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高铝水泥和导电填料石墨复合,通过室温模压的方法制备了导电复合材料双极板,测量了其电导率,并借助扫描电镜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了该双极板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温度下的稳定性和吸水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双极板中存在电导渗流现象,其渗滤阀值在体积分数8%~10%;且在工作温度下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自增湿性.  相似文献   

2.
高导电导热性铜与高温强度、强抗电弧烧蚀钨的良好结合使钨铜复合材料具有一系列优异性能。钨与铜的互不相溶性决定了钨铜复合材料制备的特殊性。由于纳米颗粒具有特殊性能和很大的活性,纳米钨铜复合材料的制备尤为特殊。本文作者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钨铜复合材料及纳米钨铜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总结分析了其主要制备方法的特点和进行改进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墨烯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已成为目前金属基复合材料中最具吸引力的碳质材料增强体.本文系统报道了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分散方法和制备技术.总结了石墨烯的添加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和其强化机理.同时也指出了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潜在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石墨烯由于其独特的二维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对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备石墨烯复合材料进行了综述,并指出这些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锂电池、电催化和燃料电池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质轻价廉、来源广泛的木粉与通用型聚氯乙烯(PVC)复合,制备出新型木塑复合材料.方法将不同粒径、碱处理和碱处理后偶联剂处理的木粉填充到聚氯乙烯中,经混合、塑炼、成型后测试其性能;加入导电性组分聚苯胺(PAn),考察其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较小粒径的木粉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冲击性能贡献较大.木粉预处理方法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较大,碱处理后的木粉,使复合材料拉伸性能下降,偶联剂处理的木粉使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明显提高;加入导电性PAn,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强度,并赋予复合材料一定的导电性,电阻率达1GΩcm.结论木粉粒径、木粉的处理方法、导电聚苯胺的加入都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有显著影响,在材料强度要求不很高的场合,木粉与聚氯乙烯复合会大大降低复合材料的成本,加入导电聚苯胺,可做成抗静电木塑复合材料.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石墨烯是一种有着优异性能的二维纳米填料,将石墨烯与聚合物复合是发挥其性能的重要途径,石墨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对橡胶的力学机械性能、电学性能、导热性能和气体阻隔性能等都有很大提升,得到了广泛关注。首先介绍了石墨烯的制备及功能化,然后对石墨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总结了石墨烯的加入对石墨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对该类材料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石墨烯作为增强相添加到钛基复合材料中能提高其各项性能.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介绍石墨烯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相关性能,并概述界面结构和增强机理的研究,最后对石墨烯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原位反应合成双相陶瓷增强铜基复合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位反应合成技术在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领域具有显著的技术和经济优势.在分析了国内外原位反应合成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工艺的基础上,采用高温自蔓延和热压的方法制备双相陶瓷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合成条件对材料结构和性能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与纯铜相比较,所制备的铜基复合材料电导率和热导率保持在80%以上,而耐磨损性能提高了6倍.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是一种重要的复合材料制备基质,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制备吸附分离材料理想的支撑材料.将其他组分的吸附材料结合二氧化硅基质,能显著地提高复合材料的分离能力和吸附性能,利用基于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制备复合型吸附分离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各种基于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复合材料的组成类型、制备方法以及材料的吸附分离性能,详细阐述了基于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在吸附分离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用热啧涂法在低碳钢基体上分别形成Al Bronze和Mo薄膜,再通过热烧结的方法在薄膜表面沉积PTFE层,制备了一种PTFE基金属复合材料.通过Type32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样品在干摩擦条件下的磨耗性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实验过程中样品表面形貌变化.结果表明,由AlBronze喷涂形成的PTFE基金属复合材料的磨耗性能优于由Mo复合形成的复合材料,这可通过XRD分析其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来解释.  相似文献   

11.
聚偏氟乙烯、水泥和导电填料复合材料的电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先干混接着双辊塑炼最后高温模压的方法,成功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水泥和Ti3SiC2或石墨导电复合材料,测量了电导率,并借助扫描电镜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聚偏氟乙烯、水泥和石墨填料复合材料比聚偏氟乙烯、水泥和Ti3SiC2填料复合材料的电导率要高,能满足其用于燃料电池双极板的要求,并具有一定的自增湿功能。  相似文献   

12.
生态型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CC选用磨细石英砂的最大粒径不超过110μm,极大地制约了它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采用多重复合技术并利用矿山尾砂制备出生态型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O-ECC.ECO-ECC同样具有应变硬化和多缝开裂的特性,其极限拉应变值可达2%以上,薄板四点受弯时试件最大裂缝宽度仅为0.06 mm,平均裂缝间距为1.43 mm,主要性能指标优异.对ECO-ECC的原材料优选原则和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与介绍,制备的ECO-ECC可实现自流平.同时系统分析研究了ECO-ECC耐久性能.ECO-ECC其优越的性能使得其可用于混凝土板面层的维修、桥梁的连接板、框架结构的节点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层柱粘土矿物质是一种新型的纳米复合材料.介绍了这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结构与性能特征及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聚合物基体中加入碳纳米管可以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而具有取向结构的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在光、电、磁、生物功能材料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基于碳纳米管的电学性质,综述了聚合物/碳纳米管导电复合材料的三种制备方法(熔融共混法、溶液共混法和原位聚合法)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具有取向结构的聚合物/碳纳米管导电复合体系的制备方法,包括模板组装、力场排列、电场排列以及磁场排列等,并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最后对聚合物/碳纳米管导电复合材料的应用情况及研究前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采用短竹纤维与苯酚-淀粉树脂混合、捏合、辊炼、粉碎、模压成型,制备复合材料,研究了短竹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吸水性的影响,确定了复合材料典型原料配方、辊炼与模压工艺参数,并对复合材料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短竹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较大;按文中典型原料配方和工艺,能够制备综合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特别是具有很高的耐热性(热变形温度172℃),优良的阻燃性能、电性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半固态挤压铸造工艺制备了SiC_p/ZA22复合材料,并测定了其高温条件下的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及冲击韧性,同时,分析了复合材料高温性能提高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优化的碳化硅颗粒尺寸和加入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得到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石墨烯与含铁氧化物的复合材料,在碱性条件下通过亚铁离子与氧化石墨烯的一步反应制备石墨烯与四氧化三铁复合材料.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失重分析对该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研究了石墨烯与四氧化三铁复合材料对罗丹明B的吸附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亚铁离子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较均匀地分布在石墨烯表面,破坏了石墨烯原有的结晶结构. 与单独的石墨烯或者四氧化三铁相比,复合材料对罗丹明B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吸附染料的复合材料可以用磁铁从溶液中移出,有利于复合材料的回收与重复使用. 研究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发现,该复合材料吸附罗丹明B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8.
聚烯烃/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烯烃/粘土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兴复合材料.首先简述了聚烯烃/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然后详细介绍了其三种制备方法--插层复合法、熔融法和原位聚合法.通过三种方法的机理比较,确定了原位聚合法是制备聚烯烃/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最适宜方法,并对三种烯烃聚合催化剂--Ziegler-Natta、茂金属与非茂金属进行了简述.最后对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聚烯烃/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开发前景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超微细粉的制备方法、性能及特点,并将其用于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造中。结果表明,金属基复合材料加入超微细粉后,可以显著改善其使用性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聚乙烯/水滑石(PE/LDH)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重构法制备了十二烷基硫酸钠改性的水滑石(SDS-LDH),并以聚乙烯(PE)为基体,以接枝聚乙烯(PEgMA)为相容剂,采用溶液法和熔融法制备PE/PEgMA/SDS-LDHs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分析(TGA)技术分别研究了水滑石在基体中的分散情况、复合材料的结构及不同制备方法对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熔融法和溶液法与熔融法相结合的手段分别获得了微米复合材料(PE/PEgMA/SDS-LDH)和纳米复合材料(PE/(PEgMA/SDS-LDH));由于SDS-LDH的热分解温度较低,复合材料均表现出较低的初始热降解温度,相比于微米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表现出较高的热稳定性;其最大热降解速率相应的温度及其热降解成炭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