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煤塌陷地充填复垦土壤呼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徐州垞城矿区复垦耕地为例,对以煤矸石和粉煤灰为充填物的复垦场地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生物学特性——土壤呼吸进行了试验分析.参考美国土壤质量评价方法,采用将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修正到标准状态土壤呼吸的方法,得出煤矸石充填土壤标准呼吸率为(CO2)(8.35±0.39)μmol/(m^2.s)、粉煤灰充填土壤标准呼吸率为(CO2)(6.00±1.34)μmol/(m^2.s)、对照土壤标准呼吸率为(CO2)(8.04±1.70)μmol/(m^2.s).结果表明: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壤的生物活性要高于粉煤灰,并且与对照土壤的土壤质量相差不明显,其生物活性接近理想土壤.  相似文献   

2.
贵州山地煤矿区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制定土地复垦方案的前提和基础.探讨了山地煤矿开采对地表的影响与平原地区存在的差异.以贵州省普安县郭家地煤矿为例,结合矿区地形实际情况并参考评价单元的划分依据,将该矿区的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单元划分为生产生活管理区、排矸场、堆煤场、表土存放场、连接道路、附属系统、预测塌陷区7个评价单元,相应进行评价因子的选取和确定并得出矿区复垦土地的复垦方向.本研究对同类地区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平顶山市新华区焦店村为例,根据实地调查研究,筛选出影响煤矿区泥浆泵复垦土壤质量的4类因素、14个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参考专家打分,确定各因素、因子的权重,从而建立泥浆泵复垦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已复垦土壤的改良措施及改进泥浆泵复垦技术.  相似文献   

4.
矿区泥浆泵复垦土壤的剖面构造与标高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徐州矿区义安煤矿采煤塌陷地泥浆泵复垦为例,在分析土壤剖面构造理论的基础上,并在综合考虑地下水位高度、土壤耕层厚度、作物根系长度和水土流失状况等因素的条件下,提出了泥浆泵复垦土壤剖面层次构造和复垦地最佳标高确定的方法,同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实践证明,该方法能使复垦土壤有效保持类似原耕作土壤的层次结构特点,并能达到复垦地标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以潘一矿复垦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土壤含水率、容重、pH值、有机碳、速效钾、速效磷和全氮7项指标对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壤特性及肥力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与对照区土壤特性相比,潘一矿复垦区土壤含水量、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全氮含量偏低。但是土壤容重较大,pH值略高显弱碱性。在土壤剖面上,这7种指标在各层含量差异不大。潘一矿复垦区土壤营养元素中有机质和速效磷比较缺乏,特别是有机质含量严重缺乏。风化后的煤矸石对土壤有一定增肥作用。但是,由于煤矸石偏碱性和含盐量较高特点,容易引起接触层土壤发生盐化现象.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矿区泥浆泵复垦土壤矿区泥浆泵复垦土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徐州矿区为例,对不同时期不同层次泥浆泵复垦土壤进行了监测和分析,揭示了泥浆泵复垦土壤化学特性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与正常农田相比,在复垦后初期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表层偏低,底层偏高,不同层次土壤盐分和pH值均偏低;随着复垦后时间的推移,有机质养分含量表层逐渐增加,底层逐渐降低,不同层次土壤盐分和pH值均逐渐降低,并表 现为特性水平趋于稳定的特征,至复垦后第13年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基本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7.
平顶山市煤矿塌陷区复垦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集了河南省平顶山煤矿塌陷区复垦地不同复垦时间5个点位及塌陷地和附近正常农田的土壤样品,采用室内测试化验手段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认为:①复垦土壤耕层体积质量较大,垂直方向的体积质量变化无确定规律,质地以粉砂壤土为主;挖深垫浅复垦土壤底部水分过大,而充填复垦土壤的含水量较低,不利于作物生长.②复垦土壤的pH值与正常农田差别不大;复垦土壤的全盐质量分数均低于1.0 g/kg,为非盐化土,不构成影响植物正常生长的障碍因素.复垦土壤的有机质、有效磷和碱解氮质量分数低于正常农田;充填复垦土壤的速效钾质量分数稍高,挖深垫浅复垦土壤的速效钾质量分数与正常农田基本相当.③复垦土壤的养分质量分数垂直分布无确定规律.④挖深垫浅复垦土壤的有机质和碱解氮质量分数随复垦时间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8.
矿区充填复垦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保证矿区种植农作物的充填复垦土地的生态安全,以徐州柳新矿区粉煤灰、煤矸石充填以及对照场地为研究区,通过对3块场地中As,Cd,Cr,Cu,Hg,Pb,Zn 7种重金属元素不同深度含量分析,总结7种重金属纵向的分布情况,并将3块场地重金属含量与土壤背景值、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做比较,分析7种重金属元素的变化度和污染程度.结果表明:3块场地中,相对于土壤背景值,Hg,Cu,Cd,Pb的变化度均较大;煤矸石场地的Zn变化度偏大;As,Cr的变化度均较小.相对于土壤质量评价标准,Cd均超过土壤质量标准;除极少数As,Zn,Cu样点超标,其余均未超标.在此基础上,对Cd进行详细分析,以粉煤灰场地为例,建立了Cd纵向分布的克里格模型,所建模型拟合精度较高.研究结果将为矿区污染土地的修复并进而制定相应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矿区充填复垦土壤重金属分布规律及主要农作物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复垦土壤的理化、生物特性,选用美国2800K1型渗透仪、英国三参数速测仪HH2/WET、美国紧实度仪,分析了土壤的紧实度等.结果表明:煤矸石、粉煤灰充填(覆土厚度40cm)复垦土壤的pH值为7.98~8.78,含水率高于正常土壤10%~20%,渗透性系数为0.059~0.286,紧实度在200~300PSI,有机质含量低于对照土壤.探讨了充填复垦区域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的理论与方法,通过采集、处理,测试245个土样的As,Cd,Cr,Cu,Hg,Pb,Zn等的含量,利用变化度、污染度和含量趋势等指标,研究了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壤、粉煤灰充填复垦土壤、对照土壤3类土壤的重金属分布特征.得出结论:1)简单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微量元素的变化趋势,3块场地模型拟合的误差均值保持在30%以内,其中,煤矸石场地误差最小,最大值为18.4%,最小值为8.3%;2)利用多项式模型由测点的数值推知未测点的数值,得到相对连续的重金属含量值,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3)Kriging模型:以粉煤灰场地的Cd为例,建立的模型拟合精度较高.采用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方法,分析了pH值、有机质、紧实度和微生物对重金属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充填复垦场地的pH值、有机质和紧实度与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较弱,相关系数在-0.6到0.6之间.2)微生物与土壤重金属的相关性很大,在粉煤灰场地体现的更加明显.比较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对小麦、水稻和大豆中重金属污染物的限量标准,提出了小麦等主要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物限量的选取标准.采用单项、综合污染指数分析了根际土壤As,Cd,Cr,Cu,Hg,Pb,Zn的污染状况,得出了复垦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小于1,全部测点均达到了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要求.研究结果:1)复垦场地生长的成熟小麦,Cd,Cr在其不同器官中的分布迁移趋势是一致的;2)对照场地生长的成熟小麦,Cd,Cr在其不同器官中的分布趋势存在差异;提出根富集系数率,建立了Cd回归方程、Cr偏微分方程.引入Surfer软件成图方法,借助多项式模型反演所得的数据,对矿区复垦土壤的结构进行可视化,直观地描述了土壤重金属分布的纵向、横向特征;应用Photoshop软件,对主要农作物小麦中重金属的污染迁移,以Cd,Cr为例,制作了量化模拟色彩映射图,真实地评价了小麦不同器官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0.
铲运机复垦重构土壤容重值的时空变异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复垦重构土壤物理性状的重要性,采用网格取样法对三块不同时间的铲运机复垦重构土壤以及一块普通农田进行了取样化验,求得容重值,然后应用地质统计学理论的克立格方法,研究了铲运机复垦重构土壤容重属性的时空变异性,结果表明:实验田1和实验田2为正态分布,实验田3为对数正态分布,三块实验田的半变差函数模型以纯块金效应模型占多数,铲运机复垦重构土壤的容重值比普通农田偏大。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教学质量分析评价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基于多维立方体的数据挖掘思想和方法以及一种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综合测评方法,并运用数据仓库和联机分析处理技术构建一种“平面”和“立体”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综合测评体系,建立多维综合测评联机分析挖掘模型,实现在高校教学质量分析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露天煤矿复垦土壤物理特性的空间变异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土壤空间变异性是影响土壤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大量田间测试的基础上,引入地质统计学分析倒堆法露天采煤复垦土壤物理特性的空间变异性,得出了复垦土壤物理特性空间变异大、压实严重且压实最严重深度为20~40cm的结论;同时也发现土壤空间变异性与采矿方向密切相关;土壤剖面内的空间变异呈明显的规律性;空间变异性与压实成正比等重要结果。这些研究结果为改良土壤和改进采矿与复垦方法提供了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矿山充填复垦场地重金属含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证矿山充填复垦场地作为农用地的生态安全性,通过对现场不同深度土壤、小麦根系采样分析,研究了粉煤灰和煤矸石两种不同物料充填复垦场地中As,Hg,Pb,Cu,Cd,Cr,Zn等重金属的含量,并与当地对照土壤比较.结果表明:粉煤灰中Pb,Cu含量高于比照土壤,矸石中Cu,Zn含量高于比照土壤,但是充填复垦场地覆土土层0~20cm厚度内,除了矸石充填场地Zn明显高于比照土壤外,其他元素含量均无明显差异,覆土土层40cm厚度处,矸石充填场地Cu,Zn含量明显高于比照土壤;而充填复垦场地作物根系中的重金属含量与对照场地不存在明显差异,矸石与粉煤灰中重金属的含量与作物根系的重金属含量并不成正比.  相似文献   

14.
高潜水位矿区耕地质量演变规律研究--以徐州矿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徐州大黄山矿区耕地质量为例,通过对历年监测点数据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的分析,揭示高潜水矿区耕地质量在采矿业和农业交替扰动下的变化特征和驱动力,为合理选择复垦方式和利用方式以保证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矿区耕地在利用-破坏-复垦-再利用过程中,其质量总体经历了下降-恢复-提高的变化,其中土壤肥力指标变化速度较快但不同指标变化不平衡;土壤环境质量指标变化则缓慢,有的甚至不可逆;耕地排灌条件改善明显,水资源数量保证率提高而水资源质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企业新产品研发团队知识管理绩效评价问题,根据知识管理相关理论构建了一套企业新产品研发团队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算例将模糊评价法与指标体系相结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为支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中水水库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研究是保障地下水安全的重要手段和前提。文章以典型中水水库彩虹湖为例,分析其水库水源及水文地质条件,并对水库水质及周边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取样与检测,研究其水质现状,进一步了解中水水库对周边地下水影响程度及范围。结果表明:除TN外,地下水中COD、TP、BOD及氨氮含量远低于中水水库中的含量,且各项指标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变化不明显;通过对中水水库与地下水各指标含量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该中水水库对周边地下水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知识型企业知识员工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如何对知识型企业知识员工进行综合评价的问题,从知识型企业和知识员工的概念与特征出发,分析了知识是员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建立了一套包括品德、智力、能力、关健素质、绩效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知识员工综合评价方法,并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给出方法的应用,为知识型企业制定知识员工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西藏多不杂铜矿是一大型斑岩型富金铜矿床,已探明铜资源量超过400×104 t,目前尚未开发且研究主要集中于找矿与地质成矿等方面,很少进行环境方面的研究。为了解西藏多不杂铜矿在未开采前矿区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状况和迁移特性,对多不杂铜矿区地表土壤和萨玛隆河河床沉积物进行了样品采集,测试Cu、Pb、Zn、As、Cd、Cr、Hg等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和赋存形态; 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风险评估编码法对矿区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和生物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多不杂铜矿区地表土壤和萨玛隆河河床沉积物中的多数重金属元素含量分配受到多不杂铜矿的影响很大,且二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多不杂铜矿区地表土壤中Cu尤为富集,含量最高达到21 020.000×10-6,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Ⅲ级标准的50倍,综合污染指数为39.43,达到重度污染级别,多数样品的地累积指数也达到极强污染级别,且其生物活性为中度风险,容易迁移转化,对环境的影响很大; 萨玛隆河河床沉积物中Cu最高含量为2 406.000×10-6,为Ⅲ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6倍,其综合污染指数为38.13,显示重度污染,污染率为91.6%,但其生物活性为低风险级别,迁移能力较弱,对环境的影响不是很大,但仍不可轻视; Cd虽然含量不高,低于Ⅲ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但是其在河床沉积物中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存在(占比为48.01%),生物活性达到极高风险级别,对环境影响较大; Pb、Zn、As、Cr、Hg含量普遍较低,且生物活性较弱,能够稳定存在于土壤中,基本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