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当前我国大规模的城市更新造成了城市文化与城市特色危机的状况,提出了"城市更新与城市文化契合"的概念及其意义,并从五个方面探讨了二者契合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我国大规模的城市更新造成了城市文化与城市特色危机的状况,提出了"城市更新与城市文化契合"的概念及其意义,并从五个方面探讨了二者契合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3.
城市更新是当前世界城市发展中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应吸取世界各国的历史教训:一是急功近利,更新规模过大,城市文化特色严重受损;二是传统社区解体,文化多样性丧失;三是对房地产开发商监管不力,严重损害市民利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城市更新需要更综合的视角和行动,尤其需要注入文化的内涵,包括:以创意文化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以延续文脉增强城市文化特色,以公共理性促进城市和谐发展。在城市更新中注入文化内涵,体现了一种新的科学发展观。城市更新的成功,有赖于建立一个真正能够体现公民意志的、有效的城市更新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精髓。公共利益是市民的总体需求,是以人为本的重要方面。只有在公共利益视野下,诉求才能达到理性,城市更新才能实现结构与功能的提升,也才能与理性诉求相互契合,相互促进,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因此,从公共利益与城市更新、理性诉求的关系入手,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具体分析我国城市更新过程中诉求理性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出积极有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之魂——纪念刘易斯·芒福德诞辰一百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着重从城市文化功能作用,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是爱的器官”、城市文化设施的建设,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建筑的作用等七个方面论述芒福德的城市理论与学术思想对我国城市科学研究,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城市更新的大背景, 把握“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热点, 对近年来逐渐发展的青年公寓和创客空间进行研究。选取广州和深圳两地有代表性的青年公寓及社区为对象, 以当下青年群体面临的社会问题、居住现状、社区文化等为切入点深入实地开展调研, 提出青年公寓与创客空间共生、与社区共享的设计思路和建设性策略, 以满足当代需求, 契合未来城市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一些旧城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本文在简述了城市更新的发展概况之后,根据我国国情,探讨了城市更新的基本概念。指出城市更新应拓展为开发与再开发,保护与整治,完整与平衡三方面的含义,文中强调更新着重在城市整体结构的完整上,保护的意义也在于保护城市的历史文脉、民族传统、文化风俗和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8.
城市更新是我国新经济模式下重塑城市产业结构、提升城市能级、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城市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必然举措。城市更新基金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融资手段,受到政府、房地产企业及社会资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解析城市更新基金融资模式的优势特点和运作机制,研究学习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实践经验,提出优化城市更新基金实施路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国家,城市化进程给该国带来巨大影响和改变,城市高度集聚已成为尼日利亚的国家经济主要动力和财富主要来源.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介绍了尼日利亚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分析了城市化带来的五方面不利影响;以该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拉格斯为对象,研究了城市发展与更新的方法和实践,包括城市更新规划、国家的城市更新政策和引导、现行的城市开发策略、有关城市更新政策与实施的成就与差距等;进而提出了现有城市更新特别是对低收入阶层住区更新活动面临的多种挑战,并针对性提出了对该国城市更新的促进策略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场景理论视阈下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城市的时空记忆,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更新时代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美国城市研究新芝加哥学派的场景理论提出:在消费社会、后工业时代,城市社会发展日益呈现出新的特点,城市形态开始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应从消费者的视角出发看待城市的发展问题。该理论为研究城市更新动力问题提供了一种新范式。基于场景理论的核心观点,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中,建议采取如下措施:(一)树立整体性保护与更新的理念,做好全局规划;(二)保护街区内的历史建筑,完善周边文化基础设施;(三)吸引创意人才入驻,推动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发展;(四)开展特色活动,实现人与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有机互动;(五)塑造文化价值观,增强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感召力与整体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非物质文化更新与城市更新的隶属关系,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非物质文化更新的内涵人手,分析非物质文化更新在城市更新中的切人点,得出非物质文化更新与城市更新的隶属关系。研究成果是当前城市更新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重要拓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更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需求,也是当前中国城市社会正在经历的阶段。城市意象是城市多元文化的重要构成,是人对于城市的珍贵记忆和无形财富。但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许多地方原有的城市意象遭到破坏,有的甚至无法挽回而成为遗憾。通过对城市更新的思考、论述与研究,结合城市发展现状与趋势,从建筑、象征、精神、风貌等四个方面对如何保留和传承城市意象提出建议,主要包括城市更新未来需要健全政策规章、统筹稳妥推进更新、重视人文关怀、加强工作参与互动、做到有机更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日照市近年来实施“水上运动之都”战略构想的实地考察及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总结出水上运动主题对日照的空间结构、城市更新及城市功能等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它发展丰富了城市文化的内涵,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并推动了日照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日照独特的水上运动城市品牌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4.
城市更新,是一种城市空间改造、重构和生产的综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若不突破城市开发的商业主义取向,即使得以保留的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街区,仍然可能是无居民的或无视居民日常需要的街区,那将缺少社会生活的价值,进而也会失去历史和文化的生气。所以,当我们在城市更新中重构我们的空间的时候,不能只是砖块的世界,也要将曾经熟悉的邻里构造、社会关系、人性温柔,在新的空间里扬弃化地予以重建。当我们推倒了必须推倒、改造了理应改造的一切的时候,城市的应该保留和承继的依然沉淀下来,这才是城市更新的真正本意。  相似文献   

15.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是世界遗产城市、世界美食之都、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也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近年来,扬州深入挖掘深厚的文化内涵,紧紧围绕做精做深古城保护、做优做细城市建设,在加强古城保护、优化城市设计、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方面进行了长期探索,形成了具有扬州特色的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新路径。结合近年来扬州城市建设的实际,通过深入阐述扬州在古城保护和城市更新方面的主要做法、典型案例以及几点启示,以期对新时期加强古城保护和城市更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的主要载体,在人口不断聚集、经济快速发展、资源消耗加大、社会管理要求增高,导致资源环境承载力逼近底线等城市区域"病症"形势下,城市群及城市发展要把握"适度"原则,即适度的发展速度、适度的建设规模、适度的聚集程度。文化城市是城市更新的"第一要务",为此保护当下的历史文化名城、寻找城市设计与文化认同的平衡点,就是追索一种可感受的综合保护与发展理念,城市社会的和谐发展,体现的是与城市文化建设息息相关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城市发展,城市更新与历史街区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当代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导致了大量城市历史街区的逐步消亡,许多历史街区因旧城改造渐渐消失于人们视野,并引发了城市文化品质的下降。以昙华林街区为例,探讨武汉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街区有机更新,分析其更新于不同层面的产出与影响。基于当代中国城市历史街区有机更新案例比较,发现存在以文化创新为标识的典型更新范式,其实质则是城市空间的商品化。鉴于更新范式中潜在危机,以打破规划范式视角提出新时代历史街区有机更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城市作为生命有机体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更迭,而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形态、空间、建筑等的更新则显然更多地基于有目的的干预。以路易斯·芒福德关于城发展起源、演变和前景的分析,反观欧洲及美国等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典型历程,探求中国城市更新在时间序列和发生特征方面与更大范围城市变迁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当前中国城市正处于从"旧城改造"向"城市更新"转变的环节,特别是"棚户区改造"作为国家战略提出,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鉴于城市更新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来认识的特征,对于城市自身发展、起源、变迁的认知和剖析,当能够有助于廓清城市更新运动中遵循或避免的一些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大众文化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相连,大众文化价值内核的演变见证了城市文化空间的发展。大众文化最初具有社会启蒙的精神内涵,而当下的大众文化则被裹挟着太多感官享乐的因素,甚至被贴上庸俗、无品的标签。这,会影响大众文化的受众及其城市文化空间的质量。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与城市居民多样性的文化需求相契合,是大众文化未来发展的路径,也是建立城市新型文明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把握文化设施空间布局的逻辑是城市文化空间规划及管理的基础之一,基于纽约、巴黎、东京、上海等文化设施数据库的分析发现,全球城市的文化设施密度远高于上海,其中,博物馆、美术馆、剧场等文化设施呈现集群化布局特点,而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则具有均等化布局特征,这即是城市更新、文化经济、规划引导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城市面向更高发展阶段的共同选择。把握全球城市文化设施集群化与均等化的辩证关联,有助于进一步夯实"文化集群"等相关理论,并对上海建设全球城市和国际文化大都市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