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储层岩石性质偏细,泥质含量高,亲水,从而导致地层束缚水含量高,是文13北块块低阻油层形成的重要内在因素.油质轻、油气比高、油水流动性强及地层水高矿化度是该块低阻油层形成的重要外在因素.构造平缓、油气藏高度低、油水分异程度差是控制低阻油层平面分布范围的重要地质因索.  相似文献   

2.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研究临南油田夏70块沙河街组沙三段低电阻率油层的形成机理.认为形成影响该区油层低阻的主要因素是高束缚水饱和度和地层水的高矿化度,润湿性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泥质附加导电性不是该区油层低阻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了松滋油田红花套组储层特征的基础上,从6个方面对可能产生低阻油层的原因作了分析。认为:松滋油田红花套组低阻油层主要是由于束缚水含量较高引起和高矿化度地层水、岩石亲水性、岩性细等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4.
低阻油层,即油层的电阻增大率小于2,近年来,低阻油层作为老油田挖潜和新增储量的目标之一倍受人们的关注。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高含量束缚水、粘土附加导电、地层水矿化度、泥浆侵入和砂泥岩间互层等五个方面阐述了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并分析了各种低阻油层测井识别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这些方法在不同类型的低阻油层的识别和评价中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氯能谱测井方法在卫城油田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城油田储层孔隙度平均为14%,渗透率一般为(11~22)×10-3 μm2,泥质含量高,地层破碎,钻井时泥浆侵入深,地层水矿化度高,使得该油田的裸眼测井解释结论往往不可靠.针对存在的问题,该油田应用了氯能谱测井方法.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能克服泥质含量高的低阻油层以及由于地层破碎泥浆侵入很深,超过了仪器的探测深度,使得裸眼测井解释结论不可靠的弊端,能识别低阻油层、识别干层和差油层、确定地层的孔隙度、剩余油饱和度、判断水淹层、水淹级别等,为油田的开发后期调整挖潜提供准确的依据.该方法预测精度高,是高矿化度油田开发后期较好的一种监测手段,在高矿化度地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尼日尔Agadem区块古近系Sokor1组普遍存在低阻油层,导致油层在测井解释过程中容易被遗漏.根据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X线衍射、重矿物分析、地层水矿化度和试油分析等资料,考虑岩石粒度、孔隙结构、黏土矿物含量及类型、油层厚度、导电矿物及油藏类型,讨论造成低阻油层的地质成因.结果表明,Sokor1组低阻油层形成原因主要包括3个方面:岩性细、孔隙结构差和黏土含量高造成束缚水饱和度高;黏土矿物附加导电性;油层厚度薄.该研究成果为尼日尔Agadem区块油气勘探提供地质借鉴.  相似文献   

7.
丘陵油田低阻油层成因及测井解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国内外研究低阻油层的基础上,结合丘陵油田的生产实际,认为形成丘陵油田低阻油层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针对低阻油层的测井特征,提出综合利用测井多参数信息 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识别低阻油层。  相似文献   

8.
坪北油田工区北部长6_2低阻储层发育,但在电性上表现为低阻特征,认为储层含油性差,导致储层动用程度差。为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根据现有油藏地质、特殊测井和取芯室内实验等资料,对低阻油层进行系统研究和再认识,明确了粘土矿物是造成坪北油田长6_2储层电性上表现为低阻的主要原因,确定了混合泥质模型是最适用于研究区低阻油层的测井解释模型,对工区内低阻油层进行重新解释,确定了效益开发有利区,配套完善了厚层分段补孔压裂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9.
濮城油田沙二上4-7油藏文35块是典型的低阻油层。文章介绍了低阻油藏的形成机理,应用束缚水饱和度解释方程量化低阻油层的划分界限和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前发现的低阻油层大多数电阻率值小于8Ω·m欧米[1],近年来,低电阻率油层作为老油田挖潜和新增储量的目标之一倍受人们关注[2].岩心、测井及试油试采资料证实530井区克下组油藏南部发育有低电阻率油层,且具有规模储量资源.采油二厂通过开展低电阻率成因分析及识别方法研究,为该油藏扩边新增地质储量计算及滚动扩边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塔河南油田特点,在对大量实验数据资料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对塔河南油田中低阻油气层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储层电阻率低的原因主要有:地层水矿化度高;岩性细,相对束缚水含量较高;粘土类型和附加导电性;油藏圈闭幅度低,油气充满程度低等。这为测井识别低阻油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灰岩复电阻率特征,对大港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分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矿物成分、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储层参数分析岩石电性参数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次研究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模拟地层深度研究灰岩随温度、压力作用下的变化规律,从而建立地层电阻率随深度变化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得到模型参数的预测值,确立了地层因素与孔隙度、电阻增大系数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该研究为电磁勘探储层预测提供岩石物理基础和评价方法,对特定地区碳酸盐岩油藏的开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井-地电法勘探在油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井-地电法勘探是指在井中供电,在地面接受电磁场信号的一类电磁测深方法。该方法借助于井孔,将大电流供人地下深处储层位置,然后通过在地表测量,研究储层分布,因此,成为研究地下复杂地电模型的一种新型技术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该方法的测量原理;然后讨论了井-地电法的观测系统;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在油田油藏评价中,给出了开展实际工作时的基本流程。通过对某油田一口生产井开展井-地电位测量,反演出储层的电阻率分布,并且结合其他信息,计算储层的含油饱和度分布。井-地电法勘探不仅可以研究储层剩余油分布规律,而且可用于监测地下油藏的动态分布,为油田生产开发服务。  相似文献   

14.
低阻储层岩石物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对一般储集层进行评价是很有效的,但是要利用这些常规测井资料准确评价低阻油气储集层的岩石物理参数却十分困难,低阻油气储集层在常规测井资料上显示为水层特征,但开采出来却得到无水的油气。因此,很难用常规测井资料准确地确定低阻储集层的含油气性质。利用核磁共振测井(NMR)评价低阻储集层的岩石类型、孔隙度、自由水以及束缚水等岩石物性参数。实际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测井是评价低阻油气储集层的一种新型而且有效的现代测井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结合歧北斜坡地区的地层水性质,借鉴多口盐水泥浆井的测井资料及试油结果,利用泥浆侵入后非储集层比储集层更能准确反映地层信息,提出通过建立储集层深浅电阻率与邻近非储集层段电阻率的相关关系以及储集层径向电阻率差异的方法识别流体类型.在建立地区盐水泥浆井的油气识别图版标准的基础上,将电阻率比值法评价储层流体实现软件模块化,并挂接到Lead3.0软件上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6.
长庆油田储层属于典型的低渗透,需要注水进行开发,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部分区块进入开发中后期,油井含水不断上升,给油井增产改造带来了很大困难。通过对长庆低渗透储层特征、开发现状、见水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室内研究,形成了注水井深部调剖、油井堵水、堵水压裂、裂缝深部暂堵酸化等中高含水油井增产技术。目前在现场应用61口井,取得了较好的措施效果,为长庆油田低渗透储层中高含水油井提高单井量进行了有力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储层参数的精度,针对某区块碳酸盐岩岩心开展试验研究,根据试验分析结果提供更为准确的测井资料解释模型.讨论在不同含水饱和度及围压条件下岩心电阻率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围压对岩心电阻率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8.
利用阵列感应评价低阻油气藏流体性质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川区块的碎屑岩储层类型为含高束缚水饱和度,储层电阻率很低,是典型的低阻气藏,使用常规测井资料在该区难以准确识别储层流体性质。通过分析低阻油气藏形成成因,探讨利用阵列感应评价储层是否含可动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川西Q地区须家河组储层流体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Q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作为川西坳陷中深层重要气层系之一为典型的致密碎屑岩储层,具有多层系、多类型、多组合的储集体系特点。该区致密碎屑岩钙质含量高,非均质性强,对地层电阻率影响大,储层物性具有低孔低渗高含水饱和度特点,测井解释孔隙度、渗透率参数误差大,气水纵向上间互分布、横向上邻井对比性差导致气水层识别不准确等问题。本文根据不同流体在测井响应上的差别,采用综合指数法(FTI)、电阻率与孔隙度交会图法、正态概率分布法(P1/2)进行流体识别,得到各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86.36%、68.19%和90.91%。综合各因素分析,综合指数法(FTI)和正态概率分布法(P1/2)能达到该区准确流体识别的要求,为川西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的流体识别方法适用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庆油田高含水X区块同开发层系不同区域水、聚、三元同驱造成区块压力不平衡导致部分油井产油量较低的问题,应用统计计算、理论分析并结合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研究。得出区块储层平面高低压力区域压力相互干扰主要是由于不同驱油剂储层增压效果差异引起的,并确定了需要调整的高低压区的井号。通过在储层低压区的水井增注,高压低渗水井压裂,高压中高渗水井对应连通性好的油井提液降压调整油藏平面压力不均衡,缓解高低压井区间相互干扰。在对区块压力调整后,同驱层油井日增油量在2.5 t以上,得到了较好的开发调整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