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衍射、压汞测试分析等资料,从储层的岩性、成岩作用、储集空间等方面,对尼日尔Agadem区块白垩系储层的微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以石英细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低-中等;储集空间类型以原生孔隙为主,其次为粒间溶蚀孔隙;储层主要处于中成岩A期阶段,成岩作用弱-中等.沉积作用是储层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最有利的沉积微相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辫状河道及河口坝.成岩作用对于储层主要表现为建设性作用,白垩系Yogou组上部储层因碱性成岩作用形成次生溶蚀孔隙,储层物性有一定改善.该研究对于加深尼日尔Agadem区块储层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低电阻率油层根据其成因影响因素可划分5种类型:岩石骨架导电型、高束缚水饱和度型、高矿化度地层水型、双孔隙度结构与裂缝并存型、咸水泥浆侵入型。导致油层电阻率降低的主要内在因素包括:储层岩石骨架中含有导电物质如含黄铁矿等金属矿物时,是导致低电阻油层形成原因之一;岩石中黏土矿物阳离子交换性与平衡阳离子的附加导电作用可以造成油层电阻率的明显降低,形成低电阻率油层;岩性细、泥质含量高、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化,孔隙吼道变小,微孔隙增多为束缚水提供了储存空间,形成高束缚水饱和度储层,导电能力增强,使油层电阻率变低。咸水泥浆侵入是油层电阻率变低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3.
利用岩芯观察和铸体薄片鉴定,结合物性、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压汞实验等,探讨了伊拉克哈法亚油田白垩系Nahr Umr组砂岩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哈法亚油田白垩系Nahr Umr组B段潮控三角洲相砂岩储层整体呈中孔中渗的物性特征,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孔喉变化较大,非均质性强; 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包括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沉积作用影响着孔隙空间类型和孔隙结构,物性较好储层发育在水动力条件较强且岩石组分结构特征较好的储层中,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起到了显著的改造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造成了孔隙大量充填,自生矿物和黏土矿物不仅减小了孔隙空间,并造成孔喉堵塞,物性变差,而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改善了储层物性; 最优质的储层发育在潮控分流河道相交错层理砂岩中,这类储层具有粒度大、分选好、石英相对含量高、黏土矿物含量低、胶结物含量低、孔隙发育、孔喉半径大的特点,对应的储层物性为中高孔高渗,是研究区储层表征与建模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储层岩石性质偏细,泥质含量高,亲水,从而导致地层束缚水含量高,是文13北块块低阻油层形成的重要内在因素.油质轻、油气比高、油水流动性强及地层水高矿化度是该块低阻油层形成的重要外在因素.构造平缓、油气藏高度低、油水分异程度差是控制低阻油层平面分布范围的重要地质因索.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MB斜坡区T1b组储层黏土矿物类型与含油性的关系,指导MB斜坡区优质储层预测,根据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试油结果及区域成藏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MB斜坡区T1b组储层主要发育高岭石、伊蒙混层、伊利石自生黏土矿物;高岭石与储层物性呈正相关,伊蒙混层、伊利石与储层物性呈负相关,油层中相对贫伊利石、富高岭石,水层中相对贫高岭石、富伊利石;近岸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体组合自生高岭石含量较高,物性和含油性较优;远岸孤立河口坝砂体伊蒙混层、伊利石含量较高,物性和含油性较差;AH1、M18、M6一线南北及M003、M006一线以南,共约为500km2的扇三角洲前缘的近岸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组合相带,井控程度低,为勘探潜力区带.  相似文献   

6.
为精细刻画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3_4段第10韵律(简称Eq3_4~(10)韵律)页岩的矿物组成、岩相特征组合、孔隙类型和孔径分布,判断孔隙结构的影响因素,寻找最有利的页岩油勘探目标,采用X射线衍射、低温氮气吸附、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潜江凹陷Eq_34~(10)韵律的矿物成分主要有白云石、方解石和黏土矿物,以及钙芒硝、石英、长石、石盐和黄铁矿等,主要岩相有泥质云岩相、云质泥岩相、灰质泥岩相和泥质灰岩相;主要孔隙类型为白云石晶间孔、粘土矿物晶间孔和碎屑粒间孔,泥质云岩相和云质泥岩相的页岩孔隙结构较好,主要受白云石、黏土矿物和钙芒硝含量的影响.页岩油储层的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含油性也与这些地质因素密切相关,黏土矿物质量分数约为20%、白云石质量分数约为60%的泥质云岩相为最好的页岩油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7.
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致密砂砾岩气展现出较好的勘探潜力,致密砂砾岩储层以高填隙物含量为典型特征,隙物的类型、成岩变化与储层孔隙发育密切相关。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物性测试分析,发现砂砾岩中发育泥质杂基、火山灰、碳酸盐、硅质、黏土矿物、黄铁矿等填隙物类型;填隙物中泥质杂基和碳酸盐含量最高,黏土矿物次之,硅质、火山灰发育少,黄铁矿偶尔发育;泥质杂基、火山灰为同沉积填隙物,硅质和黏土矿物多数形成于早-中成岩期,碳酸盐胶结物主要形成于成岩晚期。填隙物类型与砂砾岩孔隙度研究表明,早期硅质胶结增加了储层强度并促进了原生孔隙的保存,火山灰的溶蚀增加了孔隙空间;泥质杂其减少了原始孔隙并抑制次生溶蚀的发育,是减少砂砾岩储层孔隙度先天因素;黏土矿物破坏大孔隙的完整性,将大孔隙分割为若干微孔并提供晶间微孔,减少砂砾岩总孔隙度,但不是很显著;早期碳酸盐填隙多被溶蚀,晚期碳酸盐胶结物填充残余孔隙,导致储层进一步致密。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区内大量岩心铸体薄片及物性等资料分析,对小南沟区延长组主要产油层组长6^1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及孔隙类型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的长6^1储集层具有结构成熟度高而成分成熟度低的岩石学特征.主要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和次生孔隙,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是影响该区储集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纳米级孔隙是煤系页岩气赋存的重要场所,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为了研究海陆过渡相煤系泥页岩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对淮南煤田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泥页岩钻孔岩芯样品进行总有机碳、镜质体反射率、全岩和黏土X射线衍射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及低温液氮吸附实验,获得泥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矿物组分、孔隙结构参数,采用孔隙结构相对偏差、FHH分形模型来评价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储层孔隙类型以黏土矿物片层间的平行板状孔、狭缝状孔及粒间的锥状孔为主,孔隙尺度主要为介孔,其次为微孔和宏孔;孔隙结构具显著分段分形特征,由于与煤储层高度相似而划分为渗透孔隙(r>7.5 nm)和吸附孔隙(r≤7.5 nm),渗透孔隙复杂程度强于吸附孔隙;微孔越发育,孔容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分形维数越大,孔隙结构越复杂,非均质性越强;过渡相煤系泥页岩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主要受控于不同沉积环境及成岩演化下矿物组分差异,随着黏土矿物含量的增加和脆性矿物含量的减小而增大;与下石盒子组相比,山西组黏土矿物含量更低,导致分形维数较低,孔隙结构复杂程度偏弱,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的相对偏差较小,孔隙分布较均匀,非均质性相对弱,对页岩气的储存、解吸和扩散更有利,可考虑优先开采。  相似文献   

10.
运用低温N_2和CO_2等温吸附、高压压汞及FE-SEM观察,采用分形几何原理,对浙西荷塘组页岩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进行研究,论述了孔隙结构对页岩储渗条件的影响,并揭示了孔隙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浙西荷塘组页岩矿物基质孔及裂缝孔属渗流孔,有机质孔属吸附孔,因有机质孔面孔率高,而矿物基质孔及裂缝孔面孔率低,使其利于吸附气的富集而欠缺游离气存储空间以及气体的渗流通道;荷塘组页岩孔隙结构大致可分为3类,由于与页岩气渗流密切相关的100~10 000nm孔隙基本不发育,造成页岩气运移连通性与渗流条件明显较差.页岩孔径大于25nm的孔隙最具多样性,孔隙结构最复杂,4~25nm次之,2~4nm最简单.当孔径大于25nm时,孔隙结构复杂程度与TOC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当孔径小于25nm时,呈负相关关系;孔隙结构复杂程度与黏土矿物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与脆性矿物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采集四川东南部彭水区块彭页A井志留系龙马溪组的页岩样品开展热模拟实验,分析页岩的矿物组分、有机碳含量、成熟度及扫描电镜图像,总结龙马溪组优质页岩段的页岩孔隙特征及其演化规律.从孔隙发育情况来看,有机孔主要发育在有机碳含量较高的层位,同时它受控于石英和黏土矿物的含量;在整个优质页岩段,页岩的有机孔表现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而后又从大到小的变化过程.不同类型有机质的孔隙特征,在热模拟实验过程中表现为收缩缝、海绵状有机孔、环带状有机孔、圆球状有机孔和黄铁矿晶间有机孔5种类型.页岩孔隙演化过程中,有机碳含量控制着有机孔的宏观占比,成熟度控制着有机孔发育的时机,而有机质类型及其伴生矿物是影响有机孔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区内大量岩心铸体薄片及物性等资料分析,对小南沟区延长组主要产油层组长61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及孔隙类型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的长61储集层具有结构成熟度高而成分成熟度低的岩石学特征,主要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和次生孔隙,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是影响该区储集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赣东北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以野外荷塘组页岩实测剖面、露头地质调查资料及样品的分析测试结果为基础,对研究区页岩的分布与沉积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及页岩气保存条件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认为赣东北地区荷塘组页岩的储层物性条件较好.结果表明:赣东北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页岩沉积厚度一般在25~200m,分布较广泛,主要为深水陆棚相沉积环境.页岩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型,有机碳含量高,达0.54%~11.40%,平均为5.75%,热演化程度高(Ro为2.35%~4.90%,平均为3.22%),达到过成熟阶段.页岩脆性矿物含量高,主要为石英及少量的长石、碳酸盐矿物.黏土矿物含量中等,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伊/蒙混层,不含蒙脱石.页岩微孔隙类型主要为矿物晶间孔、有机质孔、粒间溶蚀孔及微裂缝.页岩的孔隙度平均为2.2%,渗透率平均为0.006mD.根据中国海相页岩气有利区的评价标准,优选出赣东北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区——磨盘山、上饶2个区块.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研究阿尔巴尼亚P区块混积岩储层特征,采用张雄华对混积岩的分类方法,对P区块储层发育的混积岩岩石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利用铸体薄片、全岩分析、核磁共振及孔隙度等资料,对该区混积岩储层进行了综合分析。该区储层岩性复杂,岩石类型主要为砂岩类,岩石矿物成分包括陆源碎屑、碳酸盐及黏土矿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孔渗相关性一般。碳酸盐含量和沉积相类型是该区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压实作用对储层孔隙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研究临南油田夏70块沙河街组沙三段低电阻率油层的形成机理.认为形成影响该区油层低阻的主要因素是高束缚水饱和度和地层水的高矿化度,润湿性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泥质附加导电性不是该区油层低阻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基于焦石坝地区页岩气勘探、研究与实践,从页岩层厚度、地化、储集、岩矿等多个方面剖析了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地质特征。结果表明:焦石坝地区优质页岩储层厚度均大于30m,一般在35~45m;储层页岩有机质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适中,有机质类型以腐泥无定形体+藻类体为主;储集层矿物成分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微裂缝发育活跃;深水陆棚相沉积中富含大量含硅质及碳酸盐矿物的生物,较其它层位的页岩具有更高的脆性矿物含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区内大量岩心铸体薄片及物性等资料分析,对安塞油田延长组主要产油层组长2和长 6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及孔隙类型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结果表明: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的长2储层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的长6储层均具矿物成熟度低而结构 成熟度高的岩石学特点,但长2成分成熟度稍优于长6。长2孔隙类型为碳酸盐溶孔长石溶孔原生粒间 孔组合,物性表现为中孔、低渗型;而长6孔隙类型为长石溶孔原生粒间孔浊沸石溶孔组合,物性特点为 中孔、特低渗型。沉积环境、岩石成分及粒径、填隙物成分及含量、成岩作用等是影响物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进行低渗透油藏开发,运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及背散射技术(BSE),通过物性测试及压汞资料综合分析,研究麻黄山地区延安组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麻黄山地区延安组储层砂体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隙和粒内溶蚀孔隙,同时孔径分布具有大孔喉数量多、孔喉大小分布不均匀、分选性较差特点.根据毛细管压力曲线形态将储层分为三类,其中Ⅰ类储层物性好、喉道粗,储集性最好,主要发育在刚性颗粒含量高的中砂岩中;Ⅱ类储层物性一般、喉道较粗,储集性一般,在各层段普遍发育,以延5段、延9段最为发育;Ⅲ类储层物性差、喉道极细,不具有储集能力,以延6段ND101井区和延10段ND13井区为代表.造成孔隙结构变化的因素包括沉积和成岩作用,其中沉积作用提供的碎屑物质中刚性颗粒含量不同是引起差异压实的主要因素;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造成孔隙结构破坏的直接原因,溶蚀作用对孔隙结构的建设性改造是发育优质孔隙结构的关键,裂缝能够沟通不同地层并为地层流体流动提供良好通道,从而对储层孔隙结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延安组优质的孔隙结构发育在刚性颗粒含量高的弱压实、弱胶结、强溶蚀的中粒石英砂岩中.  相似文献   

19.
探讨致密砂砾岩储层中纳米-微米孔喉的特征及其与物性、产能的关系,为储层预测提供依据。通过薄片观察、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恒速压汞、物性测试手段对储集空间的类型、孔喉分布、连通性和物性特征开展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致密砂砾岩发育溶蚀孔、黏土矿物晶间孔、原生粒间孔、微裂缝等微孔,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对孔隙度的贡献最大,黏土矿物晶间孔次之;孔喉的分布形态呈双峰状,绝大多数孔喉的半径小于1μm,孔隙仅与少数大喉道和微裂缝连通,导致孔喉连通性整体较差,造成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对应关系不佳。综合孔径分类、储层物性、储层产能分析表明,孔径类型对储层物性和产能具有控制作用,孔隙中纳毛细管、微毛细管越发育,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气性、产能越低,反之越高,这从微观上解释了相对高孔隙储层和相对低孔隙储层勘探成效相差较大的原因。探讨了纳毛细管、微毛细管发育的地质条件,建议储层预测应加强沉积相平面预测和成岩相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开发过程中,通过有限的地质及测井资料,对低阻油田如何进行判别,是油气田开发中的一个难题。通过对胡状集油田低阻油层系统地研究,分析了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提出低阻油层的形成是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储层展布及微观特征;而地层中具有较高含量的束缚水及高矿化度的地层水是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地质条件,确定了以可动水分析法、电阻率增大值法,并参考录井显示的综合解释方法,在胡状集油田胡五块发现了S3中4-6、9-11层系整装低阻油藏,为老区油气滚动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