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深入研究环邵伯次凹地区油气分布规律,在划分邵伯次凹构造——沉积演化阶段的基础上,重点剖析有利油气储集砂体,结合烃源岩、盖层、运移等成藏条件及油气藏类型的分析,最终依据有效储集砂体发育特征及其构造位置,提出3种油气成藏模式:1)分流河道砂体型斜坡带油气成藏模式,以高邮凹陷北部斜坡带的联盟庄地区为代表,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条带状分流河道砂体为有利储层类型,发育构造-岩性油气藏;2)浊积砂体型凹陷带油气成藏模式,以高邮凹陷中部深凹带的邵伯外围地区为代表,主要发育浊积扇沉积,透镜状浊积砂体为有利储层类型,形成隐蔽性的岩性油气藏;3)分流河道砂体型断阶带油气成藏模式,以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的真武、黄珏地区为代表,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沉积,扇状分流河道砂体为有利储层类型,发育构造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研究结果表明:以成藏模式为指导,新落实联盟庄L11-1井地质储量27×104 t、邵伯外围S16-2,S16-3井地质储量60×104 t、黄珏H27-4井E2d2-21层日油8.3t/d,为有效地进行可持续勘探开发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东濮凹陷深层油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东濮凹陷石油地质条件,对深层重点勘探目标进行了评价与解剖。从构造演化、大型封闭高压舱的形成及成烃演化条件三方面探讨了深层油气藏形成条件与成藏规律,进而分析了砂体发布、构造条件、次生孔隙发育带对深层油气藏的控制作用,认为东濮凹陷深层油气藏可划分为构造型、岩性型及两者相结合的混合型,其中的构造型主要分布在隆起带,岩性型分布于洼陷中。砂体的分布直接控制了油气藏的位置与规模;构造条件是油气的另一主要控制因素;次生孔隙发育带成为深层油气的有效储集空间。这对东濮凹陷及相似地区深层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宋芳屯南部P油层高频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利用42口井岩芯和2 745口井测井曲线,对松辽盆地宋芳屯地区南部P油层内各级次基准面旋回的演化规律及高分辨率层序发育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宋芳屯地区P油层发育4类层序界面,共划分为2个中期、5个短期和12个超短期层序,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沉积微相类型及分布演化规律研究。研究认为,宋芳屯地区P油层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进而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决口扇、漫流砂、河口坝、远砂坝、河道间和席间泥等8种微相砂体。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广泛发育,延伸距离较远,由于频繁的分叉和改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纵向叠置、横向连片,平面上呈树枝与条带状展布,该砂体物性较好,为主力储集体。通过沉积微相精细研究,为该区岩性油气藏的下步勘探与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玛湖凹陷是准噶尔盆地西北部的重要富烃凹陷和大型地层岩性油藏勘探区域,形成多层系的大型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了查明该区油气分布规律,应用构造层序分析法,通过岩芯观察和地震、录井、测井等资料,对二叠系—三叠系油气主要赋存层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玛湖凹陷二叠系—三叠系存在多个大型地层不整合面,可划分为下二叠统、中二叠统、上二叠统—三叠系等构造层序。二叠纪到三叠纪,玛湖地区经历了断陷、坳陷和大型坳陷斜坡三大演化阶段,形成了三大构造层序的叠置。下二叠统为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的箕状结构构造层序,北部地层厚、南部地层薄,在北深南浅的箕状结构背景下沉积,凹陷区为分布广泛的细粒混积岩,为优质烃源岩建造,朝向斜坡区岩性逐渐变为砂岩、砾岩; 中二叠统为坳陷构造背景下形成的中部厚、周缘薄的构造层序,发育盆地边缘扇三角洲,表现为盆大、水浅,盆地边缘扇体有限,盆内砂泥互层沉积; 上二叠统—三叠系,玛湖地区处于准噶尔大型坳陷盆地的西北部斜坡区,在浅水、缓坡和湖侵背景下形成大型退覆式扇三角洲沉积,砂体呈纵向叠置、横向连片分布。三大构造层序的纵向叠置,形成了该区多层分布地层-岩性或构造-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5.
巴彦呼舒凹陷目前处于勘探初级阶段,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还不清晰。研究中运用岩芯、测井、地震、粒度分析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地质背景分析,详细地探讨了巴彦呼舒凹陷在南屯组沉积时期的沉积体系类型和特征。认为研究区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体系。其中,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扇三角洲沉积分别主要发育在研究区东部的缓坡带和西部的陡坡带,湖泊相则发育在两者之间的中部洼槽带内。整体来看,沉积格局呈现了明显的“南北分块、东西分带”特点,自西部陡坡带至东部缓坡带,沉积相类型由扇三角洲过渡至深湖⁃半深湖后又逐渐过渡至辫状河三角洲。通过成藏条件研究,发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储层物性好且常紧邻大规模的优质源岩,陡坡带、缓坡带、洼槽带处易形成陡坡反转构造油气藏、断层⁃岩性油气藏以及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6.
将坡折带理论应用到岩性圈闭的研究中,并将坡折带划分为构造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根据坡折带的划分,对阿拉尔—跃进地区的坡折带类型进行了详细描述,并讨论了坡折带背景下岩性圈闭的发育特征.根据研究区两个坡折带中沉积、储层、油源及运移等成藏条件,结合坡折带上的岩性圈闭的类型和层位,对其岩性圈闭进行了预测与评价.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其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成藏模式.最终,确定跃进Ⅱ—Ⅳ号坡折带是研究区最有利岩性圈闭发育的区块,其次为尕斯坡折带.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清水河组沉积层序演化及油气藏分布规律,利用岩心、分析化验、古生物、钻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重新厘定清水河组底界及层序地层结构.在此基础上,恢复沉积期古地貌,分析清水河组物源及沉积层序演化,探讨发育油气藏类型及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清水河组底界应以侏罗系风化杂色泥岩上部砂砾岩或砂岩底部为标志.清水河组为一完整的三级层序,并受控于北部盆外物源体系,其中清一段底部连片砂砾岩为低位沟谷辫状河沉积,湖侵早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砂岩沉积,而晚期滨浅湖-半深湖相泥岩覆盖全区,清二段则为高位域沉积.石南地区清水河组沉积期沟谷-残丘古地貌特征明显,残丘主体部位最高处距沟谷内最低处高差在110~120m之间,其中低位沟谷辫状河砂砾岩体沉积厚度最大可达60m.受控于沟谷残丘这一特殊的古地貌,石南地区共发育侏罗系古残丘型、清水河组低位超覆砂砾岩型、低位沟谷砂砾岩型及湖侵砂岩型4类油气藏,而这4类油气藏是下步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地层中富集天然气,天然气藏的分布受优质烃源岩和礁滩相储层的控制。为了揭示四川盆地沉积演化背景下天然气的富集规律及预测成藏有利区,对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扬子古板块地质构造背景进行分析,讨论地质构造背景控制下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演化特征;根据不同时期构造和沉积演化特征确定优质烃源岩和储层的发育机理和分布范围;结合天然气成藏模式的认识,确定天然气成藏有利区。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海湾及其后陆棚的发育演化控制了该区龙潭组主力烃源岩与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相储层的发育分布,形成了下生上储的有利配置关系;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台地边缘礁滩相储层邻近龙潭组海湾相优质烃源岩的区域为天然气成藏最有利区。总之,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演化特征控制了海相优质烃源岩和储层的发育分布,决定了天然气的富集与分布。  相似文献   

9.
轮南地区三叠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南地区三叠系储层分布广泛,对砂体展布及储层特征的详细研究对该区的精细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在层序格架基础上,应用露头、测井、录井资料,分析三叠系的岩性、结构、构造特征及储层物性特征,总结该区三叠系的沉积特征及储层特征.该区三叠系为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自北向南依次展布,沉积主体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及滨浅湖沉积.储集砂体主要为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储集空间为粒间孔、粒间溶孔,储层孔渗性好.平面上物性自北向南逐渐变好;垂向上向上物性变差.轮南地区三叠系储层发育,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为圈闭及油源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北侏罗系油气藏模式及控制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源岩-油藏系统出发,以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为线索,探讨了西北侏罗系油气藏的成藏模式与控制因素。西北侏罗系油气藏可划分为下源型、自源型和混源型三类成藏模式,并进一步从烃源岩与储集岩的关系上细分为自生自储式、自源上储式、混源自储式、混源上储式和下源自储式等5种类型。在成藏划分的基础上,从烃源岩分布、水动力区域盖层、圈闭形成时间、断层和岩性等6个方面分析了油气藏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
前梨园环洼沙三段层序特征与岩性油气藏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前梨园环洼下第三系沙三段层序界面的分析、对层序地层划分和体系域的研究;建立了前梨园洼陷的几种层序地层模式;进行了沉积相分析和砂体展布规律研究;分析了其岩性油气藏分布规律,对前梨园环洼地区岩性油气藏勘探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运用以基准面旋回为基础的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综合研究钻井、测井和二、三维地震资料,在酒泉盆地石大凹陷第三系火烧沟组和白杨河组中识别出3个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SLSC1和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SC1和LSC2.研究表明石大凹陷第三系SLSC1发育冲积扇沉积体系、辫状河沉积体系和滨浅湖沉积体系.在等时地层格架约束下,详细分析了其储集层、盖层及储盖组合的发育规律和分布特征与基准面旋回的内在联系,指出本区第三系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有利储集体分别是位于LSC1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冲积扇扇中和扇缘辫状水道砂以及位于LSC2基准面上升半旋回辫状水道砂,在平面上位于白南5井以北、单7井以南及白南2井以西冲积扇扇中与扇缘过渡区域为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和构造背景上的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3.
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西端复式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由于构造的复杂性和多物源等条件,中央隆起带西端勘探难度较大。运用三维地震资料,结合临区地质分层,对该区进行了综合地质研究,详细分析了谈区的地层和沉积特征。构造面貌和油气成藏条件。研究表明,该区发育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构造一岩性油气藏及地层不整合油气藏等多种油气藏;油藏纵向上从沙三段-沙一段都有分布,平面上由南向北油气藏的层位依次抬高,全区各层位油气藏叠合连片构成复式油气藏。并指出下一步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以张强凹陷Q606区块为例提出了针对低井控程度地区的沉积演化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地震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地震反演技术为核心,首次引入波阻抗数据体地层切片对研究区沉积演化史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Q606区块沙海组下段早期发育扇三角洲平原和扇三角洲前缘沉积,洼陷区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随着沉积物持续供应,近岸水下扇范围逐渐扩大,晚期洼陷区被填平,随着湖平面上升,整体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沉积;2)基于地震沉积学原理,在单井相,连井相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波阻抗数据体地层切片分析岩性的横向变化,进而开展沉积学解释是低井控程度地区开展沉积演化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断陷盆地构造活动与沉积充填的响应关系,搞清同沉积构造背景下的沉积砂体分布规律,以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为例,综合运用地震、钻井、测井和录井等资料,探讨了沉积充填与构造活动的响应关系;结合油气勘探实践,探讨了同沉积断裂坡折带控制的砂体与油气藏富集的关系,指出洼槽边缘断裂坡折带是最为有利的勘探部位.研究结果表明:盆地的充填演化受构造演化控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演化时期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不同.依据古地貌的形态特点,划分出5种断裂坡折带,不同类型断裂坡折带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有所差异.同时根据断裂发育特征及组合样式,识别出帚状、叉状、平行断阶状、雁列状、梳状、调节型等6种同沉积断裂组合样式,形成了复杂多变的构造古地貌特征,进而控制着砂体的分布和展布方向.  相似文献   

16.
大民屯凹陷西部斜坡带沙河街组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大民屯凹陷西部沙河街组已知油气藏类型和油气藏分布规律,认为该区沙四段发育有安福屯、平安堡等多个生油洼陷,其南北与荣胜堡洼陷、三台子洼陷相接,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油气藏类型主要包括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及构造-岩性油气藏3种。从生储盖组合特点、断层特征、圈闭形态与源储特征等方面研究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原理及方法,建立了吐鲁番拗陷中下侏罗统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共划分5个三级层序、10个四级层序;并于层序格架内分析了隐蔽油气藏成藏要素及生储盖组合特征.进一步探讨了陆相压性浅水湖盆隐蔽油气藏的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从储层性质横向变化的机理及形成圈闭的控制因素出发,将研究区内隐蔽圈闭划分为岩性、地层和复合圈闭3大类、8亚类,对各种圈闭类型、成藏特征及其发育区域和层位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表明,纵向上岩性和地层圈闭分别受控于层序界面和体系域,复合圈闭受构造活动期次及岩性侧向封堵的复合条件控制,而在平面展布上隐蔽圈闭具有条带状的特征;进而对隐蔽油气藏的有利勘探区进行了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陆相盆地构造-层序分析和层序格架下的沉积响应特征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也是岩性-地层油气勘探和老油田增储增产的有效方法和研究内容.本文立足覆盖霸县凹陷全区的连片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岩心、测井、古生物等资料,对古近系构造演化和层序格架下沉积充填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明确了霸县凹陷层序格架下构造-沉积充填响应过程并总结了演化模式,认为断陷湖盆构造演化通常具有幕式发育,多期旋回的特点,在湖盆沉积期形成了复杂的古地貌和多源多变的物源供给,构造古地貌与物源供给之间的时空组合控制了断陷盆地层序格架下的充填演化过程,决定了地层(砂体)充填样式.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断层组合及其演化特征将霸县凹陷古近系划分为3幕裂陷过程和6个演化阶段;通过“三相”分析古近系沉积相特征,确定了冲积-河流体系、三角洲体系、湖泊-滩坝体系、河流-洪泛平原四种类型;地震-地质相结合为手段,通过构造、层序、沉积及砂体连动分析,以牛驼镇中段充填演化为例将霸县凹陷古近系盆地充填过程总结为6种层序格架下的响应模式;霸县凹陷深层SQ2—SQ7是油气勘探的潜力层系,鄚州、岔河集及长丰镇物源口发育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兴隆宫及高家堡等地区文安斜坡内带分布的大型盆底扇体,是下一阶段岩性-地层油气勘探的优势区域,断陷湖盆具有丰富的油气藏类型和岩性-地层领域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9.
文安斜坡位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霸县凹陷东部斜坡的中段,从该区域已有油气成藏研究来看,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岩性-构造油气藏和断块油气藏等各种类型的隐蔽油藏在该区均有发育。地震反演对储层砂体在空间横向上的分布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可作为发现隐蔽油气藏的有效手段,井约束下的波阻抗反演在岩石物性差异较大的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对该地区通过约束稀疏脉冲反演(CSSI)研究进行储层预测,对该工区内隐蔽油气藏的发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陆相盆地构造-层序分析和层序格架下的沉积响应特征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也是岩性-地层油气勘探和老油田增储增产的有效方法和研究内容.本文立足覆盖霸县凹陷全区的连片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岩心、测井、古生物等资料,对古近系构造演化和层序格架下沉积充填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明确了霸县凹陷层序格架下构造-沉积充填响应过程并总结了演化模式,认为断陷湖盆构造演化通常具有幕式发育,多期旋回的特点,在湖盆沉积期形成了复杂的古地貌和多源多变的物源供给,构造古地貌与物源供给之间的时空组合控制了断陷盆地层序格架下的充填演化过程,决定了地层(砂体)充填样式.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断层组合及其演化特征将霸县凹陷古近系划分为3幕裂陷过程和6个演化阶段;通过“三相”分析古近系沉积相特征,确定了冲积-河流体系、三角洲体系、湖泊-滩坝体系、河流-洪泛平原四种类型;地震-地质相结合为手段,通过构造、层序、沉积及砂体连动分析,以牛驼镇中段充填演化为例将霸县凹陷古近系盆地充填过程总结为6种层序格架下的响应模式;霸县凹陷深层SQ2—SQ7是油气勘探的潜力层系,鄚州、岔河集及长丰镇物源口发育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兴隆宫及高家堡等地区文安斜坡内带分布的大型盆底扇体,是下一阶段岩性-地层油气勘探的优势区域,断陷湖盆具有丰富的油气藏类型和岩性-地层领域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