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提出一种蜂窝与终端自组织混合网络中多跳直通通信的路由选择方法. 首先给出混合网络下的多跳直通通信的干扰模型和信道模型,并考虑了蜂窝终端对直通通信终端的干扰范围. 基于模型分析并得到D2D通信下的中断概率公式,然后将此公式应用在多跳路由选择中,提出了一种多跳路由选择方法. 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路由算法比较,新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吞吐量.  相似文献   

2.
针对蜂窝网络和无线局域网存在的通信传输质量不稳定和通信系统的覆盖与移动性有限的缺点,通过将二者结合,提出了一种分级多跳蜂窝网络的未来无线网络结构.它包括多个多跳小区,通过重叠的小区网络对多跳小区的调整来达到整个网络中的最优负载均衡.利用固定节点的放置和无线协议开销的减少来提高性能.分级多跳蜂窝网络将成为未来移动无线网络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通过门限方案设计了切换分配认证的安全通信模型,然后配发交叉证书的进程,描述和分析了从节点离开前网络到进入新网络的漫游切换认证的步骤.在没有证书颁发机构的情况下,提议了一种新型无线多跳网络中不同网域之问的漫游切换认证方案。并为节点的漫游切换和安全通信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该方法能够获得和避免对单节点的攻击,因而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在未来的无线多跳网络应用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在提升用户吞吐量的同时降低中继节点切换概率,分析了动态场景下用户与中继节点的移动状态,提出了多目标联合优化的移动中继选择策略.算法通过分析动态场景中影响系统吞吐量与中继切换概率的因素进行中继节点选择,充分考虑了多跳蜂窝网络的移动特性和用户呼叫到达状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有效提升用户吞吐量的同时降低了中继切换概率.  相似文献   

5.
以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系统中宏蜂窝-微蜂窝(Macro-Pico)异构多层网络为例,以范围扩展(Range Extension,RE)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移动负载均衡算法。建立了网络负载模型,计算并选取合适的小区切换偏移量,从而动态精确的调整超载小区和轻负载小区的覆盖范围,最终将超载小区的多余用户切换到其轻负载的邻小区,并结合数据流量业务对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在该算法的协作下,小区的负载均衡因子、负载转移率及用户满意率,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嵌套移动网络中的乒乓路由和数据包多层隧道封装问题,将区域管理和移动自组织网络多跳转发的路由思想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新的移动网络路由优化机制.该机制通过构建新的网络优化模型,实现域内自主路由和数据最短路径转发;通过更新接入点的路由信息,保持原有的转交地址CoA不交,减小了域内切换的时延.性能分析表明,该机制减少了数据传输的封装次数和隧道长度,具有较小的传输和切换时延.  相似文献   

7.
针对毫米波蜂窝网络中用户移动产生切换造成的通信链路不稳定问题,提出一种双基站宏分集方案,并基于该方案分析了移动用户的切换概率。首先,假设基站分布为泊松点过程,目标用户采用最近基站接入准则,建立双基站宏分集下蜂窝用户的移动模型;然后,由随机几何理论推导出移动用户的切换概率理论表达式;最后,通过MATLAB仿真软件求解切换概率的分析解,并使用蒙特卡罗仿真验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随着用户移动速度和基站密度增加,发生一次切换的概率明显增大,但是发生两次切换的概率几乎不变。因此,该方案可以较好地保证移动用户通信链路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蜂窝移动系统的越区切换对TCP拥塞控制产生了影响,使Reno与New Reno在越区切换过程中性能下降。通过仿真发现了移动切换中“平静间隙”和“NewReno低效重传”2种有价值的TCP拥塞控制现象。利用了TD—SCDMA的移动趋势预测能力,及接力切换先建立新基站信令连接,后断开旧基站业务连接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预复制”机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机制可以提高蜂窝切换过程中TCP的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多蜂窝用户和多D2D用户共存场景下的干扰和能量消耗问题,建立了D2D用户在半双工或全双工两种模式中选择的混合双工系统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角度联合优化的容量最大化D2D资源分配算法。该算法首先在保障蜂窝用户通信质量的基础上,通过联合优化用户的接入控制、功率分配、双工模式选择和信道分配,实现了系统容量的最大化,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可显著提高蜂窝网络的系统容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网络性能,将Ad hoc接入方式融入蜂窝通信势必会大大提高端系统接入骨干网的灵活性. 本文将蜂窝网的单跳接入和Ad hoc网的多跳路由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多跳接入方式,并对其工作原理和有效性进行了说明. 该方法在保证通信业务服务质量并提高网络吞吐量的同时,减少了基站负荷,有效地提高了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1.
研究在给定接收信噪比条件下协作多跳水声网络能量最小路径问题.考虑一个二维协作多跳网络模型,源节点和目的节点通过任意分布的中继节点及其附近的协作节点进行数据通信.建立了该网络的能量模型,并通过最优频率-距离关系的近似表达简化能量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可变发送功率模式下的能量最小路径,对节点间距和协作节点数量进行联合优化,从理论上证明了当各中继节点选取相同数量的协作节点,且中继节点按直线等距路径分布时网络总能耗最小,并给出了直线等距网络最优节点间距和最优协作节点数量的求解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移动自组织网络成为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将自组织网络与蜂窝网络相结合,对基于TD-SCD-MA标准的自组织网络进行了研究,在保持帧结构与TD-SCDMA相同的前提下,对自组织网络的空中接口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同时提出了一种优化的无线资源管理方案.经研究表明,该设计方案可以很好地解决自组织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冲突问题,同时能够较好的适应网络拓扑的迅速变化.  相似文献   

13.
多跳移动分组无线网络的吞吐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提出了一种应用IEEE802.11RTS/CTS协议的多跳,移动分组网络,分析了它的系统容量并与时隙ALOHA,CSMA多址接入协议下的网络性能作了比较,最小ID号的分群算法可以通过较少的控制信息快速得到顽健的分解网络结构,选用合适的MAC协议能有效地利用多信道。  相似文献   

14.
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自组织无线网络协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提出了在多跳、移动的网络环境下使用并行接收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自组织网络通信协议 .分层分布式控制的自组织网络由若干包括群首、网关和普通节点的群组成 ,在不相互包含的最大全连通子群使用载波监测多址接入可以消除隐藏终端问题 .对于跳频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很容易实现并行接收多路信号 ,解决了由于多跳网络结构引起的碰撞 .使用附带预约的数据格式来预约在约定时间后的信道可以满足实时业务的业务质量要求 .由于协议不要求建立和保持全网同步 ,大大减少了开销 .模拟结果表明这种方案可以有效传输数据业务 .  相似文献   

15.
一种基于多跳Ad Hoc网络的路由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d Hoc网络是一组具有路由和转发功能的移动节点组成的一个多跳的临时性自治系统,是一种无中心的无线网络,考虑到Ad Hoc网自身的特点,传统的路由协议(如RIP和OSPF)已不再适用。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跳Ad Hoc网络的路由算法,采用完全路由表和优化路由表结合的方式和改进的拓扑更新过程,适应了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减少了路由协议的开销。给出了该路由协议的模块划分和有限状态机图及协议的测试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柔性单元生产系统的特性与工程实践,建立系统的柔性单元生产系统重构方案的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网络层次分析理论,考虑指标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关系,建立了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柔性单元生产系统重构方案的综合评价决策模型.模型克服了AHP综合评价方法的不足,提高了指标权重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并通过算例分析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依据时间序列理论,重点考虑CDMA的固有网络特性,提出了一种连续的预测模型。该模型根据CDMA网络小区的非平稳时间序列接入特点,建立了一种基于历史数据与采样数据相互补充的预测模式。为了提高模型的收敛性,根据偏微分方程的最大值对采样数据进行平滑处理。该模型充分考虑了CDMA网络运行的周期性、随机性以及突发性,可获得良好的自适应性,较好地消除了突变数据的影响。该模型可以及时准确预测一段时间内的网络负载,确定参数调整方案,提前调整QoS参数,预防性的均衡系统负载能防止QoS效果出现大的抖动,提高接入率。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以较小的计算代价有效提高CDMA网络的QoS性能。  相似文献   

18.
基于神经网络辨识及滑模变结构理论,对柴油机非线性模型设计了神经滑模控制器。通过编写S函数实现了神经网络在线更新权值,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证明该控制器可以在保证控制精度的前提下削弱了系统抖振,对柴油机转速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移动Ad Hoc网络的OLSR路由改进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OLSR路由协议,改进后的协议能根据本地网络拓扑结构自适应改变HELLO消息和TC消息的发送频率.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协议在网络吞吐量和数据传送成功率等性能上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