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5篇
轻工业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向全球城市的上海文化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设施到文化空间,是当前国内外城市文化规划的重要趋向.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文化规划前沿经验的借鉴,结合当前上海文化空间的现状评估,形成面向全球城市的上海文化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即促进城市空间体系与文化空间体系相对接、促进文化空间适度集聚与均等化布局相协调、促进文化空间规划与各类专项规划相衔接、促进政府能力建设与社会活力激发相互动,力求对上海在新时期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和全球城市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煤田钻探技术的发展状况,对金刚石钻进、空气洗井钻进、冲击回转钻进、反循环钻进、绳索取心钻进等多种煤田钻探工艺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提高煤田钻探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韧性"具有全过程、多尺度、多领域的属性,基于这一理念来优化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能更好地应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以及未来新的公共卫生事件.以上海这一超特大城市近年来的实践为例,围绕当前医疗卫生设施防养环节相对滞后、基层与郊区相对薄弱、总量冗余度有所不足等问题,提出"夯实两端,优化'防、治、养'一体的服务体系""重心下移,完善多...  相似文献   
4.
行政区划是长三角一体化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从"行政区划本身也是一种资源"的理论视角出发,分析1978年至2019年长三角各城市行政区划调整行为,可以发现,行政区划调整有力支撑并推动长三角发展进程,呈现制度资源的全区化与轴向拓展、空间资源的趋大化与结构重组、组织体系的实体化与持续创新等特征。尽管行政区划调整的风险与机遇并存,但它依然是高效处理区域协调问题、推进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新时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下,应在保持行政区划格局总体稳定的基础上,激活不同层级行政区划的资源作用,统筹行政区划总体格局优化与局部重点突破,探索更加扁平和更高效率的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煤田钻探技术的发展状况,对金刚石钻进、空气洗井钻进、冲击回转钻进、反循环钻进、绳索取心钻进等多种煤田钻探工艺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提高煤田钻探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编制卫生设施专项规划是应对超大城市居民健康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上海市为例,针对当前上海卫生设施面临的设施规模与需求增长失配、资源供给结构不均衡、资源配置效率亟待提高、设施服务能级急需提升等问题,在借鉴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卫生设施规划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卫生设施专项规划编制的若干思考。主要包括:理念更新,将医疗卫生视为卓越全球城市的战略资源;关口前移,构建"防、治、养"三位一体的设施体系;重心下沉,强化各级卫生设施的空间统筹与功能提升;系统整合,推动设施由"相互分立"向"高效协作"转变;高效治理,完善专项规划编制及做好空间落实与常态监管等。  相似文献   
7.
申立 《城市规划》2023,(2):28-37
规划实施评估对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水平至关重要。从全过程管理视角构建“规划传导-空间落实-服务效果”的评估框架,基于“上海养老服务平台”数据对上海市及各区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实施进行评估发现,专项规划实现了市区两级高效传导、设施规模充足保障、空间布局重点补缺、设施标准显著提升等,但在布局匹配度、服务满意度、设施使用率等方面仍有改善空间。从“老有所养”迈向“老有颐养”,专项规划编制应继承传统自上而下指标配置对保障空间底线的优势,更加突出编制精准化、公众参与和弹性适应等,以增强规划对高质量发展的应对能力。探索从规划编制、建设实施、效果评估到规划动态维护的全过程,旨在为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8.
由于卤水钾盐地层在钻进过程中易产生缩径、造浆、掉块、坍塌等难题。施工中对钾盐矿区钻探施工设备机具、钻探工艺、卤水泥浆配制、成井施工等方面进行了应用研究,探索出了青海深层卤水钾盐钻探施工新技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近10多年上海的人口高速增长离不开全国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上海人口增长主要是外来人口,并且总体上呈现近郊地区快速增长、人口向中外环间及外环外地区蔓延的态势。同时,就业岗位在中心城的集聚特征更显突出。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心城及周边地区范围内居住和岗位的高度重合,该范围内职住相对平衡。研究认为,如果要建设更宜居的城市,减少区域交通通勤,就要在鼓励人口增长地区增加就业岗位的配置,即如果坚持中心城控制人口、郊区进一步吸纳人口的方针,就要同步考虑就业岗位的调控,鼓励岗位向郊区的集聚,尤其是鼓励办公服务等三次产业类型向郊区的集聚,才能实现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