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快速建设为研究背景,分析研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的科技产业共性技术。从共性技术的公共产品特性角度,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组织急需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来鼓励支持共性技术研发,在技术研究产品推广过程中,需遵循市场竞争机制,使用激励政策来调动共性技术研发企业的供给积极性,从而使得企业可以适应技术环境的变化,并在变化中把握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2.
围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滨湖新区低碳生态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以促进滨湖新区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为目的,综合分析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与滨湖新区低碳生态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之间关联,指出滨湖新区低碳生态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及其运作模式、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3.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对我省汽车产业大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充分利用承接产业转移机遇,借助政府和市场两方面力量,形成汽车生产集群,降低成本,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但承接产业转移中汽车产业对环境的污染不容忽视,集群中的"柠檬市场"效应以及如何合理承接、合理布局转移的汽车产业增强两家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些都是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两家企业会遇到的问题。针对我省两大汽车企业的国际化现状和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的优势和挑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是产业转移的原动力,也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提,而产业转移也会促进技术创新的开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必须围绕产业承接发展重点,加快技术创新升级,促进承接产业与承接技术相结合、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这样才能实现示范区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广西梧州召开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座谈会。会议深入分析了目前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的新形势,总结、交流了东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合作和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研究探讨深入推进东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合作的有效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做好产业转移工作的有关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出席会议并讲话。杜鹰主任指出,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加快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为推动我  相似文献   

6.
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分析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目前面临的问题,从体制机制、承接模式、基础保障等方面,探讨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皖江示范区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它对于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和新模式,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对于安徽省承接转移、创新共赢、实现跨越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体,如何推进企业发展,要在政府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市场体系建设、金融和人力资本服务、产学研创新建设和外部投资环境等方面建设完备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8.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为基础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作为一一个新兴的经济区,当前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来自经济、资源、环境、人口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挑战.本文依据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理论和连绵都市评价理论,在示范区现状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等方面深入分析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示范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下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加快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推进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国家将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定位于安徽皖江城市带。安徽物流业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支撑,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从分析芜湖县物流业竞争力入手,提出芜湖县物流业在承接产业转移进程中的发展战略选择及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近日,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是全国唯一一个跨省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包括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和陕西省渭南市。对于四市而言,珍贵的不仅仅在于地缘的亲近,更在于相互依存、资源互补,在经济产业上存在诸多合作的先天优势。在四市多年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赣东北苏区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找到不足,主要存在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产品层次低、知名品牌少、企业规模小等问题。因此必须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注重产业多元化,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壮大红色旅游业,加快发展物流等第三产业,制定相关政策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以优厚待遇吸引各方人才。  相似文献   

12.
关中-天水经济区信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现有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缺陷,在产业集群理论基础上,通过分析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构建了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关中-天水经济区信息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关中-天水经济区信息产业集群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完善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环境支持;企业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机会,转变观念,共同提升关中-天水经济区信息集群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难点在于保证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以生态效益为核心价值,给出了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理论指导。在发展生态产业、走低碳发展之路的同时,还需要在湖区内营造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此外,通过配套政策、法规的引导,让人民共享湖区的建设成果。最终,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一个经济与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全国性示范区域。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特征和变化规律分析是区域规划的重要依据。在RS/GIS技术支持下,以云龙示范区2005和2010年2期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结合相关软件进行图像及数据的处理;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变化强度等指标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年间云龙示范区土地利用变化总量为48.61 hm2,增长3.26%;土地利用动态度差异明显,林地和水域面积维持稳定,但建设用地和耕地变化较大,土地利用变化强度为0.65。该结果可为区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为云龙示范区规划及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高职校企合作的内容、模式、企业状况以及合作需要、合作空间、合作层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可以推动学校和企业双方加深对校企合作的认识,推动合作双方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与保障政策,推动校企合作良好环境的营造;以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从地方政府支持、企业参与以及合作内容的拓展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政策的波特菱图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波特产业竞争力理论,详细分析了电动汽车产业要素(需求条件,生产要素条件,相关和辅助行业,企业策略、结构及竞争者)与电动汽车产业政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初期,政府应通过产业政策,在电动汽车产业要素整合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合作研发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散研发风险,有效提升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强企业、高校、研发机构与政府的合作,构建装备制造业共性关键技术合作研发的组织模式,合理选择和开展共性技术研发活动,建立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的良性运行机制,以提升装备制造业乃至整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大量化学品经过氧化反应制造,如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环氧丙烷(PO)、环氧氯丙烷(ECH)和盐酸羟胺等,现有工艺存在严重的“三高”问题,环保、经济和安全性方面需全面提升。国内自主创新的H2O2氧化工艺是以H2O2为氧化剂、在钛硅分子筛催化下的氧化反应,具有原子经济、环境友好等优点。但该过程是强放热的多相快反应,反应器设计与工程放大亟需解决高效混合、快速换热和安全性等问题,而氧化副产物的高效分离则是另一共性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本项目进行了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的全链条设计和一体化实施,重点解决H2O2氧化体系的分子混合与界面传递机理、跨尺度传递与反应耦合机制和反应器放大规律及过程强化新途径三个共性科学问题。项目完成后将形成多个自主产业化成套技术,建成两个H2O2绿色氧化体系工业示范装置(环氧丙烷工业示范装置、盐酸羟胺工业示范装置)以及环氧氯丙烷成套新技术工艺包,同时打破国外技术的封锁与垄断,颠覆和淘汰污染环境严重的现有工艺,实现节能环保绿色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9.
全球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解析了目前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的争议及我国经济就业需求结构的困境,提出了国家应出台与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匹配的更加积极的政策和措施;促使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改善经济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拓宽就业渠道;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高校的发展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等五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根据盐城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调查结果,发现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由于技术人才短缺,产学研合作程度不够,即使在企业科研投入较多、设备水平较高的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依然不强,多数企业采用的是低成本竞争战略。当前企业迫切需要政府建立公共技术信息服务平台,筹建行业技术服务中心,营造有利于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创新环境,落实各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发展中小银行业,采用多种手段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最终实现本地区企业竞争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