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通过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的调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力度进行调研,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问题及其成因,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移动互联网传播环境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把握移动互联网的传播特性,抓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带来的机遇,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模式,完善校园网络教育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培养学生意见领袖,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全国6所艺术院校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调查表明,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忽视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亟待提高等问题。艺术院校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培育理念,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多途径推进艺术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价值观特点的初步调查分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其效果进行反思,从而以教学内部的改进、专业教育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学生政治工作的配合支持,以及整体校园文化建设4个方面入手,探讨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多元价值观的存在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基于文化与价值观的关系,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要以文化认同为目标,以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为指向培育校园文化;要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利用自媒体受众广、传播快的优势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国家发展的新面貌和时代使命,找到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结合点,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刘秋云 《商品与质量》2011,(S6):226-227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主要平台和阵地,只有充分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与精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其中,才能有效推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程建设,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以及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髓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核心价值观两者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一致性,决定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对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完善评价考核体系,充分发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主渠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为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与道德品质教育指明了方向。在当代大学生中进行"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也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应充分认识在当代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资料,分析了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和践行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总体上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基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知行不一的问题较为突出.应从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积极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实践教育等方面增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效果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已成为当前一个重要课题。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努力把握好几个方向:在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中凸显意识形态导向功能;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各门课程知识的贯通和整合,强调其整体教育功能;同时,在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中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新的困境和挑战,客观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因时而变:高校教师要与时俱进,强化自身理论修养,加强理论导向;开展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减少大学生对虚拟网络的依赖;提高教师利用新技术的能力,创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载体;主动出击,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战略任务。高校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基地,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构建以"理论教育、实践引导、社会传播"为"三维互动"主渠道,以"第二课堂、新媒体、实践基地"为"三维互动"主平台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模式,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得到高度认同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新常态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如何寻求转型创新,已成为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宏大课题。在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内涵,并了解当前高校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新途径,以期对进一步在大学生群体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信息网络时代,高校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西方意识形态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冲击、网络不良信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教师权威性弱化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做好正面引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探索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结合点,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特点和规律、建构开放、互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立包括一支网络政工队伍在内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过去称为“两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方面是值得肯定的,为培养品学兼优的合格大学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毋庸讳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热情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够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秩序欠佳、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一些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无味,是讲大道理、空对空,在他们心目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远不如专业课和英语、计算机等课程那么重要,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是为了考勤,学习是为了考试,应考是为了“60分”。由此可见,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社会认同理论分析,发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过程中存在个人价值观认同的迷失、群体语境下信仰教育缺位、高校核心价值认同教育模式单一等问题.因此,畅通个体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化渠道、构建多主体全方位的核心价值观引导体系、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心创新核心价值观认同育人环境等,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论断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为高校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应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容教育青年学生,推动高校"两课"教学的改革创新。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使青年学生真学真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学生锐意创新。在思想品德课中,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其凝聚学生的爱国之心;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实践教学存在着教学形式较单一、教学内容较空洞、教学条件较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采取提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激发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保障机制等措施,以益于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针对安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教师素质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策略与方法是提高与改善当前安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凝练和提出的,锤炼国人文化品质,凝心聚力国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目标进发的精神食粮和精神武装。构建我国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正确认识文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涵养和认同功能,阶梯式构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程群,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运用"文以载道"的价值,积极追求"文以化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