溢出效应,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应,而这种效应并没有通过货币或市场交易反映出来。负外部性即引起他人效用的降低或成本的增加。通过对政府行为负外部性的分析认为,在社会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应加强政府间合作,改变其传统的执政理念,完善公共决策机制使得地方政府行为负外部性向正外部性转变,以实现经济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外部性校正与长江上游退耕还林还草补偿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外部性模型分析了庇古等人的利益调整和科斯等人的改变利益调整初始条件这2种相对立的解决外部性问题观点以后,指出外部性问题解决的办法——退耕还林还草及补偿措施。同时,分析了补偿标准的确定及补偿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建筑一体化的蓄能型太阳能热泵热水器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普通太阳能热水器在夜间和连续阴雨天无法正常工作的状况,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建筑一体化蓄能型太阳能热泵热水器.蓄能型振荡热管太阳能集热器基于振荡热管作为热传递媒介,将瞬时太阳能或者集热器中相变材料储存的太阳能传递给热泵系统蒸发器,并利用热泵循环加热热水,用以提供生活热水.对系统进行相变材料的选择和蓄能特性的分析.以南京冬季为例,开展了建筑一体化的蓄能型太阳能热泵热水器节能特性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该热水器在节能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方面都优于目前市场上的热水器.在建筑物密集化、单位居民住宅太阳能辐射占有率较低的情况下,建筑一体化的提出将节约空间,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居住建筑节能评价与能效标识理论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当前中国建筑节能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计算机能耗模拟,尚缺乏能处理不确定和不完全信息的综合评价模型这一现状,以证据理论和国家及地方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建筑节能评价与能效标识理论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到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评价,形成了一套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评价与能效标识方法。以该方法为基础,开发了一套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评价及能效标识计算机软件。将所开发的软件应用于重庆地区一建筑进行建筑节能评价和能效标识,评价结果与中国《节能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搞)》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提出方法是基本正确的。实例演示也显示了提出的模型是一种能获取和处理不确定信息的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9.
在<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围护结构隔热设计中所提出的室内热环境控制条件,对制定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标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规范基础上,从系统工程观点出发,把由外墙、窗、门、屋顶等所构成的建筑外围护结构视为将大气环境分隔成室内热环境与室外热环境并具有隔热与保温性能的热工界面系统,并继承、发展、创新和完善,提出了确定"墙(屋顶)和窗(门)的建筑热环境与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相关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公共建筑中公共区域人流量变化很大,能量的需求也应随着人流量的变化而变化。但传统模式下能量输出却很少考虑人流量的变化,这就造成了部分能量无效。如何评价能量有效性,以减少能量浪费是建筑节能需要研究的问题。提出了能量利用效率概念,用于判断人对能量的利用程度,给出了能量利用效率的计算方法。在某医院公共候诊区进行了工程实验,对比实验前后的能耗状况发现,能量利用效率能够评估能量有效性的状况,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为控制目标,可以较大幅度提高建筑物公共区域能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