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这为压力一直较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大学生应如何抓住时代机遇,提升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应如何顺应时代要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改革,实现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围绕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结合社会优势资源协同建设"众创空间",为大学生提供便利化、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资源共享空间,无疑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范式创新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带来了营销传播手段的丰富化和营销传播从业者的多元化,也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因而在高职高专院校市场营销课程体系内容上要依据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进行适应性变革和再诠释,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结合运用互联网教学手段,积极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完成实验教学、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训练的重要场所,在分析高校现有实验室现状基础上,开发了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时代高新智能技术正走向各行各业,新技术助力经济高速发展,智能机器代替人力劳动,用人岗位不断减少,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随之增大。在这种情况下,职业院校开展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尤为重要,通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可以有效解决毕业生优质就业与创业。就目前来看,我国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学发展还存在一定问题。文章从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学实践现状入手,探究如何更好地构建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5.
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为国际贸易及相关专业学生就业、创业带来了契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政府、高校、企业的共同目标和战略协同的契合点,也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提高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脱节问题,构建了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搭建了互联网+创新创业课程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师资建设等平台,通过需求端和供给侧两方面协调"共振",有效解决了教育与产业脱节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实体创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对社会经验以及创业资金要求不高的"互联网+"创业模式日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高校也在纷纷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基于"互联网+"背景,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举办以来,就被列为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启到关键的重要作用。以赛事为背景,深入探讨“互联网+乌拉草”跨学科组建团队,介绍了如何研发、实践、销售以及默契配合最终荣获该赛事吉林省金奖的过程,旨在为更多的师生提供创新创业赛事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人才培养标准不完善、学生创业比例不高、创业项目质量低下、创意项目多而落地较少、外部创业条件不成熟、学生创业意识不够等问题,文章以目前国内最高层次、最高质量的创业类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指引,结合高校创新创业育人体系进行研究,探索上述问题具体的解决措施,从独特的视角为创新创业育人体系的完善做出尝试。  相似文献   

9.
传统教育形态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互联网+”平台研究高等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现代企业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的现状。对高等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深入把握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前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服务企业为目的,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创新教育模式,为高等教育如何培养更符合企业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实践路径之一。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提升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成效,推进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课题组通过梳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问卷分析其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从学校、学生和社会三个层面构建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提出实践优化建议,以期推动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