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需要专业人才。旅游英语课程教学应当让学生了解红色旅游资源,熟悉并理解红色文化,从而成为未来保护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专业人才。提出了将红色旅游资源知识纳入课堂教学的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
红色旅游是一种特种旅游形式,是指把红色地域内的红色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红色资源与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增强革命知识,缅怀革命先烈,培养爱国情操,发展红色经济,成为红色旅游的主线。正是由于这种特征,红色旅游景区开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从旅游人类学入手,以红色旅游景区为研究点,对红色旅游景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评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发现景区内红色文化丰富,具有其独特性,交通便利,环境质量好,区位地理环境好,有利于开展井冈山红色旅游。如何正确处理旅游与保护红色旅游资源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从红色旅游的高度对其开发与设计,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着眼于党的十八大对革命老区建设对口支持的大背景下,重点阐述了评估红色旅游区发展水平的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保护性开发评价指标体系,以经济、基建、生态和风景4大主成分为基准,并通过Fuzzy AHP方法求得4大指标的权重指数,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相对偏差模糊矩阵计算出各个红色旅游区保护性开发的综合评价值,据此进行排序,得到以皖西大别山区、皖南渡江战役等地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区发展明显优于皖北双堆集等其他地区的结论。分别从旅游管理者(政府)、旅游经营者(企业)等角度提出建议与措施,为安徽省红色旅游资源景区的保护性开发以及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旅游资源更是独树一帜。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就如何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本岛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化红色旅游资源配置,实现红色旅游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以琼海市阳江镇为例,从经济学和法学的视角,分析了阳江镇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现状,提出了促进阳江镇红色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红色旅游是旅游者对红色精神的消费和实践,旅游者主体地位和精神需求在红色产品开发实践和理论研究中鲜有关注.研究借鉴精神旅游研究谱系思想和理论框架,首先界定红色旅游者是期望从红色主题相关旅游活动中获得精神增益的一类特殊精神旅游者,并以红色精神动机强弱划分为专业的、积极的、顺便的和意外的四类红色旅游者,由此构建起红色旅游产品谱系;再以四川长征主题红色旅游为例,分析了四川长征主题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现状与问题;最后,结合红色旅游产品谱系,提出从加强长征精神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做好长征步道规划、设计长征沉浸式戏剧、对产品进行不同梯度差异化设计等路径发力,推动四川长征主题红色旅游产品提档升级和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革命老区促进文化和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既能实现文化资源的传承与保护,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又能促进红色旅游业健康发展,进而加速地方经济发展。为了更好实现两者融合发展,首先需要突破发展理念困境,构建文化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更需要从组织载体、发展方式等层面执行具体发展对策,如加强文化与红色旅游组织载体建设,创新红色旅游体验活动,加快发展红色教育事业,整合开发各类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许多革命老区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都以红色资源的优势走上了红色旅游的发展道路。韶山旅游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探索出具有伟人文化特色的红色旅游发展道路,但是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论述韶山红色旅游发展的优势与机遇、劣势与威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大背景,在实践调研了解韶山旅游真实现状的基础上,构建韶山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如何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框架,为韶山红色旅游的发展和韶山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浅谈重庆的红色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庆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开发和利用水平还较低.应当加大对重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可以通过选择恰当的开发战略,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运用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提升重庆旅游产品档次,提高重庆"红色旅游"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随着近年来四川旅游业的稳步发展,为吸引更多的旅游者,进一步打开国内外旅游市场,四川省正着力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文章依托四川省红色旅游资源的优势和潜力,结合"重走长征路"的线路特点,从线路功能建设和线路机制建设两个方面提出了四川省进一步开发"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川菜饮食资源的符号化运作是川菜饮食资源旅游开发的有效途径,文章运用符号学理论探讨川菜饮食资源的符号化运作模式,指出符号生产、符号营销与符号消费是川菜饮食资源符号化运作的一般模式,其中体验是川菜饮食资源符号化运作的关键。同时,探索川菜饮食资源符号化运作模式也为其他地方饮食资源的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红军长征沿线区域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革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以及扶贫政策的推进。以红军长征沿线的其中62 个地级市(自治州)为例, 根据旅游复杂系统理论, 建立包括资源价值、经济基础、设施条件、市场条件及环境容量等5 个维度共计25 个指标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 采用投影寻踪模型,基于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 定量分析红军长征沿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借鉴IPA 分析法划分区域类型并提出相应开发策略。研究结果显示: ① 在红军长征沿线区域中, 红色旅游资源价值指数具有多重心、镶嵌结构、“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特征; ② 开发环境指数呈现出多中心、散状分布、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特征; ③ 东部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较大, 西北部和西南部的较小; ④ 根据IPA 分析法将长征沿线区域各地区划分为优势开发区、潜力提升区、适度发展区和普通潜力区等4 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长期工程,实施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分必要。但是,目前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应通过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综合开发多种旅游产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两者关系、大力开发旅游人力资源等具体措施,以实现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红色旅游是旅游市场崭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形式,对红色旅游主体行为规律进行实例分析是开发红色旅游市场、保证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对井冈山、八一起义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点游客游览行为调查,总结出红色旅游以国内青少年、老年人为主体人群的旅游行为规律,从而给旅游规划、旅游市场营销以借鉴。  相似文献   

15.
石顶山革命武装起义后,留下的红色旅游资源分布较散且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合江石顶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迎来新契机.在调研石顶山革命武装起义遗址的基础上,基于SWOT模型对石顶山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探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四川革命遗址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现状,讨论了造成红色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产品形式单一、内涵挖掘不足、综合效益不高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现状的原因,阐释了党史研究参与红色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党史研究的参与不仅能保证红色旅游发展的正确方向,而且还能为红色旅游的开发提供依据与素材。对党史研究部门参与红色旅游的思路和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桑植旅游资源的空间整合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资源开发必须置身于周围相关区域内,综合考虑各种情形,整合资源、市场、基础设施等,才能提高整体实力,获得成本优势,保证稳定的客流量,增强风险抵抗能力,实现全局共赢。桑植旅游资泺开发要突出其红色旅游资源特色,根据旅游资源的互补性,进行有效的地区整合。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旅游PEST分析理论,梳理了广安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不足,分析了广安周边地区旅游竞争与合作,总结出乡村旅游的开发策略:依据广安地域特点和旅游资源的现状,以"一中心、两侧翼、六片区"的开发布局,以乡村生态环境为基础,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市场销售、开发保障等方面进行具体翔实的调查和研究,为打造出寓教于乐的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和原生态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四川地大物博,物产丰饶,各民族杂居而逐渐形成的宗教文化为这片土地增添诸多神秘色彩,伴随着佛教文化而发展起来的佛教饮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文章首先分析了四川佛教饮食资源旅游开发的可行性,然后根据四川佛教饮食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川佛教饮食资源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从红色旅游产品吸引力角度,分析了红色旅游的目标市场和市场需求,提出红色旅游产品的设计应以体验要素为主,更要拓展思路,改变观念,扩展目标市场,采用多种组合战略,做好精细营销,最终提升红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红色旅游不能仅靠政治使命、红色情缘作为吸引力来源,应该充分挖掘红色旅游产品内涵,与其他主题的旅游产品结合起来,充实红色旅游产品内涵,提升其吸引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