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针对线形小区,研究设计了基于定时捕获阶段的分布式天线的位置。首先,利用互相关定时捕获方法建立捕获模型;然后,基于极小极大准则,找出线形小区中移动台不同位置时定时捕获的最坏情况;最后,利用定时捕获最坏情况概率推导出每根分布式天线的最优位置。仿真研究表明:当线形小区中移动台位置均匀分布时,任意多根分布式天线的最优天线位置应基于线形小区的中心对称放置;载波频率偏移对分布式天线的最优位置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分布式多天线系统(MIMO-DAS)的信道容量,提出多小区MIMO-DAS信道模型,推导MIMO-DAS 下行传输的各态历经信道容量的表达式.利用该表达式,可以比较分布式天线系统和集中式天线系统的信道容量.仿真结果表明,分布式系统在小区80%的范围内要比集中式系统有较大的容量增益,而且,选择较少最优的天线会大大提高信道容量,当选择1根最佳天线时信道容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3.
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的反向链路容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DWCS)基于分布式天线、分布式传输和分布式处理构建。一个移动用户可以选择任意一组天线组成虚拟小区。DWCS采用CDMA和最大比合并技术。对于一个用户的用户间干扰来说,干扰用户可以分成3类:使用相同天线集合的用户、使用完全不同天线集合的用户和共享部分天线集合的用户。通过计算其他小区干扰因子fd估计了反向链路容量,并且在相同天线密度条件下与传统使用单天线和多天线蜂窝系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DWCS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反向链路容量。  相似文献   

4.
综合考虑路径损耗、阴影及Rayleigh衰落的影响,给出了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DWCS)的线性时不变多入多出(MIMO)信道模型,分析了对应于不同功率分配方案的DWCS信道容量,并通过MonteCarlo仿真考察了均匀分布天线结构DWCS及传统蜂窝结构集中式天线系统(CAS)的MIMO信道容量随不同信道参数的变化.数值结果表明,DWCS中采用分布式天线和引入虚拟小区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存在于传统CAS中的远近效应和集中阴影效应,并能充分利用不同天线支路之间各自独立的不同信道衰落同时获取大尺度分集增益和更有效的小尺度分集增益,因而具有更大的容量优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估采用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技术的多小区分布式网络架构的干扰状况,以广义分布式小区架构——群小区为例,具体分析了不采用功率控制、采用信干比平衡功率控制策略以及进一步采用逐步删除算法时的群小区架构小区间干扰状况,评估了与传统蜂窝架构相比较的系统中断性能.分析与仿真表明,相对于传统蜂窝结构,群小区架构的小区间干扰并没有大幅度的提高.并且由于群小区架构的系统资源是统一进行分配与管理的,系统性能较传统蜂窝架构有更大的提高.基于此分析,进一步提出了资源池概念.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多接入边缘计算(MEC)在接入侧和核心网中的联合部署架构.利用容器和微服务模式设计MEC的敏捷部署方案,通过修改基站的数据面协议栈,完成MEC流量高效地分辨和调度,并基于智能域名解析,实现接入网、核心网中MEC业务的智能联合调度.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架构能够根据业务特性合理地分配分布式的MEC处理节点,降低了完成任务的时延,提升了可扩展性.相较于独立部署架构和传统的业务分配方式,本架构在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5G)的网络低时延场景下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针对广泛存在于无线通信环境中的阴影效应对系统性能影响非常大的问题,采用与传统的微分集技术相比,能够有效地对抗这种阴影衰落的分布式天线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了获得该条件下系统的理论性能,分析了采用最大比合并和相干等增益合并分集的广义分布式天线系统.借助lognormal近似法,给出了其中断概率和误码率性能的高精度解析结果.分析表明,在存在阴影衰落的情况下,这种广义分布式天线系统能够同时获得较大的微/宏分集增益,非常适合未来的无线小区环境.  相似文献   

8.
针对多小区干扰对齐系统的下行链路,在研究基于穷搜索和分布式干扰对齐的最优发射天线选择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发射天线选择算法.该算法采用贪心搜索策略,利用部分迭代的分布式干扰对齐方法,在保持其他基站的发射天线选择方案不变的情况下,沿着系统和容量增加的搜索方向依次优化各基站的发射天线选择方案,从而达到降低计算复杂度的目的.复杂度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在获得接近于最优发射天线选择算法的系统和容量性能的同时,该算法能有效降低计算复杂度,并且通过调整部分迭代次数,可以达到系统和容量性能与计算复杂度的折中.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多天线蜂窝系统中的小区间干扰,基于干扰受限两小区模型提出了多个基站协作机会调度算法. 计算证明干扰信号功率呈指数分布,并利用极值理论框架分析了使用协作机会调度得到的平均速率;利用简明的平均速率近似闭式解,得到使用协作机会调度所获得的多用户分集增益;针对实际蜂窝系统中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协作机会调度算法和性能的影响. 仿真结果表明,基站协作机会调度可以有效降低小区间干扰,提高系统性能. 特别地,在每小区用户数为K的系统中,非协作机会调度得到的多用户分集增益为lglgK,而使用协作机会调度可以将多用户分集增益提高到lgK.  相似文献   

10.
针对未来绿色通信需求,分析了无线通信系统中分布式天线的数量和位置对系统能量效率的影响.通过对系统能耗和容量的理论分析,建立了系统能量效率的理论表达式,给出在满足移动台服务质量时总能耗最小和总能耗一定时系统能量效率最大的高能效组网方案.仿真结果表明,采用高能效组网方案的分布式天线系统可以显著减小系统的总能耗,增加系统的能量效率.  相似文献   

11.
分布式SDH通道层自愈算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SDH通道层自愈, 并提出一种消息传播机制, 它是沿文中提出的消息树传播的; 提出一种分布式SDH通道层自愈算法,并与SDH的分布式带宽管理相结合,对SDH自愈网络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分布式PDM系统体系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技术在PDM系统中应用越来越深入,要求分布式PDM系统能遵循一定的规范,集成现有的应用系统,针对C/S体系结构在分布式PDM系统中应用的弱点,分析和比较了多层体系结构与C/S体系结构,阐述了分布式PDM系统使用多层体系结构的优势及开发其使用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针对壁流式柴油机颗粒捕集器捕集颗粒物的工作过程,建立了描述通道内流场和颗粒层分布的一维非稳态模型.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壁面渗透系数不均匀对颗粒层分布和过滤压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壁面渗透系数不均匀造成颗粒沉积高度的不均匀,渗透系数大的位置颗粒层沉积高度大.在相同的不均匀偏差条件下,平均壁面渗透系数越低,颗粒层高度的不...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电力电子标准模块(PEBB)的通用化和标准化,阐述了一种新的具有3级控制权限的电力电子分布式控制体系.参照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提出了此控制体系的3层通信模型,分别是物理层、会话层和应用层.确定了这3个通信层各自的功能要求和具体实现,并分析了这个通信模型和控制体系之间的映射关系.介绍了电力电子分布式控制体系的典型拓扑,以三相电压源型逆变器为例分析了该体系的基本问题,并提出了划分控制权限和确定通信接口位置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体系概念清晰、易于实现,有利于PEBB的系统集成.  相似文献   

15.
非均布水平及竖向力下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轮胎与路面的接地形状呈较明显的矩形,且随着轮胎负荷及胎压的不同,对路面的竖向作用力发生不规则变化,为非均匀分布;当车辆制(启)动时,产生的水平力也应是非均匀分布的,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在不同的车型荷载及其不同荷载分布情形下力学响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支持NGN业务开放的安全服务平台概念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支持下一代网络(NGN)业务能力开放的安全服务平台概念模型. 基于该模型对各个平面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安全服务平面,提出了NGN安全服务平台所应提供的安全服务;针对全局功能平面,提出了安全服务构件的对象模型;针对分布功能平面,提出了NGN安全服务平台所应具有的分布功能实体;针对物理平面,基于横向和纵向安全服务模型,提出了2种安全服务平台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7.
<正>The eight-node and forty-DOF piezoelectric shell element were applied to shape control of a flat shell structure. By the direct and converse effects, a distributed piezoelectric sensor layer was used to monitor the shape deformation and a distributed actuator layer was used to suppresse the deflection. A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for static response of laminated shell with piezoelectric sensors/actuators was derived. The model was verified by calculating piezoelectric polymeric PVDF bimorph beam. The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obtained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zou and Hwang . A case study of the static shape control of a flat shell structure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8.
The eight-node and forty-DOF piezoelectric shell element were applied to shape control of a flat shell structure. By the direct and converse effects, a distributed piezoelectric sensor layer was used to monitor the shape deformation and a distributed actuator layer was used to suppresse the deflection. A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for static response of laminated shell with piezoelectric sensors/actuators was derived. The model was verified by calculating piezoelectric polymeric PVDF bimorph beam. The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obtained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zou[1] and Hwang[2]. A case study of the static shape control of a flat shell structure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9.
局部双层网壳结构非线性屈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局部双层球面网壳为研究对象,采用Newton-Raphon增量迭代及弧长法对节点承受均布载荷的网壳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对比研究了单层、双层及局部双层网壳的极限屈曲荷载及位移.研究结果表明,局部双层网壳能够明显改善单层网壳的稳定性能,提高其节点屈曲载荷.  相似文献   

20.
对分布式多层结构应用系统的系统结构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多层结构中表达层,业务层,数据层逻辑上互相分离的这一特点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多层应用系统中的报表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