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低压片状模塑料增稠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低压片状模塑料的3种单一增稠体系,讨论了各种增稠剂用量对不饱和聚酯树脂增稠性能的影响情况。分析对比了各种增稠剂在增稠过程中的优缺点,从而采用联合增稠剂的方法,即将碱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一般用氧化镁)与结晶树脂、端异氰酸酯基化合物与结晶树脂联合增稠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研究表明,联合增稠剂的增稠效果比单一增稠剂的增稠效果要好,更加符合低压模塑的粘度和工业化生产的低成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异氰酸酯增稠端羧基不饱和聚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端羧基不饱和聚酯和乙醇胺制备聚酯的羧酸复盐,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增稠剂对其进行增稠.通过树脂的粘度变化、羟值变化和红外光谱分析对这种新型增稠体系的增稠性能和增稠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CO基团与羧酸复盐上的羟基反应形成氨基甲酸酯而增稠,增稠效果与增稠剂用量和增稠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根据合成的工艺和参数合成出了增稠性能优良的缔合型水性聚氨酯增稠剂,将该增稠剂在印花中进行了应用,通过色浆渗透率以及印花织物的花纹清晰度探究出缔合型水性聚氨酯增稠剂应用于印花时最佳的增稠剂含量为1.5%。本课题还对该缔合型水性聚氨酯增稠剂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系统地研究了温度、酸、碱、表面活性剂等外部因素对缔合型水性聚氨酯增稠剂增稠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本课题中优化合成出来的缔合型的水性聚氨酯增稠剂有很好的耐酸性能,且酸可以促进乳液体系的热稳定性;但是该类增稠剂很不耐钠类碱,而氨水碱不会影响增稠剂的粘度;该增稠剂可以选择性地与一些表面活性剂起到很好的协同增稠作用;该类增稠剂的粘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急剧的下降,但是当开始降温时粘度又会回升,说明温度对增稠剂粘度的影响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丙烯酸酯类大单体对丙烯酸和丙烯酸酯水乳增稠剂的增稠效果及其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单体能显著提高聚合物的增稠效果及抗电解质等性能。  相似文献   

5.
缔合型水性聚氨酯增稠剂是第三代增稠剂,有着优异的增稠性能。缔合型水性聚氨酯增稠剂分子结构决定了该类增稠剂的增稠性能。为了使改增稠剂的增稠性能和应用性能更上一层楼,对合成中的预聚、扩链、封端三个工艺步骤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合成该缔合型水性聚氨酯增稠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预聚时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使分子量为6000的聚乙二醇与IPDI的配比R值为2进行预聚反应,再以丙酮为溶剂,选择预聚温度65℃、预聚反应时间为1h完成预聚反应;再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为扩链剂,以丙酮为溶剂,扩链的R'值选为2.5,温度选为100℃,反应时间为2h完成扩链反应;再以十六醇为封端剂,封端温度为90℃,封端时间为1.5h完成封端反应,最后再用乙二醇和水对完成封端反应得到的聚合物进行乳化得到含固量为20%的增稠剂乳液。该工艺和参数合成出的增稠剂增稠剂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6.
将实验合成的聚醚聚氨酯型缔合性增稠剂应用于有光丙苯乳胶漆中,研究了在中等剪切速率和低剪切速率下涂料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这种增稠剂能使乳胶漆具有高的粘度和低的屈服值。因此缔合性增凋剂有很高的增稠性能,并使涂料有很好的流平性。  相似文献   

7.
影响涂料印花增稠剂增稠及抗渗化性能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反乳液聚合法合成涂料印花增稠剂时,影响聚合产物的抗渗化性能及增稠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提高聚合温度可以提高聚合产物的抗渗化性,但配制高粘度印花浆时对增稠效果不利,而在配制低粘度印花浆时则反之。降低交联单体用量有利于提高聚合产物的抗渗化性,并可提高聚合产物在配制较低粘度印花浆时的增稠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用o/w 型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o/w 型乳液增稠剂,在考察聚合反应条件与增稠剂增稠性能的关系的基础上确定了较适宜的配方与反应条件。当聚合物水溶液浓度为2.5%时,其粘度可达3.5~4万厘泊,基本满足涂料印花小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新型酚醛SMC增稠技术及增稠机理的XP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新型酚醛片状模塑料(P-SMC)的增稠技术及增稠机理。结果表明,对于酚醛片状模塑料,B2O3和ZnO的混合体系是较好的增稠剂;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探讨了B2O和ZnO对酚醛片状模塑料的增稠机理,分析表明B2O3对树脂有较好的增稠作用,而ZnO不但对树硝没有增稠效应,反而延缓B2O3对树脂的增稠。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论述了在锅炉酸洗过程中,尼纳尔的缓蚀效果,并对尼纳尔的缓蚀机理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同时给出了以尼纳尔为主要缓蚀成份的新型缓刨剂配方。  相似文献   

11.
以丙烯酸乙酯(EA)、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等为单体,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乳液.讨论了引发剂、交联剂、甲基丙烯酸、反应型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对增稠剂性能的影响.并应用于苯丙乳液,具有很好的增稠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丙烯酸酯类为主要单体,反应型表面活性剂为功能单体,通过乳液聚合方式,制成了一个缔合型高效乳液增稠剂,其在不同剪切速率下均体现出优良的增稠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制备耐电解质性能比较好的增稠剂,以丙烯酸和自制丙烯类单体ZXDW为原料,Span-80为乳化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共聚合成制备了耐电解质增稠剂,并对其进行了五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实验表明:单体中和度对产品的增稠能力影响较大,其次为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水相单体浓度;单体配比对产品的耐电解质性能影响较大,其次为单体中和度,水相单体浓度,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合成增稠剂较佳工艺条件:单体中和度75%(对单体总物质的量),水相单体浓度40%,单体配比(n(ZXDW)∶n(AA))2∶8,交联剂用量0.1%(对单体总质量),引发剂用量0.1%(对单体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采用聚丙烯酰胺进行阳离子改性合成了一种即能增加酸液的粘度又有提高其耐高温性能的酸化液胶凝剂XP12-1,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定。经实验室评价和现场试生产应用表明,该胶凝剂增稠性能优良,满足高温地层的酸化压裂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纳米SiO_2粉体为分散相,PEG200为分散介质获得了不同质量分数的剪切增稠液体,并分析了SiO_2质量分数及粒径对剪切增稠液体流变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欲提高剪切增稠性能,可通过减少分散相粒径,同时增加分散相质量分数来实现;但当分散相质量分数较高时,需要添加以无水乙醇为代表的稀释剂,降低液体的粘度,以获得分散均匀的剪切增强液体;同时为去除搅拌过程中产生的气泡,需对制备的剪切增稠液体进行真空处理,但真空处理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过度损失。  相似文献   

16.
本文合成了聚醚型非离子性的缔合性增稠剂AT—04、AT—06和AT—10,其数均分子量分别为1.85×10~4、2.4×10~4和3.8×10~4,平均接枝数约等于4,具有星型的分子结构。其水溶液的流变性研究表明,在实验的浓度范围内,较低的剪切速率区,体系呈现牛顿流体的性质;在较高的剪切速率下,体系呈现假塑性流体特性。当浓度大于3.0%时,体系粘度突然增加,说明在该体系中,增稠剂分子间存在相互缔合。 同时实验研究了增稠剂对丙烯酸酯乳液流变性的影响,与羟乙基纤维素增稠剂比较,在相近用量下,缔合性增稠剂具有更好的增稠效应,并呈现出不同的流变性质。  相似文献   

17.
以糙米为原料,经挤压、酶解、调配、均质等工艺生产糙米饮料。经过增稠剂、乳化剂正交试验以及均质试验,研究增稠剂、乳化剂和均质方式对糙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增稠-乳化剂最佳添加量为黄原胶0.15%,海藻酸钠0.05%,单甘酯0.15%,蔗糖酯0.15%。对3种均质工艺进行比较,发现经高压均质(30 MPa,两次)处理后饮料的稳定性最佳。经该工艺生产的糙米饮料口感细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以聚阴离子纤维素(PAC)作为水性聚丙烯酸酯类DS330涂层剂的增稠剂(PAC与水以1:20质量比溶解配制成糊状胶液后添加使用),利用其烘干成膜过程中脱水絮凝而破坏涂层膜局部连续性,并通过适当控制工艺条件形成大量符合要求的透湿微孔,从而大大改善了涂层织物的透湿性能。其透湿量达到了4400g/(m2·24h),且硬挺度小、力学性能较好,可满足人们穿着舒适性要求,而且克服了纤维素类增稠弃3流平性差,易受微生物攻击等缺点,生产工艺简单、经济、环保。  相似文献   

19.
以羧甲基淀粉(CMS)与丙烯酰胺(AM)为原料,在使用引发剂的条件下合成聚合物增稠剂。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利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测定产物结构,采用旋转粘度计测定了接枝聚合物在不同泥浆中的耐温耐盐性、抗剪切性、抗老化性。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7h、CMS与AM质量比1:6、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9%的条件下,CMS-AM接枝聚合物的粘度可达280mPa·s以上;CMs—AM接枝聚合物在不同泥浆中的耐温耐盐性、抗剪切性、抗老化性达到良好的结果,可以满足油田水基压裂液对增稠荆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喷射混凝土用添加剂IVA,进行了IVA对不同品种水泥增稠效果比较及回归分析,借助扫描电镜等微观分析方法研究并提出了IVA分子的吸附“架桥”和液相膜空间网络综合作用的增稠机理,并对添加剂减少回弹的作用机理等作出了合理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