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曲中墙连拱隧道是针对当前连拱隧道整体式中墙漏水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构造形式,如何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成本、保证围岩和中墙的稳定成为正洞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结合云南思小高速公路麻地河4号隧道施工情况,运用监控量测数据分析结果,对围岩和中墙的稳定性做出判断.通过及时回填、基础处理、加设临时支撑和合理确定工作面位置,控制围岩变形量,保证了施工中围岩和中墙的稳定,有效地指导了隧道施工,为曲中墙连拱隧道的施工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软弱破碎围岩浅埋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特性,依托陕北某连拱隧道实际工程,通过现场布设监测仪器系统开展了拱顶沉降、围岩变形长期测试,获得了随施工过程拱顶沉降及围岩径向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地表沉降近似于Peck沉降曲线,越靠近隧道中心地表沉降越大,最大沉降值产生于左线隧道开挖落底后,约为12.1 mm;拱顶沉降沿隧道纵向变化规律为:中导洞>正洞>左右侧导洞,中导洞表现为拱顶下沉,侧导洞则是水平收敛,上台阶施工因未临时仰拱封底而其收敛变形显著大于下台阶施工;随距隧道壁面距离增加,测点累计变形量逐渐减小,K21+970测试断面围岩松动区约2 m,因测线布置限制,K21+970测试断面松动区超过4 m。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金丽温高速公路垟湾连拱隧道工程区的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现场调查,系统研究了金丽温高速公路垟湾隧道开挖及加固全过程的围岩变形场及其变化特征,得出围岩在加固后变形值最大减少近30%的结论.对在不同开挖步中的地表沉降(Y向位移)进行分析,研究连拱隧道地表最大沉降部位横断面及纵断面的沉降规律,并分别建立对应的沉降预测模型,为破碎岩体中浅埋连拱隧道开挖地表沉降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选择西安地铁二号线草场坡-小寨区间三连拱隧道,借助有限元软件Ansys11.0模拟其施工过程,同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黄土地铁三连拱隧道中隔墙的受力变化及分布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中隔墙受力大小变化突出的阶段主要集中在侧洞开挖到侧洞二衬施工之间;受力分布变化主要集中在侧洞上台阶开挖,侧洞仰拱二衬施工,中洞开挖和中洞二衬施工四个阶段.施工过程中,中隔墙的受力变化相对稳定,受力也控制在相时安全的范围内,认为双洞法+台阶法施工可以在黄土地铁连拱隧道的施工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大跨扁平连拱隧道设计上具有开挖跨度大和断面扁平的特点,而在施工中,由于其施工工序较多,围岩将受到多次扰动,衬砌结构也将受开挖的多次影响。因此,其受力和变形极为复杂,施工过程中开挖时空效应与四车道连拱隧道或分离式隧道存在较大的差异。利用“公路隧道结构与围岩综合实验系统(CTSSSRH)”,对大跨扁平连拱隧道的施工动态全过程进行了三维物理模拟,分析了围岩位移、应力随开挖步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大跨扁平连拱隧道施工时空效应。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地下特殊暗挖区间采用新型支护结构形式的连拱隧道代替传统大断面隧道,即左右两单洞平行设置初期支护,侧壁相连形成中墙,二衬结构和防水独立施作.以北京地铁16号线为例,介绍车辆段出入线段内新型支护结构连拱隧道的特点.采用FLAC3D进行三维仿真模拟,结合实际施工监测数据,综合分析新型支护结构连拱隧道在开挖过程中的受力状态,得出了结构连接节点受力转换合理,隧道支护结构稳定可靠的结论,验证了该结构类型的连拱隧道及其开挖工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铜黄高速公路汤屯段大田双连拱隧道进口段埋深浅、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偏压以及隧道结构受力复杂等特点,采用FLAC3D对隧道合理开挖方法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通过与隧道典型断面的拱顶下沉、支护结构受力、地表沉降的现场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得出科学结论,能够动态地指导偏压双连拱隧道全过程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8.
针对采用洞桩法施工的北京地铁10号线工体北路站,介绍了浅埋大跨洞桩隧道的变形监测与控制措施。根据监测数据,对洞桩法隧道导洞开挖,主体扣拱的拱顶沉降与洞周收敛以及地表和上部立交桥基础的沉降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洞桩施工方法能有效控制浅埋大跨隧道地表沉降和地层变形;2)隧道埋深和跨度、导洞开挖对浅埋大跨洞桩隧道变形影响显著;3)设置超前小导管注浆,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和二衬,可以有效的控制变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不同地表倾角的连拱隧道施工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基于平面应变问题,采用Druck-Prager屈服准则,研究不同地表倾角对偏压连拱隧道不同施工方法的施工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隧道二次衬砌力学特性及中隔墙受力分析,确定其较优的施工方法.模拟结果表明:地面倾角为5°~15°时,宜先开挖埋深较小一侧;地面倾角为15°~30°时,若能确保中隔墙稳定,则宜先开挖埋深较小一侧;反之,宜先开挖埋深较大一侧;先开挖洞室的墙脚安全系数较小,在施工中应注意加强.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连拱隧道中隔墙受力数值模拟及量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建立了邵阳至怀化高速公路双向4车道连拱隧道数值计算模型,对连拱隧道台阶法施工工序进行了模拟.得到了中隔墙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主应力变化情况,重点分析了墙体拉压应力区和不平衡扭矩的形成,墙体拉应力主要分布在墙底,墙顶压力先行开挖侧大于后开挖侧,且施工过程中隔墙始终受到一个偏向于先行开挖侧的扭转力矩.最后采用墙顶土压力监测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的持续迅猛发展和完善,从中心城市向周边辐射的高速公路地下建筑,如过江隧道、海底隧道、穿山过岭隧道等工程越来越多,施工安全问题便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施工中隧道洞内高压突水、涌砂、涌泥等较大事故时常发生。为了避免和减少工程事故,在开挖前期应用工程地球物理手段进行超前探测十分必要。TSP(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隧道地震波勘探方法属于多波多分量高分辨率地震波反射法,能查明隧道施工段掌子面前方是否存在断层、溶洞、裂隙、构造破碎带等可能给施工开挖带来不良影响的地质构造。结合翔安隧道工程实例,本文介绍了TSP方法有关理论、现场操作技术方法和资料解译应用的技术成果。这些成果在后续钻探和开挖施工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的流动资产结构变化与通行费收入的增减是具有关联性的,正确分析其对通行费收入的变动敏感程度,对制定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策略具有重要影响。运用灰色理论,以华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2001-2005年)数据为例,研究了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的流动资产中主要项目与通行费收入的关联程度;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制定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流动资产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与环境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对国民经济长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也提高了们的生活质量,但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生态资源,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以环境保护为贯穿全的中心思想,将其融入高速公路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中,说明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是可以兼顾环境保护功能的,希望以此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4.
岩溶是高速公路、铁路、大堤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地质隐患。用地球物理方法对岩溶进行探测是岩溶地质调查的重要手段。由于岩溶洞穴自身形成的一些特点,因此,其与围岩之间一般存在较明显的密度、速度和电性等物性差异,而地震映像法就是以介质密度及速度的差异为前提的一种经济、快捷而有效的方法。为此,本文采用地震映像法对某高速公路原地面进行了岩溶地质勘查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岩溶的分布位置、大小、埋藏深度及发育情况等方面的勘察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图书馆面对信息高速公路的挑战,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做好相适应地专业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6.
将高速公路路基路面视为平面应变问题,通过模拟交通荷载,建立了动力有限元计算模型,探讨了路基动力响应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并揭示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对公路的建设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市场经济与发展、信息高速公路应用、社会基础文明教育和素质教育四个方面阐述了新形势下表明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深埋长大隧道和地质条件复杂隧道的施工难度大、建设周期长,往往是控制工程建设周期和成本的关键因素,在施工前查明隧道区域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将CSAMT探测和氡气测量相结合应用于隧道工程地质勘探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基于地道风空气源热泵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建立了地道传热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和计算的内、外边界条件,进而对数学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并采用拉普拉斯数学方法计算求解,得到空气经地下风道传热的计算公式。随后建立地道传热环境的物理模型和边界条件,并采用数值计算软件FLUENT对物理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将动态传热边界条件加入求解,然后将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验实际测量取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基于地道风的空气源热泵冷热源间歇散热传热的特点,以及应用地下风道传热时要注意的关键问题。这对于地道风降温技术以及基于地道风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传热研究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由于隧道围岩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在隧道施工中开展超前地质预报是非常必要的,在高家包隧道的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超前预报中,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TSP(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地质雷达等方法进行超前预报,结果显示,预报结果同实际开挖情况比较接近,采用地质分析和物探方法结合进行超前预报,取得了较理想的预报结果,对以后的施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