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伪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在文学史上曾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17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文学被称为"伪古典主义",第二次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复古的古典主义文学,被浪漫主义作家斥之为"伪古典主义"。第一次是积极的、超越性的;第二次则是保守的、倒退的。第三次则是自18世纪以来,以"启蒙""先锋"或"革命"等前卫姿态出现的文学思潮,由于其在哲理上的理性主义,在政治上追求国家主义或极权主义,从而在艺术上表现出古典主义创作特征,因此该思潮仍被视为"伪古典主义"。该思潮在内容上是反启蒙的,在形式上是保守的,尽管是以革新的面目出现的。这种伪古典主义在卢梭的《新爱洛伊丝》中已初露端倪,到了俄国19世纪60年代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中,才正式成熟起来,成为这一创作方法的范本,并对后世类似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古今和歌集》作为日本古典和歌的重要典籍之一,开启了日本中世文学审美典范,承继并完善了平安时代以来日本传统的审美理念。其中的古典主义倾向是本论文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分析《新古今和歌集》中的古典主义产生的历史契机、古典主义的传承与转变以及通过具体的歌例分析古典主义的审美呈现来全方位、多角度地解析《新古今和歌集》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苏曼殊作为近代文学家翻译了以拜伦、雪莱为代表的西方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并编译了《文学姻缘》、《潮音》、《拜伦诗集》、《汉英三昧集》四部集子。他之所以选择翻译这些诗作,一方面是受到了日本文坛的影响;另一方面被拜伦和雪莱追求自由的浪漫主义气质和革命精神感染。他是中国系统翻译拜伦诗歌的第一人,在翻译上的功绩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4.
《母亲》这部小说具有哲理性和思辨性;人物个性不鲜明,理想色彩过浓;情节环境诗意化,关键性的细节缺乏生活基础;语言概念化,具有说教性。与其说《母亲》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作,不如说它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文学杰作。  相似文献   

5.
《罗马的节日》是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中前三乐章的曲式结构更接近古典主义时期的规范,遵循首尾呼应、结构均衡的一般特点,而第四乐章的曲式结构则体现了浪漫主义特点,使用了自由曲式。通过音频软件绘制的频谱直观反映出本作品的音响布局体现了拱形对称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时与潮文艺》是战时重庆的一份文艺刊物,也是战时中国的一份质量相当高的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专业期刊。它对法国文学的译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国人翻译过来的法国文学作品,以及国人所写的相关研究论文和译介文章等2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本·琼生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典型的古典主义诗人.但他的《森林集》却既体现了本?琼生对古典主义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又表达了诗人对这一传统的超越甚至颠覆,这种矛盾的态度反映了本·琼生并不是一个传统守旧的古典主义卫道士.他是一个古典主义思想家,但更是一个勇于创新的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主张从古典主义和基督教人文主义的双重视角来关注人性、考察人性.  相似文献   

8.
盖生教授的《20世纪中国文学原理关键词研究》一书通过对本质、真实性、审美、政治、创作方法、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典型、发展九个关键词进行深入地历史考辨,以此为切入点,独辟蹊径地研究了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及文学思想发展变化的历程,以"点"的纵深研究,不仅在面上涵盖了学术发展史的重要方面,而且精心结撰了文学原理的理论体系,以"接着说"的方式,推进了当代文学原理的研究。这是现当代文艺思想史研究的一种新路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新范式。  相似文献   

9.
采取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方法,对法国古典主义和中国"文革"文学理论从社会历史条件、文学特征以及历史作用和命运3个方面进行比较,发现了它们之间惊人的碰撞与共鸣,阐述了二者背离的方向及其原因,并且发现文学理论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必然规律,任何强行的外力阻挠只会让文学本身走入歧路,甚至会给一个社会或国家造成不可控制的损失或灾难.  相似文献   

10.
郑学稼论茅盾,主要见诸《茅盾论》一文.《三部曲》的人物,是继承五四运动与大混乱时期形形色色的表演者.其创作,堪称划时代的作品.同时,《三部曲》也是现代中国文学从浪漫主义过渡到写实主义的化石.中共文化人对《三部曲》的批评,促成《子夜》的产生.《子夜》是中共政治理论和政治路线系统的小说化,是政治小说的代表作.茅盾虽然是“浪子之王”的唯一候补者,但却具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作为中共的脱党者,郑学稼对中共文化权威的形成和左翼文学的病源,均有清醒、独到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庄子》是中国古典主义哲学和文学的重要作品,文中蕴含大量具有汉语特色的文化词汇和句子,充分体现道家思想的精髓。本文以翻译特性为视角,从翻译的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和历史性五大特性为基础,分析《庄子》英译本中的词汇和句子英译问题,探析文中汉语文化词在英译过程中的选择和使用,以及其英译的方法,以实现《庄子》乃至中华古典文化的正确传扬。  相似文献   

12.
The Scarlet Letter(《红字》)的作者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具有丰富的神秘象征和寓意性,造成一种介于真实世界和幻境之间的神秘的朦胧气氛,借此来曲折地反射社会现实.从而,霍桑在作品中常常不注重对客观现实的描写,而是力图表现某种象征性寓意,致力于对人物的现状与命运作抽象的探讨,素以含蓄、寓意深刻的风格著称,并以心理描写大师闻名于世,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小说和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13.
异化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重要主题。卡夫卡的《变形记》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初人类社会生活全面异化的状况,而法国荒诞派戏剧家尤奈斯库的剧作《犀牛》在深刻的批判了纳粹化对人类造成的灾难的同时,也进一步的揭示出了"异化"这一主题。两部作品荒诞中见真实,真实中寓荒谬,形象地揭示了人的本能及无意识,展现了人的本质世界。  相似文献   

14.
<正>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是从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爆发起延续至19世纪30年代的文学时期。这一时期最有成就的文学形式首推诗歌。一大批风格迥异,各具浪漫特色的诗人相继诞生。在他们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象征,也许正是这个浪漫时代之花上最具表现力的七彩花瓣。神秘幻想者布莱克哀叹的“病玫瑰”,自然宁静的华兹华斯珍爱的“黄水仙”,沉郁骄傲的拜伦歌颂的“普罗米修斯”,热情奔放的雪莱热切欢呼的  相似文献   

15.
采取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方法,对法国古典主义和中国“文革”文学理论从社会历史条件、文学特征以及历史作用和命运3个方面进行比较,发现了它们之间惊人的碰撞与共鸣,阐述了二者背离的方向及其原因,并且发现文学理论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必然规律,任何强行的外力阻挠只会让文学本身走入歧路,甚至会给一个社会或国家造成不可控制的损失或灾难。  相似文献   

16.
《舞姬》是日本文坛巨匠森鸥外的早期代表作,整部小说洋溢着异国情调和浓郁的浪漫气息,它的诞生开辟了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小说以主人公太田丰太郎与德国舞女爱丽丝的爱恨纠葛为主线,描写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悲恋。舞女爱丽丝的悲恋结局深得读者同情,其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带给读者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7.
法国图卢兹一大的陈天昊在2013年第2期的《上海政法学院学报》上发表题为《法国养老制度改革对中国的启示》一文,认为法国养老制度的历次改革都必须在减少养老金支出、延长工作时间与提升弱势群体的保护之间寻求平衡。这就要求在降低基本保险保障水平的同时,破除某些特殊行业的养老特权,并对弱势群体制定有针对性的优惠措施。上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在推进养老保  相似文献   

18.
茶花女与杜十娘是人们熟知的两个文学人物形象,分别出自法国19世纪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和中国明代作家冯梦龙的《警世恒言》。两位主人公身处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但却有着同样悲惨的身世和遭遇。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从浪漫主义角度来分析杰克·伦敦在《海狼》中所流露的热爱自然、推崇个人英雄主义和追求真爱的浪漫主义情结,展现他独树一帜的浪漫情怀。  相似文献   

20.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不朽之作。接受美学确定了以读者为中心的美学理论,为文本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形成了包括作者的创作过程、文本的结构特点、读者的阅读过程新三位一体结构框架。本文从接受美学视角分析小说《红字》的期待视野,探析读者期待视野的发生、发展和演进过程,揭示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