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单交叉路口的六相位智能交通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考虑到行人与非机动车辆过交叉路口的需求,对交叉路口进行六相位模糊控制,以队长最短作为控制目标,以当前相位绿灯已开放时间、当前相位队长以及当前相位与其后继相位的队长差综合作为决策变量。若连续三个周期中各相位最大的队长均大于一个值或均小于另外一个值则使用定时控制,更加切合实际情况.应用此方法进行仿真研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单交叉路口交通流的通用多相位智能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城市道路交叉路口信号控制的效率,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通用多相位信号控制策略.根据实际交通状况交互建立单交叉路口的通用模型,根据当前路口各车流向的车流量实时分布信息,及时调整相位数和各相位的车流向组合.实时传递路口交通情况,采用模糊控制策略,以车辆延误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对单交叉路口的信号相位和相位绿灯时间分别进行优化.根据实测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并与普通信号控制方案作了对比.结果表明,这种通用信号控制方案能使交通流量总体趋于均衡,缩短了车辆延误时间.  相似文献   

3.
城市主干道的多路口模糊协调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提出一个简化的交叉路口交通流模型,然后从系统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区别于传统信号协调控制的新算法.模仿交警指挥时的判断决策过程,设计了一种基于相序优化的模糊控制器.进行交通控制时,采用模糊控制器和相序优化器联合控制.前者用来决定改变当前绿灯相位时刻,后者从相序中根据优先权的大小决定下一个放行相位.仿真研究表明,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以某市一孤立单交叉路口为例,在双模糊控制器协调控制获得相序和各相位的绿灯时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采用将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有效结合的GASA混合算法,设计了城市单交叉路口的多相位信号配时控制方案.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新算法可以达到避免局部最优、更快实现全局收敛的目的,与单纯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控制器参数相比,可以实现更小的平均车辆延误,保证车队更顺畅地通过交叉路口.  相似文献   

5.
将神经网络与智能交通相结合,介绍了一种使用自组织竞争网络控制信号灯相位的方法,详述了其原理和实施方法,并且进行了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自组织竞争网络具有的模式分类特性可以根据当前交叉路口交通状况决定所应采取的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6.
首先提出一个简化的交叉路口交通流模型,然后从系统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区别于传统信号协调控制的新算法。模仿交警指挥时的判断决策过程,设计了一种基于相序优化的模糊控制器。进行交通控制时,采用模糊控制器和相序优化器联合控耕。前者用来决定改变当前绿灯相位时刻,后者从相序中根据优先权的大小决定下一个放行相位。仿真研究表明,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交通信号灯配时优化控制理论.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利用设置在交通路口的高位摄像机,获得车流图片或者车辆视频,再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分析图片,结合相位绿灯分配时间的线性算法,以交叉路口流通能力最大、平均延误时间最小或排队等候的车辆数最少为优化目标,尽最大可能地实现绿波带.这项技术使用的结果能用来进行交通滞留状况下的智能交通调节.这种自适应配时优化方案,能够对交叉路口车流情况进行综合优化,实时修正各个相位的配时.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城市道路交通中十字交叉路口的交通流分布情况,以4相位信号控制为例,建立了以控制周期内路口的总延误车辆数最小为控制目标、以信号相位持续时间和信号周期时长为控制变量的交通信号动态规划模型,并给出了一个相应的算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交叉路口车流量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提出了多相位交通信号绿灯配时的模糊控制方法和相应的交通信号配时控制算法.由实例研究表明,所构建的模糊控制器能对交叉路口的交通实施准确的和智能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针对特定个体的运动特点进行更精确的下肢连续运动预测和用更短的时间开展预测模型训练,采用对每个步态相位都建立预测模型的方法. 在识别出当前的步态相位后,使用当前相位的预测模型进行关节角度的预测. 使用支持向量机(SVM),对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 实验表明,采用基于相位划分的下肢连续运动预测方法相比于对整个运动状态进行关节角度建模的预测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短的模型训练时间. 髋、膝、踝关节的预测结果与真实值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每次预测的角度与真实值的平均均方根误差均小于2°,训练时间缩短4.0~5.0倍.  相似文献   

11.
为缓解城市路口处的交通拥挤状况,针对路口多相位交通流建立一种实时动态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控制系数的交通信号配时方法。用随机的交通流数据模拟路口各个车道上监测到的车辆数目,在以各个相位对应车道上的车辆数目按照比例分配相位时间的基础上,提出车辆资源竞争公平性问题,引入控制系数,以最大通行能力为路口模型控制性能指标,进行周期信号灯配时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比定时控制方法提高了1.7%的通行率,对于路口的信号控制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无刷直流电机换相转矩脉动的电流预测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换相原理,提出了一种换相电流预测控制方法以抑制换相转矩脉动.在换相期间依靠检测非换相绕组上的电流,采用换相电流预测控制的方法,确保换相期间关断相的电流下降率和开通相的电流上升率相等,从而保证了换相期间非换相电流的恒定,达到了抑制换相转矩脉动的目的;同时采用时间延迟控制(time delay control,TDC)方法分析和估计参数扰动对换相转矩脉动的影响,认为参数扰动对换相转矩脉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仿真和试验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小电流脉动,抑制了换相转矩脉动.  相似文献   

13.
由于现有数控凸轮轴磨床磨削凸轮的轮廓和尺寸精度均受到限制,为了提高加工精度、生产效率,对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进行了研究,利用它来控制数控凸轮轴磨床的加工过程,用梯度法实时修正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和输出隶属度参数,得到一种在线模糊自适应控制的方法,通过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达到同时降低主干道上机动车与次干道上行人延误的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Synchro的绿波协调与行人二次过街的协同控制方式:首先,在理论上分析了交叉口处机动车的非对称放行与行人二次过街的相位设置;其次,建立了机动车、行人的时间延误模型,并且结合Synchro的功能提出了控制参数的优化方法及流程。以秦皇岛市河北大街西段为例进行了仿真实验,在交叉口间距不等、双向流量不均匀、行人过街距离较长的条件下,本方法较传统方法能进一步提高对机动车与行人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电池快速充电基本原理,制定了电动汽车用电池的分段恒流充电方案。根据对分段恒流充电试验结果的分析,对其控制策略进行了调整:按容量梯度法确定分段恒流充电终止控制参数,适当减小各段恒流值下降梯度,并将电池温度设为充电安全保障控制参数。调整方案后的充电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分段恒流充电控制方法可实现动力电池的智能化快速充电,有效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已有交通信号控制方法难以有效疏导拥挤交通流的现状,以感应线圈检测器采集到的实时数据为拥挤识别的基础,以拥挤流向放行车辆数最大为目标,提出了一种无信号周期、无固定相位相序限制的单个交叉口自组织信号控制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候选信号相位集、各流向权重、等待时间上限的确定方法,设计了局部拥挤条件下单个交叉口的自组织信号配时方法,并以VISSIM为工具进行了模拟验证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改善局部交通拥挤的疏导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已有交通信号控制方法难以有效疏导拥挤交通流的现状,以感应线圈检测器采集到的实时数据为拥挤识别的基础,以拥挤流向放行车辆数最大为目标,提出了一种无信号周期、无固定相位相序限制的单个交叉口自组织信号控制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候选信号相位集、各流向权重、等待时间上限的确定方法,设计了局部拥挤条件下单个交叉口的自组织信号配时方法,并以VISSIM为工具进行了模拟验证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改善局部交通拥挤的疏导效果。  相似文献   

18.
借对向出口车道左转交叉口交通控制方案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提高借对向出口车道左转交叉口信号配时的科学性以及交通流运行效率,提出借对向车道左转的适用条件,将左转机动车的到达-驶离图式分为8种情况,分别建立每种情况下左转机动车的延误计算方法.以交叉口车均延误最小为目标,以周期时长、主信号与预信号各相位绿灯时间、借对向车道左转车道的长度为优化变量,建立了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算例的形式对所建立的优化方法进行验证,并与传统控制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方法可以提高左转机动车通行能力,减少其所需绿灯时间,进而缩短交叉口周期时长;左转相位绿灯时间的缩短减小了直行相位的红灯时间,进而缩短了交叉口的车均延误,在高峰期交叉口车均延误下降比例达到23.8%.  相似文献   

19.
电动车无线能量互充系统及其恒流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动车行驶途中可能出现电量不足的突发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能量互充系统,用有富余电量的私人车辆或者专门提供能量补给服务的车辆为缺电车辆提供应急性能量补给。给出一种结构对称和参数对称的主电路拓扑,并引入移相控制策略来实现恒流充电。建立了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推导出了发射端逆变器移相角与充电电流、发射线圈与拾取线圈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仿真和实验结果均验证了该系统及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电磁暂态仿真平台PSCAD/EMTDC建立了呼辽±500kV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现场模型,进而运用时域仿真实现的复转矩系数法--测试信号法计算出了发电机组在次同步频率范围内的电气阻尼特性曲线,并重点研究了整流侧控制方式(定电流控制和定功率控制)及参数(比例放大系数K和积分时间常数T)对汽轮发电机组的电气阻尼特性的影响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