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索智慧公路对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将网络可靠性和经验学习理论引入出行者的路径选择过程. 运用交通流理论统一化由智慧公路采集的多源数据类型,进一步采用最小方差加权平均方法融合多源数据. 智慧公路上的出行者根据融合信息实时决策出行路径;普通公路上的出行者根据前一天的路网交通状况和历史出行经验选择出行路径. 采用不动点理论证明模型解的等价性、存在性和稳定性条件. 算例结果表明:道路流量行为系数和感知时间误差的增大均会导致模型进入不稳定状态;在模型解稳定性方面,具有冒险倾向的出行者显著优于具有风险规避倾向的出行者,且多源融合数据演化的路网交通流量更具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的地停车位不足,出行者如何选择出发时刻的问题,在有限理性视野下综合考虑道路拥堵状况、出行者个人感知差异、目的地车位供给状况以及无法停入合法停车位后将受到惩罚等因素对出行者出发时刻选择的影响.依据前景理论设计实验,通过调查获取出行者出发时刻选择意向数据,构建出行者出发时刻选择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停车位剩余状况影响出行者对出行结果的满意程度以及下一次出行决策.出行者出行结果满意度随着目的地剩余车位的减少而降低,当出行者的出行结果为满意时,出行者下一次出行由倾向于早到逐渐变为倾向于晚到.在车位不足,不能合法停车的情况下,不同的惩罚措施会影响到出行者下一次出发时刻的决策结果,惩罚越严重,出行者越倾向于早出发.  相似文献   

3.
城市P&R出行者选择行为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获得P&R用户出行特征以及选择影响因素,通过对南京市小汽车出行者的偏好调查,应用二项Logit模型建模分析,结果显示个人特征、出行特性以及对出行环境的评价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出行者P&R的选择行为.其中出行者驾龄、收入、出行目的以及道路拥挤、中心区停车位供给和停车收费对P&R的选择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针对共享汽车发展过程中的普及率低、接受程度低、使用率低等问题,以交通出行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的卢因行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从个体特征、出行特征、信息感知多维角度分析了共享汽车出行行为,并通过构建非集计模型分析了交通出行者是否选择共享汽车、共享汽车出行者出行强度、非共享汽车出行者未来是否选择共享汽车等方面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共享汽车男性出行者比女性出行者更多,受教育程度越高,选择共享汽车的意愿越大;学生、公司职员2类人群共享汽车出行次数较少,每月5次以下;已使用共享汽车1~6个月的人群和感知共享汽车信息量较大的人群出行稳定,强度较高,每月20次以下;出行者获得共享汽车信息准确性偏低时,若提高信息准确性,共享汽车使用强度也会增大;出行者获取共享汽车信息越早,共享汽车出行强度越大;非共享汽车出行者所获取的信息量越大、时间越早,未来选择共享汽车的意愿越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高铁运行对道路运输旅客选择概率变换特性,建立了基于效用理论的道路运输旅客乘车概率计算模型并提出了求解计算方法,模型描述了旅客对于道路运输及高铁衔接道路运输两类出行链的选择概率.通过某市部分出行群体调查数据为例获得模型参数,根据模型绘制了出行总里程、高铁里程占比两个参数变化下乘客选择概率曲线,分析了出行链部分参数变化时与双因素共同变化时旅客选择行为的变化趋势;研究了道路运输票价下降和舒适性提升情况下,对于选择概率影响.结果发现:出行总里程、高铁里程对于出行链选择概率影响明显.随着出行链中高铁占比的增加,旅客选择高铁出行的比例逐渐增加;随着路线长度的增加,选择高铁出行的比例逐渐下降.道路运输票价折扣对于在高铁在出行链中占比较大时对于选择概率的影响并不明显,而舒适性提高对于概率的影响作用较为明显.上述结果反映了道路运输、高铁运输之间的竞争关系,对于高铁运行影响下道路运输组织测量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智能交通系统中考虑风险规避时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针对不同特征出行者多属性路径选择问题,利用累积前景理论描述出行者的风险规避态度,并建立考虑风险规避的出行路径多目标选择决策模型,设计基于指派模型的求解算法,通过实例对模型合理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出行者的风险规避对路径选择结果具有明显影响,路径选择结果随出行者对于复合阻抗和综合影响权重的不同而变化;考虑风险规避时目标的敏感性强于不考虑风险规避情形,考虑风险规避更贴近路径选择的实际情况.所建模型不仅可以研究智能交通系统中多类型出行者的多属性路径选择问题,还可作为交通流分配和网络设计等交通问题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与传统拥堵收费方案相比,可交易电子路票方案相对具有更好的合理性与公平性.为研究在路票交易约束下的出行人通勤路径选择特性,基于可交易电子路票的运行机理,根据出行者效用最大化原理,构建通勤出行路径选择模型.进行路网仿真实验,模拟确定了5条可供出行的不同效用选择路径,通过设计意向偏好调查问卷,采集了上海市居民驾车通勤出行路径选择的相关数据.结果发现,随着时间损耗的加剧,路票交易奖励机制所发挥的作用逐渐减小.利用Stata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了路票交易条件下出行者通勤出行时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其中,相对于出行人对最短路径的选择,综合出行成本对出行者的路径选择有非常显著的影响,而随着绕路时间的增加,平日通勤时间、对路径3和路径4的选择产生显著影响;职业因素对路径3和路径5的选择产生显著影响;月收入对路径4和路径5的选择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对路票交易方案的施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多模式综合交通方式下的强制、休闲活动出行行为差异性,基于旅客高速巴士、普铁、高铁和飞机四种运输方式RP调查数据,建立旅客乘车选择多项logit(MNL)模型,基于参数估计和弹性分析,揭示多模式综合交通客运方式选择行为及其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出行距离、出行费用、运行时间、安全性、舒适性、准时性、网络购票、售票点购票、拥有私家车是影响旅客强制型、休闲型活动出行方式选择的主要共性因素,不同因素对旅客强制型、休闲型活动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另外,到站时间对强制型活动出行方式选择有显著影响,对休闲型活动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雾霾天气下,较多出行者会对出行行为进行调整,为系统分析雾霾天气对于出行者出行行为的影响机理,将计划行为理论拓展后建立关于出行者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认识、身体状况等潜变量的结构方程分析模型,并对分析模型进行了检验和改进.结果表明,雾霾天气会对采用不同出行方式的出行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出行者的态度、心理状态以及身体状况对此有较大的解释力,对应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565、0.268、0.164;出行者过去积累的经验以及对自己雾霾天气下出行能力的认识会对其出行态度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识别不同出行者对公交出行信息使用选择偏好的差异,对基于态度的公交出行信息使用市场进行了细分。根据在南京市调查的数据,利用因子分析确定态度潜变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态度变量间的相关性,使用K-means聚类方法对公交出行信息使用的市场进行细分。以出行意愿、可靠性、方便性和主观感知等4个变量作为聚类变量,将公交出行信息使用市场细分为5个子市场,同一子市场内出行者公交出行意愿选择近似,不同子市场间出行者选择意愿明显不同。分析了每个子市场态度的差异和公交出行方式选择特征,针对不同子市场的出行者提出了相应的公交出行信息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客运枢纽是一个集铁路客运、公路客运、常规公交、轨道交通、社会车辆于一体的复杂系统,枢纽的协调调度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优化综合交通枢纽不同交通方式的运能分配比例,对枢纽系统费用和乘客花费时间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以运能匹配度为约束条件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使用线性加权法、α-方法两种多目标优化方法,利用LINGO优化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到了使得公交线路、轨道交通等不同交通方式能够更高效协调的运能优化结果,并对结果中的平均乘车时间进行了敏感度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长春-吉林高速铁路的修建对吉林省区域公路旅客运输方式的影响,通过分析相关数据,确定了长春-吉林高速铁路公路诱增客流量的变化规律,并采用适当的计算模型预测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影响区域范围内的公路诱增客流量。研究结果不仅能为长春-吉林高速铁路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而且能为受该铁路影响,公路旅客运输系统做相应的调整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 ,高速公路快速客运也迅速升温 ,城市之间、省与省之间相继通车。但是高速公路快速客运与铁路、民航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特别是它与铁路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重点对高速公路快速客运与铁路客运之间的各种服务质量性质进行了比较 ,对高速公路快速客运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两城市间旅客出行弹性需求,研究了客运企业客车开行频率与票价的组合决策优化问题。在综合考虑旅客出行时间调整费用、车内拥挤费用、票价支出以及客运企业运营的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线路的建设维护分摊费用、车票收入的基础上,以旅客和客运企业的系统净收益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优化模型和求解方法,并就一组特殊旅客出行时间调整费用函数进行了深入讨论和数值计算分析。研究结果为客运企业客车开行频率和票价的组合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国内外高速铁路发展的研究背景,从经济发展要素的引入、周边土地价值的变化、周边用地的发展布局模式等三方面分析了高速铁路客运站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并结合对京沪高速铁路沿线城市——苏州的案例研究,对苏州高铁站的客流来源、选址以及布局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归纳,重点讨论了高速铁路客运站催化城市发展的条件和功能,进一步总结了如何通过对高速铁路客运站的选址和布局来强化这种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重叠公交线路间协同性、减少公交运力资源浪费,提出了考虑乘客换乘的重叠线路公交调度优化方法.根据乘客起讫点与重叠区段的位置关系将乘客划分为三类,深入研究了重叠区站点各类乘客公交出行过程;针对重叠公交线路上乘客换乘行为,以乘客总出行时间最小和公交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车辆发车间隔、始发站首车发车时间及车厢容量限制为约束...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基于快速公交车辆和到站乘客综合时间效益最优的站点选址优化方法,建立时间效益模型,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遗传算法求解模型,选取济南市黄岗路站点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一个测度单元中快速公交运行时间的权重越大,到站乘客通行时间的权重越小,满足时间效益最优时的缓冲区距离越大,当案例站点设置在交叉口下游25 m处时,综合时间效益最优,与现状相比时间效益提高20%。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公交线路发展的加速,公交最佳路径的选择已成为人们出行亟待解决的问题.模型中通过对乘车方式进行分类,针对乘客出行的不同需求,同时考虑步行因素,运用Dijkstra算法并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因素指标,从而寻找出行的最优路径,较好地解决了交通网络模型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站距的公交网络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站距是公交线网设计的关键变量,它决定了乘客的出行时间和运营企业的运营成本,影响了公交车辆的平均速度.并决定了乘客的步行距离和步行时间.为对公交网络的设计和站点、站距的确定提供理论基础,以公交站距为着眼点,从乘客、运营企业、政府3方面提出了公交网络的优化方法,给出了乘客出行时间最少、运营企业成本效益最高、社会福利最大的多目标多赢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现有的常规公交线网设计方法没有考虑实际城郊客流需求的特殊性,造成乘客出行时间过长的问题.构建基于milk-run和hub-spoke的设计理念,且同时考虑载客能力的城郊公交线网优化模型,并提出相应的遗传算法实现模型的求解.在所提出的方法中,能够得到hub站点的数量及具体位置、milk-run线路的结构、和车辆分配方案.不同于常规公交线路运营方式,所提出的城郊公交线网通过milk-run线路将分散的客流聚集到各线路的hub站点,从而形成大客流的规模效应,到达hub站点的大客流可以通过直达线路从hub站点到达相应的目的地,以此减少乘客总的出行时间.最后,为验证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将其应用到位于香港天水围的实际城郊公交线网中,并对比了优化后的公交服务和现有的公交服务水平.对比结果表明:在现有的公交车辆配置数量不变的条件下,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减少16.26%总的乘客出行时间,说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现有公交服务水平,增加乘客出行满意度,吸引更多乘客采用公交出行,减少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