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张家港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经济的增长,张家港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为农村居民平等享受社会保障权利奠定了基础。政府在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大政府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仍是政府在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城乡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焦点和热点。城乡一体化作为一个渐进的动态发展过程,随着城乡经济关系日趋紧密,城乡功能转型加速进行,需要不断完善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度体系。倡导以"城市包容乡村发展"为新导向,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体系,促进城乡资源共享、共同繁荣,让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享有基本相同的发展成果和权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城乡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社会矛盾突出、社会消费结构失衡、社会信用缺失等问题。为了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应从切实提高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速度建立城乡的市场一体化,尤其是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提高农民在土地上的财产性收入;加大财政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成都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因素依然很多。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统一城乡发展规划,加强城乡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农村和城市一样共享现代文明,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福利政策的城乡一体化是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应有之义。现有的农村社会福利政策已明显不能适应我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背景下农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通过对豫南桐柏县的实地调研,认为地方政府应从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统筹城乡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的理念为指导,切实履行政府的主导责任,积极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政策,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尊重农民主体意识,最终全面走向城乡社会福利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城乡衔接社会保障制度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保障研究中,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术界对之的研究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对学术界的各种观点,从建立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政府责任、衔接时机、制度设计、模式选择、资金的筹集与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有关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具有丰富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成果也存在缺乏定量研究与可行性论证、系统研究、操作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乡一体化及其规划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乡一体化及其规划是当今规划界热切关注的问题之一。首先探讨了城乡一体化及其规划概念的提出,并提出了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着重提出了我国城乡一体化规划框架,如规划的范围、层次与期限、规划的目标与原则、规划的任务与内容等。  相似文献   

8.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在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这一政策改革有利于我国农业分散的经营模式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增加对农业的资本与技术投入,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帕累托改进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在改革过程中,政府应该从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高度来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借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并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随着小城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对地方性高等职业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高职教育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作用,重点阐述了作为高职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对照国外成功的实践教学模式,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分析并总结了行之有效的服务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企业技术进步》2011,(5):42-4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彭森最近表示,“十二五”时期,要推进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行政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资源环境价格、社会体制、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城乡发展体制八大领域改革。  相似文献   

11.
城乡文化一体化就是在一个行政区域内,城乡文化事业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资源共享、共同繁荣,不论城市居民还是乡下农民,基本享有同样的文化权益.我国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初步具备了物质、社会和文化务件,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城乡一体化下特大城市周边宜居城市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宜居城市相关研究和实践聚焦于城市建成区范围,这与宜居思想最初关注的城乡双空间融合发展相悖。将城乡一体化理念引入宜居城市研究中,通过对城乡一体化核心思想和宜居城市本质探讨,研究了城乡一体化下特大城市周边宜居城市的内在机制,继而借鉴我国目前类似区域成功宜居城市建设经验,探索了特大城市周边宜居城市建设路径内容,主要包括空间功能、生态环境、设施服务、文化建设4个方面,并以马鞍山市为实证进行具体建设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乡资源配置中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城乡资源流动不平衡的特征,而现存的土地制度又是城乡资源流动不平衡的重大体制原因,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国家对农村土地的征用制度改革是我国突破城乡资源不平衡流动格局的着力点。农村土地改革既不能私有化,也不能国有化,应在土地集体所有体制框架内进行,寻求有效的土地集体所有组织形式,赋予农民完全自由的土地使用权的处分权。用征购土地的制度替代国家征用集体土地的制度,形成市场对土地资源的配置机制,通过土地增殖收益的合理分配,建立农村以土地换取社会保障的机制,从而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和工农之间的等价交换和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4.
农村发展,从城乡关系的角度看,其方向是城乡一体化,表现为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技术、资金及各种资源等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流动与整合,充分发挥城市与乡村各自的优势,使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进而成为经济、社会及文化相互融合的统一体。从世界农村与城乡关系发展趋势及我国农村发展与城乡关系的演变出发,以青岛市为例,分析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对我国农村发展的意义及启示。  相似文献   

15.
城乡一体发展的生态化互补共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须转变城乡二元对立的思维,树立生态系统共生的城乡共同主体理念,从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统一来统筹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发展,要实行环境、空间、资源和市场等多方面的互补共生,优化城乡一体发展,须实施以下对策:第一,促进乡镇的城镇化,改革现有的土地制度和规定;第二,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第三,建立城乡之间可携带的社会福利;第四,依照生态与人文结合的理念规划城乡居住环境;第五,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淄博市在统筹城乡就业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建设情况,分析了目前在农民工权益保护、就业培训和服务及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管理制度、服务体系、劳动保障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到1999年,是我国城乡一体化研究的探索阶段,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动力机制、实现途径.21世纪以来则是我国城乡一体化研究的发展阶段,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城乡一体化理论、实施途径、评价、管理体制及规划五个方面,今后还需要展开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城乡统筹度评价、城乡协调发展运作管理体系的构建、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的研究、新农村建设主体缺位对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城乡协调发展的问题和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协调发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难题,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制约因素。公共资源分配的城市化倾向、城乡金融市场的分割、户籍制度的城乡二元化等问题的存在是城乡不协调发展的主要诱因。为了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我们需要从财政政策、金融制度、城镇化、产业政策、土地制度、政府绩效考核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是一种由政府通过立法强制个人储蓄,采取完全积累模式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这种制度为新加坡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研究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新加坡的社会保障体系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社会保险由国家强制实施个人储蓄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构成,是新加坡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部分,也是其最具特色之处。本文将简单分析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的优越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以便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稳定器和减震器的作用,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征占农村土地的数量越来越多,失地农民成为农村中新的弱势与困难群体,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加剧了城乡矛盾,违背了经济公正的原则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因此,将失地农民纳入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给他们以基本生活保障和其他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社会问题,也是经济公正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