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研究人工湿地对稻田氮磷污染的去除效应和规律,在广西青狮潭灌区选取农田洼地、废弃耕地改造为人工湿地,分别于2008、2009年水稻生育期在人工湿地进出水口采集水样进行氮磷浓度化验并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人工湿地对早稻和晚稻排水中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约26.5%、8.1%和53.0%、58.2%;2009年人工湿地对早稻和晚稻排水中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约56.0%、17.2%和64.1%、76.7%,能明显地改善农田排水水质.由此可见,选用人工湿地处理农田排水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以美人蕉、芦苇、香蒲、黄色鸢尾、水菖蒲、茭白为供试植物,以河沙和青砂为供试基质,通过模拟不同的人工湿地系统研究了植物生长特征及其人工湿地净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河沙处理相比,河沙+蚯蚓处理和河沙+青砂+蚯蚓处理中美人蕉的株高分别增加了42%和47%,叶长分别增加了36%和49%,株径分别增加了28%和20%;同样地,黄花鸢尾的株高分别增加了33%和23%,叶长分别增加了39%和29%,且水菖蒲的株高分别增加了53%和32%.与河沙处理相比,河沙+蚯蚓处理,河沙+青砂+蚯蚓处理中水菖蒲的SPAD值分别增加了20%和30%,黄花鸢尾的SPAD值分别增加了59%和65%,美人蕉的SPAD值分别增加了18%和11%.与对照人工湿地(CK)相比,人工湿地Ⅰ(河沙+植物)、人工湿地Ⅱ(河沙+植物+蚯蚓)和人工湿地Ⅲ(河沙+青砂+植物+蚯蚓)对COD的去除率分别增加了20%,24%和26%,对TP的去除率分别增加了14%,15%和19%,对NH4-N的去除率分别增加了17%,23%和21%,对TN的去除率分别增加了5%,15%和12%.人工湿地Ⅱ中茭白、芦苇、水菖蒲和黄花鸢尾的密度高于人工湿地Ⅲ.粒径较小的河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氮的去除,而粒径较大的青砂对磷有较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3.
复合人工湿地处理邯郸市多元污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耐污性强的水生植物构建了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邯郸市多元污水进行了长期净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构建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常年对污水都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系统对BOD、TN、TP去除率分别在25~65%、27~84%、30~80%之间。潜流人工湿地子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和稳定性明显好于表层流人工湿地系统。系统的净化效果受气温、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基质的共同影响,其中气温是影响系统净化效果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4.
传统人工湿地的自然复氧速率较低,对N、P营养元素的去除效率普遍不高。设计开发了一种微曝气系统,以期强化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C、N和P的去除。通过改变曝气量(气水比)以及在不同气温条件下检测该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效果,详细分析了经微曝气系统强化后的人工湿地对COD、TP以及各氮素污染物在系统的沿程去除情况。结果表明,微曝气系统能显著增强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随着气水比由0:1升高至4:1,该湿地系统对污水中的COD和TP的去除率分别从约80%和60%提高到约93%和79%,而在3:1时TN的去除率达到最高水平75%。低温对系统除碳脱氮影响较大,COD及TN去除率分别降低了约7%和8%。湿地污染物浓度沿程变化状况显示,污染物的去除过程主要发生在第2湿地系统。  相似文献   

5.
采用新型组合式人工湿地对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进行了处理并进行了监测分析。运行结果表明,该套系统对废水中COD、SS、NH_4~+-N和T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53.6%、80.6%、85.1%和71.9%,其中,前端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贡献率最大,湿地最终出水水质达到该工业园区的回用水水质标准。此外,对湿地中植物量的大小与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湿地中植物生物量的大小与污染物的去除率并未有显著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复合垂直流水平流人工湿地系统,以探讨该系统对低污染河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借助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法,研究人工湿地系统中菌落结构与多样性。实验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中污染物的浓度沿水流移动方向不断降低,对氨氮、TN、TP、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2.5%、84.0%、61.0%、67.9%。各湿地单元中菌落结构相似性较高,其菌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两级逆向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去除污水中的营养物质.一级人工湿地以连续流方式进水,NH4-N平均去除率为30%,TP平均去除率为62%,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不明显.二级人工湿地中,NH4-N平均去除率为98.6%,TP去除率为100%;硝酸盐氮平均为19.5mg/ L.二级人工湿地进行的是硝化过程,而少有反硝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有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3种类型,各自有优缺点。为了综合衡量各种不同湿地在水处理中优缺点,确定最优处理湿地,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环境可行性3个方面对这3种类型湿地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最优湿地类型为垂直流人工湿地。  相似文献   

9.
结合人工湿地的湿地构造、植物类型、填料配比等因素,分析了各类因素对湿地中微生物(特别是对硝化反硝化菌)的生长、进水碳氮比等对人工湿地脱氮效能的的影响,同时结合对人工湿地研究和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对改进的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局部曝气和出水回流等在强化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作用进行了论述,并就人工湿地与预处理工艺的组合应用和植物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进行了分析,为人工湿地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研究,考察了随机间歇进水运行条件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模拟径流中磷的去除效果与机制。结果表明:在随机间歇进水、进水表观水力停留时间为36h的运行条件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模拟城市径流中总磷的去除率为59.3%,年平均去除负荷为13.826g·m^-2·a^-1;对溶解性磷的去除率为29.8%,年平均去除负荷为3.310g·m^-2·a^-1。植物吸收对模拟径流中总磷的去除贡献较小,但对溶解性磷的去除作用显著,植物对磷的年吸收量为1.816g·m^-2·a^-1,分别占人工湿地对磷的年总去除量的13.2%和溶解性磷去除量的54.85%;磷在填料固体累积物中的沉积和填料对磷的直接吸附是人工湿地的主要除磷机制,磷在人工湿地填料固体累积物内的年储留量为5.372g·m^-2·a^-1,占人工湿地对磷的年总去除量的38.9%,填料直接吸附去除的磷为6.640g·m^-2·a^-1,占人工湿地年磷总去除量的48.0%。  相似文献   

11.
4种湿地植物受污水胁迫生理生化特性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湿地植物种类及其抗性研究是人工湿地生态处理技术的关键所在。对人工湿地植物受污水胁迫生理生化指标与污水停留时间相关性的研究,探讨人工湿地植物耐污水胁迫能力的强弱,可为人工湿地植物材料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试验研究了污水胁迫不同时间(2d、4d、6d)对芦苇、香蒲、芦竹和美人蕉4种山东地区常见的人工湿地植物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变化及相关性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污水胁迫天数的增加,芦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污水胁迫时间呈正相关、香蒲呈负相关,芦竹和美人蕉的叶绿素含量与污水胁迫时间未呈现明显的相关性;植物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与污水胁迫时间均呈负性相关;MDA的含量与污水胁迫时间均呈正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间歇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试验,分析了间歇流人工湿地去除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效能.结果表明,在进水指标为:化学需氧量300mg/L~500mg/L,氨氮40mg/L~60mg/L,总磷9mg/L~16mg/L,水力停留时间4d,各项指标去除率分别为83%,75%,40%.试验表明,间歇流可以有效利用大气复氧,缓解植物根系放氧不足的矛盾,有助于污染物的去除.床体中填充石灰石,起到了调节pH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工湿地对氮磷去除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人工湿地系统对不同氮磷浓度污水的处理效果,采用改良混合式平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在户外自然条件下进行试验,并将湿地植物按夏冬季节类型进行混搭栽培,基质按粒径和孔隙率不同进行有层次配置。结果显示,试验第1阶段,进水为成都犀池富营养化水体,水力停留时间为3 d时,水质净化经过了非稳定和稳定2个时期,在系统总体上运行到25 d后逐渐趋于稳定,各级湿地不同水层pH始终稳定在中性偏酸性范围,TP、TN的平均去除率可达到60%、80.46%;随后提高进水中氮磷浓度(模拟生活污水),进入试验第2阶段,水力停留时间仍为3d,在21 d的运行周期内,系统一直保持比较高的抗冲击和稳定性,TP、TN的平均去除率可达到86.8%、90.08%,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GB3838—2002)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818—2002)中一级A类标准。研究结果表明,本人工湿地系统对不同水质中N、P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并且能实现湿地系统的周年循环处理污水的效能,加之其低投资、低能耗及低成本管理等特点,无疑是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富营养化水体行之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生物-生态协同工艺深度处理城市污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碳源含量低、营养盐含量高的城镇污水高效、低耗地脱氮除磷,提出以生物、生态协同组合模式脱氮除磷.试验规模为100 m3/d,其中生物段为悬浮式活性污泥系统,生态段为人工湿地和稳定塘的串联系统.根据进水特征和单元工艺的特性调节单元工况类型和运行参数,合理分配两段污染物负荷,协同组合两段工艺,达到生物段灵活、高效性和生态段低耗、稳定性的最佳结合.研究表明,生物段HRT 6~8 h、人工湿地水力负荷0.34~0.54 m3/(m2.d)时,组合工艺COD去除率为90%、TN去除率为60%~80%、TP去除率为99%,出水可作为湖泊的补充水源利用,达到保护湖泊生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潜流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效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工湿地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废水处理方法,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废水仍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可以将系统设计成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天然湿地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潜能的工程系统,当废水缓慢流过系统时,BOD,TSS,NT,P及病原菌得以大部分去除,同时,通过沉淀和吸收可去除金属,主要污染物去除机理包括好氧和厌氧微生物转化,吸收,沉淀,挥发,以及化学转化等。  相似文献   

16.
重庆某医院污水处理站设计规模为120m3/d,采用水解酸化-射流曝气工艺进行处理,在进水BOD5为67.0 mg/L、CODcr为152.9 mg/L、SS为221.5 mg/L、NH3-N为21.7 mg/L的条件下,处理后出水BOD5<20 mg/L、CODer<100mg/L、SS<70 mg/L、NH3-N<15 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7.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快速发展.为使这一技术能够在中原地区推广应用,文章根据目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情况、主要特点和工作机理以及中原地区的环境特点,阐述了该处理方法在中原地区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人工湿地是人为设计建造用于处理污水的工程设施,存在着系统水力负荷偏小、占地面积大、系统供氧不足、氮磷的去除效率偏低、易堵塞等弱点。人工快速渗滤污水处理系统(CRI)是污水土地处理法中的一种类型,系统基本的处理机理是有控制地将污水投放于特定渗滤介质的表面,使其在向下渗透的过程中达到净化污水的过程。实验研究了将CRI作为人工湿地系统的前置处理单元改善人工湿地易堵塞的问题,并对改善原因作了分析,得出利用人工快速滤与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组合后,可以有效地改善堵塞状况,同时较一般未设预处理设施的人工湿地可以较长时间运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两级逆向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基本解决了人工湿地中可能存在的短流问题,并能最小化对环境的影响.笔者针对寒冷地区季节性运行的人工湿地,研究了两级逆向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中的生物膜INT脱氢酶活性.结果表明,系统生物膜INT脱氢酶活性受温度变化影响明显.系统从4月份开始启动,到6月份,生物膜活性随运行时间增加;7月份到9月份,基本保持稳定的较高活性值;而温度较低的10月,活性值迅速减小.对一级湿地沿程生物膜活性变化的研究表明,INT脱氢酶活性受营养物水平影响,高营养对应着高活性.在本试验条件下,水力负荷对生物膜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Wastewaters fromtextile and dyeingindustries are highly colored by various non-biodegradable dyes whichcaus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1].The effluents of the wastewater introduced not only color but alsotoxicityinto aquatic system.The conventiona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