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我国东北地区稳定塘底泥沉积情况,通过试验提出了底泥沉积量预测模式.对齐齐哈尔和安达两市稳定塘底泥沉积量实测与理论计算结果可知,该预测模式较精确地反映了我国严寒地区稳定塘底泥沉积情况,同时对与之气候条件相类似的地区稳定塘生产运行管理和设计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调研测试表明,东北地区稳定塘普遍存在底泥淤积严重,因此较全面地论述我国东北严寒地区稳定塘底泥组成、成因及降解过程,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严寒地区稳定塘底泥沉积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调研测试表明,东北地区稳定塘普遍存在底泥淤积严重,因此较全面地论述我国东北严寒地区稳定塘底泥组成,成因及降解过程,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浮萍塘中氮素形态转化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水生植物塘对氨氮的去除能力,考察生态相构成复杂的浮萍塘中氨氮、氮氧化物和有机氮在底泥、水体和水生生物间的迁移转化过程,构建包含6种N组成形态及12个反应历程的氮循环迁移模式,并通过实际工程运行数据对该模式的应用普遍性进行验证.模拟结果显示,该模型中各形态氮预测值与实际监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61~0.89,模型能够有效预测浮萍塘中各形态N在水体、底泥和水生植物间的迁移转化.在该模型中,除浮萍中的氮对模型参数变化略敏感,其余各形态氮稳定性强.因而,该模型整体表现为一个稳健的系统,具有较高的预测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水库底泥污染物释放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底泥主要污染物稳定性实验研究及模型分析,了解底泥污染物释放对水库库区水体水质的影响,为水库底泥处置和底泥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和指导性分析。通过对底泥动态释放模拟实验。对底泥中部分重金属Cd、Mn、Zn及TN、P对水体的污染程度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其结果表明:底泥中重金属Zn、Cd、Mn的释放速率及年释放量较低,对于库区水体水质影响较小;TN和P的释放速率及释放量较高,对于库区水体水质影响较大。这些结果对确定底泥的处理方案及防止底泥二次污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影响稳定塘性能的两个主要因素-生化和水力特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离散进料的数学模型,并研究了利用示踪实验鸪实际技术水力停留时间的方法,从而使稳定塘的设计更为合理,并有利于在我国推广使用稳定塘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川中盐亭县典型小水库和塘坝区域内的对比观测来定量探求紫色土区水土保持治理模式与塘、库工程效益间的关系,发现单一治理、综合治理、短期治理和长期治理均能显著减少塘、库工程淤沙量,延长工程寿命,提高工程效益,但综合治理优于单一治理,长期治理优于短期治理。在类似地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文根据重力流沉积理论,通过区内岩心、薄片和储层研究,认为重力流沉积的颗粒流介悄灰岩储集层发育与否是控制大安寨段油气产出的历素之一,进而建立了沉积物重力流的湖底扇相模式,以此模式预测了今后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9.
牛蹄塘组黑色页岩主要发育于陆棚沉积环境,研究瓮安永和剖面,将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划分为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结合连井剖面、黑色页岩分布规律、地球化学元素分析,分析黔北地区沉积特征.结果表明:牛蹄塘组下覆为震旦系灰色白云岩,牛蹄塘组底部沉积一套黑色硅质岩,向上为黑色泥岩,上部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总体呈现向上粒序先变细后变粗的特征;平面上,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沉积环境为浅海陆棚沉积,主要沉积体系类型为浅水陆棚和深水陆棚.水深向东南部加深,黑色页岩厚度向东南部加厚,黑色页岩颜色加深.牛蹄塘组沉积环境控制黑色页岩的发育及有机质成熟度,且控制有机质的保存.黔北地区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发育广、厚度大、颜色纯,富含有机质且硅质含量较高,是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三汇坝地区龙潭组含煤建造沉积环境模式的建立,重点讨论了含煤建造中的潮汐沉积。论述了清水沉积与浑水沉积共生的环境模式,提出了陆源碎屑潮坪与碳酸盐潮坪成煤环境问题和“泥炭坪”的概念。最后,指出了潮汐沉积在我国晚古生代含煤建造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塔河油田石炭系油气藏储层预测难度大的实际情况,讨论相控超深薄层预测技术在其中的应用.采用相控模式下的储层预测新方法,以沉积模式"定"形态、地震属性"定"边界、叠前反演"定"厚度,对石炭系薄储层进行预测.根据区域沉积环境、岩心相、测井相等资料确定石炭系目标砂体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利用切片对比和等高程对比的方法确定河道期次及展布情况,结合振幅属性及叠前反演刻画储层边界.与之前使用的预测方法相比,新方法以多参数进行共同约束,预测结果的准确度得到了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以苦草、黑藻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研究12种单混种植模式下的重金属富集量、生物富集系数和重金属去除率,找出这3种沉水植物对污染底泥修复效果最好的种植模式。结果表明,苦草、黑藻和金鱼藻分别按不同模式培养108 d(每27 d一个阶段)后,单种模式下,黑藻对Cu的富集量最大,苦草对Pb的富集量最大,其底泥重金属富集量为239.5mg/kg和126.2mg/kg,去除率为72.31%和53.10%,生物富集系数为3.10和1.19。混种模式中,苦黑(9∶9)的各项指标都是所有模式中最优的,其Cu和Pb的富集量为278.9mg/kg和130.8mg/kg,生物富集系数为5.69和1.12,去除率为82.13%和54.21%。因此,苦黑(9∶9)模式是12种种植模式中对Cu-Pb复合底泥修复效果最优的。另外,苦草、黑藻和金鱼藻对Cu的富集都强于对Pb的富集。  相似文献   

13.
沉积盆地波动分析是定量研究不整合剥蚀量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方法从地层资料入手,通过沉降史研究,恢复地层原始厚度,建立反映盆地沉积—剥蚀过程的波动方程,实现对沉积—剥蚀过程的定量预测.对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沉积波动分析表明,海西早期构造事件、海西末期构造事件和印支期构造事件引起的隆升剥蚀最为强烈,并以塔中隆起、塔东地区和塔北隆起造成的剥蚀量最大.  相似文献   

14.
沉积盆地波动分析是定量研究不整合剥蚀量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方法从地层资料入手,通过沉降史研究,恢复地层原始厚度,建立反映盆地沉积-剥蚀过程的波动方程,实现对沉积-剥蚀过程的定量预测.对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沉积波动分析表明,海西早期构造事件、海西末期构造事件和印支期构造事件引起的隆升剥蚀最为强烈,并以塔中隆起、塔东地区和塔北隆起造成的剥蚀量最大.  相似文献   

15.
河床沉积物中铬、铜的释放研究(Ⅱ)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汾河太原段底泥为研究对象,选取两种具有代表性的重金属铬、铜,研究了钙对底泥中铬、铜的形态分布的影响;动态模拟流水情况下,底泥中铬、铜的升迁释放过程;模拟蓄水情况下,底泥中铜释放过程,结果表明,随着石灰投加量的增加,活性态以及形态3^#,5^#均有所减少,而形态4^#,6^#有所增加,在上覆水变清洁的情况下,底泥中的铬、铜有升迁释放倾向,但升迁速度都很慢,pH值和钙的浓度对铜的释放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根据平原地区实际情况,结合环评工作实例,对河道整治工程中土壤、底泥环境现状监测要求和方法、环境影响及处置措施要求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提出平原地区河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需调查工程范围内土壤、底泥现状,明确超《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三级标准的范围,根据土壤、底泥具体超标情况提出复耕或安全填埋等处置措施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利用自然河流稳定塘对新沂河北偏泓进行了水体净化实验,在不同停留时间下,对完全储存塘和连续出水塘两种状态下的水体主要污染指标去除性能进行了比较,并讨论了利用稳定塘处理污废水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稳定塘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如果塘系统防渗处理不当,会导致地下水的污染.把稳定塘中污染质的下渗过程看作一种单元系统,提出了概化的稳定塘中污染质下渗单元耦合功能模型,对各功能层的功能进行了描述.通过对国内外功能模型研究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符合我国现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水垫塘底板缝隙中脉动压力传播特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高坎下游泄洪常常采用水垫塘消能,挑跌水流可能对塘底产生巨大的冲击,如果底板止水破坏,冲击压力在缝隙中形成强烈的脉动压力是底板失稳破坏的重要因素。利用瞬变流理论,揭示了底板缝中脉动压力形成条件和传播特性,为进上步研究底板失稳破坏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松花江底泥对铅离子吸附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松花江底泥对水体中铅离子吸附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pH值、吸附剂量及铅离子初始浓度对松花江底泥吸附铅离子作用有影响.当底泥量为1.0 g,铅标准溶液浓度为10 mg/L~120 mg/L范围内,随着铅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加,底泥的吸附量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