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部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以信息化来带动。分析陕西省信息产业发展的状况,对整个西部地区信息产业的发展有借鉴作用。本文从认识陕西省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入手,在分析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陕西省信息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政府应该灵活而非僵化地运用比较优势来进行西部地区的产业选择,应该将发展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作为西部产业结构提升的切入口,进而将西部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现实优势。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困境;指出了高新技术产业的特性是能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所具有的优点和长处,为中小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反过来中小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讨论了西部中小企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互动发展可以促进西部的经济增长;阐述了促进西部中小企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共同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西部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通过梳理分析高新区信患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设需求,从总体规划入手开展智慧高新区建设,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大力推进高新区信息基础设施优化、运营管理精细化、功能服务专业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引领西部地区产业智慧化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中国西部地区信息服务业的效率,构建包括信息服务业产出、人力资源竞争力、环境支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规模5个方面11个指标的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方法评价我国西部地区10个省(市)的信息服务业效率,发现中国西部地区的信息服务业均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其按照效率的高低可以分为两类地区:包括四川和重庆在内的第一类地区和其他省份组成的第二类地区。第一类地区低效率的原因主要在于研发投入没有导致信息服务业专利数增加,缺乏相应的信息服务技术交流平台,第二类地区低效率的原因则在于资源投入全面不足,进而提出相对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三网融合"对促进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比较分析法,在借鉴我国"三网融合"发展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西部地区自身的社会经济状况和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提出适合西部地区"三网融合"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信息产业经过近 2 0多年的发展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不能适应西部大开发的要求。作为西部大省 ,发展信息产业的任务十分艰巨 ,新世纪迫切要求信息产业有新的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科技产业企业应树立国际化经营意识入手,阐述了西部地区高科技产业应从合理开发高科技成果,注重科技投入,寻求中外“科技联姻”,力创“本土化”产业企业,解放思想,加快西部地区高科技产业科技融合;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特点,确定国际化经营战略,以实现推进西部地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农业发展和西部城市的发达程度。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民族文化与山地特色的比较优势,是发展以民族与山地为特色文化旅游业的重要基础。文章试以西部地区的六盘水市为例,探讨六盘水市依托亚高原海拔、气候条件、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等资源,发展以山地户外旅游、山地疗养产业、民族文化产业、山地旅游地产、山地休闲农业等为主导的综合文化旅游产业,为西部地区发展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产业融合模式探索先行试验区。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转型发展的地区,西部地区面临着体制转换和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转型时间的产业基础,资本形成,科技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包含有知识经济发展的多种不利因素。西部地区应依托现有的相对完整的工业系,高科技优势,以及国家的产业倾斜和地区倾斜政策充分利用知识经济提供的成果,加快对现有传统产业的改造,同时发展知识产业,塑造新的高科技产业,进而带动西部地经济的面起飞。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信息服务业发展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信息服务业对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和西部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助波特钻石模型对西部信息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阐述各影响因素的内部关系,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西部信息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由内蒙、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西藏等12个省市区构成,土地辽阔,面积68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1%.人口3.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7.8%,民族众多.自然资源一尤其是水能、矿产、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和化工资源都十分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同时西部地区又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也是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因此,西部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西部各省虽是资源大省,但人均GDP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农业为主但有些省份粮食有时尚不能自给,工业化水平较低,尚未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然而西部地区特有的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使西部地区成为我国贫穷落后,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地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影响着西部地区的发展,而且对全国的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成为新世纪我国必须正确面对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部大开发急需大量高级人才 ,而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现状难以满足西部大开发对人才的需要 ,因此必须加快发展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加快发展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对策是 :构建高等教育“立交桥”;加强西部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 ;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4.
数据分析显示:从2001年到2005年,我国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地区间呈现较大差异。总体而言,东部地区生态化程度较高,中部次之,西部较差,一些能源大省生态化实现程度也不高。为提高我国生态建设总体水平,我们应制定生态建设统筹发展战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生态建设投入力度,鼓励发展生态产业,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广西梧州召开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座谈会。会议深入分析了目前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的新形势,总结、交流了东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合作和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研究探讨深入推进东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合作的有效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做好产业转移工作的有关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出席会议并讲话。杜鹰主任指出,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加快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为推动我  相似文献   

16.
成渝地区是目前西部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区域,是我国开始培育的区域经济增长第四极,成渝地区的迅速、良性发展,势必提携整个西部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目前,由于诸多原因,成渝经济的一体化尚存在很多障碍。本文试图以分析成渝现有产业结构入手,通过对现有各主要工业产业的分析,提出能够带动成渝经济有机融合的最优产业结构,并从市场和政府两个维度提出解决现存若干产业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西部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脆弱而遭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认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实现持续有效发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8.
探析我国西部地区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及落后的原因,提出适合西部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的措施建议,以丰富本土社会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9.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实际情况,从两个方面对我国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可行性问题进行了具体讨论: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具有理论基础,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有利于加快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可行性研究分别从利用外资的动力、引力和成本3个层面上展开探讨,并且提出解决西部大开发利用外资相关问题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是关于我国跨世纪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以及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 ,西部大开发不能照抄照搬东部开发的发展模式 ,因为西部地区无论从地理位置、发展潜力、政策背景、开发战略及人才、资金上都与东部地区有着很大的差异 ,所以西部开发必须走创新之路 ,制定符合西部特色的新的发展思路。西部大开发又是我国非均衡发展战略的继续和延伸 ,它与东部大开发又有许多共同点。我们必须要借鉴东部开发及国外经济开发的成功经验来发展西部经济。西部地区内部也存在着可比较性 ,只有比较其内部的联系与区别 ,才能针对各自特色和优势推动西部地区跳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