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粉土或砂土分布广泛的地区,地震液化是导致地基失稳和上部结构受损的直接原因之一.基于大量的现场调查,分析了黄河下游冲积粉土的成因及土体组成,在该区域粉土组成中粒径为0.005~0.020 mm的粉粒已经具备黏性,明显影响到粉土的工程性质.在动三轴试验基础上阐述了该区域粉土的动力特性和液化机理.最后结合该区域粉土土质特点和工程实例比较了现有的地震液化判别方法,指出该区域粉土液化判别应考虑黏性粉粒的影响,并依此利用塑性指数对液化判据进行了改进.对于该区域粉土,可将现行抗震规范中“黏粒含量10、13、16对应地震烈度7度、8度、9度判别为不液化”的规定,改为“塑性指数7.0、8.5、10.0对应地震烈度7度、8度、9度判别为不液化”.  相似文献   

2.
在粉土或砂土分布广泛的地区,地震液化是导致地基失稳和上部结构受损的直接原因之一,深入分析研究土体地震液化机理对建筑抗震减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黄河下游地理位置特殊,该区域内粉土分布面积广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基于大量的实际调查,系统地分析了黄河下游冲积粉土的成因及土体组成,并在动三轴试验基础上阐述了该区域粉土的动力特性和液化机理,最后结合该区域粉土土质特点和工程实例比较了现有的地震液化判别方法,指出该区域粉土液化判别应考虑粘性粉粒的影响,并依此利用塑性指数对液化判据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3.
在粉土或砂土分布广泛的地区,地震液化是导致地基失稳和上部结构受损的直接原因之一,深入分析研究土体地震液化机理对建筑抗震减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黄河下游地理位置特殊,该区域内粉土分布面积广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基于大量的实际调查,系统地分析了黄河下游冲积粉土的成因及土体组成,并在动三轴试验基础上阐述了该区域粉土的动力特性和液化机理,最后结合该区域粉土土质特点和工程实例比较了现有的地震液化判别方法,指出该区域粉土液化判别应考虑粘性粉粒的影响,并依此利用塑性指数对液化判据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4.
含砂低液限粉土路基压实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含砂低液限粉土物理性能、标准击实和固结压缩的室内试验研究 ,分析了其压实特性 ,得出了结论 :该类土的击实曲线离饱和曲线较远 ,说明土的孔隙中空气体积较大 ,土并未达到真正的密实 ,按现行的压实度指标控制压实 ,标准偏低 ;黄河冲积形成的低液限粉土 ,其粉粒含量高 ,粒径比较均匀 ,粘土颗粒含量极少 ,塑性指数低 ,砂粒和粉粒之间的空隙没有更多的细小粘粒来填充 ,这是造成粉土难以压实的内在原因 ;压实度K =90 %时 ,孔隙比e>0 .7,土处于疏松状态 ,说明该压实度区存在较大的压缩性 ,应取消 90 %压实度区 ;提出了以空气体积率作为该类土的压实控制标准 ,并对其合理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通过杭州地区的典型饱和粉土的动三轴试验,研究饱和粉土中细粒对粉土动力特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粘粒质量变化对粉土动强度影响显著,但其影响并不是随着粘粒质量的增加单向增 长,而是在粘粒达到或接近12%左右时表现出的动强度最低,并在此区域有临界点出现;粉粒质量 变化对粉土动强度的影响则是呈单调关系,即粉土动强度会随着粉粒质量的增加而增大;细粒对粉 土的孔压发展影响明显,在孔压发展的初始阶段粘粒质量占12%时增量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粉土抗液化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不同干重度,含粘粒不同的重塑粉土样进行了系统的振动三轴试验,研究得出:(1)含天然粘土颗粒的粉土剪应力比随粘粒含量呈抛物线形变化,最低点在粘粒含量为9%左右。2)粉土抗液化强度随干重度增大,抗液化强度增强;反之,粉土抗液化强度降低,为今后阐明粉土液化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黄河冲(淤) 积粉土进行土质分析和生石灰粉稳定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由于该类土粘粒含量极少,粉粒含量高,粒度均匀,生石灰消解释放的热量不能为稳定土所充分利用,生石灰粉稳定土的强度较消石灰稳定土无明显提高,且生石灰粉稳定土造价较高,故工程中不宜采用根据该类土的土质特性,提出了二灰土外掺活性激发材料的稳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可液化地基土性分类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液化现场原位实测数据是地基液化判别方程建立的主要依据之一。在常见的可液化地基土中,粉土与砂土的液化特性差异较大,使用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区的地震液化现场实测数据时,就存在土性分类标准的匹配问题。笔者搜集了世界范围内19次大地震106个场地共509组基于静力触探指标的地基液化现场实测数据,并将我国的基于静力触探指标的土性分类标准与通行于欧美的土性分类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在对可液化的粉土和砂土的区分上存在较高的一致性,为利用不同地区的地震液化现场实测数据进行液化标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粉土是介于粘性土与砂土之间的一种土,它粘粒含量少,粉粒含量大,从现场取样到室内试验整个过程中,极易液化失水,导致试验结果e、w值偏小,C、ψ值偏大。而根据e、w值查《规范》(GBJ7-89)确定的地基承载力f0值偏高和计算的沉降易偏低。这对于工程是不完全的,建议按本文的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0.
粉土地震液化判别方法研究的现状和实际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土的液化判别是工程勘察、地震抗震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对粉土地震液化的判别分析方法作一个简要的回顾和综合论述 ,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及需要解决、发展的问题 .  相似文献   

11.
振动挤密砂桩与振冲碎石桩抗液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室内外试验结果,探讨饱和粉砂粉土液化剪应力与剪切波速的相关关系,得到应用现场波速法测得结果分析液化势的实用公式。本文继而利用上述结果分析振动挤密砂桩和振冲碎石桩加固饱和粉砂粉土地基的抗液化性状,分析了砂桩间距的影响和预振时间效应。最后,本文提出了无井阻的碎石桩排水效应的简化分析法。  相似文献   

12.
以井睦高速花岗岩地区的水泥固化淤泥质土-砂混合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含砂水泥固化土的工程特性,得出了含砂量和龄期对其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掺入比一定时,增加含砂量,含砂水泥固化土强度呈峰值点趋势增长,即存在最优含砂量且具有随水泥掺入比增加而增大的内在规律;当水泥掺入比为12%和20%时的最优含砂量分别是30%和40%.水泥固化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均存在明显的峰值,属加工软化型;含砂量对其强度和变形特性的作用机制主要是置换作用、团粒化及填充作用、约束作用、减水作用和分散作用,说明采用水泥固化淤泥质土-砂混合软土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砂土液化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振动作用下,饱和的松散粉、细砂土中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大,当有效应力降为零时砂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即发生砂土液化。砂土液化可引起地基强度丧失,从而加重建筑物破坏程度,使重要运输生命线瘫痪,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本文梳理了砂土液化的历史文献记录,阐述了砂土液化产生的机制,概述了砂土液化造成的各种破坏,并介绍了日本判别砂土液化的最新方法、抗液化处置措施及一些成功案例,以期为砂土液化研究及抗液化处置措施的改进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正确有效地确定尾矿土的抗剪强度,以保证尾矿库工程的稳定性.方法通过现场取样,然后在试验室进行土的物理及力学指标试验,研究尾粉砂、尾粉土、尾粉质黏土的含水率与孔隙比之间的关系以及含水率、孔隙比、干密度与抗剪强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尾粉砂的孔隙比减小,尾粉土与尾粉质黏土的孔隙比增大;尾粉砂、尾粉土和尾粉质黏土的含水率与抗剪强度指标呈非线性关系;孔隙比、干密度与抗剪强度指标呈线性关系:随着孔隙比的增大,黏聚力与内摩擦角减小;随着干密度的增大,黏聚力与内摩擦角均增大.结论尾粉砂、尾粉土、尾粉质黏土的物理指标与抗剪强度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在明确物理指标的情况下可以推断出相应的抗剪强度指标范围.  相似文献   

15.
冻融饱和粉砂动力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软土地区,例如上海,98%的地铁联络通道、地下泵房以及越江隧道采用冻结法施工,但土体的冻胀融沉对地下建筑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显著.尽管冻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得到较多关注,关于饱和冻融土动力特性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试验设计了制样-脱模装置和饱和-冻融方法,采用动三轴系统进行冻融饱和粉砂动力试验.结果表明:制样-脱模装置和冻融、饱和方法满足粉砂制样、冻融和饱和要求.重塑粉砂高度、体积冻胀率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原状粉砂规律不明显.轴向应变与动孔隙水压力密切相关,动孔隙水压力前期迅速增加,随后震荡调整,约275次附近出现峰值,随后下降并维持一个相对恒定值.冻结温度-30℃时,土样累积塑性变形最大,冻结温度-20℃时,土样累积塑性变形最小,-10℃取得中间值.总体上,累积塑性应变随振动频率增加而减小,围压增大、动应力幅值减少能显著减小粉砂的累积塑性变形.提出的改进Stewart半对数累积塑性变形模型可以预测冻融饱和粉砂的累积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16.
根据某海岸沙性淤泥土的土工试验,分析并总结了该类土的液限、饱和固结快剪试验抗剪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质与含水量、含沙量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对工程设计和地基加固等实际工作中确定该类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土压平衡盾构在复合地层中掘进时进行渣土改良的工程成本,以广州地铁21号线朱村至象岭区间为工程依托,通过对粉质黏土和砾砂不同比例组合的渣土进行颗粒分析,计算得到复合地层的粒径分布曲线,并结合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研究混合渣土的流动状态和渗透性。结果表明:当复合地层中含有粉质黏土层时,粗粒土层渣土流动状态和渗透性有较大的改善,添加少量的气泡或者膨润土泥浆,渣土状态即可满足盾构掘进的要求。粉质黏土层的含量在30%~70%之间时,渣土能够达到良好的塑性流动状态。粉质黏土层的含量超过70%时,存在结泥饼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