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建立体现人体热反映规律的着装人体热感觉预测模型;运用温湿度传感器和人体心肺功能测定仪等先进手段,在实际穿着条件下,对主观热感觉和各种客观变量进行实验测定,并将主客观变量相结合,运用数学分析方法,对模型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精确度进行了验证;确定了影响着装人体舒适热感觉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着装人体热感觉预测模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比较适合使用不同批次测定数据进行着装人体热感觉预测。  相似文献   

2.
针对人体产热和散热的机理及影响散热的因素,本文根据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探讨了人体热舒适影响因素及人体热舒适方程中各物理项的数学表达式,并对人体着装热舒适方程中各物理项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当人处在一定的环境中时,其热舒适感觉受其自身、服装和环境的影响,是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该方法简单易行,对环境的热舒适评价及特种服装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人体热舒适理论,分析了不同保温性能建筑冬季室内人体热感觉,提出了附加节能效应的概念,并做了定量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西安地区过渡季室内热环境状况进行了研究,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了壁面平均温度与人体衣着量及热舒适状况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人体热感觉及衣着量与壁面平均温度有较大相关性,并且随着壁面平均温度的升高人体热感觉及衣着量对壁面平均温度的敏感性降低.当壁面平均温度达到22.2℃时,人体更易获得热舒适状态.将人体热感觉与室内空气温度、黑球温度、壁面平均温度进行敏感性分析后发现,在室内风速较低的情况下,人体热感觉对壁面平均温度的敏感性均高于空气温度及黑球温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善机加工车间内人体热舒适性,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结合某实例车间,研究自然通风条件下人体热舒适性的计算和预测方法。首先,根据预测平均热感觉指标(PMV)和预测不满意百分比(PPD)指标,分析人体热舒适性影响因素;然后,以室外温度、湿度、入口风速和风向角度为环境变量,利用Comsol软件建立车间多物理场参数化的仿真模型;接着,运用正交试验法选择变量参数组合,计算车间在不同环境变量下的空气速度场、温度场以及人体热舒适性指标PMV;最后通过SPSS软件回归分析得到拟合度较高的预测模型,并通过数值试验对该预测模型进行验证。该模型为机加工车间环境温度的改善和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没有集中热源的空调房间采用工作区水平送风方式的气流流动及人体热感觉。对不同型式的风口的送风气流分布规律做了研究和比较。探讨了在人员活动量较小时,采用这种送风方式对人体整体及局部的热舒适性问题。研究表明,工作区内垂直高度上气流分布越均匀对于节能和人体热舒适都越有利,并提出了改善风口性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室内环境参数差异条件下人体热感觉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体周围环境参数的差异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为工位空调送风量配置等的参数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人工环境实验室内,通过改变工位空调的送风温度与送风速度来影响人体的热感觉,并采用热感觉投票(TSV)作为评价标准,重点研究了人体身前和身后的热感觉,以及它们与人体整体热感觉的关系问题.结果得到了不同送风参数和背景参数条件下,人体热感觉的投票结果.从实验结果分析,尽管背景区的环境参数略超出人体热舒适范围,通过调整送风参数,仍可使人体热感觉处于适中状态,表明人体整体热感觉与前身和后背热感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人体前后热感觉与整体热感觉的关系.结论适当的局部送风可以有效地改善人体的热感觉,在工位送风条件下,人体前后的热感觉不同,但身前热感觉与总体热感觉的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桂林冬季室内热环境与人体热适应性,2019年12月~2020年1月对桂林市居住建筑热环境和人体热感觉、热舒适进行现场测试,并收集了82人共181份主观调查问卷。通过温度频率法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冬季桂林居民中性温度为16.2℃,期望温度为18.6℃;适应性预测平均热感觉模型■,自适应系数λ=-0.26,与GB/T50785—2012《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的规定值有较大出入。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具有冷辐射的不均匀环境中人体局部和全身热感觉与热舒适、热可接受度之间的关系,对20名受试者进行两种具有冷辐射工况和一种均匀工况的热反应实验,通过对受试者的局部和全身热感觉与热舒适、全身热可接受度的主观调查,分析冷辐射不均匀环境中人体热反应,研究不同部位热感觉对全身热感觉的影响权重、全身热感觉与整体热可接受度、全身热舒适与整体热可接受度的关系.建立了具有外窗、外墙冷辐射和电加热器采暖的不均匀环境中考虑局部热感觉影响权重的人体热感觉评价模型,以及用部位间热感觉之差的最大值评价热可接受度的模型.结果表明:热可接受度与全身热感觉不相关,而与全身热舒适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神经网络预测PMV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PMV指标与人体热舒适感的影响因素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采用传统的方法确定PMV值既不便于硬件实现,也不能适应空调实时控制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PMV指标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实现了PMV指标的智能化预测,从而解决了实现基于PMV指标的空调实时控制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利用神经网络预测空调负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介绍了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编制了通用神经网络程序,并用些程序对一实际工程空调负荷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计算值相吻合,说明神经网络是一种新颖、可靠的负荷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EBP神经网络在空调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调系统负荷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动态性、不确定性等随机特性的非线性模型.传统方式难于实现准确、快速地预测空调系统动态负荷.人工神经网络ANN具有高度的非线性运算能力和较强的容错能力,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误差反向传播EBP算法.研究结果表明,用EBP神经网络预测空调负荷和计算结果能较好地吻和.  相似文献   

13.
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预测函数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给出了一种新的神经网络多步预估器结构,建立了CSTR过程的人工神经元网络的动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模型的非线性预测函数控制算法.给出了非线性预测函数控制的具体实施步骤.计算机仿真表明。人工神经元网络模型的精度已满足预测控制的需要。该控制系统比常规PID控制器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舒适性指标PMV在暖通空调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分析了影响人体舒适性感觉诸因素的基础上,讨论了PMV(预测平均投票值--Predicted Mean Vote)指标的作用和运算方法.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PMV指标的预测模型,并将PMV指标用作空调系统的优化性能指标,研究了空调系统优化控制方案.优化指标取舒适性指标和耗能量之和,在模型不确定和环境、负荷参数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既达到了节能的要求,又可以使空调区域内的温、湿度保持在舒适性范围内.研究表明将PMV指标用于空调系统的优化控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理性建筑的衰落及原因,阐述了非线性建筑的崛起对传统的暖通工程师的挑战,研究了非线性建筑的暖通工程师的工作方式和非线性建筑的特征下的暖通技术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直升机飞行/推进综合系统的神经网络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H∞控制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直升机飞机/推进综合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使直升机在整个飞行包线内部都具有较强的稳定鲁棒性、性能鲁棒性和参数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人工神经网络(ANN)由于其自身具有的自适应非线性信息处理能力,在对动力学具有较强的非线性、非稳态及时变特征的生物反应过程的描述中具有其他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分析了人工神经网络在生物反应过程中建模的优势,对其近年来在生物反应过程中建模与仿真、过程优化控制、故障诊断、软测量及培养基优化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基于 ANN 状态识别系统的变压器故障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基于ANN状态识别系统的变压器故障检测方法。该系统主要由ANN变压器一次电压非线性估计器、比较器、计数器等构成。它通过比较一次电压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大小,识别变压器内部是否发生故障。关于ANN状态识别系统在检测变压器故障中的正确性及快速性,通过数字仿真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9.
软件测试过程中,缩小测试用例集的规模,通常需要根据经验进行分析,找出输入输出间的非映射关系,这往往要耗费过多的测试资源。而人工神经网络在此问题的处理上有其特有的优势。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规则提取方法,用于生成测试用例。通过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建立输入/输出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接着根据连接的权值,裁剪网络,去除与特定输出无关的输入属性。然后,在规则提取阶段仅保留两个与该输出最为相关的输入,并由此提取出IF-THEN规则,生成测试用例。文章完成了改进后规则提取算法各阶段的自动化,显著降低了在测试用例设计环节上的开销。最后,通过程序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用于有机化学品生物活性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人工神经网络用于化学品生物活性预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防止网络训练过拟合及局部最小的方法,对影响网络收敛的各技术参数的选择进行了探讨。确定的人工神经网络计算软件用于实际有机化学品生物活性预测,效果优于文献报道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