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验证散粒体崩塌中的自组织临界现象是否是一种有限尺度效应,自组织临界现象的发生终究由系统的尺寸还是系统的组织原则来确定,进行了均匀和非均匀散粒体崩塌的实验.实验证明影响系统自组织临界性的关键内因应为系统组构特征而并非前人所认为的组元尺度或系统规模.进而采用离散单元法对均匀和非均匀砂堆的应力传递和分布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从孔隙率、配位数和信息熵三个指标的比较来看,非均匀散粒体系统内部颗粒之间相互充填更充分,应力分布和传递状况更趋复杂,从而系统结构更具稳定性,系统呈现自组织临界性.同时,模拟结果表明,二者应力传递路径的分维值并无明显差别,说明分形结构目前尚不能作为系统自组织临界性质的判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细观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动力荷载下散粒体的锚杆加固效应,采用随机散粒体不连续变形方法建立加锚散粒体的三维数值试样,对试样施加水平方向的动力荷载,分析散粒体材料在动力荷载条件下的宏观和细观力学特性.分别建立不同锚杆间距、颗粒粒径以及无锚杆的散粒体试样,研究其对动力荷载条件下的散粒体的力学性质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机散粒体不连续变形方法可以研究动力荷载下散粒体的变形规律及加固效应;锚杆加固可以有效限制散粒体在动力情况下的变形,显著提高散粒体的整体性;与静力加载相同,由于锚杆的挤压使散粒体产生侧向压力,加强了颗粒间的接触作用力;锚杆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加锚密度越大,散粒体试样的抗震稳定性越好;当锚杆间距与散粒体平均粒径的比值小于2.35时,锚杆可以很好地提高散粒体结构的自稳能力而保持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3.
利用一个一维沙堆模型研究了关联长度对沙堆系统自组织临界性的影响.研究过程中,根据关联长度的长短分两种情况对该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结果发现,当颗粒之间的关联长度很短时,只要适当调节崩塌概率系统就会出现自组织临界性,而当颗粒之间的关联长度很长时,无论怎么调节崩塌概率,系统都不会出现自组织临界现象.  相似文献   

4.
自组织临界性及其在散粒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首先简述了自组织临界性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在方法论方面的启示,然后介绍了三种发现散粒体自组织临界性与粒径的非均匀性有关的沙堆模型实验,进而提出假设:若系统的组构能对干扰传播形成足够的制约,限制其各部分敏感性递增的趋势,从而维持其整体的鲁棒性时,大尺度的系统也能呈现自组织监 界现象。最后通过对野外观测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在稳定流条件下非均匀推移质输沙率将服从负幂率分布的观点,并对自组织临界现象的判据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为了从材料细观非均质角度揭示混凝土强度尺寸效应机理,建立了混凝土细观单元等效非均质力学模型,开展了立方体抗拉、抗压强度尺寸效应细观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尺寸效应根源于材料细观非均质性,随着模型尺寸的增加,混凝土材料细观单元弹性模量变异系数增大,材料细观非均质性增强,大尺寸模型内部存在更多的低强度单元或缺陷,导致混凝土立方体抗拉、抗压强度降低,极限应变减小,脆性增大;混凝土损伤破坏由少量集中区域,发散扩展形成多条非贯通的裂纹带;数值模拟结果与尺寸效应实验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散粒体接触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粒体是一种常用的工程材料。散粒体研究具有普遍意义。国外对散粒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内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散粒体理论可分为二大类:连续介质理论和散粒体接触理论。把散体当成连续介质进行研究的理论属于连续介质理论,把散体当成颗粒材料进行研究的理论属于接触理论。接触理论能更好地反映散体问题,是散体研究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国外几种典型的接触理论。  相似文献   

7.
针对散粒体锚固效应数值模拟存在的不足,通过试验设置多组参数,并对加锚散粒体结构施加荷载,以稳定后散粒体散落质量比例表征结构强度,探究不同因素对锚固效应的量化影响,同时深入分析了其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增大散粒体的粒径、缩小锚杆间距或提高锚杆承托圆盘面积占结构底面积的比例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结构强度;考虑3种变量的共同影响,令变量J为粒径与锚杆间距之比乘以锚杆承托面积比,当J0.15时结构强度已至最大,同时避免了材料的消耗;此外,增加锚杆所受预应力大小也能有效提高锚固强度,但当预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继续增加预应力大小对提高强度的作用效果不再明显.  相似文献   

8.
基于Prandtl-Reissner地基极限承载力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土拱效应力学分析模型,改进了拱脚破坏面的假设.研究表明,自重应力是引起土拱效应破坏的主导因素,低于临界深度时土的剪胀效应破坏拱脚,高于临界深度时由于土的剪切破坏拱脚失效;研究结果与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及室内模型试验结果一致.在三维状态下,在距桩顶表面一定深度内,拱脚处土的竖向位移会破坏拱脚,土拱效应减弱,在此以下一定深度段为土拱效应形成的有利深度,有利深度段深度下自重应力对土拱的破坏起主导作用.研究提出了根据桩土摩擦系数求解拱脚破坏面的新思路,为抗滑桩抗力设计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针对散粒体的静力液化特性,在散粒体颗粒运动微观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在临界状态土力学框架内建立了一个简单的静力液化弹塑性本构模型.模型屈服函数和和硬化规律根据Chang提出的砂土微观力学模型,通过积分粒间接触力为宏观的应力不变量而建立,考虑了与材料状态相关的剪胀性和初始密度对散粒体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并采用非相关联的流动法则.模型参数简单且有较明确物理意义,可以通过室内三轴试验确定.模型的数值结果与Toyoura砂以及砂-粉混合土的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应力路径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细粒散料振动松散与密实效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粒散料的工程处理应用目的不同,往往需要将其松散或密实,常用的手段是对散料施加振动作用,本研究根据稳定状态理论与临界孔隙比(ecr)对粒散料的振动松散与密实机理进行了实验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稳定状态理论与临界孔隙比法在判断散料振动松散与密实效应方面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散料质点的振动图形能可靠地反映散料是否达到稳定状态和监界孔隙比的情况,并为改变施工工艺参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结合创建电气控制实习基地工作阐述了在工程实践中培养生工程素质的一些方法,这些方法使学生在工程能力和工程思维上得到了系统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工程素质,深入了广大学生好评。  相似文献   

12.
明确了监理工程师在建筑施工合同管理的职责,分析了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变更,工程索赔,合同争议及工程验收等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工程实践教学的弊利分析与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考察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高校工程实践教学存在的弊利,并从建设好校内的工程训练中心、继续发展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培养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持续发展创新实践教育、积极开展工程教育研究几个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工程地质自身的特征及应用系统工程地质(SEG)研究岩土工程的基本原则,探讨了SEG在工程地质勘探方面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5.
工程实例导入法在高职《工程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力学》是一门既与力学又与工程密切相关的课程。根据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社会定位和基础课程教学“必须、够用”原则的要求,讨论了工程实例导入教学法的内涵及运用,并通过与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比较得出结论,工程实例导入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以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机械零件二维视图到三维实体的自动生成,讨论了其关键技术之一-零件基体的概念,进而给出了零件基体的生成算法,并在auto-CAD R12.0上进行了该算法的验证。  相似文献   

17.
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部分汽车企业的调查,针对省属院校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程能力方面的不足,在教学实践中,从专业建设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教学计划的制定、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教学、毕业设计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修改制定了重在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教学计划;对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有机的组合;并在优选课程设计的内容,筛选毕业设计题目,保证设计质量;培养青年教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需求工程是软件工程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其最终结果是软件需求规约。本文对需求工程的有关内容进行了剖析,设计了一个基于决定的软件需求工程模型DBSREM,并给出了该模型的实现框架。DBSREM的运作需要知识环境,方法工具和实现技术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对高层砼剪力墙结构施工中有关钢筋工程、模板工程、砼工程易发生的问题及预防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道路工程中的模糊综合评判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道路工程技术领域许多研究对象具有的不明确特点,以及实际问题中决策定量的模糊性,介绍运用模糊数学的基本概念进行模糊评判的基本方法,对道路工程中模糊综合评判问题进行探讨,给出一个简单的工程事例.研究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为道路工程中的工程决策等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