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学生参加学校体育活动的兴趣性提高、参与意识性增强、项目对抗性的激烈程度加大,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可能性增大,从而引发学校和学生家长之间诸多经济、法律纠纷的事情屡屡发生。如何防范与减少学校因体育伤害事故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纠纷,有效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本研究从法学的视角对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起因、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规避以及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进行分析,探索出台一系列的法规和办法,解决当前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途径。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交叉研究法通过对法律立法层面、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关系、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类型及原因、发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和赔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国家在立法层面的缺失和不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不当,学生自身原因,伤害事故赔偿机制缺失等。针对以上情况,国家应制定完善的应对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制定详细、长远的实施计划,设立专项赔偿基金,专款专用,教育部门加强对学生安全的宣传教育;加强高校开展体育运动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并制定相应的学校规章制度应对体育伤害事故;深化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和提高高校师资力量的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3.
目前,由于我国在体育课伤害事故方面尚未立法,对于发生在体育课中的伤害事故难以恰当地处理,致使有些学校为避免学生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发生伤害事故。本文试图对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伤害事故的种类、归责原则、法律处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厘清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明确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认定事故中的相关责任方,有助于维护高校、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合法权益,推动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妥善处置.通过对高校与大学生的3种法律关系的分析,高校学生伤害事故责任性质的判定,明确归责原则的适用,确定事故的法定构成要件,进一步厘清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5.
频繁发生的校园伤害事故,引发了学术界对学校与在枝未成年学生之间法律关系的探讨与分析.对这一法律关系作出正确定位,是研究学校在校园伤害事故中是否承担责任及承担何种法律责任的前提和基础.认为学校与未成年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而是一种包含民事、行政等因素在内的教育法律关系.学校对未成年学生虽有监管与保护的义务,但这不是源于民法理论上的监护关系,而是一种特殊的法定的管理和保护的义务.  相似文献   

6.
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兼有行政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二者之间是一种基于教育主体和被教育主体之间的教育法律关系,以此概述了有关学校与学生之间法律关系的学说,并对它们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在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法律关系权利义务内容中,学校的注意义务尤为重要,结合2002年教育部发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学校的注意义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法律视角探析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构成及其责任认定,充分利用法律手段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减少学生伤害事故对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负面影响,切实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为防范日益增多的校园体育侵害事故,降低侵权责任风险,学校必须重视校园体育活动中的责任风险防范。本文从学校视角出发,对日常教学活动、体育竞赛活动中的风险进行分析,旨在预防事故的发生以及侵权事故发生后如何减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核心构成部分之一,其中体育活动包括高职学校中的各类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课下体育锻炼以及体育竞赛。近些年来,由于我国高职院校中的体育事故而引起的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伤害与损害的赔偿纠纷也随之逐渐增多,高职院校方对高额的赔偿费用及其所需要因此而担负的法律责任十分敏感。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损伤事故的相关研究,做出必要性分析,在保证高职院校学生获得体育锻炼权力的同时,对其中的伤害性事故认定也加以规定,同时还能够从法律的角度上确保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浅析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的原因、预防及处理的法律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项调查发现,我省高校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仍有不少伤害事故发生且较普遍。文章针对伤害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防预措施,同时指出严重伤害事故应运用相关的法律条款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传授技术技能、学生被动接受教学为主,但是忽略了学生作为体育教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作用,这就造成了学生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下仅仅是身体素质得到了锻炼提高,而没有达到通过体育学习愉悦身心的效果。轻体育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教学方式,在国外的教学中比较普遍,近年来在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2.
对德国学校体育课程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而得知德国体育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注重项目的拓展,注重个人行为能力的培养,注重体验和参与。其教学形式以俱乐部为主,主要是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与社会的交往能力。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对中国现行的体育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可使之真正实现“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构建21世纪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新型式的理论与实践的分析和对学生问卷调查信息反馈得知:通过健身与健心教育、课外与课内有机结合,课外体育活动新型式的构建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与社会体育接轨,并保持同步性,同时按素质教育的要求,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新型式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体育文化水平,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体育的发展,领导、组织、管理等方面人才需求与发展不平衡,高校具有培养裁判员的明显优势,大学生的发展也需拥有裁判员的作风与精神。改革高校体育教学,为现代体育发展培养高水平裁判,推动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工作发展,也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大学生体育教育开辟新途径,促进国民素质、增强体育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从阳光体育的维度对高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特征表现为对体育锻炼有比较高的认知水平,但终身体育意识比较薄弱,对阳光体育概念比较模糊,且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积极性不高,男女大学生在项目选择上存在者差异性,通过参加体育社团进行体育锻炼的比例较低.据此建议体育教师要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价值观,加大对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引导力度,充分发挥体育社团在课外体育锻炼中的作用与功能,并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体质测试法、数理统计、问卷调查研究方法,对留守与非留守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及体质健康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探讨了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农村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留守、非留守中学生身高、体重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反映身体机能的肺活量指标、耐力素质1000m跑(男)、800 m跑(女)(P<0...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重要的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理清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为培养合格人才探寻理论依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打下体质基础、思想基础,要为培养体育意识、体育习惯、体育兴趣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现代大学生迷恋网络甚至成瘾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高校体育文化对学生网络成瘾的缓解作用,进而得出建设高校体育文化活动,能够让学生走出虚拟空间,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大学生课余体育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辽宁省大学生课余体育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课余参加体育项目以篮球、跑步等竞技运动为主;运动负荷以中等负荷为主,对于健身和娱乐是较为合理的;参加体育活动频率3次以上的占较高比例,锻炼达到了经常性;"自主锻炼"是辽宁省大学生首选的活动形式;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多选择校内场所进行运动,选择校外体育场所进行体育运动的人较少,选择校外参加体育活动是由于本校在某些项目上缺乏场馆设施;体育消费呈多样性,男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女大学生。辽宁省高校应该积极开发高校体育资源,提高高校体育设施投入,加强对课余体育的组织,为调动大学生积极参加课余体育活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大学生课余体育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辽宁省大学生课余体育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课余参加体育项目以篮球、跑步等竞技运动为主;运动负荷以中等负荷为主,对于健身和娱乐是较为合理的;参加体育活动频率3次以上的占较高比例,锻炼达到了经常性;"自主锻炼"是辽宁省大学生首选的活动形式;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多选择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