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嵌岩桩的极限承载力高,在现场试验中很难将其加载至破坏和监测破坏时分析嵌岩段摩阻力的分布特征.在有限单元法的基础上,采用ANSYS软件,对两个嵌岩桩模型进行了竖向承载机理模拟.分析了桩端阻力在桩顶荷载中的比例、不同土层侧摩阻力的分布等状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嵌岩桩的桩顶荷载由桩侧摩阻力与桩端阻力共同承担,桩侧阻力占60%~70%,桩端阻力和嵌岩层阻力占30%~40%;土层侧摩阻力达到极限时,桩端阻力和嵌岩层的侧摩阻力还可以进一步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嵌岩桩在岩土工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如何准确计算嵌岩段桩的极限侧阻力仍是工程设计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收集整理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岩石强度和不同嵌岩条件下开展的145个嵌岩桩竖向下压承载力试验成果,主要包括嵌岩段岩石类型及其单轴抗压强度、嵌岩桩的直径与嵌岩深度、嵌岩段桩的极限侧阻力等。定义嵌岩段桩的极限侧阻力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比值为嵌岩桩嵌岩段岩石极限侧阻力系数,分析了桩径、嵌岩深度、嵌岩深径比和岩石强度对嵌岩段极限侧阻力和岩石极限侧阻力系数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嵌岩段岩石极限侧阻力系数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之间的拟合关系式,给出了不同可靠度水平下岩石侧极限阻力系数取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弥补大直径深嵌岩桩(嵌岩比hr/b≥5)承载特性研究领域的不足,利用青岛海湾大桥试桩zh12的自平衡测试结果,对大直径深嵌岩桩的承载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深嵌岩桩嵌岩段实测的桩侧摩阻力与位移关系以及桩端阻力与位移关系,并与采用双曲线分布模式的荷载传递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软岩地区,大直径深嵌岩桩基桩顶处的荷载位移曲线为缓变型,近似为直线分布形态。从实测曲线的拟合结果来看,岩层处的侧摩阻力与位移关系采用双曲线拟合是可行的,参数1/b也能反映出桩侧极限摩阻力的数值;桩端岩层实测的荷载位移曲线也与双曲线形态比较相似;利用拟合曲线所得到的参数a、b反演计算所得到桩顶荷载位移曲线也与自平衡测试方法的实测结果接近。最后,根据实测结果分析了在不同单轴抗压强度状态下,桩侧极限摩阻力经验公式中参数α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4.
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承载特性现场试验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青岛市某大型工程为依托,对在泥质粉砂岩地基中的5根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分别进行竖向静载荷试验与桩身内力测试。根据大直径嵌岩桩实测数据探讨大直径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机理与竖向承载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试桩荷载沉降(Q-s)曲线为缓变形,桩顶沉降量均小于11 mm,卸载回弹率大,幅度为51%~75%,承载力较高,5根试桩均满足设计要求;在最大荷载下,5根嵌岩桩桩端阻力所占桩顶荷载比值均在10%~20%之间,随桩长、嵌岩深度(中风化)增大而减小,表现出端承摩擦桩的特性;桩身荷载自上而下逐步发挥,上覆土层先达到侧摩阻力极限值,在嵌岩段中部侧摩阻力达到峰值;桩入岩越深,安全储备量越大,在泥质粉砂岩中风化段,实测侧摩阻力约为规范推荐值的2.5倍,说明5根桩有较大的承载潜力;随着荷载的增大,嵌岩段分担的总阻力由39%上升至45%,嵌岩段侧摩阻力占主要比重,但桩端阻力分担荷载的比例上升速率较快;根据行业标准与静载试验数据,重新认识该地层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的竖向承载特性,充分发挥其承载潜力,对工程桩桩身尺寸进行优化,达到节约材料和提高施工功效的目的,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工程设计实践及对有关岩土工程资料的分析,根据大直径嵌岩计的荷载传递特点,对影响嵌岩段桩侧阻力的因素进行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6.
基于自平衡桩基测试技术,根据坝陵河大桥现场的2根桩基(SZ1、SZ2)和北盘江大桥的1根桩基(SZ3)的静载荷试验报告,对泥质岩地区大直径深嵌岩桩(嵌岩比hr/d〉3.0)在万吨级荷载作用下的承载特性进行了研究,包括桩顶荷载和位移的关系、桩侧阻力、桩端阻力等。结果表明:在泥岩地区大直径深嵌岩桩桩顶荷载-位移曲线主要以缓变型为主;桩端岩石风化程度对端阻力影响较大,微风化的泥质砂岩和白云岩极限承载力要比弱风化的泥质灰岩高;桩侧阻力的发挥与桩土界面相对位移关系比较密切,泥质白云岩桩侧阻力发挥所需桩土位移相对位移较小;最后把桩极限侧阻力与勘探报告预估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原位试验能很好地反映桩的荷载传递特性和桩的承载机理。本文基于埋设有测试元件的嵌岩桩原位试验,分析了在桩顶荷载作用下,嵌岩桩的桩侧阻力、桩端阻力的特征。分析表明嵌岩桩的承载性状受桩的几何尺寸、地质条件和施工质量等诸多因素影响,桩承载力的发挥又与这些影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嵌岩桩极限端阻力发挥特征及端阻力系数取值是岩土工程中嵌岩桩应用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收集整理了不同地区学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岩石性质和不同嵌岩条件下开展的165个嵌岩桩端阻力试验成果,主要包括嵌岩段岩石类型及其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嵌岩直径与嵌岩深度、嵌岩桩极限端阻力等。定义嵌岩桩极限端阻力与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的比值为嵌岩桩端阻力系数,分析了桩径、嵌岩深度、嵌岩深径比和岩石强度对嵌岩桩极限端阻力和端阻力系数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嵌岩桩极限端阻力及端阻力系数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之间的拟合关系式。  相似文献   

9.
原位试验能很好地反映桩的荷载传递特性和桩的承载机理。本文基于埋设有测试元件的嵌岩桩原位试验,分析了在桩顶荷载作用下,嵌岩桩的桩侧阻力、桩端阻力的特征。分析表明嵌岩桩的承载性状受桩的几何尺寸、地质条件和施工质量等诸多因素影响,桩承载力的发挥又与这些影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含水率和围压对膨胀土中桩侧摩阻力的影响,在经过改造的三轴仪上对膨胀土中的桩进行竖向极限承载力试验,测得桩侧摩阻力随含水率和围压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当沉降在2~3 mm范围内时,桩顶荷载达到极限承载力,之后承载力缓慢下降,最后趋于稳定;在相同含水率条件下,桩侧极限摩阻力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的围压条件下随着含水率的增大,桩侧极限摩阻力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通过试验结果对比发现,土体在最优含水率18%条件下的桩侧摩阻力最大,直剪试验表明桩侧摩阻力与土体的粘聚力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在含水率18%条件下桩-土界面的摩擦力要优于其他2组含水率的土体。  相似文献   

11.
灰色系统在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桩极限承载力是桩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由于桩的极限承载力主要受到桩的长度、截面几何形状、截面尺寸、桩周及桩端土特性、施工方法及施工质量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但这些因素往往又是不确定的,所以可以认为这是一个灰色系统,采用灰色系统的理论加以研究.本文采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并采用灰色关联度的方法进行修正.通过一实例计算,表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从理论上探讨群桩中桩-土-桩的相互作用,分析该作用对群桩端阻力形成机理的影响,以建立在压缩机理之上的适用于单桩端阻力分析的Ohde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无黏性土中群桩极限端阻力的计算模式,据此分别推导出了群桩中边桩和中桩的极限端阻力理论计算公式.该公式能够定量反映桩距、桩径、桩端的入土深度和桩端以下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因素对极限端阻力的影响,计算得到的群桩极限端阻力随相对桩距(桩距与桩径之比)减小而增加的规律与模型试验的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一种变截面桩的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了锥形桩在竖向桩顶加荷方式下竖向极限承载力,桩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的发展规律,并与同条件下等截面桩进行对比来分析其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4.
回归法分析预应力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时效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根据浙江沿海地区桩周土静探侧摩阻力平均值、静探锥尖阻力平均值与休止期的关系,给出了单桩初始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工程实测数据,分析了压桩力与单桩初始极限承载力的关系.运用数理统计回归拟合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单桩极限承载力增长率随休止期的变化规律,并给出了单桩极限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预测公式.计算值与实测数据表明两者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5.
在条形地基极限承载力的Prandtl课题和Terzachi课题的基础上,结合滑动土体绕过桩时所遇到的极限阻滑力的理论解答,导出了疏桩承台下地基土极限承载力由于桩的遮拦加强作用而提高的理论公式。公式中所反映的影响因素与实际情况相符,算例结果表明了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嵌岩扩底抗拔桩承载特性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国网路平―富乐500 kV双回线路工程中嵌岩抗拔桩极限载荷试验,针对其中3根嵌岩扩底抗拔桩,对其桩顶荷载位移关系曲线、桩身轴力及桩身侧摩阻力等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所处岩土层相同、桩长接近的抗拔桩,嵌岩扩底抗拔桩较等截面桩不但能够显著提高极限抗拔荷载,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桩顶位移。扩大头所处岩层性质对其所能提供的抗拔力影响较大,处于中风化岩层中的扩大头所提供的抗拔力要显著大于位于强风化岩层中的扩大头所提供的抗拔力。对同为扩底型的嵌岩抗拔桩,桩长较短时,扩大头提供的抗拔力占桩体极限抗拔荷载的比例更高,扩大头的扩底作用更显著。对于扩大头位于中风化岩层且扩大头上部等截面段具有一定厚度的黏土层与强风化岩层的抗拔桩,其等截面段与黏土层、强风化岩层接触部分极限侧摩阻力可在规范建议标准值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实际适当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圆形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别列赞策夫(ЪерезанцевВ.Г.)课题的基础上,引用滑动土体绕过桩时所遇到的极限阻滑力的理论解答,导出了复合桩基圆形承台下地基土极限承载力由于桩的遮拦加强作用而提高的理论公式,并给出相应的计算图表。算例表明了理论解的用法,并对有关理论修改和适用条件性等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施工工艺对灌注桩承载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影响灌注桩承载力的因素,给出了灌注桩承载力计算的理论公式,分析了常用的施工工艺条件下灌注桩的承载力的计算考虑因素.通过3根试桩资料的结果与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施工工艺的影响,并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元方法与理论计算方法一样。必须考虑不同施工条件所造成的桩侧和桩端的特征,才能得到符合实际的承载力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