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作为一项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先进、高效碳捕集技术,加压富氧燃烧已引起世界性的关注。以山西煤和麦秆为原材料,借助Chemkin软件探究不同掺混比(生物质占比分别为0、10%、30%、50%)、不同气氛(空气以及O2浓度分别为21%、30%、40%、50%的O2/CO2气氛)和不同燃烧压力(0.1~4.0 MPa)对生物质混煤加压富氧燃烧过程中SO2生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掺混比,SO2析出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生物质掺混比例的增大,SO2释放速率减小,总的排放量降低;随O2浓度增加,SO2的释放速率和排放量均增加,在相同O2浓度时,O2/CO2气氛下SO2的排放量略小于空气气氛下;在富氧气氛下,随着燃烧压力的升高,SO2生成量逐渐减少。同时利用生成速率(ROP)分析得知,当燃烧压力由0.1 MPa提升到1...  相似文献   

2.
流化床O2/CO2燃烧是实现煤炭清洁利用及近零碳排放的有效技术之一. 为进一步探究工业流化床O2/CO2燃烧条件下的煤颗粒燃烧机制,本研究在小型流化床试验台上,通过在线测量流化床出口烟气中O2和CO的浓度,深入考察了O2/CO2取代O2/N2后,不同的床层温度(800~900 ℃)、O2浓度(4%~10%)及颗粒粒径(2~8 mm)下的烟煤焦燃烧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O2/CO2气氛下,煤焦反应速率随床层温度的升高、O2浓度的升高和颗粒粒径的降低而增加; 煤焦燃烧反应由O2扩散控制,气化反应由反应动力学控制; 相较于O2/N2气氛,低床温下,O2/CO2气氛下的O2扩散速率降低是煤焦反应速率改变的主要原因; 高床温下,除O2/CO2气氛下O2的扩散速率降低外,煤焦气化反应对煤焦反应速率的影响同样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3.
基于改进的D-S证据理论的栅格地图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非结构化环境地图构建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D-S证据理论的栅格地图构建方法。使用移动机器人多超声波传感器进行了环境探测;针对某些情况下不能应用D-S证据理论进行信息融合和D-S证据组合过程有时会产生有悖常理的无效结果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采用近似处理算法对D-S证据理论进行改进,并将其用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构建了2维D-S栅格地图;运用D-S证据理论进行了判决,构建了2维0-1栅格地图;对D-S栅格地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D-S栅格地图的环境评价与环境探测效果评价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D-S证据理论的栅格地图构建方法适用于非结构化环境的地图构建。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火灾报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并通过模拟实际输入信号的仿真结果进行了证明.这种采用神经网络BP算法和D-S证据理论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火灾的识别能力,有效降低火灾误报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舰船消防战术决策缺少大量定量理论数据问题,通过ISO9705试验平台、水浴油池和测试系统,采用氧消耗原理法,分别测量了0.1 m2和0.2 m2船舶燃油火灾的热释放速率、温度和热辐射强度值,研究燃油的初始温度与热释放率、燃烧时间、辐射强度及燃烧温度值之间的关系。试验发现,0.2 m2燃油火比0.1 m2燃油火的燃烧时间短450 s,平均热释放率增大140 k W,在1倍直径处的辐射强度增大约5 k W/m2,平均温度增加约70℃,根据已有数据可以测算10 m2油池的热释放速率约为20.2 MW。试验研究方法对于舰船消防战术中如何控制火灾蔓延及降低火灾危险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建立单通道线板式湿式电除尘器机理实验台,考察烟气中主要成分(O2、H2O和粉尘)对湿式静电除尘器放电特性的影响。随着烟气成分(O2、H2O和粉尘)浓度的增加,空间静电场中负电荷密度增加,电场分布均匀性提高,抑制电晕放电,电晕电流降低;随着电压升高,烟气成分对电晕放电的抑制作用减弱。其中,烟气中O2的体积分数增加引起电晕电流下降的速率不为常数,O2体积分数小于6%时,下降速率明显减小。烟气中液相水滴附着在电晕线表面引起表面电场畸化,起晕电压降低,击穿电压提高,湿式静电除尘器的工作电压窗口增大。电晕电流与烟气中粉尘浓度呈线性相关关系,粉尘粒径越小对电晕放电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火灾监测系统一般采用阈值判断法,该系统固然具有快速反应的优点,也存在误报率较高的问题.针对上诉问题,结合火灾预警监测系统中的数据采集要求,在对多组数据处理中,提出了一种基于D-S证据推理的贝叶斯网络法的数据融合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D-S证据理论推理出贝叶斯网络的信任函数和似然函数的条件概率,然后再求得信度函数和似然函数,最后在决策规则下判断火灾发生的概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简单,并能有效提高监测系统的判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建立单通道线板式湿式电除尘器机理实验台,考察烟气中主要成分(O2、H2O和粉尘)对湿式静电除尘器放电特性的影响。随着烟气成分(O2、H2O和粉尘)浓度的增加,空间静电场中负电荷密度增加,电场分布均匀性提高,抑制电晕放电,电晕电流降低;随着电压升高,烟气成分对电晕放电的抑制作用减弱。其中,烟气中O2的体积分数增加引起电晕电流下降的速率不为常数,O2体积分数小于6%时,下降速率明显减小。烟气中液相水滴附着在电晕线表面引起表面电场畸化,起晕电压降低,击穿电压提高,湿式静电除尘器的工作电压窗口增大。电晕电流与烟气中粉尘浓度呈线性相关关系,粉尘粒径越小对电晕放电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空中运动平台对目标分类的能力,将基于D-S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方法用于运动平台多传感器的目标识别方面.在简述D-S证据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基于D-S证据理论的运动平台多传感器目标识别的信息融合方法.仿真实例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McKenna型平面火焰燃烧器搭建乙醇喷雾燃烧实验台架,研究富氧条件下乙醇喷雾的燃烧特性.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喷雾火焰特征参数和CH*自由基分布特征参数.其中,火焰特征参数包括火焰面积、火焰高度、火焰平均亮度.分析伴流气体O2浓度、伴流气体CO2浓度、乙醇与雾化N2质量流量比对喷雾火焰特性及CH*自由基分布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O2浓度为21%~55%时,随着O2浓度的增加,火焰高度和火焰面积均呈降低趋势,而火焰平均亮度呈升高趋势.通过对CH*自由基分布特性的分析发现,O2浓度越高,燃烧反应区域的分布范围越小,反应强度越大.CO2浓度对喷雾火焰尺寸与火焰平均亮度的影响与O2浓度的影响相反,并且CO2浓度对喷雾火焰平均亮度的影响明显大于其对喷雾火焰尺寸的影响.随着乙醇与雾化N2质量流量比的增加,火焰尺寸及燃烧反应强度均呈显著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预测O3的质量浓度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其诱发因素,提出一种基于集成学习的O3的质量浓度预测模型。以北京市2015—2016年O3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及气象因素数据为基础,提出并建立面向O3污染物的质量浓度预测的特征选择-集成学习多层预测模型,在对数据进行缺失值填补及异常值分析的基础上,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Lasso回归分析同时对清理后的气象资料数据进行特征选择,以消除数据冗余,提高预测精度;提出基于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elf-organizing featuremap, SOFM和Elman神经网络Elman neural network, ENN的集成学习算法,利用SOFM对样本数据进行聚类以实现样本的合理分布后,使用ENN进行仿真训练来预测O3的质量浓度。试验结果表明:采用Pearson-Lasso特征选择和SOFM样本聚类对数据做前期处理后,ENN的预测精度由74.6%提高到82.1%,能够改善基于ENN的O3污染物的质量浓度的预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粮库内储粮的状况,分析了冲突证据下粮库储粮空洞检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简便的方法来区分证据间的冲突程度,并给出了算法和检测系统的模型.通过优先级判别法和基于证据理论的决策融合算法,对数据进行理论分析和对比,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能量检测算法门限设置单一且不适应感知信道环境差异的问题,为了提高合作频谱感知结果的可靠性,减小网络开销和融合中心计算的负担,提出了将动态双门限能量检测和D-S证据理论相结合的合作频谱感知算法.在进行本地感知时,该算法可以让认知用户通过双门限能量检测方法直接得到本地判决结果,同时根据信道环境的变化自适应调整双门限值,并在双门限内使用D-S证据理论,感知双门限内未判决结果的信任度函数,将其发往融合中心,这样可以减少融合中心的计算量以及传输带来的网络开销.仿真结果表明,双门限D-S证据理论的融合结果要优于D-S证据理论和OR准则.  相似文献   

14.
矿井火灾火源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首先介绍了用锥形量热计测定矿用可燃物燃烧特性的测试方法 ,并对几种不同类型的矿用输送机胶带及木材进行了对比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非阻燃的输送机胶带释热速率最高 ,阻燃输送机胶带产生的毒气危害性最大 .针对井巷网络火灾的特点 ,还对通风巷道中的火源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 ,介绍了在中国矿业大学矿井火灾综合模拟实验系统中进行的网络火灾线火源的火焰蔓延速率、温度分布及火源燃烧带对节流作用的影响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农药废水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研制了一种新型催化剂来降解农药废水.将Fe_(78)Si_9B_(13)非晶条带作为催化剂,采用类芬顿法研究了H2O2浓度、p H值、非晶条带用量和初始敌敌畏浓度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2O2浓度为0. 82 mol/L、p H值为2、非晶条带用量为3 g/L、初始敌敌畏浓度为600 mg/L时,10 min后COD去除率达到最大值85%,而采用传统芬顿法COD去除率仅为50%.当非晶条带循环使用5次后,其结构保持不变且降解效果未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