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是高校应负的神圣使命。基于文化育人的视角,通过探讨创新创业文化特有的德育功能、心理塑造功能、特色育人功能以及合力育人功能,有效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育人机制,是提高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虽呈高速发展态势,但仍存在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全、教育效果不佳等问题。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不仅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且对加快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目标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应该从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平台、建设师资队伍等三个方面着手,不断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实践路径之一。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提升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成效,推进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课题组通过梳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问卷分析其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从学校、学生和社会三个层面构建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提出实践优化建议,以期推动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其关键在于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面临着数量短缺、组成结构单一、胜任力不足等困境。为破解这些困境,必须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培训体系,建立教师创业或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打造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兼职教师队伍,打造职业化、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并建立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学生创业就业难已成为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高校通过积极开展毕业生创业就业调查工作,为院校教育体系改革、创业基地建设和提升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水平提供参考。然而,如何提高学生创业就业能力不仅是理论认知问题,更是实践问题。高校应以学生为本,理顺创业就业指导思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创新,完善学校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实现高职毕业生创业与就业。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近年来在我国快速发展,但存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教育模式和方法陈旧、创新创业意识薄弱、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等问题。这需要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建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以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进一步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验。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为研究对象,以教育模式的探索为研究视角,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高校创新创业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首先对目前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力图为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探索提供参照。提出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要依据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以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两方面来完成,包括完善课程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建设师资队伍、设立科研项目、加强学科竞赛5个方面,并提出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工作,是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有效教育载体。在此重点探讨创业创新教育的实践育人活动体系优化问题,力求教育更具感染力、时代感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系统分析了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培养理念不清晰等问题,提出了解决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途径;并在某一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进行了实践探索。在试点高校中,通过近三年的比较发现,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学生比未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生在获得省级以上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数量、学科竞赛获奖数量以及专利获奖数量上均明显高出,值得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借鉴,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为国际贸易及相关专业学生就业、创业带来了契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政府、高校、企业的共同目标和战略协同的契合点,也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提高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脱节问题,构建了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搭建了互联网+创新创业课程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师资建设等平台,通过需求端和供给侧两方面协调"共振",有效解决了教育与产业脱节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开展应用型高校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备受关注,教育质量评价作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还存在目标不清、观念滞后、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通过梳理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现状,发现问题和探究原因,从目标定位、教学过程、师资队伍、服务保障和培养效果等方面科学制定评价指标,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标准,完善质量评价的措施和方法,促进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2.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回应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需要,也有助于缓解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同样适应了国际改革趋势。在国家重要政策文件的指导下,高校纷纷开始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代表性做法是修改人才培养计划,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成立单独的创业学院,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创新与创业之间的割裂,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缺乏有效融合,创新创业类课程质量不高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中相关概念之间的关联,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外发展的状况,阐述了必须构建适应新形势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需要变革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社会的发展要求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能有效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国内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仍在起步中,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很多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目标不清,没明确创新创业对大学生对社会的重要性。文章为了缓解这一现状,浅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所面对的困难,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较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推动创新型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需要。当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面临资源单一、与专业脱节、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和效率,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平台等措施,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和实施,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创立高校与地方企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地方企业与高校协同培养人才有利于校企双方优势互补、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有利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实习平台。但地方企业与高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依然存在着组织体系不够完善、资源共享机制存在壁垒、支撑渠道过于狭窄、沟通存在障碍等问题。为此,在创新驱动背景下,完善组织体系、建立全面资源共享机制、拓宽支撑渠道、建立长效校企沟通机制成为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创业是就业之本,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促进更高质量的创业。政府、企业、高校作为不同的主体,拥有各自丰富的资源,立足社会发展需求,以创新创业为契机,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协同培养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创新网络视角,通过对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内涵意义、影响因素等深入分析,从战略目标、课程体系、实践平台、组织机制、文化体系等五个方面,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协同培养进行理论与现实的路径分析,促进"政企校"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创业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众多高校纷纷开设了创业相关课程,但大学生创业的数量和成功率仍然尚未尽如人意。基于提高高校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探讨了创业教育的本质;揭示出中国创业教育处于发展阶段;创业教育本质在于激发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和培育企业家精神。从创业教育本质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的"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功利性,课程体系不完善和社会支撑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完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9.
谈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已刻不容缓。笔对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模式进行了探索。提高高校必须尽快消除教师思想上的束缚,加快教学改革,努力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尝试。  相似文献   

20.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已经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的途径也成为摆在土木工程专业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许昌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上的探索与实践,着重于从"一课双融"体系、提升专业教师"双创"教育教学能力、强化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土木工程协同育人以及改革学生考核评价办法等五个方面对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途径展开论述,以期能够为转型发展高校的工科专业提供相关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