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分析了建设架空线路的LCC组成,确定了各部分的LCC费用估算关系式。在实际案例中对普通钢芯铝绞线ACSR和间隙型(超)耐热铝合金导线G(Z)TACSR在全寿命周期内进行了经济和可靠性的比较,并对影响LCC的经济参数和可靠性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得出了在寿命周期内选择普通钢芯铝绞线ACSR为推荐方案。为线路增容改造工程中架空线的选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B737飞机作为双发喷气式客机,在中短程空中运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空调系统是B737飞机中的重要部件,一旦空调系统发生故障,必然会影响整个飞机的安全、稳定运行,所以应特别注意B737飞机空调系统的常见故障,有针对地进行故障排除,使其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本文分析了B737飞机空调系统常见故障,阐述了B737飞机空调系统故障维修现状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重庆地区中压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现状,在全寿命周期成本(LCC)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模型,提出了供电可靠性提升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确定影响寿命周期费用(life cycle cost,LCC)的因素对LCC的影响,对于LCC估算和管理非常重要.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对影响LCC的12个因素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各因素对LCC影响的重要程度.通过仿真计算和分析,得到各因素对LCC的影响,为LCC影响因素筛选提供依据、为建立基于主因素的LCC估算模型提供基础、为LCC管理与控制提供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5.
就一起B737-NG飞机起飞警告系统故障的现象和原理进行分析,并介绍维护经验。  相似文献   

6.
以B737—800飞机为例.对空调系统中常见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并排除故障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应急空间航天运输装备体系LCC敏感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本是影响应急空间(operationally responsive space,ORS)航天运输装备体系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全寿命周期费用(life cycle cost,LCC)理论,分析一次性使用型、可重复使用型和混合使用型应急空间航天运输装备体系的全寿命周期费用模型,并采用信息论中相对熵理论,对影响应急空间航天运输装备体系全寿命周期费用模型的参数敏感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将可靠度理论和LCC理论应用到重力坝的优化设计中,可以解决重力坝可靠性与经济性相协调问题。建立了基于LCC理论的重力坝优化设计模型,分析了重力坝可靠度的计算方法,结合实例,探讨了基于可靠度理论与LCC理论的重力坝优化设计方案的确定。  相似文献   

9.
飞机空调热交换器的运行状况对飞机空调系统的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以B737的空调热交换器为例,从结构、运行环境和故障问题对飞机空调热交换器运行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工程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B737飞机经常会出现机身机翼温度过高的现象,需要利用过热灯对温度状态进行判断,所以过热灯对于正常的飞行影响较大.但是由于受使用时间及材料性能等因素的影响,机身机翼过热灯经常会出现故障,影响飞行员的正常判断,所以需要对过热灯的故障进行及时的排查和解决.本文首先介绍了系统工作的原理,然后对B737飞机机翼机身过热灯亮故障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对故障排查的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目前用于民用飞机运行需求论证方案的评价指标不够全面完整,难以找出影响飞机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在分析民用飞机运行环境和运行任务基础上,从机型适应性、飞机使用性、设备匹配性、维修合理性、飞机先进性、签派可靠性等6个维度建立民用飞机运行需求指标体系,应用AHP?熵权法综合考虑指标的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得出各指标综合权重;采用模糊集方法确定指标的隶属度,构建模糊综合评价矩阵;提出民用飞机运行需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B737?800机型实例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和方法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该模型反映了民用飞机运行需求的技术指标,实现对民用飞机运行需求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针对应用于航空通信场景的太赫兹通信,基于太赫兹波的高空传播特性,提出了同时包含确定信道和随机信道的高空太赫兹信道传输模型.对于确定数量的有人/无人飞机混合编队,以通信中断概率作为机间通信的可靠性指标,分析了给定中断概率阈值下高空太赫兹通信的最远机间距离.面向执行环境监测任务的飞机编队,提出了满足高空太赫兹通信可靠性指标的最大化编队监测面积的编队位置部署方案.仿真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求解了最优编队部署,相比于考虑不完善的太赫兹高空信道模型,编队最优部署下的最大监测面积提升了约8%,为高速的高空组网提供有效支撑方案.  相似文献   

13.
基于B737-800机型,建立道面单向约束的飞机六自由度模型,分别进行单个和随机不平整激励道面上飞机滑跑仿真计算. 结果表明:单个不平整激励输入下,机体振动响应与道面变形模式相关,不再随道面变形波长、幅值及飞机滑跑速度单调变化,与不考虑道面单向约束作用时有显著差异,且不同滑跑速度的敏感波段不相同. 在随机不平整激励输入下,机轮脱离道面时间随道面平整度劣化而增加. 当跑道国际平整指数为3 m/km时,飞机以超过70 m/s的速度滑跑,机轮可能脱离道面的滑跑距离占比超过1/4. 飞机振动响应主频变低、高频振动大幅衰减,振动能量向更低频集中. 在评价机场跑道平整度的2个指标中,机体质心竖向最大加速度相较于不考虑单向约束作用时有所增大,竖向加速度均方根因机轮脱离道面削弱负向加速度响应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变体飞行器在传感器故障情况下的稳定飞行性能和良好跟踪效果,提高故障诊断准确度和容错控制能力,针对变体飞行器传感器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考虑属性可靠度的置信规则库(BRB-r)专家系统在线主动容错控制方法。首先,给出变体飞行器的气动参数模型和纵向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综合考虑外界扰动和传感器故障,利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和雅克比线性化方法,建立变体飞行器的切换线性变参数(LPV)故障模型;然后,基于BRB-r专家系统构建变体飞行器传感器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模型,通过统计方法对传感器监测指标进行可靠性分析,并引入证据推理(ER)解析算法,提高故障诊断精度和容错控制效果;最后,利用基于投影算子的协方差矩阵自适应优化策略(P-CMA-ES)算法优化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模型,降低系统的复杂度,提高了故障诊断效率。仿真结果表明,变体飞行器传感器故障诊断精度能够达到98.75%,当传感器故障程度小于50%时,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克服传感器故障和外界扰动,保证变体飞行器的稳定飞行,具有较强的容错控制能力和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15.
飞行器空间梁板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飞行器可靠性指标的计算模型更符合实际结构,采用合成梁元与加筋板格元(SP)来模拟飞行器三维空间结构.同时考虑材料的强度、梁元件截面积、板元件厚度和外载荷均为随机变量,推导了结构节点位移对随机变量导数的公式,并应用随机有限元、结构可靠性基本理论进行了结构可靠性分析.最后采用Visual Fortran编制了相应的软件,对某飞行器翼盒结构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飞行器结构可靠性分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理论为指导,建立了一套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优化模型。提出基于计量经济分析法的一次投资费用模型;考虑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建立环境成本模型;并以设备的可靠性为效能指标,建立基于相对价值分析的费效优化模型.以某变电站220kV变压器的选型决策为案例,验证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说明此方法改善了传统费用估算方式,提高了估算的效率和精度,可将其作为电力企业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评估、分析、决策的精益化模型.  相似文献   

17.
小卫星的安全性及靠性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论述了小卫星火工品点火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元器件的选择,为防止火工品误炸所采取的各种安全措施及为避免供电接口可能发生的硬件、软件故障所采取的容错、冗余等技术措施。论述了的 小卫星安全性设计及总体电路的可靠性设计经过“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A、B、C、D4个阶段测试。电测结果表明设计合理,工作正常,太阳电池帆板顺利解锁,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了LCC建模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利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来解决LCC建模问题的一种方法,通过实例表明,可视化技术提高了LCC建模效率和模型的直观性、准确性、可用性。  相似文献   

19.
Progress and trend of sensor technology for on-line oil monitor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il monitoring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and essential component of condition monitoring technologies and has distinguished advantages in revealing wear, lubrication and friction conditions of tribo-pairs. Newly developed on-line/in-line oil monitoring technologies extend the merits into real-time applications and demonstrate significant benefits in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equipment.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on-line/in-line oil monitoring techniques including sensor technologies, their scopes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Based on the existing development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sensors for oil quality and wear debris measurements, the trends for future sensor developments are discussed with focuses on accurate, integrated and intelligent features along with exploring a fundamental issue, that is, acquiring the knowledge on degradation mechanisms which has not received sufficient attention until now. Current status of applications of on-line oil monitoring is also reviewed. Although limited reports have been found on this topic, increasing awareness and encouraging progress in on-line monitoring techniques are recognized in applications such as aircraft, shipping, railway, mining, etc. Key fundamental issues for further extending the on-line oil monitoring techniques in industries are proposed and they include long-term reliability of sensors in harsh conditions, and agreement with fault or maintenance determin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