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本文以表面极化球体为例,根据点源电流场中有极化球体存在时的位场理论,用阻容并联的等效电路模拟极化单元,导出了偶极装置交流激电场的实分量、虚分量、振幅和相位的近似理论计算公式,并由计算结果较系统地讨论了(1)影响复电阻率幅频和相频特性的因素;(2)视频散率、视电阻率和相位剖面曲线及断面等值线的分布规律。以上内容对交流激电法的正确选频及资料解释均有一定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高压直流电场抑制油脂氧化的研究,给出了用正交法对电场的电极距离、电极形状、通电断电时间的三因素二位级的正文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电极距离是重要因素,这一结论为多次实验室试验和油厂生产性中试所证实。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铁、石墨、铜和铝电极开展室内电渗试验,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电势损失和离子迁移过程对电渗效果的贡献,并基于微观机理对电渗宏观规律作出合理解释.Fe2+和Cu2+迁移能力较差,大多聚集在阳极附近无法移动,Al3+迁移能力较强,在电场作用下易运移到阴极随水排出;电极材料通过电极反应生成离子进入土壤对电渗的促进甚小,其主要作用在于通过电极腐蚀、钝化、氧化以及电极与土体部分脱离引起电势损失,这是不同电极材料电渗效果差异的根本原因,同时表明电渗排水依赖于土壤中其他离子类型;电能利用率与土体本身性质密切相关,受电极材料影响不大.该研究可进一步揭示电渗机理,为电渗法的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面激发-井中观测方式所得时间域谱激电响应开展研究.应用Gaver-Stehfest(G-S)逆拉氏变换法对Cole-Cole模型进行频率-时间转换,对比解析解与数字滤波解验证有效性,计算不同时刻和谱参数条件的极化电阻率;基于等效电阻率原理,采用有限差分法实现不同充电时刻地下激电场的数值模拟;建立含有典型极化体的三维地电模型,对不同参数条件的地-井方位观测方式所得时变响应进行正演模拟和视物性参数换算分析.结果表明:随时间变化的地-井观测响应及视电阻率、视充电率换算结果可反映目标体在不同观测时间的极化状态,不同谱参数的目标体所产生的时变响应存在差异;适当物性前提和观测条件下,通过时变响应曲线剖面和数值可识别不同类型极化体;改善观测条件可获得更强的异常响应,以更好的反映时间谱特征.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铁、石墨、铜和铝电极开展室内电渗试验,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了电势损失和离子迁移过程对电渗效果的贡献,并基于微观机理对电渗宏观规律作出了合理解释,其结论为:Fe2+和Cu2+迁移能力较差,大多聚集在阳极附近无法移动,Al 3+迁移能力较强,在电场作用下易运移到阴极随水排出;电极材料通过电极反应生成离子进入土壤对电渗的促进甚小,其主要作用在于通过电极腐蚀、钝化、氧化以及电极与土体部分脱离引起电势损失,这是不同电极材料电渗效果差异的根本原因,同时也表明电渗排水依赖于土壤中其他离子类型;电能利用率与土体本身性质息息相关,受电极材料影响不大.该研究可进一步揭示电渗机理,为电渗法的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大气电场仪是测量大气电场的重要设备,其测量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一系列对比试验表明:电场仪采用探头正置或倒置结构时的观测结果基本一致,倒置结构有利于避免雨水带来的影响.不同的安装环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很大,为了消除这种影响,提出了对观测数据进行地面修订的方法,得到不同天气条件下的修订系数.所得结果对于实现多站电场仪联网观测的数据一致性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电阻率法在土壤测试的精确性方面存在较多不足,而电极是影响精度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二极法测试。若能确定电极与土壤的接触程度,以及两电极间距离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将可最大化避免电极的干扰。基于二极法电阻率测试方法,选用锌污染标准砂作为模拟土壤,以测试交流电阻率为例,设置不同接触程度与不同电极间距两种工况,并结合COMSOL软件仿真分析,研究电极布置对电阻率测试的影响,并建立分析模型与误差计算式。研究结果表明:试验与模拟分析可相互验证和补充。接触程度越大,越有利于电阻率测试,随接触程度增大对测试电阻率的影响逐渐减弱;电极间距越大,对测试电阻率的影响越弱,细长型试样更有益于提高测试精度。导电模型分为正常段与受电极影响的过渡段串联,同时,径向电流密度可较好表征出各段的长度和极化情况。过渡段长度和极化随接触程度的增大而减小,与电极间距无关,通过电极布置模型可拟合不同电极间距的测试结果,得出正常电阻率。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微流体在交流电场作用下电极表面电渗流的流速计算方法,在电极极化产生双电层的基础上,建立了交流电渗等效电路模型,通过对双电层容抗和溶液电阻的计算,得出了微电极表面交流电渗流流速的计算公式,并对各点交流电渗流速与频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电极参数为宽80μm,长2 mm,电极间距20μm的对称电极交流电渗,在电极表面上的各点电渗流流速与输入信号频率对数呈正态分布状态.研究结果为交流电渗驱动微流体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车削钛合金时切削速度对刀具磨损的影响,选用GC1005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在65m/min、95m/min和139m/min三种切削速度下进行干式车削对比试验,观测刀具的磨损形貌,分析不同速度下刀具的磨损特点。结果表明:当切削速度为65m/min和95m/min时,刀具的磨损形式主要为粘结磨损,当切削速度为139m/min时,刀具的磨损形式主要为磨粒磨损;切削速度大于95m/min时刀具磨损迅速,无法进行稳定的干式车削。  相似文献   

10.
通过自行设计的交流电场增强装置强化粉末法渗铝.该装置通过渗罐壁电极和置于渗罐中央的柱状电极,对置于两极之间的试样与渗剂施加交流电场.对低碳20钢进行中低温下的交流电场增强粉末法渗铝试验,研究新渗铝技术的特性.结果表明:施加适当的交流电场可以显著促进低碳20钢在中低温外热条件下的渗铝过程,改善渗层表层相结构;在低至600℃的外热温度时,施加2A电流的交流电场,渗铝层厚度可达到130μm以上.  相似文献   

11.
To study the configuration and conductivity effects on micro?scale methane?air flames by electric field and iron wind, different electric field forces and iron winds are generated by needle, circle and...  相似文献   

12.
以纯铜为原料,通过改变电极方式及同一电极施加方式下脉冲电压的大小,来研究电极施加方式对纯铜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极式侧插时,纯铜晶粒细化效果最明显,石墨坩埚式电极细化效果次之,平行式电极细化效果最差,但平行电极处理后纯铜平均晶粒面积仍比未施加电场时小;3种电极施加方式下,最佳晶粒细化效果的脉冲电压存在最佳值,本实验中为3V,其中电极式侧插时晶粒细化效果最好,平均晶粒面积为0.11cm^2。  相似文献   

13.
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干扰问题,我国已有多个地震台开展井下地电阻率观测试验,以减少或消除场地中出现的各种干扰影响,这些观测试验中一般采用较短极距的四极观测装置。在四极地电阻率观测装置中,由于装置系数与电极位置及电流在空间的分布有关,因此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的装置系数不能以电极在地表的方式计算,而应针对不同的观测装置情况,以半无限空间、全空间或者不完全全空间的方式计算。本文以甘肃省天水地震台井下地电阻率观测为例,详细说明了各种不同装置情况下装置系数的计算方法,期望能为今后井下地电阻率观测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电极结构处理腔下的脉冲电场灭菌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同轴电极处理腔和细管组-板电极处理腔内的牛初乳进行了动态脉冲电场灭菌(PEF)处理,研究了稍不均匀电场与极不均匀电场下的灭菌效果.分别比较了两种电极结构下试品流速相同和高于临界场强区域内脉冲个数相同时的灭菌率.试验结果表明:在脉冲个数相同情况下,细管组-板电极结构处理腔灭菌效果始终好于同轴电极处理腔.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连续式石墨化电炉电场、温度场的计算模型,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其石墨化过程进行了热电耦合计算,得到炉内电场、温度场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电炉的发热区域主要集中在两电极之间;电场强度、电流分布趋势相同,两者高值均分布在电极附近;高温区域主要分布在两电极间中下部,温度可达到2 400.0 ℃以上,但其高温区域分布大小、温度峰值与电极参数有直接关系;随着电极间距的缩小,高温区域扩大,温度峰值升高,且温度升高幅度随着电极间距的缩小而增加;随着电极直径的增加,高温区域扩大,温度峰值升高,温度升高幅度随着电极直径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电极深入物料长度的增加,高温区域扩大,温度峰值升高,但温度升高幅度随着电极深入物料长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采用对轴向损耗不敏感的微细管电极进行微细电火花分层铣削的加工方法,并对管电极在加工过程中的损耗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铜管电极和实心电极进行了微细电火花铣削加工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中空结构的管电极不仅减小了铣削过程中电极端部的损耗半径,提高了加工精度,而且简化了微细电火花铣削的分层策略和电极损耗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三电极电除尘器电极配置优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三电极电除尘器电极配置的几何参数进行了优化实验研究,用边界探针测量了收尘极和辅助电极表面的电流密度分布,分析了电场特性随极距、放电极间距及辅助电极与放电极间距三个主要几何参数的变化规律,给出了强化电场收尘性能的三电极配置最佳几何参数。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非均匀电介质中电极边缘电场强度的理论和计算方法,表明如果材料介电常数随着接近电极边缘而增大,非均匀电介质电场强度增益系数会大大低于均匀电介质电场强度的增益系数.非均匀电介质材料影响空间测量特性和电场对称性,以致在非均匀电介质中采用平面电极设计得到电场强度的分布规律类似于均匀电介质非对称装置中电场强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19.
从离子流场角度分析电晕电极形状对除尘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求解电除尘器中各种不同形状的电极间的电场分布,特别是当电晕电极具有复杂形状时,必须考虑电极间的空间电荷的影响,将问题归结为离子流场来研究。本文综述了离子流场的各种求解方法,利用针板电极的离子流场解答的结果,结合管状芒刺形电晕电极的实际形状,描绘出电力线,计及针尖电晕电极放电形成的空间电荷,对实验测得的收尘极极板上的电流密度分布曲线作了定性分析。解释了极板中间存在一个电气密度为零的“死区”的造成原因。同时也说明了锯齿条形电晕电极两种不同布置情况下,极板上电流密度分布曲线的差别及其变化趋势。为了提高收尘效率,减少或消除这个“死区”,提出了适当的改进措施来克服这一不利因素。对进一步定量计算应考虑的因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国内静电探测电极设计时用得较多的有限元计算仿真方法过程烦琐、仿真结果过于抽象、设计的电极不适宜与弹体共形安装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电磁场分析软件的静电探测电极仿真方法.该方法利用载入Maxwell软件作为仿真环境,依据电极设计理论在Maxwell软件运行环境下建立探测系统数学模型,输入优化仿真环境系统参数.该方法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