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光镜、电镜(SEM,TEM)等对Cr18Mo2高纯铁素体不锈钢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CGHAZ)的组织结构、析出物和断口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r18Mo2铁素体钢HAZ在经受焊接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未发生相变,晶粒粗化是造成CGHAZ韧性下降的主要原因.TiC,TiN或Cr2N等析出物对CGHAZ解理裂纹的产生和扩展有促进作用.严格控制焊接线能量(q/v)对防止Cr18Mo2铁素体钢CGHAZ脆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稀土元素对快凝AlFeVSi合金性能和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力学拉伸试验、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稀土元素Er,Y,Ce对FVS0812合金挤压棒材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并通过考察稀土元素与合金组成元素之间的变互作用强度,定性地分析了稀土元素在快凝AlFeVSi合金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Er促使粗大块状δ相的形成,加Y则有较粗大的类球形第2相Al20(V,Fe)2Y的析出,而Ce没有生成其它相,但是明显细化了Al12(Fe,V)3Si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M-Cr-Al-Y合金(M=Ni,Co,Fe)激光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微区成分及抗氧化性。氧化增重试验结果表明,M-Cr-Al-Y涂层具有比1Cr_(18)Ni_9Ti不锈铜低得多的氧化增重和氧化速率,其中以Co-Cr-Al-Y涂层为最好,其次依次为Ni-Cr-Al-Y,Ni-Co-Cr-Al-Y_2O_3,Fe-Cr-Al-Y.  相似文献   

4.
Fe—Cr—Mo—C系粉末压坯烧结致密化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烧结温度对Fe-Cr-Mo-C系试样密度及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实现烧结致密化的机理。结果表明,采用真空烧结工艺,在1160 ̄1260℃范围内,Fe-(13 ̄20)Cr-1.5Mo-(1.8 ̄3.6)C粉末压块可实现液相烧结致密化,制得密度大于7.3g/cm^3,硬度HRA70以上的高Cr烧结铁基材料,适宜的液相烧结温度随C含量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采用光镜,电镜(SEM,TEM)等对Cr18Mo2高纯铁素体不锈钢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CGHAZ)的组织结构,析出物和断口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r18Mo2铁素体钢HAZ在经受焊接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未发生相变,晶粒粗化是造成CGHAZ韧性下降的主要原因,TiC,TiN或Cr2N等析了物对CGHAZ解理裂纹的产生和扩展有促进作用,严格控制焊线能量(q/v)等析出物对CGHAZ解理裂纹的产生和扩展  相似文献   

6.
利用特殊的C-内标技术对TN12M10合金的SHS反应结晶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包裹C-粒的包覆熔体中含有杂质与合金元素,随着温度升高,Ca,Si,Fe,Ni的含量减少,直至消失,Ti,Mo含量则随之增加;BFT最后流到就近的Ti(Mo)C晶粒上结晶。因之,作者提出了TN12M10合金SHS反应结晶过程的顺序:(1)Ca,Si,Ni,Fe,Ti,Mo等杂质及合金元素随着加热温度铁升高,依次先后熔  相似文献   

7.
在室温下,用Mossbauer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考查了纳米晶Fe74.7-xCu0.8Nb2VxSi11.5B11(x=1.2,1.5,2.0)合金的显微组织。研究了V对α-Fe(Si)晶粒的体积分数、平均直径、α-Fe(Si)中的Si含量以及合金性能的影响,对实验结果作了初步的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南宁典型耕地区557套水稻籽实及根系土相关元素含量,计算水稻籽实中As、B、Cd、Cr、Cu、Hg、Mo、Ni、Pb、Se、Zn等11项元素的生物富集系数显示:早稻及晚稻籽实之间,早晚稻根系土之间元素含量相差较小,各元素富集能力有一定差异,Mo、Cd、Zn、Se元素的生物富集能力最强,其中Mo元素BCF大于50%;As、Cr、Ni、Pb元素最小,BCF小于1%。金属元素超标率与BCF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土壤中Mo、Zn含量与水稻籽实中As、Cu、Cr的BCF,土壤中Mo、P、Zn含量与水稻籽实中Mo、Zn的BCF之间均呈现一定的负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分析方法,对2.25CrlMo钢经受二次热循环后的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二次热循环作用,获得贝氏体组织。但经第一次峰值温度热循环作用所形成的粗大原奥氏体晶界,并未在第二次热循环作用后产生细化,仍然保持第一次热循环所形成的粗大的原奥氏体晶界形态。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微区成分比较均匀,说明试样经受第二次热循环作用后,奥氏体均质化进行得较为充分。颗粒状组织微区成分与基体相比,铬元素含量增高,可推测颗粒状组织形成了以Fe,Cr为主的第二相碳化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开展了微束等离子弧的表面改性研究.采用2A、3A和4A微束等离子弧,对Fe-Cr-C-Si-B自熔合金喷焊层进行了表面扫描重熔,观察、分析了试样显微组织和成分分布,测定了扫描前后试样在1NH2SO4溶液中的极化曲线.由于试样的自淬火作用,微束等离子弧扫描细化了组织,减小了显微偏析,大大提高了喷焊合金的抗腐能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Fe40Co40Zr9B10Ge1和Fe40Co40Zr5Mo4B10Ge1两种非晶合金,并在不同温度下对其进行热处理。利用XRD和VSM两种仪器对合金的微观结构和磁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研究Mo添加对Fe40Co40Zr9B10Ge1合金晶化过程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合金在晶化初期均有α-Fe(Co)相从非晶基体析出,但高温热处理后的晶化产物不同,Mo添加减少了高温金属化合物的含量。低于675℃热处理,Mo添加降低了合金晶化过程中析出α-Fe(Co)相的晶粒尺寸和合金的矫顽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SEM、金相及能谱分析方法,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对25Cr2Mo1V钢在高温服役状态下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Cr2Mo1V铜在长期高温下服役会形成黑色网状晶界,且晶界粗化及V、S元素在晶界处的偏聚,导致冲击韧性降低,产生脆化现象,造成其服役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3.
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技术对某电厂高温高压水蒸汽工况下运行15万h的10CrMo910钢主蒸汽管形成的氧化膜进行形貌、结构、成分及物相分析,结果表明:氧化膜外表面形貌呈丘状或蘑菇云状,低倍下横断面呈石状,有明显分层,层间存在大量孔隙;内层氧化膜结构致密,外层氧化膜结构疏松,但无贯穿内、外氧化层的缝隙或孔洞链;氧化膜晶粒大多为纳米晶粒,少量为微米晶粒,部分晶粒之间存在较大尺寸的片状晶粒;在氧化膜横断面上,O、Fe的分布较为均匀;外层氧化膜中的Cr、Mo含量较低,且分布均匀;内层氧化膜中的Cr、Mo含量显著高于外层氧化膜,较外层氧化膜有一突变,且Cr、Mo分布存在浓度梯度,在靠近内层-外层氧化膜结合处,内层Cr、Mo含量最高,然后依次降低;Cr、Mo的分布特征与氧化膜的形成、元素扩散及其挥发有关;氧化膜产物为Fe3O4和FeCr2O4.  相似文献   

1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condary carbide precipi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3Cr15Mo1V1.5 white iron and abrasion resistance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optical microscope (O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X-ray diffrac- tion (XR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erties of secondary carbides precipitated at holding stag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brasion resistance. After certain holding time at 833 K subcritical treatment, the grainy (Fe, Cr)23C6 carbide precipitated and the fresh martensite transformed at the holding stage for 3Cr15Mo1V1.5 white iron improve the bulk hardness and abrasion resistance of the alloy. Prolonging holding time, MoC and (Cr, V)2C precipitations cause the secondary hardening peak and the corresponding better abrasion resistance. Finally, granular (Fe, Cr)23C6 carbide in situ transforms into laminar M3C carbide and the matrix structure transforms into pearlitic matrix. These changes weaken hardness and abrasion resistance of the alloy sharply.  相似文献   

15.
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电子能谱(EDS)分析Cu-Te-Cr合金时效析出相的形貌与组成,研究合金元素对Cu-Te-Cr合金时效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时效过程中Te、Cr以多元化合物或细小的单质Cr析出,合金的硬度明显升高,随时效温度的升高,Cr粒子长大,共格度降低;同时基体晶粒内,部分析出相重溶,使合金硬度下降;由于Cr和Te两种元素互不相溶,其交互作用生成CrxTey化合物,随着Te含量的增加,铸造过程中生成这种化合物越多,减少Cr元素在铜基体的固溶度,从而合金硬度下降,而导电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定向凝固NiAl-Cr(Mo)-Hf合金及其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热处理后,NiAl基体与Cr(Mo)相中均有第二相析出,胞界上不连续分布的Heusler相(Ni2AlHf)消失,NiAl和Cr(Mo)层片状组织形貌基本没有变化,但Cr相有增厚的趋势。当应变速率为2.78×10^-3 s^-1时,随着温度的升高,DSNiAl-Cr(Mo)-Hf合金的压缩屈服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通过拉伸热模拟试验研究了温度、应变率和晶粒尺寸对Mn18Cr18N高氮奥氏体不锈钢高温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0℃~1 200℃温度范围内,Mn18Cr18N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塑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1 200℃时达到最好,然后开始下降;应变率通过再结晶的作用而影响塑性;当温度低于1100℃时,细晶粒尺寸材料的塑性优于粗晶粒尺寸,而温度高于1 100℃时中等晶粒尺寸材料塑性最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快速凝固NiAl-Cr(Mo)-Zr合金及其均匀化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快速凝固NiAl-Cr(Mo)-Zr合金的组织由NiAl和Cr(Mo)两相组成,并有少量初生NiAl相,在共晶胞界处存在少量不连续分布的Heusler(Ni2AlZr)相。随着Zr含量的增加,Heusler相的数量增加,Cr(Mo)相的片层间距增大。均匀化热处理后,共晶胞界上不连续分布的Heusler相或大量消失、或全部消失,NiAl和Cr(Mo)层片状组织形貌基本没有变化。NiAl-Cr(Mo)-0.5Zr合金在应变速率为2.78×10-3s-1时,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合金的压缩屈服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通过T91钢在650℃高温水蒸汽条件下的氧化实验,用静态增重法测定了T91钢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其氧化动力学遵循类抛物线规律;对氧化膜进行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氧化膜的氧化物类型为Fe2O3和Fe3O4,在不同的氧化时间段分别呈片状、簇状、条状和颗粒状;氧化物晶粒是通过形核和长大形成的;氧化1h时,氧化膜的表面有Cr,其后均未发现Cr,且随后的8h氧化过程中,氧化反应一直在氧化膜的外表层进行,即发生外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