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全面考虑结构的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通过对一座跨径160m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进行全过程非线性分析,得到了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同时研究了材料非线性、加栽方式、约束条件对结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的弹塑性极限承载力远小于弹性极限承载力,中跨加载情况的极限承载力与全桥加载情况相差不大,但主缆锚固端主梁的约束情况对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无重介质地基极限承载力基本问题的求解讨论,从而把表面上互不相关的土的极限平衡方程式,Prandtl-Reissner极限承载力公式和Meyerhof深基础极限承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同时也探讨了倾斜荷载下地基的极限承载力问题。  相似文献   

3.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钢钎维钢筋混凝土二桩承台进行关联分析。基于已有的实验数据和成果,研究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及各自对极限承载力影响的重要性程度;根据关联度的大小分析提高承台极限承载力的方法,为经济有效地设计钢钎维混凝土桩承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无重介质地基极限承载力基本问题的求解讨论,从而把表面上互不相关的土的极限平衡方程式、Prandtl-Reissner极限承载力公式和Meyerhof深基础极限承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同时也探讨了倾斜荷载下地基的极限承载力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条形地基极限承载力的Prandtl课题和Terzachi课题的基础上,结合滑动土体绕过桩时所遇到的极限阻滑力的理论解答,导出了疏桩承台下地基土极限承载力由于桩的遮拦加强作用而提高的理论公式。公式中所反映的影响因素与实际情况相符,算例结果表明了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特高压输电塔结构空间KK型钢管-板节点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考查了节点的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重点分析了腹杆加载比例、几何参数和主管应力比等对空间KK型钢管-板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腹杆加载比例为正时,节点极限承载力随其增大而显著降低;腹杆加载比例为负时,其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不大;主管应力比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随腹杆加载比例的变化而对节点的受力性能形成复合影响效应。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数值结果的回归分析,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了该类节点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在条形地基极限承载力的Prandtl课题和Terzachi课题的基础上,结合滑动土体绕过桩时所遇到的极限阻滑力的理论解答,导出了疏桩承台下地基土极限承载力由于桩的遮拦加强作用而提高的理论公式。公式中所反映的影响因素与实际情况相符,算例结果表明了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水泥粉体喷搅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喷桩单桩承载力作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值的确定有助于复合地基的质量检验。载荷试验是确定承载力的有效、可靠方法,但常无法做到极限荷载阶段,有其局限性。本文将静载荷试验确定承载力问题作为一个灰色系统,结合已有的大量现场载荷试验成果,根据沉降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建立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对水泥粉体喷搅桩的Q—s曲线进行预测,从而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该方法的拟合度较高,有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钢烟囱是钢铁、石油、化工等行业中较为常用的特种结构,但对其结构极限承载力问题研究很少.以某钢烟囱为例,采用有限元法对其进行了不同加载方式的结构极限承载力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钢烟囱结构在单调加载方式下的极限承载力和安全荷载比同壁厚呈相互递增关系;复杂加载方式下的钢烟囱结构极限承载力比单调加载条件下的结构极限承载力显著减小,这说明在分析钢烟囱结构极限承载力时应该考虑实际加载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砂土地基中倾斜荷载作用下吸力式沉箱基础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利用极限包络线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基于25组模型试验得到水平、竖向以及倾斜荷载作用下吸力式沉箱基础的极限承载力,结合假定得到的水平、竖向极限承载力系数,回归分析得出:水平和竖向极限承载力系数与荷载作用点位置Z/L服从幂函数关系;随着荷载作用点位置的逐渐增大,水平承载力系数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竖向承载力系数逐渐增大;归一化竖向极限承载力与归一化水平极限承载力之间服从二次抛物线关系,通过求平方根的形式即可得到倾斜荷载作用下沉箱基础的极限抗拔承载力。  相似文献   

11.
大跨度钢桁拱桥的极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桁拱桥是以承压为主的结构体系,随着跨径的不断增大,其非线性效应会变得十分突出,因此研究其极限承载力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准确评估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主跨436m的中承式钢桁拱桥新蕉门大桥为例,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详细分析了该桥的极限承载力,并探讨了不同荷载分布方式对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分支点稳定理论为基础的线弹性分析大大高估了桥梁的安全系数;与几何非线性分析结果相比较,材料非线性对此桥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较大;不同的荷载分布方式对此桥的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三向应力状态下条形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三向应力状态下条形地基极限承载力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为此,本文建立了考虑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根据算例表明当考虑三向应力状态时条形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将提高,这对实际工程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CFRP加固混凝土梁抗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分析碳纤维加固梁的受力特征、确定其极限承载力,是加固工程的首要问题,通过对已承载结构的分析,发现其存在二次受力问题,即SFRP滞后现象,为此,在计算加固梁的抗弯极限承载力时,引入了CFRP强度发挥系数概念,并在确定加固梁极限弯矩的基础上,建立了极限弯矩与CFRP厚度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对已承载结构,为提高加固效率,在加固前应尽量卸载,加固用CFRP厚度存在临界值to,当CFRP厚度超过临界值to时,对加固结构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相似文献   

14.
文中依据孟加拉某电厂试桩工程基桩静载试验实测数据,采用中国、美国、印度关于桩基静载试验检测标准对其极限承载力分别进行判定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按照美标Davidson准则确定的桩基竖向极限承载力值约为按照中国标准确定的极限承载力值的85%;按照印度标准确定的桩基竖向极限承载力值约为按照中国标准确定的极限承载力值的105%~110%;同等地质条件下基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取值建议以不超过按照中国标准确定的极限承载力值为宜,以期达到安全、适用、经济的效果;按照美标与中标对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的判定结果一致;按照印标判定的单桩水平承载力允许值约为按照中标判定的单桩水平承载力允许值的107%,建议同等地质条件下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取值以不超过按照中标、美标确定的极限承载力为宜。  相似文献   

15.
针对钢筋混凝土箱形梁极限承载力的计算问题,提出采用三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的分析方法.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利用该类单元编制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程序,并将其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箱形梁极限承载力的分析.计算中,混凝土本构关系采用多轴强化塑性模型在应变空间中构建的三维本构关系;混凝土开裂采用正交分布裂缝模型模拟;钢筋按实际情况模拟,并考虑为理想弹塑性材料.通过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能很好吻合,表明了计算理论及其程序的有效性和正确性.由于该方法能克服壳体单元或梁段单元法的缺陷,在计算钢筋混凝土箱形梁极限承载力方面非常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钢框架梁柱外伸端板连接节点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钢框架梁柱外伸端板连接节点的简化力学模型 ,提出一种用已知节点尺寸来预测其 M-θr关系的非线性数学模型 ,模型中的主要参数是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和极限承载力。在对节点的初始位移和极限承载力进行力学分析后 ,给出了计算初始转动刚度和极限承载力的方法。最后将提出建议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 ,验证了初始转动刚度和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具有外支座的钢筋砼环板的极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钢筋砼环板进行了承载力极限状态分析,提出了具有外支座的简支和固支环板在承载力极限状态下内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对碳纤维布(CFRP)横向约束的混凝土矩形偏心受压柱进行了静载性能试验,测得了小偏心受压柱加固后的极限承载力,并在小偏心范围内,对不同偏心率下的CFRP加固混凝土柱受压的极限承载力和可靠度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外贴CFRP能有效地提高小偏心受压混凝土柱的抗压极限承载力和可靠度,且其极限承载力和可靠度的提高幅度随偏心距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岩土锚杆基础受力性能与承载力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锚固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应用状况,讨论了分析了影响单根锚杆基础上极限承载力的因素。指出了”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中单描承载力计算存在的某些缺陷。提出了计算锚杆极限承载力的新方法,可供设计参考,并有待通过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20.
首先判别在外力作用下截面是否至承载力极限状态,其次判别属于大偏压或小偏压的承载力极限状态。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简易判别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